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609527
编辑推荐
1)全书展示了作者对课程独具风格特色的设计与把控,集中教学时间与精力,通过*简练直白的方式进行符号与标志设计的创作训练。
2)本书采用“符号练习”先行,“标志设计”跟进的教学安排,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学习状态,涉及到设计应用方面的思考,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综合整合的能力。
3)全书收录大量优秀的图片案例,具有可读性和可赏性,可作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的优秀教材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王雪青/郑美京精品课程——符号与标志设计》收录大量*案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媒体时代里标志的类别与表现形式、呈现形态与手段、基本的设计程序与规律等重要内容,并以课堂小练习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先从逻辑上了解标志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掌握合适的图形表现语言,再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对象的属性特征去切入设计、展开设计。《王雪青/郑美京精品课程——符号与标志设计》体现了作者围绕着“中国、时代、国际”的目标,对中国当代设计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的新思考与新解读,展示了作者对课程独具风格特色的设计与把控,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手段。因此,《王雪青/郑美京精品课程——符号与标志设计》可用作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科书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轻松完成符号与标志的设计任务。
目 录
前言
概述
教学进程安排
章 收集/ 认识
1. 寻找与收集
2. 分析与归纳
第二章 符号形态
1. 形态表现
2. 符号叙事
第三章 形态/ 手段
1. 标志的呈现形态
2. 手段与方法
第四章 标志建构
1. 标志的设计程序
2. 标志建构
第五章 应用/ 文本
1. 标志应用与拓展
2. 文本整合
后记
前 言
终于到了写这本《符号与标志设计》前言的时刻了!
说来也怪,在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起商定的这7 册配套的系列教材中,这本《符号与标志设计》编号是第五却拖到了后!我也说不清其中的原委,但细想下来,似乎又有一些特定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这个课程在众多的设计基础与设计课程之中,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似乎“变革”得并不那么“天翻地覆”?比如说,这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改革与调整的“二维设计基础”和“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是对原有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的一次时代性的更新——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工具的变革,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极力地输入由于这种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新的工具与手段的知识。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与方法上的更新。应该说,在这两个课程中,教学改革的力度是较大的,成果也是较显著的;从另一条主线上,基础教学中相对传统的“素描”与“色彩”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实在是太基础,也太“重要”了,尤其是又涉及教学上是基于“造型”方向还是“设计”方向的讨论,也是一个“新”与“老”的观念与方法相互碰撞,探索空间极大的课程;而在“图形”方面,作为一个带有较普遍性基础的课程,在当下的境遇中,随着人们审美观念、设计需求、应用领域的发展与改变,对于设计师而言,无论是在表现工具、手段上,还是在设计思路上,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于“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来说,其发展与变革就更为突出了——较于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字体”课程,无论是在理念上、审美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比之下,倒是“符号与标志设计”,似乎是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点上。尽管这几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以及技术平台的拓展,标志与符号的应用形式与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从静态发展到了动态。但是,究其根本,也许是因为设计对象的局限以及这门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从课程的设置安排到教学人员的知识配备上并没有发生特殊的改进。对于这门课程,自己这些年来也是有过很多思考。但是,终还是觉得从立足于本科教学之根本来说,做好从“传统意义”上的符号与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可能还是重要的。因为,尽管有我前面所提到的“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的变化,但符号与标志的设计之本,应该还是基于对于极简形态与象征、寓意的追求。而这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说来也怪,在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起商定的这7 册配套的系列教材中,这本《符号与标志设计》编号是第五却拖到了后!我也说不清其中的原委,但细想下来,似乎又有一些特定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这个课程在众多的设计基础与设计课程之中,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似乎“变革”得并不那么“天翻地覆”?比如说,这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改革与调整的“二维设计基础”和“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是对原有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的一次时代性的更新——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工具的变革,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极力地输入由于这种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新的工具与手段的知识。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与方法上的更新。应该说,在这两个课程中,教学改革的力度是较大的,成果也是较显著的;从另一条主线上,基础教学中相对传统的“素描”与“色彩”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实在是太基础,也太“重要”了,尤其是又涉及教学上是基于“造型”方向还是“设计”方向的讨论,也是一个“新”与“老”的观念与方法相互碰撞,探索空间极大的课程;而在“图形”方面,作为一个带有较普遍性基础的课程,在当下的境遇中,随着人们审美观念、设计需求、应用领域的发展与改变,对于设计师而言,无论是在表现工具、手段上,还是在设计思路上,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于“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来说,其发展与变革就更为突出了——较于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字体”课程,无论是在理念上、审美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比之下,倒是“符号与标志设计”,似乎是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点上。尽管这几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以及技术平台的拓展,标志与符号的应用形式与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从静态发展到了动态。但是,究其根本,也许是因为设计对象的局限以及这门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从课程的设置安排到教学人员的知识配备上并没有发生特殊的改进。对于这门课程,自己这些年来也是有过很多思考。但是,终还是觉得从立足于本科教学之根本来说,做好从“传统意义”上的符号与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可能还是重要的。因为,尽管有我前面所提到的“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的变化,但符号与标志的设计之本,应该还是基于对于极简形态与象征、寓意的追求。而这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对于这本《符号与标志设计》教材的写作,自己前前后后做了很多的思考,希望能够体现自己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力图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掌握符号与标志设计基本知识的教学安排。假如说这本教材有什么特点的话,我想说首先应该是在教学安排上的简单与直白。在这里,我没有想要注入过多的与标识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尽管那些知识看来也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有些为基础的,也是重要的知识点是急需在课堂上解决的,还有一些知识是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日积月累不断吸收与加强的。知识永无止境,但一本教材的职责是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本教材的教学宗旨是希望集中教学的时间与精力,通过简练、直白的方式进行为基础的,关于符号与标志在形态、创意思路上的创作方法的训练。希望建立在一个正常的课时安排基础上,能够重点了解标志与符号的创作程序、创作方法与创作规律。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讲解,了解在今天的时代境遇下符号与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基本走向,为下一步往更多元的方向拓展做好基础,也是重要的准备;其次,教学采用的是“符号练习”先行,“标志设计”跟进的策略安排,这是希望以相对放松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先从没有太大约束的符号练习入手,快速进入学习状况;除了对标志设计的要求之外,也涉及一定的设计应用方面的思考与要求,并从教学的角度提出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整合能力的培养,对标志文本手册或是PPT 的要求;还有一个小小的特色,就是在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具有“可读性”的“标志故事”,希望以我个人的真实经历为大家介绍几个国际设计大师有趣的设计案例和他们的设计故事,以及我亲身参与过的重要的标志评审,分享这些知名设计师们的设计思路与评审准则,使学生们能感受到他们的设计思想。
从以上的指导思想出发,本教材所展示的是这些年来我对“符号与标志设计”课程的思考、探索与教学成果的汇总。在这里,以一种“再现”的方式与大家共享,以便使教材更具有真实性与可操作性。由于有些练习是在多年的教学中相继进行的,其中有一些重复、可以供取舍的练习,记录在这里是为了展示更加宽阔的视野与提供更多的教学上的参考与选择。因此,可以由教师们根据各自实际的课时量以及学院设定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所适用的部分。想强调的是,立足于能够掌握符号与标志的创作程序、创作方法与创作规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整个课程的宗旨,也是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