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51976丛书名: 无
岐黄道深,杏林路远,寻明师,跋山涉水无怨言。
中医师承自古就是中医学习的重要方式,一代代大医由此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中医学院,培养了很多中医药人才,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某些方面,古老的拜师学艺方式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本书作者杨守真先生,自幼喜好中医,但因为生理原因无法报考医学院,只能选择拜师学艺的学医方式,机缘巧合之下,幸得诸位明师指点,医道大进;回顾游学之路,艰苦备尝,深感学习中医之难,故而将自身游学经历详细写下,望与同道共勉。
本书作者杨博文先生,字守真,幼承祖训,矢志中医,因造化弄人,未能进入中医药大学深造,但在大学期间,利用闲暇时光,广拜明医,游学四方;寒来暑往,千里负笈,对岐黄奥旨终有所悟,于杏林路艰深有所感;故而于肄业之时,弃金融而从中医,自创“守真堂”,秉历代先贤传道授业、济世度人之宏愿,汇聚同道精英,造福乡梓,弘扬医道。
书中详细记述了杨博文先生学习中医的曲折经历,对其逐渐领悟中医精妙之处的过程记述尤为完备。中医入门极难,多少有志者空耗岁月而难有所得,皆因不明道路之故。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书中对杏林学路上的关隘一一指出,言不虚发,皆为作者亲身经历、潜心所悟,对广大中医爱好者和初学中医的学子具有极大借鉴价值。
本书文辞典雅,意蕴深远,品茗细读,只觉传统文化之美,溢于字里行间,令人心旷神怡,悦而忘忧。精品难得,隐于书海,期有缘者得之。
引子 1
篇 幼蒙祖训 结缘杏林 5
◎◎节
空谷幽兰山间行 6
◎◎第二节
化险为夷救义子 13
◎◎第三节
家有郎中儿孙福 24
◎◎第四节
妇科调病重养血 33
第二篇 游学四海 高人指路 45
◎◎第五节
四种意识之冲突 46
◎◎第六节
临行撰书别双亲 53
◎◎第七节
湘潭访道示行人 63
◎◎第八节
迷途识返入医林 74
第三篇 博闻广记 灵枢初窥 85
◎◎第九节
莲池海会素愿行 86
◎◎第十节
义正词严斥医骗 98
◎◎第十一节
香海禅心破我执 107
◎◎第十二节
一见如故董针缘 117
第四篇 潜心九针 寻幽脉理 129
◎◎第十三节
师出同门矢志坚 130
◎◎第十四节
万里读书万里云 143
◎◎第十五节
海天佛国闻自性 156
◎◎第十六节
症因脉治三指禅 166
第五篇 三指断病 本草求真 177
◎◎第十七节
脉要精微理甚深 178
◎◎第十八节
露宿风餐无怨悔 190
◎◎第十九节
满山芳草忆故人 200
◎◎第二十节
用毒不惑知命年 212
第六篇 龙华问道 “运气”毕业 223
◎◎第二十一节
以书会友忘年交 224
◎◎第二十二节
杏林春风启后学 233
◎◎第二十三节
一纸运气出校门 245
◎◎第二十四节
高铁急救遇福星 254
第七篇 回归经典 闭关阅藏 265
◎◎第二十五节
兰若闭关贵人助 266
◎◎第二十六节
富春山居也悠然 275
◎◎第二十七节
竹林论道研伤寒 286
◎◎第二十八节
归去来兮回家路 297
第八篇 游子归来 初心不改 307
◎◎第二十九节
百转千回去病家 308
◎◎第三十节
采药深山不知归 319
◎◎第三十一节
从容不迫出师考 330
◎◎第三十二节
守志真心重上路 341
我的爷爷是一位游医,记忆里童年的时光,我大多随他一起穿梭在湘黔边境的崇山与沟壑之中。耳濡目染之下,我所学到的并没有什么仲景心法、岐黄真谛等医家大道,这些零散的经历后形成一幅幅跋山涉水的画面和病家真挚感恩的面容镌刻在我脑海中。正是这种经历唤醒了我血脉里对于中医学的无比敬仰,对于木金石的亲切热爱,对于山河大地的向往追逐。让我打小意识到,有一种职业,它需要用生命去相伴,用脚步去丈量,用一颗慈悲心去浇筑,在病家感恩的笑容中得到认可。所以爷爷走过的山路,我长大了也会接着走。
然而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高考毕业体检时查出自己有色盲,所有的医学院同时对我关闭大门。万般无奈下,仅凭着内心那份坚定的信仰,我从此走上了一条以古籍为伴,勤思苦读,跋山涉水四处拜师修习,只为探求真知的求医之路。
在上海求学的四年里,我始终坚持着每周看一本中医古籍,并于期间先后走访了湘潭、上饶、贵阳、舟山、上海、杭州等多地的民间医生,有的几个月吃住都在他们的家中,虔心请教,受其耳提面命,口传心授;有的仅仅只有一面之缘,彻夜长谈后,若有所得,又赶紧踏上新的征途。
功不唐捐,终于在大学毕业之际,我也顺利通过了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的2017 年,能够同几十万民间医生一起,获得正式的行医资格证。
学习中医十八载,我并未巧遇世外高人,更无偶获天降医学秘籍的一夜顿悟,我所读过的书都是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会读的经典及其注本;我所拜的老师都是三四线城市普通纯正的中医。他们用毕生的经验智慧传授给我一个共同的思想——中医非常朴实,基础的理论就是深的妙法。理法通达时伤人的话语也是治病的良药,一知半解下名贵的药材无异于害人的毒鸩。
我的学习经历和无数长期行走在基层的民间医生们别无二致,将这段经历写出来,于私,窃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之颁布;于众,送给数十万和我一样终于可以转正并且受到法律认可的民间医生,更送给这片土地上数千万热爱中医,并愿意用生命去传承这份文化瑰宝的人们,也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到欣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