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25753
錄總目錄
前言一
整理凡例一
雙藤書屋詩集一
雙籐書屋試帖二〇三
何道生詩文補遺二九三
附錄一何道生年表三四一
附錄二何元烺《方雪齋試帖》三六七
附 何元烺詩文補遺四一七
附錄三何煕績《月波舫遺稿》四三九
附錄四何耿繩《退學詩齋詩集》四六七
附 何耿繩詩文補遺五四九
附錄五何熙績何耿繩硃卷五五九
附錄六何耿繩《學治一得編》五七三
附錄七族譜傳記六二一
附錄八檔案方志六五一
附錄九唱酬題贈追悼六七五
附錄十書札雜評七五五
前言
何道生,字立之,號蘭士、菊人,山西靈石縣兩渡鎮人。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生,嘉慶十一年(一八〇六)七月十八日卒。乾隆五十一年舉人,翌年成進士,由工部主事,仕至甘肅寧夏府知府。著有《雙藤書屋詩集》。事具法式善《朝議大夫寧夏府知府何君墓表》。
清中葉以降,靈石何氏科第繁盛,曳紫紆朱,書香世澤,代有聞人。始遷祖何立本,“歲貢生,有文學,其先河南大石橋人也,館於靈石之兩渡鎮,樂其風土,遂家焉。”(道光《何氏族譜》卷八)九世祖何溥“貿易京師,遂以致富”,“貲逾十萬”,復以貢生考授州同知,家族始興。至十一世何思鈞,乾隆四十年捷南宫,成爲何家進士第一人。何思鈞定居京師後,廣交勝流,延名師課子,於是“江南名士入京求爲弟子師者,莫不知有何氏書塾”。此後何氏家族子弟蟾宫折桂,聯翩鵲起,科場傳爲佳話。僅以何思鈞一支爲例,長子何元烺,次子何道生,乾隆五十二年同榜進士。何元烺長子何榮緒,嘉慶十九年進士;次子何炳彝,嘉慶十六年進士。何道生二子何熙績、何耿繩,道光六年同榜進士。何熙績子何福咸,道光三十年進士。據《清代硃卷集成》何萊福履歷,至同治元年,靈石何氏已十一人成進士,十四人舉鄉闈,山西科場漸有“無何不開科”之説!光緒年間梓行的《何氏試藝》,彙集乾隆以來三十餘名家族成員制藝和試帖詩,供家族後輩揣摩學習。靈石何氏不僅僅將時文視爲功名敲門磚,還有意識地不斷强化這種科場優勢,使之内化爲一種家族文化優勢。同時,藉聯姻同邑陳氏及山西洪洞劉氏、汾陽曹氏、孝義張氏,順天宛平馬氏、直隸天津韓氏等世家,進一步鞏固、擴大了這種文化優勢。
科第連綿之同時,靈石何氏亦以文學世其家。何思鈞早年從學姚鼐,後由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校書四庫館,散館授翰林院檢討,所接皆碩儒通人。故“蘭士與其兄硯農使君,承其尊甫雙溪先生(何思鈞)之家法,爲子弟皆有文學,歷官内外皆有聲”(陳用光《雙藤書屋詩集序》)。何元烺、何道生,及何道生二子何煕績、何耿繩,皆世守清芬,工於韻語。家族後輩中,亦不乏能詩者,如何煥綸有《棠陰書屋詩集》,何福堃有《午陰清舍詩草》、《午陰清舍試帖》,何福海有《退盦詩集》,何乃瑩有《靈樵山館詩草》,何厚吾有《愛廬詩草》等。
