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1373
(1)荣获普利策奖50周年新版,全球2000万家庭收藏的传世经典,令罗振宇“惊叹”,令高晓松“感慨”,令季羡林“敬佩”,令泰戈尔“共鸣”,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任志强推荐给潘石屹,人类“认识你自己”的书。
(2)理想国经典巨献,在“理想国译丛”之后,新辟“理想国经典馆”系列,开馆之作是杜兰特经典巨著《文明的故事》。可团购,套装共11卷加送1个订制纸箱(另也有11卷单行本面世),均有精装书衣,护眼阅读的纸张,精心装帧的图片。
(3)为什么要读《文明的故事》?因为它提供给你一个整体的历史观,不是碎片化和专业化的。德尔菲神谕说:认识你自己。杜兰特说:认识我们自己的文明。静下心来展读人类的命运,读完之后你会更谦逊。什么年龄来读《文明的故事》?18岁时正好,错过18岁还有28岁,还有38岁,如果你48岁了还有雄心读,也正常,作者撰写这套超过1000万字的书,写到90多岁。把书放在家庭书架上,甚至孩子若有兴趣,会自己去发现。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词。
☆【“罗辑思维”主讲 罗振宇】——它是一个人的历史,跟《史记》、《离骚》一样,是把个人心性、见识、忧愤、哲思都注入到写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这个世界历史,被他梳理成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几大链条,这种站在历史之巅俯瞰的综合概括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晓松奇谈”主讲
高晓松】——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主讲 何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 本卷《文明的故事6:宗教改革》内容简介
【上册】
部 从威克利夫到路德
章 罗马天主教会(1300—1517)
基督教的贡献/纳地尔的教会(1307—1417)/教皇的胜利(1417—1513)/改变中的环境/教会被指控
第二章 英国:威克利夫、乔叟与大叛乱(1308—1400)
政府/约翰•威克利夫(1320—1384)/大叛乱(1381)/新文学/乔叟(1340—1400)/理查二世
第三章 法国受围(1300—1461)
法国的情景/往克雷西之路(1337—1347)/黑死病及其他(1348—1349)/革命与革新(1357—1380)/疯狂的国王(1380—1422)/废墟中的生活/文学/艺术/圣女贞德(1412—1431)/法国得救(1431—1453)
第四章 法国的复兴(1453—1515)
路易十一(1461—1483)/远征意大利/庄园的兴起/维庸(1431—1480)
第五章 15世纪的英国(1399—1509)
国王/财富的增长/道德与习尚/威克利夫派信徒/英国艺术(1300—1509)/卡克斯顿与马洛里/英国的人文主义者
第六章 勃艮第的插曲(1363—1515)
皇族公爵/宗教精神/光辉灿烂的勃艮第(1363—1465)/勇士查理(1465—1477)/低地国家的艺术(1465—1515)
第七章 中古欧洲(1300—1460)
土地与劳力/秩序的组成/德国挑战教会/神秘主义者/艺术/古登堡
第八章 西斯拉夫族(1300—1517)
波希米亚/胡斯(1369—1415)/波希米亚的革命(1415—1436)/波兰(1300—1505)
第九章 奥斯曼帝国(1300—1516)
拜占庭的再兴(1261—1373)/巴尔干与土耳其遭遇(1300—1396)/君士坦丁堡的后几年(1373—1453)/匈雅提(1387—1456)/潮(1453—1481)/匈牙利的复兴(1456—1490)
第十章 葡萄牙开创商业革命(1300—1517)
第十一章 西班牙(1300—1517)
西班牙的景观(1300—1469)//格拉纳达(1300—1492)/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宗教裁判所的措施/宗教裁判所的发展(1480—1516)/犹太人出征记/西班牙艺术/西班牙文学/王后与国王之死
第十二章 知识的发展(1300—1517)
