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7735
一部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家族演变史!
一曲哀婉缠绵、催人泪下的爱情咏叹调!
一腔冲霄凌云、气吞山河的保家卫国志!
一幕紧张激烈、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斗剧!
一幅壮美绚丽、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历史上著名的“汝半朝”首领人物傅振商得到一块美玉,他找到京城*好的玉匠,雕出一只半睁眼的狮子,取“天下无刀兵,武狮莫惺忪”之意,而底座下方不刻一字,成为一枚极其稀有的无字大印。傅振商临终留下遗言:“以后凡我傅家后人,无论辈分高低年龄长幼,唯德才兼备者方可持有此印。”
清朝末年,傅家掌门人傅培林壮年染疾,其子年幼,掌家玉印传给了精明能干的大嫂傅黄氏, 傅黄氏又把掌家玉印传给了儿子傅守礼。日本入侵中原后,驻守汝南的日军头目都想得到傅家的掌家玉印,于是设毒计害死了掌门傅守礼。
傅守礼之子傅启明惩治了杀父仇人,继承了掌家玉印。家仇国恨促使他觉醒,他组织家丁,和堂兄傅启福、堂妹傅启贞、恋人刁秋霞为代表的共产党力量,以及师兄刁春生的土匪势力,结拜兄弟李明志的国民党队伍联合起来,与日寇和汉奸势力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浴血斗争。其间,为了营救被日本人挟持的汝南女子学校的学生,傅守礼无奈交出掌家玉印。在日本即将投降之际,傅启明和刁春生、刁秋霞、傅启贞等再次联手,消灭了日伪武装,夺回玉印。不料遭李明志设计陷害,刁秋霞为救他被枪杀,傅启明焚烧了傅家地契和*,怀抱玉印走向远方……
部分 成长……………………………………………………………………………………………1
章 避乱返乡 兄弟二人被盯哨………………………………………………………..1
第二章 百年望族 傅家大院多传奇………………………………………………………..6
第三章 临危受命 傅黄氏掌家接印……………………………………………………….14
第四章 宾客盈门 傅家祝寿车马喧……………………………………………………….20
第五章 飞来横祸 兄弟二人遭绑架……………………………………………………….25
第六章 晴天霹雳 傅家上下乱纷纷………………………………………………………..38
第七章 诚心拜师 刁青山严词拒绝………………………………………………………..47
第八章 剑拔弩张 傅守礼历险救子………………………………………………………..50
第九章 飞扬跋扈 秦小姐大闹傅府………………………………………………………..55
第十章 亲上加亲 三言两语定姻缘………………………………………………………..66
第十一章 求亲不成 秦知府心犹不甘………………………………………………………..70
第十二章 祠堂拜印 傅守孝怀恨在心………………………………………………………..74
第十三章 抗婚出逃 兄妹三人同失踪………………………………………………………..81
第十四章 顽皮少年 长虫吓跑桂先生………………………………………………………..95
第十五章 下山访友 小兄妹险些丧命………………………………………………………101
第十六章 河边骂战 出手教训杨承祖………………………………………………………111
第十七章 兴办学堂 傅守礼功德无量………………………………………………………115
第十八章 寻衅不成 杨承祖恶人告状………………………………………………………119
第十九章 执意报仇 刁青山身陷囹圄………………………………………………………122
第二十章 再访挚友 小兄妹痛揍色狼………………………………………………………129
第二部分 迷 茫…………………………………………………………………………………….135
第二十一章 投奔革命 傅启明血染沙场…………………………………………………….135
第二十二章 死里逃生 家中养伤险落网…………………………………………………….140
第二十三章 再赴武汉 师兄妹意外相逢…………………………………………………….147
第二十四章 祠堂祭印 傅启明父命难违…………………………………………………….152
第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洞房花烛弄刀枪…………………………………………………….156
第二十六章 小试身手 迎亲路上战东洋…………………………………………………….165
第二十七章 年少骄狂 南海禅寺挫锋芒…………………………………………………….173
第二十八章 挣脱牢笼 离散姐妹喜相逢…………………………………………………….182
第二十九章 难耐寂寞 一枝红杏暗出墙…………………………………………………….195
第三十章 旧梦难圆 花堂之前肝肠断…………………………………………………….199
第三十一章 乐极生悲 傅家添丁财受损…………………………………………………….209
