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7194120
1.1 概述
1.1.1 有关术语
1.1.2 客货运输
1.1.3 车站的作业
1.1.4 车站的地位与作用
1.2 车站发展
1.2.1 国外车站
1.2.2 我国车站
1.2.3 高速铁路车站的特点
1.3 车站分类
1.3.1 按照车站人数划分
1.3.2 按照以单项作业为主划分
1.3.3 按照以综合作业为主划分
1.3.4 按照车站技术作业划分
1.3.5 按车站客货运输性质划分
1.4 车站建筑物组成
1.4.1 车站广场
1.4.2 站房
1.4.3 站场
1.4.4 其他设施
1.5 车站设计
1.5.1 设计原则
1.5.2 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2 各类车站的技术作业与站型
2.1 会让站、越行站
2.1.1 会让站
2.1.2 越行站
2.2 中间站
2.2.1 作业及布置图型
2.2.2 站线
2.2.3 其他设施
2.3 区段站
2.3.1 区段站类型
2.3.2 区段站设置及特点
2.3.3 站型及作业
2.3.4 主要设施
2.4 编组站
2.4.1 编组站分类
2.4.2 主要作业
2.4.3 布置图型
2.4.4 主要设施
2.5 枢纽
2.5.1 枢纽分类
2.5.2 建筑物与设备
2.5.3 案例分析
2.6 高速铁路车站
2.6.1 车站分类
2.6.2 技术作业
2.6.3 平面布置
2.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2.7.1 车站类型
2.7.2 站场布置
2.7.3 车站平面布置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3 车站规划
3.1 概述
3.1.1 规划原则
3.1.2 基本要求
3.2 运量规划
3.2.1 规划原则
3.2.2 规划方法
3.3 车站行车组织与车流组织
3.3.1 行车组织
3.3.2 车流组织
3.4 车站分布
3.4.1 内容与方法
3.4.2 区段站分布
3.4.3 中间站分布
3.4.4 高速铁路车站分布
3.5 车站选址
3.5.1 影响因素
3.5.2 总平面布置
3.5.3 站址选择
3.5.4 车站命名
3.6 综合交通枢纽与换乘
3.6.1 平面布置图型
3.6.2 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
3.6.3 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换乘
3.6.4 与私人交通工具的换乘
3.6.5 案例分析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4 站场线路
4.1 概述
4.1.1 线路设备编号
4.1.2 列车进路
4.1.3 高速铁路站线平面布置
4.2 线间距
4.2.1 限界
4.2.2 线路中心线与主要设施的距离
4.2.3 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
4.2.4 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
4.3 轨道
4.3.1 钢轨
4.3.2 轨枕
4.3.3 道床
4.3.4 道岔
4.4 线路
4.4.1 车站线路种类
4.4.2 站线种类
4.4.3 线路连接
4.4.4 线路长度
4.4.5 有关设备位置确定
4.4.6 坐标及线路有效长的计算
4.5 线形
4.5.1 站坪长度
4.5.2 站坪正线平面
4.5.3 站坪正线纵断面
4.5.4 站线与进出站线路平面
4.5.5 站线及进出站线路纵断面
4.5.6 高速铁路站场线形
4.6 车场
4.6.1 梯线
4.6.2 车场图形
4.6.3 咽喉区
4.7 车站通过能力
4.7.1 基本规定
4.7.2 咽喉通过能力
4.7.3 到发线通过能力
4.7.4 编组站通过能力
4.8 驼峰
4.8.1 驼峰分类
4.8.2 驼峰的组成
4.8.3 驼峰设备
4.8.4 驼峰溜放部分平面设计
4.8.5 驼峰纵断面设计
4.8.6 车站改编能力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5 站场设施
5.1 概述
5.1.1 站场设施分类
5.1.2 接口设计
5.2 基础设施
5.2.1 路基
5.2.2 排水
5.2.3 道路
5.3 旅客站台
5.3.1 站台的形式与布局
5.3.2 客货共线铁路
5.3.3 高速铁路
5.3.4 城市轨道交通
5.4 雨棚
5.4.1 雨棚结构的发展
5.4.2 结构类型
5.4.3 悬挑雨棚
5.4.4 无站台柱雨棚
5.4.5 雨棚屋面
5.5 跨线设施
5.5.1 平交过道
5.5.2 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
5.5.3 行邮通道
5.5.4 跨线设施的选用
5.5.5 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道与升降设备
5.6 货运设施
5.6.1 货场
5.6.2 货物站台
5.6.3 货运仓库
5.6.4 堆放场
5.6.5 行包房
5.7 机务、车辆、动车组设施
5.7.1 机务设施
5.7.2 动车段(所、场)
5.7.3 车辆设施
5.7.4 客车整备所
5.8 信号设施
5.8.1 类型及采用条件
5.8.2 站内信号机
5.9 安全设施
5.9.1 安全隔开设施
5.9.2 安全线
5.9.3 脱轨器
5.9.4 避难线
5.9.5 止挡设备
5.10 车站设施能力
5.10.1 客运设施通过能力
5.10.2 货运设施能力
5.11 中间站设计示例
5.11.1 布置站型并确定主要设备
5.11.2 平面计算
5.11.3 铺轨、铺岔等工程数量计算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6 车站站房
6.1 设计原则
