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32885
本书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国学的之书。章氏一生讲学不止,弟子遍及天下,在当代国学研究界的影响巨大。本书选入其中后期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讲演之记录。
国学之统宗(1)
清代学术之系统(11)
论经史儒之分合(22)
关于经学的演讲(33)
论读经有利而无弊(43)
再释读经之异议(51)
“经义”与“治事”(61)
述今古文之源流及其异同(67)
讲学大旨与《孝经》要义(72)
《大学》大义(79)
《儒行》要旨(85)
《孝经》《大学》《儒行》《丧服》余论(91)
论今日切要之学(97)
关于史学的演讲(103)
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09)
历史之重要(114)
民国光复(121)
论读史之利益(126)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132)
略论读史之法(143)
关于《春秋》的演讲(154)
《春秋》三传之起源及其得失(161)
文章流别(170)
白话与文言之关系(178)
儒家之利病(184)
适宜今日之理学(188)
在孔子诞辰纪念会上的演说(195)
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198)
论经史儒之分合
经之所该至广,举凡修己治人,无所不具。其后修己之道,衍而为儒家之学。治人之道,则史家意有独至,于是经史遂似判然二途。夫所谓经者何指乎?大纲二字,允为达诂。《韩非》内、外储三篇,篇各有经,造大纲于篇端,一若后世艺文之有目录。《管子》有经言、外言、短语、区言、杂篇,而经言居首,盖纲之在纲,义至重要。《墨子》有《经上》、《经下》,次有《经说》上下,一如后世之分经传。大抵提出宗旨日经,解说之者为说。简要者为经,详尽者日说日传。后世儒家、史家,辞繁不能称,遂别称为子为史,溯其朔一而已矣。古无史之特称。《尚书》《春秋》皆史也,《周礼》言官制,《仪礼》记仪注,皆史之旁支。礼、乐并举,乐亦可人史类。《诗》之歌咏,何一非当时史料。大小雅是史诗.后人称杜工部为诗史者,亦以其善陈时事耳。《诗》之为史,当不烦言。《易》之所包者广,关于哲学者有之,关于社会学者有之,关于出处行藏者亦有之。其关于社会进化之迹,亦可列入史类,故阳明有六经皆史之说。语虽太过,而史与儒家,皆经之流裔,所谓六艺附庸,蔚为大国,盖无可疑。
《周礼》大司徒教万民而宾兴之,六德、六行、六艺而已。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记》又有春夏教《诗》《书》,秋冬教《礼》《乐》之说,则已备有四经。而《易》不以教士,专为卜筮之守,其后亦得免于秦火。《春秋》为国史,民间所不得见。《尚书》则古史,非当代史,且各自为篇,无年月以比次,历代兴废,所记不全,如《夏书》已有《甘誓》《五子之歌》《胤征》诸篇,然于后羿、寒浞之篡弑,少康一旅之中兴,均缺焉不载。故《书》虽以道政事,而不得称为完具之史。惟《春秋》编次年月,体例始备,奠定史基,当弗外是。第《春秋》之作,防于何时?杜元凯《春秋释例》谓为周公之旧典。余观《周官》五史,未及《春秋》一语。小史掌邦国之志,殆方志类耳。以周公之思兼三王,犹未备编年一体,可见当时对于此道尚疏。余谓《春秋》之作,当起于西周之末。太史公《十二诸侯年表》始于共和元年,前此则但称世表,而弗能次其年月。《墨子.明鬼》篇历引周、燕、宋、齐之《春秋》,至杜伯射王而止,可见周宣以前,尚无《春秋》。《春秋》既记当代之事,民间不得习睹,惟贵族或可得见,故《晋语》司马侯称羊舌胖(叔同)习于《春秋》,悼公即召傅太子。《楚语》士蜜傅太子箴,问于申叔时,叔时日教之《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