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27664
话剧老人们给我讲述了一个个过去的故事,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印在旧报刊上的铅字被激活,如烟的往事有了清晰的脉络,共同的记忆勾画出一段真实的历史。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上海沦陷。一批话剧人在“孤岛”的特殊情境中继续从事艺术活动。本书专访了其中14位,包括洪谟、胡导、乔奇、黄宗江、黄宗英、白穆、林彬、吴崇文、王祺、韦伟、顾也鲁、舒适、凤凰、狄梵,他们共同回顾了上海沦陷区的话剧舞台,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勾画出一段真实可感的历史。
写在前面
访胡导
访洪谟
访乔奇
访黄宗英
访白穆
访林斌、吴崇文
访王祺
访黄宗江
访韦伟
访顾也鲁
访凤凰、舒适
访狄梵
访谈附记(一)
访谈附记
写在前面
我实在幸运。2005年暑假,在上海图书馆查资料时,巧遇一青年——他一连数日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工作着。后来知道他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博士生,叫彭勇文,正在赶写博士论文。当他知道我的研究课题后,主动要为我介绍他们学校的教授,他告诉我,他们学校老的教授90岁,叫胡导。胡导!
我喜出望外,从桌上堆得厚厚的复印件中抽出一页40年代的文章,专论胡导的,他大惊——什么? 六十多年前就这么有名了?!
就这样,我认识了上苍赐给我的课题导师——胡老。胡老在三四十年代就是上海话剧界的著名导演兼演员了,而我的课题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文化——以话剧与电影为核心”。
我们一拍即合。胡老非常高兴,在淡出历史六十多年后,终于有人关心这段话剧了!
接着,胡老为我介绍了他当时的战友们——洪谟、乔奇、黄宗英、白穆、吴崇文、林彬、蒋天流、黄宗江(按访谈顺序)。
话剧老人们给我讲述了一个个过去的故事,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印在旧报刊上的铅字被激活,如烟的往事有了清晰的脉络,共同的记忆勾画出一段真实的历史。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将这些珍贵的“访谈记”成书出版。此书可以作为拙作《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的姊妹篇来读。希望通过老人们的口述,读者能从我枯燥的论文中进入活生生的场境,贴近彼时、彼地、彼人,触摸历史。
邵迎建 2012年2月2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