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14932
本书讲述了王耀武将军的传奇一生。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山东省政府主席,黄埔三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曾任54师师长、七十四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王耀武将军的亲属王鲁云、黄惠珍女士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别梦依稀 父爱如山(代序)
楔子
第一章 投身黄(土甫)
第二章 同室操戈
第三章 抗战军兴
第四章 明争暗斗
第五章 衣锦还乡
第六章 兵临城下
尾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王耀武:是战术家,更是战略家
出身贫农家,于国家国力衰微、列强欺凌之际,毅然投军从戎。耀我国家之武,扬我民族之威,常响于耳畔。他的一生,虽有追随蒋介石反共的一笔,但在抗日战争中的煊赫功绩却是不可磨灭——他就是王耀武。
王耀武其人,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被蒋介石信任和重用,成为黄埔系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和省政府主席的人。曾先后任国军第51师师长、七十四军军长、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书中以王耀武一生为主线,蒋介石“八大金刚”何应钦、陈诚、顾祝同等为暗线交织并叙。前线杀敌,除开国民政府补给外,王耀武靠何补贴军资?看似偶然因一桩大案顺理成章与王结缘,实则奉命卧底,谁是那个终极间谍、谁人指使?美人无泪,谁又是舍生取义潜伏于日军的军统女特工?……个中谜题,书中一一解答。
1937年七七事变,王耀武带领51师投入了上海保卫战战斗中,战争残酷异常。战役结束虽以中国军队撤退而告终,但也重创了日军,同时挫伤了日军当局提出的“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后来王耀武的第51军编入第七十四军,成为声名赫赫的抗日铁军。王耀武也同时晋升为军长,带领七十四军参加了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战役等,挫败日军,打击了日军进攻的嚣张气焰。战后七十四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励——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也获得了最高军中荣誉。
七十四军勇挑重担,敢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令众多中国热血男儿为之振奋。王耀武之所以能够把51师乃至后来的七十四军带领成为抗日铁军,绝不纯然是其个人军事上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善于把握机遇、形势,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此时,他已然不是张灵甫这样战术超群的带兵将领,而是能够跳出简单的军事层面,从政治层面着眼的战略家了。他一直在为本军的天时地利人和做着系统的铺垫。
众所周知,七十四军成为国民党王牌部队,被选定为了直属军事委员会的攻击军,率先换装美式装备,和其他军队大大地拉开了差距。
当时,对军队有众多选择,而除了七十四军本身的素质以及上高会战中的卓越表现外,还有更深层面的原因——良好的上层关系,良好的外部环境配合,使其能及时得到人员补充、武器补给。
王耀武纵横捭阖,其战略才能得到了国民党高层俞济时、何应钦的肯定与赏识。王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互动,也为七十四军成为直属攻击军起到了推动作用。
纵然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豪,生逢乱世,热血青年分外图强,再加上有七十四军中流砥柱张灵甫、李天霞的辅佐,可若不是王耀武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他可能也不会左右逢源,取得如此高的殊荣。
早在黄埔军校三期学习中,正值练习肉搏术,但教官却是根据日本士官学校中的动作照搬过来。王耀武根据日本士兵的刺杀课程,结合出了一套有效的应对动作。敢于结合实际修改既定课程,被军校总教官何应钦看在眼里,王耀武崭露头角。
王耀武还颇有经济头脑。1927年北伐完成后,王即托友人于武汉开办饼干糕点厂,获利甚丰。其运动关系资金、作战部队军贴和阵亡将士家属抚恤金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这些私人开办的工厂。王耀武的远见,使他在之后的作战中不会捉襟见肘能够从容应对。
善抓机遇,善于利用各方资源,宽容忍让,有自己做事的战略思想,也是王耀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不失为现代人处世的之道。
纵观王耀武的一生,虽有追随蒋介石反共的一笔,但在抗战中的卓越功绩不可磨灭。故人是非功过早已盖棺论定,今人也不必过分臧否,能从中攫取正能量即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