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459616

作者从大量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中归纳出83个时间管理小技巧,并在书中一一展示。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时间管理,行文生动活泼。适合对时间管理感兴趣的读者休闲阅读。
早上起床三件事:微博、微信、朋友圈。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时间被各类新闻、头条、资讯撕得稀碎。面对怎么也不够用的时间,你的尴尬癌是不是犯了?别告诉我你没时间!你所谓的“没时间”只不过是个伪命题。
告诉你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间碎了,我们可以“碎片化”运用。翻开本书,83个时间管理小技巧,让你轻松掌握时间管理法则,充分整合利用碎片化时间,取得与完整化时间相同的效率,不再被时间追着跑,从此告别拖延症,摆脱一天到晚的瞎忙。
注意!本书内容“有毒”,请仔细观看,也许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时间管理达人,学会和时间做朋友,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
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不够用 6
你是真的没有时间吗 6
时间正在抱怨声中悄悄溜走 8
半途而废是时间的杀手 9
时间和金钱的选择 11
粗心大意是可怕的时间浪费 13
懒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15
是安排不合理,还是压根儿没安排 16
别因为情绪搅乱了你的时间 19
第二章 列出清单,算算你的时间账 21
你的时间每天都去了哪里 21
有趣并有效的“每日备忘录” 23
抓住偷走时间的“小偷”
写在纸上的作息时间表 25
用时间表记录每天的行程 28
“闲散”时间你在做什么 29
你的计划是否准时进行 31
不合理的计划浪费时间 32
每天开会真的有必要吗 34
第三章 一拖延,你的时间就没了 35
你到底在磨蹭些什么 35
早起的鸟儿才会有虫吃 37
马上行动起来 38
制订工作计划要深思熟虑 39
不要因为挫折浪费时间 41
永远都不要说为时已晚 42
今日事,今日毕 44
给任务留下充足的时间 47
把握计划成功的契机 49
一步一个脚印,不以自我为中心 51
第四章 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增值 53
站在“上帝视角”,避免当局者迷 53
花点时间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 55
设立人生的阶段性目标 57
合理统筹24小时的工作内容 59
把一分钟拆成两分钟来用 60
根据流程合理分配时间 63
要精益求精,不做无用功 65
面对细枝末节,傻一点又何妨 67
第五章 让每份碎片时间都产生效益 68
尽可能地利用空闲时间 68
挤出生活中的闲散时间 70
找出隐藏着的时间宝库 71
把时间计划精确到“分” 73
把握有效率的时间点 78
养成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的习惯 80
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 82
碎片化阅读扩展知识面 83
乘车时反思一天的工作 85
第六章 你不是不会用时间,只是少了一份专注 87
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 87
从一成不变到学会变通 88
控制性格,远离急躁 90
遇乱不慌,静心办事 91
下决定之前要深思熟虑 93
学会掌握管理时间的节奏 95
每一次成功,都来源于快乐 96
把守时当成一种工作习惯 98
养精蓄锐,充满热情去工作 100
工作时别忘了定时休息一下 103
第七章 提升效率,并不在于你多努力 105
做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 105
制订好计划是效率的法则 107
提前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109
拼命加班?效率会更低 112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113
精英是和时间赛跑的人 115
凭借直觉采取行动 117
做一行爱一行,有兴趣才有动力 118
第八章 埋头苦干不如及时沟通 120
学会沟通,与他人共同前进 120
在职场中,不要做个“独行侠” 121
人际关系就是要依靠沟通 123
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下属说话 125
主动学习,和上司多沟通 127
沟通也要找准恰当的时机 130
第九章 不要以为“扛”就能取得好成绩 137
掌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137
根据生物钟决定休息时间 139
合理作息,不要当“铁人” 140
从一天的忙碌中释放出来 141
无论多忙,也要留点时间给家人 143
忙里偷闲,学会释放压力 144
第十章 记住,没做好规划的人生是在瞎忙 145
成功的步是规划人生 145
给你的时间定个价 147
相信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人才 149
经常审视自己的目标 151
认准目标,就坚定地走下去 153
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 155
工作时也不要忘了学习 157
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不够用
你是真的没有时间吗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宝贵的财富。——德奥弗拉斯多
在当今社会,“没时间”已经成为一个出镜率很高的词语。没时间学习,没时间健身,没时间旅行……那么,你到底在忙什么?也许女人要忙家务、照顾孩子,男人要工作、应酬等。可是,为什么人人都忙,有些人却能抽出时间学习、健身、旅行,而你没时间呢?时间都去哪里了,是真的没有时间吗?
