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217971丛书名: 绿色生态物种系列
编辑推荐
“宁可缸里没有米,不能家里没有蜜”!
内容简介
作为维系中国滇西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喜马拉雅蜂是一种神奇的蜜蜂,然而这一物种正在遭受死亡威胁。本书由一桩喜马拉雅蜂与滇*的秘案展开,讲述了喜马拉雅蜂以及中国滇西北地区养蜂人的故事,同时配以大量精美的照片,让您近距离地了解这一神奇的物种。
目 录
引子
章 动物世界的迷案
第二章 乔迁记
第三章 “坏人”老蜂二三事
第四章 我们是喜马拉雅蜂的后代
第五章 巴珠村的藏族养蜂人
第六章 找寻东方蜜蜂的激情和孤独
第七章 蜜蜂哥自述
第八章 播撒蜜蜂科学的种子
第九章 关于喜马拉雅蜂
结语
致谢
章 动物世界的迷案
第二章 乔迁记
第三章 “坏人”老蜂二三事
第四章 我们是喜马拉雅蜂的后代
第五章 巴珠村的藏族养蜂人
第六章 找寻东方蜜蜂的激情和孤独
第七章 蜜蜂哥自述
第八章 播撒蜜蜂科学的种子
第九章 关于喜马拉雅蜂
结语
致谢
前 言
对大自然为恭敬的态度不是书写,而是学习、沉默和惊异。但今天,学习、沉默和惊异显然已经不够用了。当今,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过化石记录的灭绝速度的1000倍,如果我们看到除了人类有很多动物都挣扎在死亡线上,许多植物都因为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的过度利用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书本和动植物园而不是通过大自然来辨认它们,那么,沉默和惊异便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久前,牛津大学研究员查尔斯·福斯特为了探索人类能否穿越物种之间的界限,将自己变身为鹿、狐狸、獾、水獭等动物,体验了一把“非人类”的生活。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他像动物一样生活在它们各自的区域里。例如,像鹿一样生活在丛林中,尝试取食灌木和地衣;像狐狸一样深入伦敦为黑暗和肮脏的角落,每天捕食老鼠并躲避被猎狗追捕……这段不寻常的生活让他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各种感官功能并没有因为现代生活而受损和退化,我们仍旧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生存,我们仍然是动物。
作为动物中的一种,用所谓的文明将自己异化的一种高等动物,我们却没有善待我们的动物同伴;或者说,多少年来,我们以发展高度文明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为借口,驱逐、虐待、猎杀了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因为环境破坏等原因,50年来,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估的73686个物种中,有22103个物种受到了灭绝威胁(2014年数据),而已经灭绝和消失的物种数量与速度都既大且快。以中国为例,近100年灭绝了的动物,有记录的就有新疆虎、中国犀牛、亚洲猎豹、高鼻羚羊、台湾云豹、滇池蝾螈、中国豚鹿。目前濒临灭绝的动物名单也非常长:糜鹿、华南虎、雪豹、扬子鳄、白鳍豚、大熊猫、黑犀牛、指猴、绒毛蛛猴、滇金丝猴、野金丝猴、白眉长臂猴、藏羚羊、东北虎、朱鹮、亚洲象……好在后一份名单中,多数动物已由国家和一些国际NGO(非政府组织)建立了专门的保护区。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我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对它们加以善待和保护,它们即将离我们远去,并且一去不回头——人类不可能像科幻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孤孤单单地靠人造物和意志生活,没有其他动物和植物相伴,人类也命数将尽。大自然在创世的时候,是本着一种节约、节省而不是浪费和挥霍在创造生命,因为地球只有这么大,地球上的每一种材料、每一个化学元素、每一个物种都必须能够彼此利用、彼此制约、彼此相生、彼此相伴。至于具体到每个物种本身,也都有其独特的生物配方,每一个生命消失了都不可逆转、不可重生,至少在我们的基因工程还没有完善到可以将一个灭绝的物种复制出来之前。
