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40266丛书名: 民国文存
编辑推荐
以“古籍”言之,涵渉广杂;即撮举其要,亦见经史之四部。
内容简介
《古籍举要》系钱基博指导其从子研读清人陈澧《东塾读书记)时之所感所发,其体例亦与陈氏之书相呼应。全书共十七卷,以《孝经》《论语》《诗》《书》《礼》《易》等十三经为主要讲读内容,兼及诸子、汉毕、郑毕及朱子之学。其用心在于,正名辨物,抉六经之微旨;以经诂经,考汉学、宋学之通变;旁涉众家,权清单今文、古文之得失。至于其目次之编排、论学之宗旨,亦自与陈氏之书互为经纬、并行不废,故合观可也。
目 录
序
卷一 孝经四条
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 孝经文体 孝经徵文 阮福孝经
义疏补
卷二 论语十条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论语之旨 学者觉到自己做个人 论语二十篇
之起讫 君子与仁 以论语解论语 仁义道德非礼不成 让与礼
有别 何谓分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与王弼
卷三 孟子十三条
孟子性善之界说 孟子道性善尤重扩充 孟子与佛 孟子与庄子
孟子与三民主义一 孟子与三民主义二 孟子与荀子 孟子之
神权民本主义 孟子与劳农主义之许行 孟子七篇之起讫 孔孟
治学之法 孟子与论语 孟子文体
卷四 周易九条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易之旨 漠易一 漠易二 漠易三 唐易
宋易 清易一 清易二 易学之旁衍
卷五 尚书九条
古文尚书孔安国传 禹贡一 禹贡二 禹贡三 洪范一 洪范二
尚书家之流别一 尚书家之流刖二 尚书与殷虚甲骨
卷六 诗四条
诗序 说诗者不出宗序、攻序二派 诗学之流变 诗之名物训诂
卷七 周礼七条
周官非刘歆伪作 方苞周官辨 郑玄注例一 郑玄注例二
孙诂让周礼正义与庄存与周官记 周礼家之流别 康有为与方苞
卷八 仪礼五条
仪礼之读法 郑玄注之发间送难者 褚寅亮仪礼管见 胡培晕
仪礼正义 万斯大与方苞为康有为之所自出
卷九 礼记三条
礼记四十九篇有记礼有记言 礼记出於荀卿 礼记篇目之分类
卷十 春秋·上十条
春秋三传之不同 例 兼采三传 刘敞春秋传 焦循与章炳麟
朱一新论公羊改制 凌曙以公羊言礼而开湘学蜀学 康有为与
廖平 左绣春秋外传 廖平五经异义
卷十一 春秋·下二十条
太史公纪传本於春秋 二十四史之体例增损 史笔有二 史记与
漠书 史记与三国志 四史文章 晋书与晋略 梁书 魏书与
西魏书 新唐书与五代史附南唐书 金史 明史与明史稿
二十四史补志十四家补表七家 赵翼廿二史割记远胜钱大昕廿一史
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两书 资治通监与文献通考 王应麟通监
地理通释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史学家与史家 章学诚文史通义
现代史学之趋势 竹书纪年
卷十二 小学五条
诂与训有别 释名与说文 说文不可以诂经 说文声韵之研究
条例 古音自宋儒发明
卷十三 诸子三十一条
孔子之学派 荀子一 荀子二 子思非曾子弟子 荀子书申之
孟子 辞赋家为古诗之流纵横家之别科 管子入道家 老子
老子非神仙长生家 杨朱与老庄 墨子 杨朱与墨子 儒墨之辩
名墨之倍俑不同 阴阳家一 阴阳家二 阴阳家三 阴阳家四
阴阳家五 阴阳家六 阴阳家七 商君与韩非 名家一 名家二
名家三 名家四 名家五 名家六 纵横家一 纵横家二 文章
流别不同於诸子流别
卷十四 西汉十二条
陈澧东塾读书记之论漠儒 陆贾新语 贾谊新书 董子蕃露
司马迁之史记 淮南子 盐铁论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扬雄太玄经
扬雄 儒家与儒生 漠儒之理学
卷十五 郑学三条
郑玄喜通学 郑玄之着书 郑玄与许慎
卷十六 三国五条
王肃与郑玄 孔子家语 何晏、王弼 王弼易注 魏学与漠学
卷十七 朱子六条
未子与漠学 清初之倡漠学者不诋宋儒 方东树漠学商兑 宋学
之流变 宋学之派别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