作爲何氏家族文名最高者,何道生弱冠登第,擅詩能畫,與京師名流詩酒往還,聲華藉藉。他以詩求友於天下,交遊所及,前輩如紀昀、袁枚、姚鼐、王昶、蔣士銓、吳錫麒,同儕如王芑孫、洪亮吉、孫星衍、法式善、張問陶等,當世皆推爲作者。聞長者之緒論,喜師友之砥礪,識見遂超,故發爲歌詩,俊邁清蒼,自成一格。其詩既是作者平生步履、心境的清晰展露,也是乾嘉詩壇生態的生動投影,是研究清代家族文化的真實樣本。
何道生的詩集,生前已按年編就,謄清成册,以便隨手潤飾,并請師友削正。今蘇州博物館藏何道生詩集稿本一種,爲何道生三弟何立三曾孫何澄舊藏。上世紀五十年代,何澄生前所藏全部文物和古籍,由其子女捐獻國家,後入藏蘇州博物館。余客夏專程赴姑蘇目驗,此書僅存一册,題爲“《方雪齋詩集》卷七”,下鈐“方雪齋”朱文長方印,有何道生親筆塗乙處。稿本共收詩七十七首,與刻本《方雪齋詩集》比勘,散於卷六至卷八内,其中十五首爲刻本所删。其《讀惕甫寄示所作令弟聽夫吕堰殉節行實寄題四律以當挽歌》詩後,王芑孫藍筆跋云:“嘉慶己未,惕甫來上春官報罷,補讀别後詩篇,隨筆點識。驪駒在門,又當别去,悵怏何言!”尾鈐“惕甫審定”朱文方印。王芑孫删改處,刻本後多依之。
何道生殁後,友人法式善、吳嵩梁受其二子之託,點定遺詩,翌年付梓,名《方雪齋詩集》,凡十二卷,卷首冠法式善、查揆、吳嵩梁、王芑孫四序。方雪齋,本爲何思鈞里居時書齋名,何道生取以名集,寓克紹先志之意。詩集《目錄》後,何煕績、何耿繩識曰:“右詩自乾隆庚子起,至嘉慶乙丑訖,共詩五百七十二首。嘉慶十二年歲次丁卯八月開雕,十三年戊辰三月工竣。”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何道生甫十五齡;嘉慶十年乙丑,乃其病殁前一載。二十五年間,所餘不足六百首,其遺詩未經友人删汰前,當遠逾此數。
前此嘉慶五年,王芑孫編《試帖詩課合存》九卷,收錄吳錫麒、法式善、何元烺、何道生、王蘇等人八韻詩課。何元烺署“方雪齋”,何道生則以其都下書齋名别之,署“雙藤書屋”。道光元年,以《方雪齋詩集》板燬於火,何熙績、何耿繩遂重刻乃父詩集,卷首增刻陳用光序,又附試帖二卷,統以“雙藤書屋”名之。道光九年,何耿繩又增刻胞兄何煕績《月波舫遺稿》,附於《雙藤書屋詩集》後。
原刻本《方雪齋詩集》,與重刻本《雙藤書屋詩集》相較,重刻本除將原刻本中之“方雪齋”統改爲“雙藤書屋”,及抬頭格式趨嚴外,文字及編排次序并無不同。重刻本增刻《雙藤書屋試帖》二卷及何煕績《月波舫遺稿》,内容較多,此番整理,即以重刻本《雙藤書屋詩集》爲底本。整理本《何道生集》,包括何道生詩詞文補遺,共收錄何道生詩七百九十八首(其中試帖詩一百九十四首),詞一闋,文二十七篇,聯語一付。
附錄共十種,供研究者採擇。附錄一是《何道生年表》。附錄二至六,蒐輯何道生胞兄何元烺,長子何煕績,次子何耿繩資料。何煕績性格拘謹,略似乃父;何耿繩才幹開展,有如乃伯。何耿繩留心吏治,視民如傷,所輯《學治一得編》,頗切實用。兩代四人,或可窺見何氏家學傳承軌跡。何氏家族其他成員别集及相關檔案,亦已著手整理,日後將陸續面世。