巫师/教师/科学家/医者/哲学家/宗教改革家
第十三章 海洋的征服(1492—1517)
哥伦布/美洲/苦海/新远景
第十四章 先驱伊拉斯谟(1469—1517)
人文主义者的教育/逍遥学派/讽刺家/学者/哲学家/伊拉斯谟其人其事
第十五章 路德(改革)前夕的德国(1453—1517)
富格尔家族时代/城邦/日耳曼人(1300—1517)/德国艺术的成熟/丢勒(1471—1528)/德国的人文学者/伍利黑•胡滕/德国教会
第二部 宗教改革
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1524)
台彻尔/马丁•路德的诞生/宗教改革的形成/教皇敕书与宗教改革的爆发/沃尔姆斯会议(1521)/激进分子/信心的根据/马丁•路德的神学/革命家
第二章 社会革命(1522—1536)
崛起中的革命(1522—1524)/农民战争(1524—1526)/再洗礼派教徒试行共产主义(1534—1536)
第三章 茨温利:宗教改革在瑞士(1477—1531)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茨温利/茨温利的宗教改革/前进吧!基督骑士
第四章 路德与伊拉斯谟(1517—1536)
路德其人/不宽容的异教徒/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伊拉斯谟附录(1517—1536)
本卷附录:上册插图
【下册】
第五章 宗教战争(1525—1560)
新教的发展(1525—1530)/多次争执的会议(1526—1541)/维滕堡之狮(1536—1546)/新教的胜利(1542—1555)
第六章 加尔文其人(1509—1564)
艰困少年行/神学大师/日内瓦与斯特拉斯堡(1536—1541)/神权的日内瓦/反加尔文浪潮/加尔文的死敌(1511—1553)/对容忍的呼吁/日落黄昏(1554—1564)
第七章 弗朗索瓦一世与法国宗教改革(1515—1559)
大鼻子国王: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的法国/那瓦尔之后/法国新教徒/龙争虎斗(1515—1526)/战争与和平(1526—1547)/忘年之爱
第八章 亨利八世与红衣主教沃尔西(1509—1529)
一大有可为之君(1509—1511)/权臣托马斯•沃尔西/沃尔西与教会/国王闹“离婚”
第九章 亨利八世与莫尔(1529—1535)
英国国会与宗教改革/莫尔的乌托邦/殉道者/三后小史
第十章 亨利八世与修道院(1535—1547)
克伦威尔黑皮书/顽强的爱尔兰人(1300—1558)/暴君亨利/龙归大海
第十一章 爱德华六世与玛丽•都铎(1547—1558)
萨默塞特公爵(1547—1549)/窝立克摄政(1549—1553)/宽厚的女王(1553—1554)/“血腥”玛丽(1554—1558)
第十二章 从罗伯特•布鲁斯到约翰•诺克斯(1300—1561)
不屈不挠的苏格兰人/王室历代志(1314—1554)/约翰•诺克斯(1505—1559)/耶稣基督的大议会(1557—1560)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的推展(1517—1560)
斯堪的纳维亚(1470—1523)/瑞典的宗教改革/丹麦的宗教改革/新教在东欧/查理五世与尼德兰(荷兰)/西班牙(1516—1558)
第三部 宗教改革的余响
章 俄罗斯的统一(1300—1584)
俄罗斯民族/莫斯科的亲王/“恐怖者”伊凡(1533—1584)
第二章 穆斯林的天赋(1258—1520)
波斯的伊尔汗国(1265—1337)/哈菲兹(1320—1389)/帖木儿(1336—1405)/马穆鲁克人(1340—1517)/奥斯曼人(1288—1517)/伊斯兰教的文学(1400—1520)/亚洲伊斯兰国家的艺术/伊本•哈尔敦
第二章 苏里曼大帝(1520—1566)
非洲的伊斯兰教(1200—1566)/萨非王朝的波斯(1502—1576)/苏里曼大帝与西方/奥斯曼帝国的文明/苏里曼其人
第四章 犹太人(1300—1564)
流浪者/受拷刑/第二次流徙/幸存的技巧/犹太人的思想
第五章 人民的生活(1517—1564)
经济/法律/道德。礼俗
第六章 音乐(1300—1564)
乐器/佛兰德斯人的音乐成就(1430—1590)/音乐与宗教改革/圣乐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1526—1594)