第三十二章 旧情难续 傅启明酒馆买醉…………………………………………………….217
第三十三章 寻找光明 刁秋霞走出阴影…………………………………………………….227
第三十四章 抗捐风暴 傅启明一呼百应…………………………………………………….230
第三十五章 救夫心切 黄冰玉水屯搬兵…………………………………………………….237
第三十六章 义焚鸦片 师兄弟惨遭陷害…………………………………………………….242
第三十七章 深入虎穴 夜进县城劫狱牢…………………………………………………….249
第三十八章 报仇雪恨 取贼狗头祭英灵……………………………………………………253
第三十九章 香消玉殒 妻子灵前悔断肠……………………………………………………256
第四十章 心理扭曲 情场赌场双失意……………………………………………………263
第四十一章 心灰意冷 启明隐居老乐山…………………………………………………….270
第四十二章 东窗事发 傅家祠堂施家法…………………………………………………….274
第四十三章 恶习难改 温柔乡里中奸计…………………………………………………….279
第四十四章 败坏门风 恶行暴露遭严惩…………………………………………………….284
第四十五章 为谋大印 活活气死老夫人…………………………………………………….289
第四十六章 家族内讧 灵堂之前起纷争…………………………………………………….294
第四十七章 临危受命 傅启明执掌大印…………………………………………………….301
第三部分 觉醒……………………………………………………………………………………….308
第四十八章 点燃烽火 林甸战役首告捷…………………………………………………….308
第四十九章 刚愎自用 游击队损失惨重…………………………………………………….316
第五十章 聚义厅内 刁秋霞怒斥师兄…………………………………………………….321
第五十一章 兄弟火拼 傅启明及时救援…………………………………………………….326
第五十二章 窝里争斗 胜者为王败者寇…………………………………………………….331
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乱 傅家堂招兵买马…………………………………………………….334
第五十四章 官复原职 水屯之战显身手…………………………………………………….338
第五十五章 为保乌纱 兄弟相煎何太急…………………………………………………….343
第四部分 战斗………………………………………………………………………………………..356
第五十六章 秘密还乡 抗日宣传奔走忙…………………………………………………….356
第五十七章 助纣为虐 夫妻投敌当汉奸…………………………………………………….364
第五十八章 支援前线 筹备物资遭轰炸…………………………………………………….370
第五十九章 豺狼入侵 汝南城沦陷敌手…………………………………………………….376
第六十章 坚守气节 严词拒绝事敌顽…………………………………………………….383
第六十一章 奴颜婢膝 小人得志便猖狂…………………………………………………….392
第六十二章 暗箭难防 傅守礼死于非命…………………………………………………….398
第六十三章 真相大白 祠堂里再动家法…………………………………………………….407
第六十四章 一场恶战 蒙面人出手相救…………………………………………………….421
第六十五章 中弹被捕 徐福奎身受酷刑…………………………………………………….429
第六十六章 劫后重逢 施妙计化险为夷…………………………………………………….433
第六十七章 屈身事敌 父子间恩断义绝…………………………………………………….444
第六十八章 路遇埋伏 游击队全军覆没…………………………………………………….449
第六十九章 浴血鏖战 根据地损失惨重…………………………………………………….454
第七十章 危急关头 四面出兵施援手…………………………………………………….460
第七十一章 遭受重创 中原局战略转移…………………………………………………….469
第七十二章 识破叛徒 只身擒敌遭毒手…………………………………………………….475
第七十三章 豺狼逞威 傅家庄园血成河…………………………………………………….480
第七十四章 义冲云霄 赴汤蹈火救兄弟…………………………………………………….489
第七十五章 为救同胞 万般无奈交玉印…………………………………………………….495
第七十六章 朱沟血战 根据地化为灰烬…………………………………………………….506
第七十七章 与狼共舞 忍悲含痛巧周旋…………………………………………………….516
第七十八章 医院枪战 众人流血救英雄…………………………………………………….529
第七十九章 丧心病狂 千年古刹被屠平…………………………………………………….540
第五部分 涅槃………………………………………………………………………………………..545