本書爲杜桂萍教授主編《清代詩人别集叢刊》之一種。梓行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周絢隆先生、葛雲波先生施以援手,何引先生慨賜若干珍貴史料,景茂禮先生及山西何氏宗親會亦予協助,茲一并致感。王君國明從遊數載,與襄校錄之役,本書字數,各任其半。今負笈南雍,共同署名,以識墨緣。丙申冬月,雋超識。
方雪齋詩集十二卷 嘉慶十二年刻本 袁行雲
何道生撰。道生字立之,號蘭士,山西靈石人。乾隆五十二年進士。歷工部主事、郎中,遷御史,出爲江西九江、甘肅寧夏知府。嘉慶十一年卒于任,年四十一。是集有法式善、查揆、吴嵩梁、王芑孫序,收乾隆四十五年至嘉慶十年詩五百七十二首。
道生少受經學于顧九苞,長見張塤,而大爲詩,以詩求友于天下,於是人皆知其名。游京畿雲居、上方、兜率、戒壇、潭柘諸寺,《灤陽雜詠》,詠岱廟古松、西江名勝、邠州大佛、賀蘭六盤諸篇,疎爽雄健,氣格渾灝,讀書題圖,盛有佳什。《題康對山自書詩卷》、《題翁宜泉手拓貢院專文册子》、《讀放翁詩》、《唐銅魚符歌》、《題洪稚存卷施閣集》、《題王芑孫楞伽山人編年詩稿》、《題法時帆説詩圖》、《題張船山詩卷》、《讀梅村詩集》、《讀宋元詩有述》、《漢建安銅弩機歌》、《題雪蕉藏傅青主先生草書宋人絶句》、《爲黄小松題小蓬萊閣觀碑圖》、《題金壽門小像》、《題羅兩峰鬼趣圖》、《題管希寧爲方白蓮女士作寒閨吟席圖》,以精於學,工於韻律,品鑒有得。《羅雲山人火畫歌》,讀之可明畫法,較宗聖垣《九曲山房集》、屠紹理《一覽集》所詠《火畫歌》尤勝。又有《煙草歌》,述淡巴菰來歷。
詩中關係明季掌故者,爲《題黄石齋先生楷書詩册》、《趙忠毅公鐵如意歌》、《楊忠烈公血影石歌》。清人詠血影石有三,一爲明初黄夫人血影石。夫人爲侍中黄觀妻,靖難師至,被收,率其子女婢僕投淮死,石上血痕不化,儼如婦人。一説,黄夫人盡首後,士人撈其屍置於石,血流成暈,隱隱如人影。向在祠中庭院間。雍正己酉,池州知府李某作龕,奉於後堂蔽之。又一説一爲嘉興僧柱血影石。乙酉,清兵南下,掠村落婦女錮廟中。僧祠卒去,毁門裂扃盡縱之。俄卒至,縛僧石柱射之,血流漬石,儼若人形。載《嘉興志》中。此詩則指楊繼盛,石在刑部堂前階。蓋皆爲傳聞也。《哭顧文子師二首》,謂九苞任四庫館分校,途至天津,瘍發於頸,月餘而卒。《哭瘦銅先生》云:“握手招提意惘然,重來靈運已生天。胸蟠奇氣餘千卷,腹痛交情只一年。頭角我慚稜露後,齒牙公許簸揚先。知音死别何匆遽,惆悵瑶琴扣絶弦!”注云張塤卒於己酉,乾隆五十四年。年五十九。王昶《蒲褐山房詩話》,稱其詩“風骨清蒼,如千金戰馬,騰溪注澗,無所不宜。”又云山西自陳廷敬以來,若吴雯“清妙有餘,排奡則不及也”。同時詩人法式善、張問陶、楊芳燦,皆歛手避之。
道光元年,何熙績重刻此書,改名《雙藤書屋詩集》。蓋道生父里居,名書齋曰“方雪齋”,道生與兄道沖皆取以名集。雙藤書屋爲道生都下讀書處,取“雙藤”名之,可與道沖詩標目不相複焉。王芑孫《淵雅堂編年詩稿》、時銘《掃落葉齋詩稿》有《題方雪齋詩》。
《清人詩集敘録》卷五十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