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29845
《滨海区域特色蔬菜栽培与加工技术》主要介绍了南方滨海地区蔬菜栽培概况、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滨海地区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滨海特色蔬菜的加工技术。
章概述()
节滨海区域环境及适栽蔬菜特点()
第二节腌制蔬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展望()
第二章基地建设与管理()
节基地类型与建设要求()
第二节基地规模、布局与建设()
第三节基地制度建设()
第三章榨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节起源与分布()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
第三节品种类型与主要品种()
第四节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第五节稻田种植技术()
第六节梨园套种栽培技术()
第七节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
第八节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
第四章雪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节起源与分布()
第二节营养与保健价值()
第三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四节品种类型与主要品种()
第五节栽培技术()
第五章高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节起源及营养价值()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节品种类型与主要品种()
第四节栽培技术()
第六章包心芥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节起源与分布()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节主要品种()
第四节栽培技术()
第七章辣椒标准化栽培技术()
节起源与分布()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节品种类型与主要品种()
第四节栽培技术()
第八章黄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节起源与传播()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节主要品种()
第四节栽培技术()
第九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节防治原则与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三节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要点()
第十章滨海特色蔬菜加工技术()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蔬菜腌制原理()
第三节蔬菜腌制品内含有害物质的危害及防范()
第四节榨菜加工技术()
第五节雪菜、高菜加工技术()
第六节包心芥菜加工技术()
第七节黄瓜加工技术()
第八节辣椒加工技术()
附录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
前言
中国滨海地区,幅员辽阔,在18万km的海岸线上,有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12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省辖市以上的大中城市就有杭州、宁波、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镇江、连云港、南通、扬州等100多个。滨海地区陆海相邻,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不仅有优美的海滨风光、金黄色的海滩、独特的自然景观、奇特的人文景观,而且有一大片平坦的土地,是新城镇建设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宝贵财富。
作为我国滨海区域特色的典型代表,余姚和慈溪滨海区域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鄞州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是宁绍平原的中心。近年来,该区域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健康、精致、生态、高效”为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用于腌制蔬菜原料的滨海区域特色蔬菜产业带,生产效益显著。该产业带主要位于余姚和慈溪北部,包括余姚市泗门、小曹娥、临山、黄家埠等乡镇,以及慈溪市周巷、长河、庵东、崇寿等乡镇,主要种植榨菜、雪菜、高菜、包心芥菜、黄瓜、辣椒等主要用于腌制加工的特色蔬菜,是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个产业带,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蔬菜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世纪60年代初引进种植的榨菜,现已发展成为余姚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产业化程度、品牌竞争力强、农业产业链全、带动农户增收贡献的支柱产业之一,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10多个亚美欧国家和地区。1995年余姚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2015年“余姚榨菜”位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第3位。
本书作者长期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线,直接从事滨海区域特色蔬菜的栽培与加工技术的指导,并就其中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了滨海区域特色蔬菜栽培与加工的实践经验,本着进一步推动滨海区域特色蔬菜又好又快发展的愿望,在百忙中编写了这部《滨海区域特色蔬菜栽培与加工技术》一书,以期对滨海区域从事这一产业的种植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管理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书共10章,170千字,章为概述,第二章为基地建设与管理,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别阐述了榨菜、雪菜、高菜、包心芥菜、黄瓜、辣椒等滨海区域特色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第九章阐述了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十章综述了滨海区域特色蔬菜的加工技术。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余姚市农林局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浙江万里学院杨性民教授、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王毓洪研究员对本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仔细审核,并提供了部分相关资料。在此仅向他们以及被参考了图书、论文、资料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编写时间紧,作者学识水平及经验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6年10月25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