第七章 拉伯雷时代的文学(1517—1564)
书籍出版/学校/学者/法国的文艺复兴/拉伯雷/龙萨与七星诗社/韦艾特与萨里/汉斯•萨克斯/伊比利亚半岛的诗人(1515—1555)
第八章 霍尔拜因时代的艺术(1517—1564)
艺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法国文艺复兴的艺术/彼得•勃鲁盖尔(1520—1569)/克拉那赫与德国人/都铎时代的风格(1517—1558)/小霍尔拜因(1497—1543)/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艺术(1515—1555)
第九章 哥白尼时代的科学(1517—1565)
秘教的盛行/哥白尼的革命/麦哲伦与地球上的发现/生物学的复兴/维萨里/外科医学的崛起/医生帕拉切尔苏斯/怀疑论者/拉米斯与哲人们
第十章 天主教会与宗教改革(1517—1565)
意大利的新教改革者/意大利的天主教改革者/圣特蕾莎与修道院改革/伊格内修斯•罗耀拉/耶稣会
第十一章 教皇与会议(1517—1565)
教皇处于困境/检查制度与宗教裁判所/特伦特会议(1545—1563)
结语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本卷附录:下册插图
◎ 季羡林谈《文明的故事》
● 要了解《文明的故事》这部书,首先还要介绍写书的人。本书作者威尔•杜兰特博士中国人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很多中国学者就拜读过他的成名作《哲学的故事》。他和胡适先生都是大哲学家杜威的学生。杜兰特博士在西方世界更是声名显赫,他以《哲学的故事》一书成名,更以《文明的故事》一书达到其60年学术生涯的*。从1935年出版*卷《东方的遗产》起到1975年出版*后一卷《拿破仑时代》止,每出一卷都好评如潮,人们看了上卷对下卷便产生了强烈的期待心理。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是学术领域一名空前成功的冒险家。我很敬佩他。同时,也应该为中国读者感到庆幸。西方世界期待他的巨著的全貌,一等就是30年。而今天的中国读者接触的就是整整11巨卷的完整的《文明的故事》。
● 《文明的故事》全书约1500万字,有近千幅精美插图。上起“文明的建立”,下迄“历史的教训”。这是一部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著。它几乎涵盖每一时代,每一国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创例发凡,卓见绝识,堪称文明史研究的集大成者。概括说来,它有四大特点:(1)它是一部个人专著,而与众手编纂有别;(2)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而与一般的史书有别;(3)它是一部颇具“史识”的历史哲学著作,而与“流水账”式的史书有别;(4)它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而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有别。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不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辞,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后的结论“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
● 杜兰特博士认为东方的文明才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和基石,因此在写《文明的故事》时,以《东方的遗产》作为全书*卷。在东方文明中,杜兰特尤重视中国文明。他认为“中国文化乃是世界文明重大成就之一”。他尤其惊叹中国文明绵延不绝。写到中国人,这位美国本土的博士总是充满激情:“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那样地精力充沛,那样地聪慧,那样地能适应环境,那样地能抵抗疾病,那样地能忍受灾难和痛苦,那样地在历史的重压下能沉静忍耐和等待复原。这个拥有如此多物质、劳力和精神资源的国家,加上现代工业的设备,我们很难料想出可能产生怎样的文明。”