现代社会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相应的角色。机器越转越快,人们也因此被推着一直往前跑,疲于奔命。而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欲望又被无孔不入的广告和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法拉动着,变得无法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断地想要更多。如此一推和一拉之下,很多人陷入欲望的泥潭,反反复复地折腾,等许久之后回头一看,人生就这么过去了。
那么造成我们没有时间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不懂拒绝
很多人因为不懂得拒绝,造成自己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为别人处理事情,背负本不属于自己的负担,而自己的事情却因为没有时间被耽搁。这种情况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常见。
2.没有搞清楚职责所在
如果让你在不知道水桶有多满的情况下去装水,你怎么去判断水会不会溢出来?如果你都不清楚自己的义务到底有多少,你就很可能把自己的时间超常预支出去了,这也是造成自己没时间的原因之一。
3.时间摩擦太多
时间摩擦指的是自己所造成的时间管理的混乱。换句话说,就是因自己的行为和组织混乱,造成了自身的时间管理危机。时间摩擦往往意味着额外的重新工作,会给自身带来更多压力,也非常浪费时间。有没有试过这种情况:跑腿去办事又半道折回来,因为你意识到自己忘记了什么事情不得不回去?
4.自己浪费光阴
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些整天抱怨自己时间不够的人,恰好正是那些每天都在浪费光阴的人。有没有看到过那种上班迟到却还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才准备开始工作的人?你当然不用掐着秒表过日子,但是你需要清楚地意识到,你是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聊八卦、上网和第三次总结周末生活这种事情上了?
5.没有区分好优先级
有没有试过在忙完一天之后,却发现自己基本没有完成什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不把重要的事项放在位,你工作速度再快都没什么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重要事项。你要学会说:“我这会儿不打算做这件事情,因为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在等我完成。”
6.事事想亲力亲为
每个人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在某些时候,要想事情完成得更多,的办法就是寻求别人的帮助。但是有一些人没有办法让别人来做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人能比自己做得更好。
如果一个领导不愿意让自己的团队来各行职责,而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那么这必然将会是特别麻烦的状况。
7.没有把任务做完
如果你没有完成任务,那么你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制造更多的工作。因为这些没有完成的工作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工作量,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把这些未完的任务重新捡起来再完成。如果你总是倾向于把工作留到后一刻再完成,这也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复杂情况。
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回答。列宁却批评了他:“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
时间正在抱怨声中悄悄溜走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小陈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整天多愁善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总是怪自己太笨了。事实上,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有的时候社里的一些工作难度的确有些大,有的时候是事出有因,还有一些时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但小陈并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只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不断地埋怨自己。刚开始,身边的朋友还会去安慰他,劝他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借此提高一下自己,可是小陈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大家也都没有了好心情和耐性,干脆也就不去理会了。渐渐地,小陈感觉自己被人冷落,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抑郁成病……
生活中总难免有烦恼,有时候人生的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而是自己想得到的更多。因为想得到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难以达到,所以常常感到失望与不满,于是自己折磨自己,认为自己“太笨”“不争气”等,和自己过不去。小陈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如果小陈把抱怨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相信他一定会得到更多。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一帆风顺,都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说不定哪一天生活就会跟你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你结结实实地撞上无情的“红灯”,或事业失败,或爱情失意等。这时候不妨想开些,平静面对,不把时间花在一味的悲伤和抱怨之中。
要知道,过多的烦恼、压力和抱怨只会将我们的心灵挤压得支离破碎。而且,人体的各种器官在心情烦躁或怒火中烧的情况下会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若是人体长期处于忧郁状态,还会诱发其他心理疾病,这样只会让我们透支掉更多的时间去修复我们的身体。所以,对自己好一些,不跟自己过不去,更不要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抱怨上。
东晋大臣车胤自幼聪颖好学,也能吃苦耐劳。由于家道中落,车胤白天要帮家人干活,于是他就想利用晚上的时间多读些书,充实自己。但是贫寒的家境让他根本没有钱买油点灯。初,他只能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冒出了一个主意: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东晋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民心的父母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