这些年来,在物种保护方面,我们自然也经历了很多的悲喜剧。悲剧比比皆是——有些物种因为发现晚了,等我们援军到达时,它们已经撒手人寰,例如白鳍豚、华南虎、斑鳖等。作为本系列丛书中的中华鲟的亲戚白鳍豚,就由于长江过于繁密的航运、渔业的延伸和江水水体的污染,2006年被迫宣告功能性灭绝。
对于中国两大水系之一的长江来说,白鳍豚的消失是一个非常危急和可怕的警报,因为紧随而来要消失的就可能是江豚、中华鲟、白鲟、扬子鳄等,这些古老的居民很多几乎与恐龙一样年长,它们历经了这个星球这么多的变故都挺下来了,唯独可能逃不过人类的“毒手”……而一旦江河里没有了活物,江河便也不成其为江河了。喜剧不多,但也有几个。例如,由于得力的保护,藏羚羊等几近灭绝的濒危动物如今已生机再现,它们的种群数量目前已经恢复到一个健康的指数上。
为了让它们能够安全繁殖,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这些年每年四五月都在它们的产房派人日夜看守,还组织了大批志愿者来可可西里做一些外围的环境看护工作。《可可西里,因为藏羚羊在那里》的作者杨刚,就是几度进出可可西里的志愿者之一。朱鹮也一样,一度在日本灭绝的“神鸟”,1981年有幸在我国陕西洋县找到了后7只“种鸟”,经过环保人士和当地民众的悉心抢救和看护,如今这几只“种鸟”的后代已经遍布中日两国。当然也有悲喜剧,例如亚洲象的命运就很难让人去定义它的处境。在过去,亚洲象通常被东南亚诸国和我国云南一带驯化为坐骑和家丁;当伐木场兴起时,大象变身为搬运工,每天穿梭在丛林里拉木头;后来,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伐木业萧条,这些大象又转行至大象学校成为“风光”的演员……繁重的体力劳动暂时告一段落,看似它的命运在好转,但它的“职业”变迁背后隐含的却是一个危险而不堪的现状:大树被毁,生态告急,丛林不再。十数年来,云南摄影师王艺忠一直用镜头关注着这些人类伙伴的悲喜剧,或者说,悲剧。王艺忠的视频作品《象奴》曾在多个电视台和网站热播,本系列丛书中记录大象命运的《拉木头的大象》就是《象奴》一部分章节的情节。
作为一名自然保护者,与我的那些国际同行一样,我惯于将自然看作一个我们无法摆脱的法则的提醒者,这个法则就是吞噬、毁灭和受苦。在过去,吞噬、毁灭和受苦发生在动物之间,如今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与动物之间,但我们施加在动物身上的,自然肯定会毫无保留地回馈给我们。因为人类没法孤零零地生活在地球上,我们不仅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其他生物,为你、为我、为他,更是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球。
朱春全
不久前,牛津大学研究员查尔斯·福斯特为了探索人类能否穿越物种之间的界限,将自己变身为鹿、狐狸、獾、水獭等动物,体验了一把“非人类”的生活。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他像动物一样生活在它们各自的区域里。例如,像鹿一样生活在丛林中,尝试取食灌木和地衣;像狐狸一样深入伦敦为黑暗和肮脏的角落,每天捕食老鼠并躲避被猎狗追捕……这段不寻常的生活让他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各种感官功能并没有因为现代生活而受损和退化,我们仍旧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生存,我们仍然是动物。