◎ 名家点赞
【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威尔•杜兰特费劲心力,追寻印度文明的进程。他把我们国家的悲惨境地看在眼里,探究这片土地在历史上蒙受的种种不幸,这是旅行者鲜少愿意做的苦工。杜兰特尊重我们(印度人民),把我们视为人类的一分子。他书写了与他没有血脉相系的人们的痛苦和屈辱。他义愤填膺,为被压迫的种族争取平等待遇。他可能很难从读者那里得到回报;但我确信,杜兰特体现了西方*贵的精神传统——自由和公平。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词。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的*后一部《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汤一介】——私家撰述,见识超凡。以一人之心力撰成史学上一大巨构:耗四十年光阴,终成一家之言。与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可谓前后辉映,中西媲美。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杜威】——《文明的故事》实在是给我们公众的福利巨制,尤其在迎对如此保守的一个时期,我很欣慰地祝愿你恒心得偿。
【美国总统 尼克松】——长久以来我怀着对您的景仰之情,您的事业在美国家喻户晓,您对文明进程的解读摆渡了无数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滋养着我们的同胞,甚至全世界的男女老少。您和夫人的名字指引众人踏上追寻历史的奇妙旅程。诚然,历史是未来的先声,您的作品蕴含超越时间的价值与启示;即便面对新的世代,仍将历久弥新,凝为永恒。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多年来,您带领我们理解历史、理解人类本身。您给予我们洞见、勇气和信心,贡献卓著。面对未来,您让我们和子孙后代能更具开创力和建设性。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专栏
何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晓松奇谈”主讲 高晓松】——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
【“罗辑思维”主讲人 罗振宇】——它是一个人的历史,跟《史记》、《离骚》一样,是把个人心性、见识、忧愤、哲思都注入到写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这个世界历史,被他梳理成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几大链条,这种站在历史之巅俯瞰的综合概括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 媒体评价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文明的故事》,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学家、历史学家。
【纽约时报】——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特……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时代周刊】——杜兰特夫妇再次证明了他们的才华……他们的见解一针见血,极有深度,二者正是许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无疑他们是*棒的两位。
【纽约客】——值得称道的不仅有写成这套书所做的大量研究,还有该书流畅的风格,特别是杜兰特先生言简意赅地表达能力和对伟大时代的敏锐鉴赏力。
【美利坚杂志】——对那些已忘掉了所学历史的人来说,杜兰特方法是理想的解决办法。读者们可以放心,所有的领域都已涵盖。在书页的翻动之中,读者已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杜兰特风格独到之处的*好见证。
