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61915
2.众所周知,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的三大策略之一,搞好安全教育必须要用安全教育学做理论支撑。安全教育学是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和培训师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由于许多安全管理工作者经常需要承担安全教育的工作,安全教育学也是他们的必修课。
1.1安全教育学的内涵与范畴1
1.1.1安全教育学的内涵1
1.1.2安全教育学研究范畴2
1.2安全教育学的特征与功能3
1.2.1安全教育学的特征3
1.2.2安全教育学的功能4
1.3安全教育学的学科体系5
1.4安全教育的分类及其内容7
1.5我国学历型安全类专业教育概况9
1.5.1我国学历型安全类专业的发展沿革9
1.5.2我国学历型安全类专业的现状9
1.6我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概况11
1.6.1我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立法的发展11
1.6.2我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12
1.7我国职业安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13
1.7.1职业安全教育的目的13
1.7.2职业安全教育的内容14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6
第2章安全教育学原理17
2.1安全教育的机理17
2.1.1安全教育的本质和一般过程17
2.1.2安全理性传达的机理18
2.1.3安全动作传达的机理20
2.2安全教育的记忆规律24
2.2.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4
2.2.2戴尔学习金字塔25
2.3安全教育学六原理27
2.3.1安全教育双主导向原理27
2.3.2安全教育反复原理27
2.3.3安全教育层次经验原理28
2.3.4安全教育顺应建构原理28
2.3.5安全教育环境适应原理29
2.3.6安全教育动态超前原理29
2.3.7安全教育学原理的体系构建29
2.4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素31
2.4.1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31
2.4.2安全教育的基本要素32
2.4.3安全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3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34
第3章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36
3.1安全教育的主体36
3.1.1学员和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36
3.1.2安全教育过程学员的心理37
3.1.3安全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40
3.2安全教育的客体43
3.2.1教学环境概述44
3.2.2教学环境对学员学习的影响47
3.2.3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50
3.3安全教育主客体的协同作用关系53
3.3.1教师和学员的协同作用关系53
3.3.2安全教育主客体协同作用达成目标55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56
第4章安全教育方法论57
4.1安全教育的研究方法57
4.1.1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功能57
4.1.2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原则58
4.2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61
4.2.1教学方法的概念与意义61
4.2.2常用教学方法及要求62
4.2.3安全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69
4.3安全教育的技术方法72
4.3.1现代教育技术方法72
4.3.2慕课教育技术方法74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80
第5章安全教育的教学设计81
5.1教学设计概述81
5.1.1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特征81
5.1.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82
5.2教学设计的模式85
5.2.1教学设计的典型理论85
5.2.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87
5.3基于过程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91
5.3.1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91
5.3.2教学目标的阐明91
5.3.3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93
5.4混合式教学设计102
5.4.1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102
5.4.2混合式教学设计例子:信息化教学设计103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04
第6章安全教育评价106
6.1安全教育评价概述106
6.1.1安全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功能106
6.1.2安全教育评价的类型107
6.2安全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108
6.2.1常见的教育评价模式108
6.2.2四阶段综合评价模式109
6.2.3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110
6.2.4其他评价模式110
6.3安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3
6.3.1安全教育评价指标113
6.3.2安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14
6.3.3培训效果五级评价体系116
6.4安全教育评价的实施流程117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18
第7章现代安全教育技术120
7.1概述120
7.1.1媒体与教学媒体120
7.1.2现代教育技术122
7.1.3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机理123
7.2教学媒体的应用124
7.2.1印刷类媒体124
7.2.2非印刷媒体125
7.2.3投影类媒体125
7.2.4电声类媒体125
7.2.5电视类媒体125
7.2.6计算机类媒体126
7.3多媒体教学系统案例126
7.3.1网络化多媒体教室126
7.3.2虚拟现实多媒体教学127
7.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130
7.4.1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130
7.4.2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130
7.4.3素材的获取与处理131
7.4.4PowerPoint课件制作133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35
第8章安全教育培训项目开发136
8.1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项目136
8.1.1国家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教育的规定136
8.1.2厂矿企业“三级”安全教育137
8.1.3特种作业安全教育138
8.1.4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内容139
8.2由安全培训机构开发培训的项目140
8.2.1由客户和项目资源积累开发的安全培训项目141
8.2.2根据送培单位需要开发的安全培训项目142
8.3安全培训项目开发的内容和要点143