作为动物中的一种,用所谓的文明将自己异化的一种高等动物,我们却没有善待我们的动物同伴;或者说,多少年来,我们以发展高度文明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为借口,驱逐、虐待、猎杀了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因为环境破坏等原因,50年来,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估的73686个物种中,有22103个物种受到了灭绝威胁(2014年数据),而已经灭绝和消失的物种数量与速度都既大且快。以中国为例,近100年灭绝了的动物,有记录的就有新疆虎、中国犀牛、亚洲猎豹、高鼻羚羊、台湾云豹、滇池蝾螈、中国豚鹿。目前濒临灭绝的动物名单也非常长:糜鹿、华南虎、雪豹、扬子鳄、白鳍豚、大熊猫、黑犀牛、指猴、绒毛蛛猴、滇金丝猴、野金丝猴、白眉长臂猴、藏羚羊、东北虎、朱鹮、亚洲象……好在后一份名单中,多数动物已由国家和一些国际NGO(非政府组织)建立了专门的保护区。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我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对它们加以善待和保护,它们即将离我们远去,并且一去不回头——人类不可能像科幻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孤孤单单地靠人造物和意志生活,没有其他动物和植物相伴,人类也命数将尽。大自然在创世的时候,是本着一种节约、节省而不是浪费和挥霍在创造生命,因为地球只有这么大,地球上的每一种材料、每一个化学元素、每一个物种都必须能够彼此利用、彼此制约、彼此相生、彼此相伴。至于具体到每个物种本身,也都有其独特的生物配方,每一个生命消失了都不可逆转、不可重生,至少在我们的基因工程还没有完善到可以将一个灭绝的物种复制出来之前。
这些年来,在物种保护方面,我们自然也经历了很多的悲喜剧。悲剧比比皆是——有些物种因为发现晚了,等我们援军到达时,它们已经撒手人寰,例如白鳍豚、华南虎、斑鳖等。作为本系列丛书中的中华鲟的亲戚白鳍豚,就由于长江过于繁密的航运、渔业的延伸和江水水体的污染,2006年被迫宣告功能性灭绝。
对于中国两大水系之一的长江来说,白鳍豚的消失是一个非常危急和可怕的警报,因为紧随而来要消失的就可能是江豚、中华鲟、白鲟、扬子鳄等,这些古老的居民很多几乎与恐龙一样年长,它们历经了这个星球这么多的变故都挺下来了,唯独可能逃不过人类的“毒手”……而一旦江河里没有了活物,江河便也不成其为江河了。喜剧不多,但也有几个。例如,由于得力的保护,藏羚羊等几近灭绝的濒危动物如今已生机再现,它们的种群数量目前已经恢复到一个健康的指数上。
为了让它们能够安全繁殖,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这些年每年四五月都在它们的产房派人日夜看守,还组织了大批志愿者来可可西里做一些外围的环境看护工作。《可可西里,因为藏羚羊在那里》的作者杨刚,就是几度进出可可西里的志愿者之一。朱鹮也一样,一度在日本灭绝的“神鸟”,1981年有幸在我国陕西洋县找到了后7只“种鸟”,经过环保人士和当地民众的悉心抢救和看护,如今这几只“种鸟”的后代已经遍布中日两国。当然也有悲喜剧,例如亚洲象的命运就很难让人去定义它的处境。在过去,亚洲象通常被东南亚诸国和我国云南一带驯化为坐骑和家丁;当伐木场兴起时,大象变身为搬运工,每天穿梭在丛林里拉木头;后来,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伐木业萧条,这些大象又转行至大象学校成为“风光”的演员……繁重的体力劳动暂时告一段落,看似它的命运在好转,但它的“职业”变迁背后隐含的却是一个危险而不堪的现状:大树被毁,生态告急,丛林不再。十数年来,云南摄影师王艺忠一直用镜头关注着这些人类伙伴的悲喜剧,或者说,悲剧。王艺忠的视频作品《象奴》曾在多个电视台和网站热播,本系列丛书中记录大象命运的《拉木头的大象》就是《象奴》一部分章节的情节。
作为一名自然保护者,与我的那些国际同行一样,我惯于将自然看作一个我们无法摆脱的法则的提醒者,这个法则就是吞噬、毁灭和受苦。在过去,吞噬、毁灭和受苦发生在动物之间,如今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与动物之间,但我们施加在动物身上的,自然肯定会毫无保留地回馈给我们。因为人类没法孤零零地生活在地球上,我们不仅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其他生物,为你、为我、为他,更是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球。
