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046790
内容简介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关键技术》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写的“龙滩水电站”系列著作之一,是对龙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7章,包括:绪论,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和特性,碾压混凝土层面特性,枢纽布置和坝体断面,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和坝体防渗结构,碾压混凝土坝温度裂缝防控技术,高温多雨环境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
1.1龙滩碾压混凝土坝结构简介
1.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建设与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成果
第2章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和特性
2.1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研究
2.2碾压混凝土层面垫层材料研究
2.3变态混凝土配合比与特性研究
2.4龙滩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5研究小结
第3章碾压混凝土层面特性
3.1现场试验简介
3.2抗剪断试验资料统计成果分析
3.3层面胶结和破坏机理及胶结强度研究
3.4层面胶结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3.5不同因素对碾压混凝土层面结合强度影响程度分析
3.6龙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期原位抗剪断试验验证
3.7研究小结
第4章枢纽布置和坝体断面
4.1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4.2坝体断面优化
4.3碾压混凝土坝坝高研究
4.4稳定应力和承载能力研究
4.5坝体构造研究
4.6研究小结
第5章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和坝体防渗结构
5.1混凝土渗流特性研究
5.2碾压混凝土的渗流试验和渗流分析配套技术研究
5.3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防渗结构方案设计研究
5.4龙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渗透特性分析
5.5研究小结
第6章碾压混凝土坝温度裂缝防控技术
6.1温度控制影响因素及温控措施效果研究
6.2分缝研究
6.3劈头裂缝研究
6.4温控标准研究
6.5龙滩典型坝段温度场及应力场仿真分析
6.6混凝土水泥水化热特性及其对温度应力的影响研究
6.7龙滩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
6.8大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实施效果
6.9研究小结
第7章高温多雨环境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7.1大坝混凝土浇筑运输方案研究
7.2大坝混凝土骨料加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研究
7.3高气温及多雨环境条件下碾压混凝土连续施工措施研究
7.4高温及多雨季节碾压混凝土施工进度分析与论证
7.5大坝施工实践
7.6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章绪论
1.1龙滩碾压混凝土坝结构简介
1.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建设与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成果
第2章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和特性
2.1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研究
2.2碾压混凝土层面垫层材料研究
2.3变态混凝土配合比与特性研究
2.4龙滩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5研究小结
第3章碾压混凝土层面特性
3.1现场试验简介
3.2抗剪断试验资料统计成果分析
3.3层面胶结和破坏机理及胶结强度研究
3.4层面胶结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3.5不同因素对碾压混凝土层面结合强度影响程度分析
3.6龙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期原位抗剪断试验验证
3.7研究小结
第4章枢纽布置和坝体断面
4.1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4.2坝体断面优化
4.3碾压混凝土坝坝高研究
4.4稳定应力和承载能力研究
4.5坝体构造研究
4.6研究小结
第5章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和坝体防渗结构
5.1混凝土渗流特性研究
5.2碾压混凝土的渗流试验和渗流分析配套技术研究
5.3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防渗结构方案设计研究
5.4龙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渗透特性分析
5.5研究小结
第6章碾压混凝土坝温度裂缝防控技术
6.1温度控制影响因素及温控措施效果研究
6.2分缝研究
6.3劈头裂缝研究
6.4温控标准研究
6.5龙滩典型坝段温度场及应力场仿真分析
6.6混凝土水泥水化热特性及其对温度应力的影响研究
6.7龙滩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
6.8大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实施效果
6.9研究小结
第7章高温多雨环境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7.1大坝混凝土浇筑运输方案研究
7.2大坝混凝土骨料加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研究
7.3高气温及多雨环境条件下碾压混凝土连续施工措施研究
7.4高温及多雨季节碾压混凝土施工进度分析与论证
7.5大坝施工实践
7.6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坝体与左岸的连接是通过进水口坝段和左岸连接坝段,左岸进水口坝段轴线向上游转27°。右岸通航坝段以右的右岸连接坝段,为使右坝肩避开一条小冲沟,其轴线向上游转动了30°,提高了建基面高程,减少了基岩开挖和混凝土工程量。
泄洪建筑物由表孔和底孔联合泄洪方案修改为表孔泄洪方案,不论在正常蓄水位375.0m时,还是在400.0m时,表孔都能承担全部泄洪任务,因此表孔数目由原方案6孔增加到7孔,孔口尺寸仍为15m×20m(宽×高)。保留了溢洪道两侧布置的底孔,但底孔不担负泄洪任务,主要用于后期导流,水库放空和冲排沙任务。表孔、底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消能。经水工模型试验证实,泄流消能满足设计要求,运行期和施工期下游流态的冲淤不影响大坝、两岸边坡的稳定及电厂的正常运行。
泄洪建筑物和底孔布置的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表孔而言,溢流坝段前沿长度,缩窄为112.0m(原方案为168.0m),孔口尺寸未变,闸墩厚度由原来的14.0m,缩窄为5.0m。就底孔而言,原方案孔口控制断面尺寸为7.0m×9.0m,采用无压泄流,工作闸门布置在坝体内部,孔口体型十分复杂,现方案孔口控制断面尺寸为5.0m×8.0m,采用有压泄流,工作闸门布置在坝体下游,除孔洞周围需用常态混凝土包裹外,该坝段孔口上部坝体可采用碾压混凝土。
曾研究左右岸导流洞改建作为永久泄水底孔方案(取消坝身底孔),并与坝身底孔方案进行过比较。导流洞改建方案因结构复杂,水力学条件差,施工较困难,投资较大而未予采用,尽管坝身底孔对坝体混凝土施工有影响,但结构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度地减少了孔洞布置对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的不利影响,结合考虑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底孔坝段的上升速度不会影响整个坝体上升,比起导流洞改造方案仍然是经济、合理的。
泄洪建筑物由表孔和底孔联合泄洪方案修改为表孔泄洪方案,不论在正常蓄水位375.0m时,还是在400.0m时,表孔都能承担全部泄洪任务,因此表孔数目由原方案6孔增加到7孔,孔口尺寸仍为15m×20m(宽×高)。保留了溢洪道两侧布置的底孔,但底孔不担负泄洪任务,主要用于后期导流,水库放空和冲排沙任务。表孔、底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消能。经水工模型试验证实,泄流消能满足设计要求,运行期和施工期下游流态的冲淤不影响大坝、两岸边坡的稳定及电厂的正常运行。
泄洪建筑物和底孔布置的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表孔而言,溢流坝段前沿长度,缩窄为112.0m(原方案为168.0m),孔口尺寸未变,闸墩厚度由原来的14.0m,缩窄为5.0m。就底孔而言,原方案孔口控制断面尺寸为7.0m×9.0m,采用无压泄流,工作闸门布置在坝体内部,孔口体型十分复杂,现方案孔口控制断面尺寸为5.0m×8.0m,采用有压泄流,工作闸门布置在坝体下游,除孔洞周围需用常态混凝土包裹外,该坝段孔口上部坝体可采用碾压混凝土。
曾研究左右岸导流洞改建作为永久泄水底孔方案(取消坝身底孔),并与坝身底孔方案进行过比较。导流洞改建方案因结构复杂,水力学条件差,施工较困难,投资较大而未予采用,尽管坝身底孔对坝体混凝土施工有影响,但结构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度地减少了孔洞布置对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的不利影响,结合考虑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底孔坝段的上升速度不会影响整个坝体上升,比起导流洞改造方案仍然是经济、合理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