【图书馆杂志】——他的叙述高潮迭起,戏剧性强,他的风格流畅而富有机智。正因为这些突出特点,再加之本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所以我们极力推荐,此书值得珍藏。
【纽约先驱论坛报】——行文生动,既有通俗的风格,又有不厌其烦的举例说明、广泛的涉及面和不倦的热情!
【中华读书报】——21世纪的开端,能与隽永智慧的人类文明的回忆相伴,无论如何是一件快乐的事。
◎ 豆瓣读者评论
非常推荐这本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作者在书中那种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谦逊和热忱让人非常动容。——小小一躲
值得细细品味。作者有一颗开放与人文的心态看待各种不同的存在,提供一个大视野看待文明、文化和历史,很棒的提纲式读物。——faye
我的历史观来自这套书。8年,时不时就看看。无数个灯下幸福的阅读回忆。少年的阅读经验多么美好。贡布里希,威尔杜兰,约翰伯格,这是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应当读一下的书。——bendao
非常棒,杜兰特夫妇的个人魅力与智慧*胜过任何的史料价值与专业研究。翻译生动而饱含幽默。这才是一本好的历史著作该有的样子,不用专业权威标榜自己的权威,对历史发表自己的私人看法,这才是我们进入历史*好的方法。——Drewyau
更关注文化,文明的发展历程,而对历史事件,尤其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描写比较简略。但是对文学艺术诗歌戏剧科学等著名人物的故事则相当细腻,无出其右者。——阅读改变生活
从《哲学的故事》*次读威尔杜兰特,便被他的深入浅出、纵贯古今和好文采吸引,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西方哲学史入门读物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11卷本的《文明的故事》,坚信他不会把文明史讲述的晦涩难解枯燥乏味。600多页的《希腊的生活》果真没有让我失望。——围岛
很意外杜兰特这套书并不是干巴巴的历史教科书,文章写得很有美感和激情,历史片段的选取也很契合吾等八卦小民的热情所在。借这书本来只是为了看Borgia的部分,结果读得很有滋味便把整本都给看完了,对看剧的背景知识建设极有帮助。——missdread
放在床头慢慢就读完了,愉快的阅读体验,很认同作者把文化内在的变化放在历史中心的写法。——InsaneDrifter
写世界史的书很多,但既不失探讨历史的中正立场,同时还兼有优美的文笔的作者,首推威尔杜兰。——赖伦铎尔
果然非常好看。一个人能在书中安排如此多的材料而不显得冗长拖沓,仍能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很让人钦佩的。——桑都
如果依据理性,人们所追求的一切宗教教义,皆是不实的信念;但须知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探寻阳光的人——关于人类的后归宿,我们并不比无知的少年所知更多。
1.宗教是人类自发的恩物
宗教是知识界后才开始了解的东西。它在一个世俗科学化的时代里,竟能繁荣发展,又历经伊壁鸠鲁、马基雅维利、休谟与伏尔泰等人的致命打击之后,还能悠悠复活——这种恢复力的奥秘究竟何在?
在科学发达之际,仍有无数现象无法以自然原因、数量及必然结果立即予以解释。心灵的神秘仍然非心理学之公式所能表现。在物理学方面,支持科学定理成立的令人震惊的同一个自然秩序,仍可能合理地维系对宇宙神灵的一种宗教信仰。我们的知识如同在无知的大漠中一座渐渐消退的海市蜃楼。
大部分人类仍将神秘的事物或事件,归因于凌驾在“自然法则”之上的超自然物。宗教一向即为对超自然物的崇拜——包括慰藉、祈求或膜拜。芸芸众生,尽为生命所苦,倘自然之力无济于事,他们乃转而求诸超自然的掖助。于是,他们由衷地感激并接受那能带给生存以尊严与希望,能带给世界以秩序和意义的诸般信仰。
2. 欧洲所有的艺术,几乎都受到教会的启发与资助
宗教不只是战争的助力,也是社会秩序与个人平静心理的恩物。
传统的仪式抚慰了精神,联系了世世代代的子孙。教会将个体集合成社群,成为一个大家庭。生命得到神圣艺术的润饰,而宗教音乐也将舒缓、和谐注入人类心灵之中。宗教对与我们本性相违、对文明不可缺的道德典范,提供了超自然的制裁与支持——无所不见的神灵、永生受罚的威胁、万世至福的许诺。