朱春全
在线试读
2015 年的初春,滇西北高原的气温还没有升起来,特别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更是感觉到冷,对面远处响鼓箐山顶上还积着不少的白雪。早上10
点过了,小五家的火塘里橘红的火焰跳跃着舔着漆黑的茶壶,刚放进去的两根木柴噼里啪啦地叫着,时不时还跳出几点小火星。蜜蜂哥半盘着腿坐在火塘边,喝着香浓的酥油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小五一家人说着些家常话,顺便谈着蜂场全年的发展计划和今年养蜂技术扶持的任务怎样落实,现在看起来天气也不是很好,温度一直都起不来。说着说着蜜蜂哥的眼神开始有些迷离恍惚起来,脑袋里尽是前几天和有大师兄之称的余新华在闲谈之中说的一个消息,在响鼓箐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滇金丝猴又添了几个小宝宝,说是相当的可爱。唉,经常去在响鼓箐养蜂的大徒弟蜂场,只拍过一次滇金丝猴,这次要去好好看看可爱的滇金丝猴宝宝,想想宝宝的萌样,拍得好的话,朋友圈肯定要被刷屏到爆。“师傅,你在笑什么?”小五的声音打断了蜜蜂哥的思绪。看着小五奇怪的表情,蜜蜂哥按住想去照镜子看看自己会是什么样表情的念头,习惯性地动了动脸部的肌肉。“没什么。过几天又要去响鼓箐蜂场看看,好是滇金丝猴观察点就在蜂场的时候,随便看看小猴子。”蜜蜂哥随口说道。“哦,一会儿我给大师兄打电话让他落实,不然白跑一趟。”小五边答着边拿着手机出了门。不一会小五进到房间里说道:“刚才我打给大师兄,他听说一个滇金丝猴宝宝被养的喜马拉雅蜂蛰死了。”“啊!”蜜蜂哥不由得叫了一声,说道:“应该不会吧,只听说滇金丝猴弄蜜蜂的,没有听说蜜蜂把滇金丝猴蛰死的,这消息可靠不?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滇金丝猴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哦。”“我都让他去问清楚。”小五说道。
点过了,小五家的火塘里橘红的火焰跳跃着舔着漆黑的茶壶,刚放进去的两根木柴噼里啪啦地叫着,时不时还跳出几点小火星。蜜蜂哥半盘着腿坐在火塘边,喝着香浓的酥油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小五一家人说着些家常话,顺便谈着蜂场全年的发展计划和今年养蜂技术扶持的任务怎样落实,现在看起来天气也不是很好,温度一直都起不来。说着说着蜜蜂哥的眼神开始有些迷离恍惚起来,脑袋里尽是前几天和有大师兄之称的余新华在闲谈之中说的一个消息,在响鼓箐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滇金丝猴又添了几个小宝宝,说是相当的可爱。唉,经常去在响鼓箐养蜂的大徒弟蜂场,只拍过一次滇金丝猴,这次要去好好看看可爱的滇金丝猴宝宝,想想宝宝的萌样,拍得好的话,朋友圈肯定要被刷屏到爆。“师傅,你在笑什么?”小五的声音打断了蜜蜂哥的思绪。看着小五奇怪的表情,蜜蜂哥按住想去照镜子看看自己会是什么样表情的念头,习惯性地动了动脸部的肌肉。“没什么。过几天又要去响鼓箐蜂场看看,好是滇金丝猴观察点就在蜂场的时候,随便看看小猴子。”蜜蜂哥随口说道。“哦,一会儿我给大师兄打电话让他落实,不然白跑一趟。”小五边答着边拿着手机出了门。不一会小五进到房间里说道:“刚才我打给大师兄,他听说一个滇金丝猴宝宝被养的喜马拉雅蜂蛰死了。”“啊!”蜜蜂哥不由得叫了一声,说道:“应该不会吧,只听说滇金丝猴弄蜜蜂的,没有听说蜜蜂把滇金丝猴蛰死的,这消息可靠不?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滇金丝猴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哦。”“我都让他去问清楚。”小五说道。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