第八十章 报仇雪恨 李明志踏平杨家…………………………………………………….545
第八十一章 灭绝人性 杨承祖疯狂屠戮…………………………………………………….550
第八十二章 兄弟联手 报仇雪恨斩敌寇…………………………………………………….554
尾声 凤凰涅槃 启明诀别旧世界…………………………………………………….570
认识丁振宇已有好几年了。印象中好像是2013年左右,当时一个出版社的朋友打电话说,有个河南省作协会员想跟我学写剧本,我跟朋友说,跟着我学就说不上了,可以认识一下,互相切磋切磋。于是就通过朋友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没过几天就收到丁振宇发来的一个邮件,是他写的一篇小说。我当时看了之后就提出见一见,在我脑海中,还未谋面的丁振宇年龄应该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人也应该是非常活泼、非常健谈,不然的话就不会写出那么诙谐风趣、妙语连珠的东西来。但等到我们见面之后,我几乎是傻掉了:站在面前的丁振宇跟我意想中的人差别实在太大了!他年龄跟我差不多,都是六十年代生人,并且看上去憨厚木讷、腼腆怯生,更不善言辞。坐定之后,我就把自己判断上的误差说了出来,丁振宇憨憨地笑了笑说:“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我的!”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互相间越来越熟悉,对丁振宇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原来在老家当过十多年中学教师,期间还帮助当地政府部门写材料和通讯报道,考上过当地市级党报的记者,后来下海来到北京,历经各种艰辛成立了一个图书策划工作室,曾给出版社和书商策划过不少畅销书。而了解更多的,还是次见面时所感受到的他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振宇性格随和老实,脸上总是带着憨憨的笑容,甚至有时还会显得迷迷糊糊的,但其实他内心一点都不迷糊,不仅思维相当灵活,文字功底相当深厚,而且看问题的角度也非常独特,尤其是对文学题材的把握、切入角度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结构布局的安排等方面,都非常老到。振宇平时不爱说话,但也有比较健谈的时候,那就是三杯白酒下肚之后,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能天南海北地侃上半天,他爱聊的还是历史话题,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人物事件他似乎都非常熟悉,历史掌故张口就来,这一点也非常让人佩服。
听振宇说,他来北京之前曾发表过不少小说、诗歌等作品,本来到北京就是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的,没想到下海之后接二连三地摔了很多大跟头,赔了很多钱,为了生计,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整天忙于挣钱还债和养家糊口。虽然图书策划和稿件编撰也都属于文字工作,但跟文学作品原创以及振宇所追求的梦想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本来跟振宇商量好让他到我的工作室,我们一块做点事情,但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振宇被中原地区一个二本院校给聘为兼职教授了,于是他又重新回到了教学岗位。其间他又来过北京几趟,每次我们都会约个时间见面聊上一聊。振宇早跟我提起创作《掌家大印》的打算时,我对他讲述的人物和故事非常感兴趣,就给他鼓劲让他抓紧写出来。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除了教学之外,不仅跟一个叫郭传廷的朋友合作写出了这部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还给当地政府写了好几个剧本,真的是够执着、够拼命的!
振宇发来小说初稿征求我的意见时,尽管当时文中还有不少错别字和疏漏之处,但我仍被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几乎是一口气把六十多万字全部读完,看完之后内心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相信很多人看了这部小说之后都会和我一样受到震撼。当我读到主人公傅启明与黄冰玉的情感纠葛时,尤其是读到黄冰玉临死前的情节时,我真的流了泪,过后我就问振宇,黄冰玉那么好的一个女子,你干吗把她写得那么惨呢?振宇仍只是憨憨地笑了笑,我就又跟振宇开玩笑,等小说出版之后你可要小心了,你这样安排黄冰玉这个人物的命运,会招来很多读者骂的!
