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049170丛书名: 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
编辑推荐
《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是一套针对一般读者而非专业读者的译丛。所译介的七种图书,都是由日本著名学者撰著的论述日本文化的专业著作。内容涉及日本的意识构造、风土人情、国民性格、文化特征等。
看似表面肤浅的现象蕴含深刻内容,身边常见的现象反映了*难以捉摸、抽象的本质。发掘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日本文化研究课题,跟随作者徜徉在日本文化之中,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那些平时被忽略的风景就会在娓娓道来中被赋予别样的意义。
看似表面肤浅的现象蕴含深刻内容,身边常见的现象反映了*难以捉摸、抽象的本质。发掘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日本文化研究课题,跟随作者徜徉在日本文化之中,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那些平时被忽略的风景就会在娓娓道来中被赋予别样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多田道太郎,原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国文学专业,是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本书从身边的各种现象,诸如餐具的使用、建筑形式、插花及园林艺术、生活习惯、语言和人际交往方式等等,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从日本人生活的表象窥见日本文化的神髓。内容包罗万象,语言幽默谐谑。
目 录
《学术文库》版前言
一 身边的日本文化
1 筷子为高级用具
2 充满神秘色彩的餐具
3 生活中的美学与宗教意识
4 春夏秋冬和日本人的秩序感
5 日本和欧美在席位上的差异
6 缓冲型的交流方式
二 日本人的审美观(1)——日常生活中的关联与界限
1 为什么“日本人论”经久不衰?
2 不断增多的虚有其表的文化
3 禁区与心灵的界限
4 隐匿于“空间”的可能性
5 “气”与日本文化
三 日本人的审美观(2)——日常生活中神灵的替身
1 肌肤引发的预感美学
2 对自然的信赖感
3 匍匐于地面的审美意识
4 作为神灵替身的神舆
5 日本文化的模仿性和动力来源
四 繁华街区中的美
1 何为都市的魅力?
2 “替代”的观念/103
3 “正式、公开”、“日常、私下”和“不洁、污秽
4 繁华街的原型来自庙会
5 大众消费文化的起源
6 庸俗低劣的美学
7 日本的民族主义美学
五 日语的人类学
1 有关语言的普遍性
2 支撑起民族基石的平假名
3 穿鞋的文化和赤脚的文化
4 有文字的国家、没有文字的国家
5 由平假名连接起来的过去与现在
原书后记
一 身边的日本文化
1 筷子为高级用具
2 充满神秘色彩的餐具
3 生活中的美学与宗教意识
4 春夏秋冬和日本人的秩序感
5 日本和欧美在席位上的差异
6 缓冲型的交流方式
二 日本人的审美观(1)——日常生活中的关联与界限
1 为什么“日本人论”经久不衰?
2 不断增多的虚有其表的文化
3 禁区与心灵的界限
4 隐匿于“空间”的可能性
5 “气”与日本文化
三 日本人的审美观(2)——日常生活中神灵的替身
1 肌肤引发的预感美学
2 对自然的信赖感
3 匍匐于地面的审美意识
4 作为神灵替身的神舆
5 日本文化的模仿性和动力来源
四 繁华街区中的美
1 何为都市的魅力?
2 “替代”的观念/103
3 “正式、公开”、“日常、私下”和“不洁、污秽
4 繁华街的原型来自庙会
5 大众消费文化的起源
6 庸俗低劣的美学
7 日本的民族主义美学
五 日语的人类学
1 有关语言的普遍性
2 支撑起民族基石的平假名
3 穿鞋的文化和赤脚的文化
4 有文字的国家、没有文字的国家
5 由平假名连接起来的过去与现在
原书后记
前 言
《学术文库》版前言
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多岁时,我也曾怀有建立一套伟大理论的豪情,当然只是一种豪情而非野心,《复制艺术论》(讲谈社学术文库)就是当时努力的结果。
一过不惑之年,我便早早打起了退堂鼓,仅写了《从举止看日本文化》(筑摩书房)、《游戏与日本人
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多岁时,我也曾怀有建立一套伟大理论的豪情,当然只是一种豪情而非野心,《复制艺术论》(讲谈社学术文库)就是当时努力的结果。
一过不惑之年,我便早早打起了退堂鼓,仅写了《从举止看日本文化》(筑摩书房)、《游戏与日本人
在线试读
一 身边的日本文化
1 筷子为高级用具
筷子文化圈
进一步考察人们如何使用餐具,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与欧洲人使用刀叉不同,我们使用筷子。那么筷子和刀叉哪个更“高级”呢?当然把文化分为高级、低级本身就非明智之举。我认为只能说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都各具特色。当然通过仔细分析、归纳,我们仍然能找出区分文化的一些基准。
例如,仔细考察叉子,就会发现叉子其实从纵向延伸了人类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有一种“延长说”认为人类发明的任何工具都是人类身体的延长,汽车是人类双脚的延长,电视是双眼的延伸。而这种“延长”的朴素的形式就是叉子,人们用它来叉食物。叉子虽有三叉、四叉之分,但其本质不外乎模仿手指,是“野蛮”物品。
与之相比,筷子必须手握两根小棒加以操作。如果不加操作,根本无法发挥其工具的作用。用叉子时谈不上任何操作性,需做的动作仅有“握紧”、“叉下去”而已,相当简单甚至近乎“野蛮”。由此可见,筷子属于更高级的文化。
可是,正如前文所述,文化之间很难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在某一方面卓越出色的优点,换个角度就可能变为缺陷。人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可以把食物送进嘴,那就是手。用手进餐可能是为“原始”的做法了,但触觉也是进餐时的重要感觉,因此从触觉的角度来看,用手进餐的效果,筷子、叉子则次之。若从用手指灵巧操作这一点来看,或许能说筷子是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叉子无论如何都不占优势,当然前提是撇开其来自欧洲这一“尊贵”的“出生背景”。
……
1 筷子为高级用具
筷子文化圈
进一步考察人们如何使用餐具,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与欧洲人使用刀叉不同,我们使用筷子。那么筷子和刀叉哪个更“高级”呢?当然把文化分为高级、低级本身就非明智之举。我认为只能说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都各具特色。当然通过仔细分析、归纳,我们仍然能找出区分文化的一些基准。
例如,仔细考察叉子,就会发现叉子其实从纵向延伸了人类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有一种“延长说”认为人类发明的任何工具都是人类身体的延长,汽车是人类双脚的延长,电视是双眼的延伸。而这种“延长”的朴素的形式就是叉子,人们用它来叉食物。叉子虽有三叉、四叉之分,但其本质不外乎模仿手指,是“野蛮”物品。
与之相比,筷子必须手握两根小棒加以操作。如果不加操作,根本无法发挥其工具的作用。用叉子时谈不上任何操作性,需做的动作仅有“握紧”、“叉下去”而已,相当简单甚至近乎“野蛮”。由此可见,筷子属于更高级的文化。
可是,正如前文所述,文化之间很难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在某一方面卓越出色的优点,换个角度就可能变为缺陷。人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可以把食物送进嘴,那就是手。用手进餐可能是为“原始”的做法了,但触觉也是进餐时的重要感觉,因此从触觉的角度来看,用手进餐的效果,筷子、叉子则次之。若从用手指灵巧操作这一点来看,或许能说筷子是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叉子无论如何都不占优势,当然前提是撇开其来自欧洲这一“尊贵”的“出生背景”。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