6.2 站房分类
6.2.1 按照铁路类型分类
6.2.2 按照车站类型分类
6.2.3 按建筑规模分类
6.2.4 按结构关系分类
6.2.5 按与站场之间的关系分类
6.3 建筑设计
6.3.1 功能分区
6.3.2 流线设计
6.3.3 建筑布局
6.3.4 形态设计
6.4 站房结构
6.4.1 屋盖
6.4.2 楼盖
6.4.3 轨道层
6.4.4 地下结构
6.4.5 结构设计内容
6.5 其他
6.5.1 车站其他建筑
6.5.2 生产及附属房屋
6.5.3 接口设计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7 车站广场
7.1 概述
7.1.1 广场的发展
7.1.2 广场的分类
7.1.3 广场的功能
7.1.4 广场的组成
7.1.5 规划设计要求
7.2 交通组织
7.2.1 流线组成及特点
7.2.2 基本要求
7.2.3 规划设计方法
7.3 功能分区与布局
7.3.1 功能分区
7.3.2 功能布局原则
7.3.3 功能布局模式
7.4 场地
7.4.1 广场面积
7.4.2 场地坡度
7.4.3 停车场
7.4.4 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配合
7.4.5 步行活动场地与人行通道
7.4.6 铺地
7.4.7 广场设计案例分析
7.5 附属建筑物与服务设施
7.5.1 公共服务设施
7.5.2 休息设施
7.5.3 绿化与景观
7.5.4 水体
7.5.5 雕塑
7.5.6 照明
知识归纳
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根据新的专业规范,铁路车站工程是铁道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与其他的专业课相比,铁路车站工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即使在大部分原铁路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没有开设过。可以说,编写一部符合土木工程专业要求的铁路车站工程教材难度极大,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车站工程教材的内容体系是个长期的过程。
本教材是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在由魏庆朝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铁路车站》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与其他相近的《铁路车站》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增加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关铁路车站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更换了一批图形和照片。
第二,调整了章节结构,在介绍完铁路车站技术作业与站型之后,紧接着介绍与其关系更为密切的站场线路和其他站场设施,而车站站房则在后面介绍,形成了车站规划、线路、站场、站房、广场的章节顺序,构建了适合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相关专业的铁路车站工程课程新的教材体系。
第三,将原先集中介绍车站能力一章的内容分散到有关章节中进行介绍,增强了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第四,增加了一些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五,配备了数字资源,增加了90幅高清图片,补充了相关视频或文字,可扫描二维码观看,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延展性。
总之,本教材根据新制定的专业规范,按照大土木学科背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内容尽量精练的编写原则,围绕专业规范要求的铁路车站基础知识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对重要的知识点辅以大量的图片和工程案例,同时结合铁路车站的标准(规范),力求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铁路车站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与铁道工程方向的其他专业课(如铁路线路、轨道、路基)关系密切,且部分内容有些重复。建议在课程安排时先安排铁路线路、轨道、路基的课程,之后再安排本门课程。考虑各学校目前课程安排有所不同,目前本教材暂时保留了一部分重复的内容,各学校在讲授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删。对于学时较少的学校,车站规划、驼峰、能力计算、车站广场等可作为选学内容。
本教材由北京交通大学魏庆朝担任主编。各章节编写人员为:魏庆朝(第1章、第5章>、陈建春(第2章)、万传风(第3章)、时瑾(第4章)、孙伟(第6章第l-3节、第7章)、刘明辉(第6章第4、5节),全书由魏庆朝统稿。研究生田琪、闫松涛、王匡、初智杰等帮助整理了部分资料。
本教材在编写时参考了相关教材、专著、规范(手册)和资料的有关内容,在此对有关编著者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由于铁路发展迅速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C17E300020)资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