编后记
卷一 孝经四条
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 孝经文体 孝经徵文 阮福孝经
义疏补
卷二 论语十条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论语之旨 学者觉到自己做个人 论语二十篇
之起讫 君子与仁 以论语解论语 仁义道德非礼不成 让与礼
有别 何谓分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与王弼
卷三 孟子十三条
孟子性善之界说 孟子道性善尤重扩充 孟子与佛 孟子与庄子
孟子与三民主义一 孟子与三民主义二 孟子与荀子 孟子之
神权民本主义 孟子与劳农主义之许行 孟子七篇之起讫 孔孟
治学之法 孟子与论语 孟子文体
卷四 周易九条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易之旨 漠易一 漠易二 漠易三 唐易
宋易 清易一 清易二 易学之旁衍
卷五 尚书九条
古文尚书孔安国传 禹贡一 禹贡二 禹贡三 洪范一 洪范二
尚书家之流别一 尚书家之流刖二 尚书与殷虚甲骨
卷六 诗四条
诗序 说诗者不出宗序、攻序二派 诗学之流变 诗之名物训诂
卷七 周礼七条
周官非刘歆伪作 方苞周官辨 郑玄注例一 郑玄注例二
孙诂让周礼正义与庄存与周官记 周礼家之流别 康有为与方苞
卷八 仪礼五条
仪礼之读法 郑玄注之发间送难者 褚寅亮仪礼管见 胡培晕
仪礼正义 万斯大与方苞为康有为之所自出
卷九 礼记三条
礼记四十九篇有记礼有记言 礼记出於荀卿 礼记篇目之分类
卷十 春秋·上十条
春秋三传之不同 例 兼采三传 刘敞春秋传 焦循与章炳麟
朱一新论公羊改制 凌曙以公羊言礼而开湘学蜀学 康有为与
廖平 左绣春秋外传 廖平五经异义
卷十一 春秋·下二十条
太史公纪传本於春秋 二十四史之体例增损 史笔有二 史记与
漠书 史记与三国志 四史文章 晋书与晋略 梁书 魏书与
西魏书 新唐书与五代史附南唐书 金史 明史与明史稿
二十四史补志十四家补表七家 赵翼廿二史割记远胜钱大昕廿一史
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两书 资治通监与文献通考 王应麟通监
地理通释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史学家与史家 章学诚文史通义
现代史学之趋势 竹书纪年
卷十二 小学五条
诂与训有别 释名与说文 说文不可以诂经 说文声韵之研究
条例 古音自宋儒发明
卷十三 诸子三十一条
孔子之学派 荀子一 荀子二 子思非曾子弟子 荀子书申之
孟子 辞赋家为古诗之流纵横家之别科 管子入道家 老子
老子非神仙长生家 杨朱与老庄 墨子 杨朱与墨子 儒墨之辩
名墨之倍俑不同 阴阳家一 阴阳家二 阴阳家三 阴阳家四
阴阳家五 阴阳家六 阴阳家七 商君与韩非 名家一 名家二
名家三 名家四 名家五 名家六 纵横家一 纵横家二 文章
流别不同於诸子流别
卷十四 西汉十二条
陈澧东塾读书记之论漠儒 陆贾新语 贾谊新书 董子蕃露
司马迁之史记 淮南子 盐铁论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扬雄太玄经
扬雄 儒家与儒生 漠儒之理学
卷十五 郑学三条
郑玄喜通学 郑玄之着书 郑玄与许慎
卷十六 三国五条
王肃与郑玄 孔子家语 何晏、王弼 王弼易注 魏学与漠学
卷十七 朱子六条
未子与漠学 清初之倡漠学者不诋宋儒 方东树漠学商兑 宋学
之流变 宋学之派别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
编后记
前 言
《古籍举要》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33年首次出版。1930年夏,銭先生指导其从子钟汉研读清人陈沣之《东塾读书记》。其间,每有与陈氏之言说相感发、相出入者,銭先生辄申而论之,并随记成册。不惟如此,銭先生复因循之,名其课子弟读书之室为“后东塾”,而拟此书曰“后东塾读书记”,以与陈《记》之互为经纬,并行不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