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88684丛书名: 中国科学家思想录
编辑推荐
1.
国家科学思想库系列产品,院士群体是国家重大决策的重要智囊团。
2. 国家重大决策背后的院士建议,首次重磅推出。
3. 内容涉及国计民生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从1998年的大洪水到2003年的非典;从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到2005年汶川地震;从野生动物的保护到高铁与磁悬浮之争;从食品安全到大规模城镇化等。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长期以来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决策咨询和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咨询意见和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家思想录”较为系统地对这些重要报告和院士建议进行了梳理和精编,记录了广大院士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丰富思想,将对各级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公众理解科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及社会公众阅读。
“中国科学家思想录”较为系统地对这些重要报告和院士建议进行了梳理和精编,记录了广大院士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丰富思想,将对各级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公众理解科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及社会公众阅读。
目 录
丛书序
前言
关于发展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相关技术研究的建议 严陆光等
关于优先发展几类医疗设备的建议 李衍达等
关于发展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CAE软件产业的建议 钟万勰等
电网分频输电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建议 周孝信等
加快发展先进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建议 费维扬等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安全问题 孙鸿烈等
21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战略研究 路甬祥等
关于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建议 叶朝辉等
关于盐卤和天然气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议 徐建中等
关于加强煤层气、炼焦气资源科学回收和安全利用研究的建议 周远等
关于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孙鸿烈等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防灾对策建议 秦大河等
前言
关于发展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相关技术研究的建议 严陆光等
关于优先发展几类医疗设备的建议 李衍达等
关于发展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CAE软件产业的建议 钟万勰等
电网分频输电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建议 周孝信等
加快发展先进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建议 费维扬等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安全问题 孙鸿烈等
21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战略研究 路甬祥等
关于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建议 叶朝辉等
关于盐卤和天然气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议 徐建中等
关于加强煤层气、炼焦气资源科学回收和安全利用研究的建议 周远等
关于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孙鸿烈等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防灾对策建议 秦大河等
免费在线读
关于发展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相关技术研究的建议
严陆光 等
能源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基于对我国21世纪上半叶(至2050年)能源需求与供应的展望与分析,本文阐述了如何改变现有能源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新方向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荒漠地区建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我国风力资源与大规模开发利用可行性”、“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储能与输电技术”、“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大规模太阳能制氢、储氢与输送”五个方面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措施和建议。
一、前 言
从可持续发展看,人类当前主要依靠的化石能源终将耗竭,未来的主要能源只能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受控核聚变能,对此,科技界已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近年来,世界已开始了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的积极努力,期望在21世纪上半叶能形成初始的体系框架,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是主要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05年春决定作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咨询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有关院士与专家开展“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并将其整个工作于2006年秋完成。本文是工作的总结,为中央决策和做出相应部署提供参考。
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与地热能,是广泛存在、用之不竭、最终可依赖的初级能源。当前,作为水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水力发电已达到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其总装机容量已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20%多,其发展已有相应的规划。通常不计入能源总量的非商品性生物质能为广大农村地区 1
中国科学家思想录 第五辑
提供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近20%。海洋能与地热能估计在21世纪上半叶还难以发展成较大规模的实用能源。从而,我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集中于太阳能、风能与商品性生物质能,时间跨度定位为中远期,至2050年。
近30年来,我国太阳能、风能与商品性生物质能的技术、产业与应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可喜进展。例如,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已居世界首位,小型离网的风力与光伏发电已初步实现产业化,风力、光伏与生物质能多种联网电站正在蓬勃发展,沼气得到了较广泛
严陆光 等
能源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基于对我国21世纪上半叶(至2050年)能源需求与供应的展望与分析,本文阐述了如何改变现有能源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新方向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荒漠地区建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我国风力资源与大规模开发利用可行性”、“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储能与输电技术”、“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大规模太阳能制氢、储氢与输送”五个方面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措施和建议。
一、前 言
从可持续发展看,人类当前主要依靠的化石能源终将耗竭,未来的主要能源只能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受控核聚变能,对此,科技界已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近年来,世界已开始了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的积极努力,期望在21世纪上半叶能形成初始的体系框架,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是主要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05年春决定作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咨询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有关院士与专家开展“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并将其整个工作于2006年秋完成。本文是工作的总结,为中央决策和做出相应部署提供参考。
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与地热能,是广泛存在、用之不竭、最终可依赖的初级能源。当前,作为水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水力发电已达到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其总装机容量已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20%多,其发展已有相应的规划。通常不计入能源总量的非商品性生物质能为广大农村地区 1
中国科学家思想录 第五辑
提供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近20%。海洋能与地热能估计在21世纪上半叶还难以发展成较大规模的实用能源。从而,我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集中于太阳能、风能与商品性生物质能,时间跨度定位为中远期,至2050年。
近30年来,我国太阳能、风能与商品性生物质能的技术、产业与应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可喜进展。例如,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已居世界首位,小型离网的风力与光伏发电已初步实现产业化,风力、光伏与生物质能多种联网电站正在蓬勃发展,沼气得到了较广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