这部小说写的是清朝末年至抗战时期发生在驻马店的事情,主要讲述明代兵部尚书、“汝半朝的”首脑人物傅振商的后代在历史大潮冲击之下的家族裂变,以及人物之间的立场冲突、利益冲突和情感冲突。中原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底蕴非常深厚;而对于傅振商和明朝万历年间的“汝半朝”,我从史料上也多少了解一些,让我没想到的是,傅振商居然跟振宇还能扯上关系:听振宇说,傅振商的出生地傅坟堂跟振宇的老家只有一地之隔,相距不到一千米,并且振宇的母亲就是傅家的后人,在傅家辈分还非常高;还听振宇说,在这部小说动笔之前,其实他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不仅走访了傅家后人搜集素材,还查阅了很多地方志和相关资料,书中有很多内容,诸如中原地区婚丧嫁娶等浓厚的民俗风情、主人公傅启明兄弟童年时被土匪绑架、确山暴动、汝南水屯抗租斗争,竹沟根据地抗日斗争,以及日本侵占汝南之后觊觎傅振商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掌家玉印、傅家为保护汝南两所学校不得不交出玉印等情节,都是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而成的,就连日军首领中条淳一这个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振宇把他写进小说之中连名字都没改。也难怪他能把这部小说写得这么流畅、感人,尽管他从动笔到成书只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前期的素材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得确实够充分的。
这部小说前后跨度有四十多年,重点展示汝南傅家及另外几大封建家族的巨大变迁以及几代人的情仇恩怨,通过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的情节描述,把封建家族逐步没落并走向分崩离析;家族成员之间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因人生观、价值观和道路选择不同从而各自得到不同归宿的命运历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不仅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及其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的种种龌龊行径,还生动地描述了青年男女主人公之间缠绵悱恻、恩怨纠葛的爱情故事,同时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驻马店市境之内真实发生过的重大革命史实和轰轰烈烈的抗战场面。更为难得的是,在小说中很多地方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原地区淳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等等。尽管小说还有不少疏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能把几十年的时间跨度装进一部六十多万字的作品之中,并向读者展示这么多元素,而且写得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活灵活现,情节激烈紧张、扣人心弦,场面宏大壮观、画面感超强,真的不容易,也真的不简单。说它是集爱情长曲与革命史诗、民俗画卷于一体的鸿篇巨著,一点儿都不为过!
成 长
章 避乱返乡 兄弟二人被盯梢
公历一九〇〇年八月间。一个乌云翻滚、天气异常闷热的日子。
一辆马车出了京城南郊,在通往保定的官道上一路朝南驶去。马车前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一手执缰一手执鞭在赶着马车。中年男子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也顾不上擦一下。
马儿不紧不慢地走着,晃出一串清脆的铜铃声;车轮在石子铺成的路面上悠悠转动,咯咯吱吱地一路呻吟着。
马车两旁,各跟着两名青壮男子,个个魁梧彪悍,目露精光,全都是黑衣皂帽,短装打扮,各自腰上都悬挂着佩剑,后背斜挎着明晃晃的大刀。
四个青壮男子头脸上也满是汗水,身上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湿透了,紧紧地贴在前胸后背上。但他们的神情却始终高度警惕着,敏锐的目光不时地四下来回逡巡。
一名男子抬手抹了一把汗水,然后抬头看了看天空,抱怨道:“这鬼天气,真他娘的热!”