远在史前时期,家庭与国家早已乞援于宗教以缓和人类野蛮的冲动。父母发现宗教可驯服任性的孩子;教育家则珍视其为陶冶青年的无上法门;而政府也久已寻求与宗教合作,以便构筑出社会秩序来。倘若宗教不曾存在,则大立法家像汉谟拉比、摩西,也必会发明出来。但事实上无需如此,因为宗教是自动并不断地发自人类的需要与愿望的。
野蛮民族涌入意大利、法国、英国与西班牙之后,欧洲文明的复活,实得力于教会而非其他任何机构。教会的僧侣开垦荒地,其修道院赈济贫民,教育孩童,安顿旅客;其医院则收容病患与穷人;其修女院则庇护孤寡妇女;其图书馆的僧侣们抄录保存了成千的异教作品,人文主义者才得以发现那些灿烂文明的珍贵遗物;其教会建立大学,知识分子得以有安栖之所。
整整9个世纪,欧洲所有的艺术,几乎都受到教会的启发与资助——即使染上异教色彩。成千上万的作品解释教义,而使其永生在每个人甚至不识字者的心灵中,也成为雄伟的建筑、雕刻、绘画、诗歌与音乐的灵感之源。在对人类的服务上,从未有一种宗教的发展如此多彩多姿。
3.教会的没落与堕落
教会的发展如日中天之际,还带给欧洲各国一种国际道德规范。罗马教廷倡言自己为一个国际法庭,而使所有君主与国家,均须对之负起道义责任。但这一美梦终宣告破灭。当教会走向壮观与权威之路时,欧洲正遭遇着种种变革。
15世纪,工业、商业与金融成长,商人阶级兴起并逐渐扩张。大多商人不虔诚,财富越多,宗教信仰越趋淡薄,很少关心来世。他们逐渐取代教会人士与贵族来管理政府,一天天地侵入教会宗规规定的人生领域。世俗法庭延伸其司法权,教会法庭则日趋没落。
由工商收入而致富的年轻王朝,一天天地脱离教会的管制。国王对教皇与教会的权威愤愤不平。教皇渐渐将采邑让给国王,国王滥用此权而将神职给予贪婪的宠臣。教皇的司法人员同样讲人情、怀偏见、爱钱财,甚至敲诈勒索。
十字军失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占领,令人怀疑基督教的上帝竟然允许伊斯兰教获胜。美洲的发现及对世界日益扩大的探究,更显示出成百的国家明目张胆地漠视或拒斥耶稣,却拥有与基督教同样肯定、同样灵验的信仰。外来的宗教与耶稣的崇拜并肩齐行,对峙的教条在市场与港口彼此攻讦摩擦。
知识环境也在发生改变。教会扶持辛勤且有良心的学者,但古典作品的整理与发行,显示出早在基督教会诞生之前便已有繁荣的学术与艺术,因而滋生了怀疑论调,教会所建立的大学常常培养出拂忤圣徒的人物。
当哥白尼降低地球在宇宙间的重要地位时,一种成就所带来的自豪,在激发着人类的心灵——物质的世界已为人类心灵的勇气所征服。一切限制解除,整个世界开放,凡事都有可能。现在,随着无畏、乐观的涌现,现代历史于此开始。
4.宗教改革的是非功过
1517年,胆大无顾忌的教士马丁•路德,在维滕堡教堂贴下95篇论文辩论,振奋着几代以来人们反抗教会的心情。路德凭其个性刚勇,辩才无碍,竟赢得半个德国,以霹雳手段粉碎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和传统。
各地诸侯对新教均表欢迎,因为新教不但高举国家,而且服从国家。国王自己就是国家象征,因此,接受新教即无异于使他们在其领域内变成精神和尘世的双重领袖。更重要的是,只要倒向新教,原属天主教的大笔财富,即可无条件地归他们接收、享受。
然而,路德抛弃了优美的艺术和神话,令人文主义者感到伤心。戒绝娱乐,焚杀异己,打击文学与艺术……宗教改革斥责文艺复兴的愉悦,认为世间的成就及欢乐毫无益处,人生不过是泪水之谷,并召唤罪人皈依信仰、悔改祷告。这几乎是中世纪的反动。尽管有许多的不宽容,宗教革命还是对启蒙运动有所贡献:它破坏了教条的权威,容许不同声音的激烈争辩。在这些争辩中,在攻击与防卫中,所有的教团与权威都软弱下来,在路德高呼信仰万岁一百年后,弗朗西斯•培根宣称知识就是力量。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失败。虽然个人死了,只要他于人间有所留传,就未尝死去。新教的出现及时帮助了欧洲道德生活的再生,而天主教会经过自身的净化之后,已成为道德上比以前更坚强的组织,并从战场的硝烟中燃起一道教训:任何宗教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若不面临挑战,它就会趋向不宽容。宗教改革带来的礼物就是提供信仰上的竞争,使每种宗教奋力而为,提醒它们应当宽容大量,并把自由的热望与尝试带给我们脆弱的心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