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37200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的文章,均为海伦 斯诺旧地重游、触景生情而写下的文字。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些文字不仅抒写了作者30年代在西北的经历以及70年代故地重游的感想,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情和美好祝愿。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海伦 斯诺(1907—1997)率电视摄影小组来华拍摄电视片,历时6周。本书所收的文章,均为海伦?斯诺旧地重游、触景生情而写下的文字。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些文字不仅抒写了作者30年代在西北的经历以及70年代故地重游的感想,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情和美好祝愿。
目 录
译者前言
历史的回顾
踏上两北的故土
摄影机的角度
西京招待所
一九三七年的红军总部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访问记
王震和王林
守卫秦陵的兵马俑
中美友谊
——四十二年之后
去保安之路
黄土之乡
康家沟
保安行
附录
历史的回顾
踏上两北的故土
摄影机的角度
西京招待所
一九三七年的红军总部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访问记
王震和王林
守卫秦陵的兵马俑
中美友谊
——四十二年之后
去保安之路
黄土之乡
康家沟
保安行
附录
前 言
总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不仅是系统全面地介绍和纪念为建立新中国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友人,也是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通过传承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广交国际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人士的作品。这些作者在20世纪亲历、见证了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他们通过在华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我们今天再次阅读这些国际友人传世的经典著作,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变革创新的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中,有很多国际友人,在今天仍然对中外人文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80年前,这些国际友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世界,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80年前斯诺他们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使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甚至融入中国,我们无法回避。我们相信,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不同文明间就能够相互促进,共通共融。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校的信中强调指出:“希望你们发扬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路易?艾黎和宋庆龄、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等人发起成立的工合国际,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他在华工作60年,为支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人文交流中,这些有着共同记忆的人物一直是构建平台的主线,因为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人类的和平与友谊做出贡献的人。当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女王于白金汉宫举办的国宴上讲话时特别提到:一位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近年来,在何克就读的英国圣乔治中学和李约瑟就读的英国奥多中学,由英中了解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论文比赛已经开展了三届,这些英国的中学生已经开始通过论文写作来了解今天的中国。在美国,来自斯诺家乡的肯尼迪教授将开始《红星照耀中国》出版80周年的全球巡展;中国问题专家麦金农教授筹备的以史沫特莱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也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外关系正在出现新的特征,因而对人文交流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人文交流的背后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世界的了解和尊重,更是引领各国民众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相向而行”。阅读这些国际友人们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国之交在民相亲”。衷心祝愿国际友人们的伟大精神历久弥新,让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孙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