另一名男子接话道:“这天气已经算不赖了,要是赶上大毒日头,就更受不了了。”
第三个男子说道:“要是下场雨就好了。”
赶车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恁(你们)几个小子都少说几句话,省点力气吧,咱们还有一两千里路要赶呢,再过二十来天就是老太太的六十六大寿了,上路的时候四老爷再三交代,一定要赶在老太太寿宴之前把两个少爷安全送回老家去。”
“是,二旺叔。”四个青壮男子齐声回答。
“这世道不太平,两个少爷一路的安全就全靠恁几个小子了,大伙儿都放机灵点儿,出了事咱可谁都担不起责任。”二旺又叮嘱道。
一个青壮男子拍着胸脯说道:“恁放心吧二旺叔。有俺几个在,保证两位小少爷一根汗毛都少不了。”
“十个八个歹人休想靠近咱们跟前。”另一个接口道。
二旺说道:“还是小心点儿好!咱大清国厉害不?恁多的军队,枪啊炮啊啥子没有?可硬让洋毛子给打进北京城来了。这不,连咱们的光绪皇帝、老佛爷和大臣们都跑出京城去了。要不是洋毛子闹腾,两个少爷在京城念书念得好好的,四老爷又怎会舍得把他们送回老家去。”
“嗯,知道了。”四个青壮男子齐声回答道。
一把折扇挑开了车窗帘,先是一只白白嫩嫩、胖乎乎的小手露在了外面,紧接着一张胖乎乎白净净头戴瓜皮小帽的稚嫩脸蛋从车窗里探了出来,冲着前面的二旺说道:“二旺叔,我就不想回老家,我想跟四叔一块打洋毛子。”
二旺扭回头看了那个孩子一眼,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三少爷,四老爷咋训你的你又给忘了?四老爷他是军部的人,拿着朝廷俸禄就得为朝廷出力,打洋毛子是他分内的事,你年龄还小,哪能跟着去行军打仗呢?等长大后,仗有你打的。”
“哼!”被称为三少爷的孩子白净的小脸蛋不服气地沉了沉,红嘟嘟的小嘴噘起老高,脑后面乌黑发亮的头发辫也使劲儿甩了甩。
“不过呀,三少爷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股心劲儿,还真是叫俺佩服。”二旺又笑着向那个孩子扭过了头,“咱老家有句俗话叫:从小看大,仨生儿(三岁)至老,长大后,三少爷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另一边的车窗帘也“呼啦”一声被掀开,一个同样胖乎乎的小脸露了出来。“哎呀真热,都把我给热醒了。”这孩子一边抱怨一边呼啦呼啦地扇着扇子,“二旺叔,能不能找个地方先歇歇,等天凉快了再走啊?我肚子饿了。”
二旺忙回答道:“二少爷,咱可不敢耽搁!这天怄热怄热的,看样子是要下雨了,咱还是赶到保定再歇着吧。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没有吃饭的地儿,再说也不安全。四老爷不是准备的有干粮吗?你就先凑合着垫巴垫巴吧。”
“哥,你想吃啥,我给你拿。”三少爷边说边把脑袋缩回车内,打开了身边的包袱。
“唉,算了算了!都快热死了,口渴得难受,干粮一点儿也吃不进去。”二少爷又烦躁地呼啦呼啦扇了几下扇子,“我这会儿想吃的是老家的凉粉,启明,你想吃不?”
“嘿嘿,想!你一说,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三少爷傅启明一听,不由得两眼放光,“确山的凉粉、粽子都是好吃的。哎,咱们走到确山,一定要让文良表哥请咱们吃凉粉。”
“嗯,好呀好呀!”二少爷也兴奋起来。
“呵呵,两位少爷,咱们不走确山,从西平、上蔡到汝宁城咱们府上歇上一夜,第二天赶回咱傅家老宅,这都是临走前四老爷交代好的。确山那边闹杆子(土匪)闹得非常厉害,打那儿走太不安全了。”
三少爷请求道:“二旺叔,咱们就走确山吧,我好长时间没见文良表哥了。杆子又能咋着咱们?我还真想看看杆子都长什么样儿呢!不是还有他们几个吗?要是真的遇上杆子,我要跟他们一块儿把杆子给打趴下。”
“哈哈哈。”四个青壮家丁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中一个家丁拍了拍背上的大刀说道:“三少爷,根本用不着你动手!俺跟着四老爷打过多少大仗?几个山猫杆子又算得了什么?俺这家伙好久没有吃过肉了,正巴不得有人来给它开开荤呢。”
另一个家丁说道:“来一个俺砍一个,来两个俺砍一双,让这些杆子也都知道知道咱傅家人的厉害,以后再见到咱们傅家人,都得跪下磕头叫爷爷。”
三少爷一听,兴奋得在车里面有些坐不住了,连声嚷道:“嘻嘻!嘻嘻!好呀!好呀!二旺叔,您听到了吗?咱们就走确山吧?遇到杆子咱也不怕,我要看看他们几个狠揍那些杆子。”
第三个家丁说道:“其实根本用不着咱们动手,方圆几百里谁不知道咱们傅家?杆子再厉害,有哪个敢到咱傅家闹事的?随便报上哪位老爷的大号,保准那些杆子都会吓得尿裤子。”
第四个家丁也帮着三少爷向二旺请求道:“二旺叔,就听三少爷的,咱们走确山吧,有俺几个在呢,不会有啥事的,自打跟着四老爷进了京城,俺也有好长时间没见过黄家表少爷了,也挺想他的。”
二旺扭头看了那个家丁一眼,笑道:“你小子这说的才是心里话。”然后又转头看了另几个家丁一眼,接着说道,“还有你们几个小子,是不是自己想表少爷了?还拿三少爷来说事!”
