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68108
译林版莎士比亚戏剧集莎学专家校订的若干问题说明
莎士比亚有多种中文译本,但在语言上唯有朱译本以传神著称,这一点整体上无人可及,几乎是公认。朱生豪先生的那种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加上外文素养和诗人才情,现在已经不会再有。所以尽管朱氏在原文的理解上有些地方不尽周到,对原文中他认为“不雅驯”的字句自行跳过。为了弥补不足,我们获得朱生豪后人的授权之后,约请了国内专家对朱译本做了全面的校订(非校对,校对是技术性工作,校订是学术性工作,二者是两回事),订正误译、补足漏译,使之尽得全貌,尽近原文。这一工作是重要和艰巨的。专家们包括裘克安、何其莘、沈林、辜正坤等国内莎学专家,他们对莎学的研究、对国际研究成果的了解,甚至对原文中俚语、粗话的忠实翻译,都使译文更添光彩。
校者阵容
裘克安: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工作。曾任我国外交部参赞、高级专家和宁波大学副校长、教授。
何其莘: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
沈林: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学院硕士、博士,美国华盛顿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
辜正坤: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
孙法理: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曾与当时中央大学做研究生,为西南师范大学外文系教授。
索天章: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文学系,先后任同济大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复旦大学教授。
刘炳善:重庆大学毕业,现为河南大学外文系教授、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瑟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戏剧主要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相互之间家族的仇恨而不得结合,他们尝试从家族的束缚中挣脱逃走,但却被接二连三的不幸与巧合击倒,*终导致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目 录
导 言
剧中人物
地 点
开场诗
幕
场
维洛那。广场
第二场
同前。街道
第三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中一室
第四场
同前。街道
第五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中厅堂
开场诗
第二幕
场
维洛那。凯普莱特花园墙外的小巷
第二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花园
第三场
同前。劳伦斯神父的寺院
第四场
同前。街道
第五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花园
第六场
同前。劳伦斯神父的寺院
第三幕
场 维洛那。广场
第二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花园
第三场 同前。劳伦斯神父的寺院
第四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中一室
第五场 同前。朱丽叶的卧室
第四幕
场 维洛那。劳伦斯神父的寺院
第二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厅堂
第三场 同前。朱丽叶的卧室
第四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厅堂
第五场 同前。朱丽叶的卧室
第五幕
场 曼多亚。街道
第二场 维洛那。劳伦斯神父的寺院
第三场 同前。凯普莱特家坟茔所在的墓地
Romeo and Juliet
导 言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在文艺复兴期间已有流传。它次出现在意大利人马苏乔笔下时已经具备了日后莎翁剧作的情节特征,继而它又辗转于当时的文人墨客之间。达·鲍特把故事的主人公落户在维洛那城; 班戴罗细腻的笔触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光彩。从此它不胫而走,不久流传到了法国,进而又跨越了英吉利海峡。莎士比亚是通过布鲁克长达三千零二十行的诗体译文了解到这个故事并把它改编为舞台剧的。把同代的才子佳人引入长期为古希腊罗马帝王将相把持的悲剧殿堂,这在当时不啻为石破天惊之举。
在西方不少文人看来,一对恋人的悲惨结局纯粹是由“偶然因素”造成,这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我国则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势力”。前者拘泥于性格悲剧的尺度,后者又似乎落入了社会进化论的窠臼。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这对恋人的故事具有巨大的震撼力。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旅游者簇拥到小城维洛那,面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未站立过的阳台洒下滔滔热泪;据说市政府还不得不安排专职人员回复从世界各地寄给“朱丽叶小姐”的痴情信件。
给自然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
昔卡莱尔尝云,“吾人宁失百印度,不愿失一莎士比亚”。夫莎士比亚为世界的诗人,固非一国所可独占。
——朱生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