8.3.1安全培训项目开发的内容143
8.3.2安全培训项目开发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144
8.4安全培训工作的改革和完善146
8.4.1抓好安全培训的各个环节146
8.4.2开展远程安全培训项目开发148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49
第9章安全培训项目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50
9.1安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150
9.1.1安全培训项目的设计步骤150
9.1.2抓好企业安全培训项目实施“五环节”151
9.1.3安全培训项目实施讲究“四化”154
9.1.4企业安全培训实施使用方法选择157
9.2安全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57
9.2.1安全培训课程的开发流程157
9.2.2安全培训课程的开发158
9.2.3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编制实例159
9.2.4安全培训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实例161
9.3安全培训教学实战经验164
9.3.1安全培训课堂教学的“五技巧”164
9.3.2安全培训教学工作的“七个五”165
9.3.3企业安全培训效果的“四懂四会”166
9.3.4安全培训课堂教学的“九要点”167
9.3.5安全心智模式“七步”培训法169
9.3.6安全培训教师课堂必修技能171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72
第10章安全培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173
10.1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的管理办法173
10.1.1安全培训的管理原则173
10.1.2安全培训工作的规定173
10.1.3安全培训的考核规定174
10.1.4安全培训的发证规定175
10.1.5安全培训的监管175
10.2影响安全生产培训质量因素176
10.3安全培训质量控制的PDCA方法179
10.3.1P阶段:安全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179
10.3.2D阶段:培训工作的实施运行180
10.3.3C阶段:考核与评估180
10.3.4A阶段:总结与改进180
10.4加强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五种机制”181
10.4.1安全培训管理要做到“五到位”181
10.4.2安全培训工作要实现“六个”结合181
10.4.3安全培训工作要强化“四个不”182
10.4.4安全培训工作实施“五路并行”182
10.4.5安全培训重点工作落实“五项”保障183
10.5安全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及能力提高方法183
10.5.1安全培训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183
10.5.2安全培训教师队伍的能力要求184
10.5.3安全培训教师队伍的技能要求185
10.5.4安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八个渠道”186
10.5.5安全培训教师能力提高的五项措施187
10.6安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简介188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189
附录安全培训方案设计和课件制作参考题目190
参考文献194
众所周知,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的三大策略之一,搞好安全教育必须要用安全教育学做理论支撑。安全教育学是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和培训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由于许多安全管理工作者经常需要承担安全教育的工作,安全教育学也是他们的必修课。
基于上述原因,2002年本人在编制中南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就毫不犹豫地在全国率先将《安全教育学》列为一门专业课。之后,在安全教育学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兼任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教学中,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学习安全教育学的重要性,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安全教育学课程的讲授。
尽管我国很早就已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但其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领域,能够开展安全教育学研究的学者也很少。1983年四川省冶金局和四川省劳动局组织翻译出版了日本安全学者青岛贤司所著的《安全教育学》一书之后,迄今尚未有一部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教学的安全教育学著作出版,以至于我在给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安全教育学课程时,一直用自己的课件供学生参考。鉴于上述原因,我近年开展了一些安全教育学课题的研究,先后指导了一名博士和两名硕士从事安全教育学方向的研究,并收集了许多与安全教育学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撰写了《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一书。
本书是基于以下几点指导思想编写的:(1)由于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而当今教育理论、方法及技术(特别是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因此,本书尽量纳入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比如现代教育媒体、网络教学技术、慕课等较新的内容。(2)由于本书的读者是高层次的安全专业人才,教材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教材的内容也区别于现有的安全教育培训科普读物,使读者学习以后能够达到领会安全教育的规律、原理和方法。(3)由于现阶段我国安全教育的大领域是安全生产培训,在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以后从事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因此,本书专门针对安全培训教育的需要,编写了安全教育学的应用篇——安全培训。(4)由于本书是作为教材使用的,书中比较重视安全教育学的概念、内涵、方法、原理、机制、体系等的描述,每章结尾附有思考题,以便读者复习思考。(5)在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中,教育者有很多称谓,如教师、指导者、授课者、讲师、培训师等,本书采用大家比较习惯的称呼,本书尽量统一称为教师;而被教育者也有很多的称呼,如学生、学员、受众、受训者等,考虑到安全培训的受众各式各样,本书尽量统一称为学员。
本书第1章由胡鸿(湖南工学院)和吴(中南大学)共同编写,第4章由吴、胡鸿和孙胜(中南大学)共同编写,第2~3章和第5~6章由孙胜和吴共同编写,徐媛参加了2.3节和4.3节的编写,其他各章编写、本书的框架设计和全书统稿等工作由吴完成。
本书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编号:51534008),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衷心感谢本书编辑对书稿的修改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衷心感谢本书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
由于编写时间较紧和编者水平所限,文中肯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吴2015年1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