几个家丁都挠着头皮憨憨地笑了起来,然后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还真有点想他,俺几个跟着四老爷进京的时候,表少爷和冰玉小姐刚进咱们府上不长时间,那时表少爷还不到十岁,后来跟四老爷回过几次府上,又见过表少爷几次,个头是越长越高了,那个机灵劲儿呀,啧啧!真招人喜欢。”
“俺每次见到表少爷,他都会缠着要学点功夫,俺几个就教了他几手,表少爷学得还是挺快的。”
“我表哥可厉害了,我在家时,他还教过我功夫呢。”三少爷忙抢过话头说。
“表少爷现在个头应该长成大人了吧?”一个家丁问道。
“嗯。”二旺点了点头,“长得可壮实了,跟你们几个的身板差不了多少,根本看不出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伙子。半个多月前我临去京城时,表少爷正好从确山回到咱乡下老宅,一听老太太和三老爷要派我去接两位少爷回来,表少爷可高兴坏了,非要跟着同去不可。三老爷不让,说店铺里缺人,让表少爷好好历练历练,再过两年,表少爷就能当店铺的小掌柜了。”
二旺其实也非常喜欢表少爷黄文良。听了三少爷和几个家丁的一路请求,就把四老爷临走时的叮嘱抛到了脑后,半推半就地答应了走确山这条路。几个人边赶路边聊天,反倒不觉得天气燥热路途遥远。一路上昼行夜宿,穿过河北,渡过黄河,很快就到了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一路上虽经历了不少的雨淋日晒,但也算平安无事,二十多天后的后半晌,一行人终于到了确山县城。
确山是一座千年古城,南面依靠着风光秀丽、地势险峻的蟠龙山,其余三面环绕着一条水势湍急的护城河。城市不大,但寺庙古刹众多,前来烧香拜佛的络绎不绝。再加上确山处于南北交通咽喉要道,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常在此歇脚,因而非常繁华热闹。城内车马喧喧,人声鼎沸,四衢八街店铺林立,商贩买卖异常兴隆。
二旺一行人由北门入城,循着一条南北大街,很快来到城正中心的十字街口繁华地带。这里面南坐北有家非常气派的店面,上面的匾额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傅家粮行”几个斗大金字。车子刚到店铺门口,还没站稳,二少爷和三少爷便迫不及待地掀开车前帘钻出来,一蹦到了地上,飞快地向店铺里跑去。正在门面上打理生意的两个伙计一见,都惊喜地叫了起来:“哎呀,是两位少爷过来了!快里面请!里面请!”两位少爷也不搭话,径直往里面跑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正好有三四个乞丐从店铺门前经过,听到伙计的喊声,远远地冲着两位少爷的背影深深瞥了几眼,然后相互间交换了眼神,慢悠悠地踱到了店铺一旁站下了脚步,一边向路人乞讨,一边不住地拿眼扫视着傅家粮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