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92887
本书的讨论和案例对于理解和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问题极具参考价值,适合作为高等教育的参考教材也适合作为决策者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按下葫芦带起瓢1
第二章医疗保健领域的案例(一)42
第三章医疗保健领域的案例(二)53
第四章交通安全领域的案例73
第五章能源领域的案例90
第六章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例107
第七章饮用水安全领域的案例127
第八章资源回收领域的案例155
第九章农业环境领域的案例178
第十章全球环境领域的案例199
第十一章如何避免“按下葫芦带起瓢”?237
主要作者简介285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和风险治理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一直都在关注领域内好的著作,多年前就拜读过约翰·格雷厄姆(John D. Grahma)和乔纳森·威纳(Jonathan Baert Wiener)编著的《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权衡风险》英文书名: Risk vs. Risk: Tradeoffs in Protecting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并被其独特的视角吸引。该书探讨健康、环境和安全领域的风险治理问题,关注的是解决一个问题又带来新的问题的现象,并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提出了解决之道。在我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治理健康、环境和安全风险的政策一项项被快速推出的时候,更应该特别关注政策可能带来的次生问题。我们觉得现在翻译该书恰逢其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供参考。
该书写于20世纪90年代,其时的背景是美国花了很大的力气应对健康、环境和安全风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伴随新问题的出现。作者将这一类问题归为“应对目标风险而又带来次生风险”的问题。当时的立法部门、行政部门以及司法部门对此却认识不足。20世纪····环境与健康领域的风险权衡译者前言后半叶的美国和当下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后,健康、环境和安全风险越来越凸显的阶段,都是在人民生活比以往富裕后越来越关注健康、环境和安全风险的阶段,都是在应对不断突发问题“灭火式”风险治理的阶段。所以,该书的内容应该会引起我国公务人员和学者的共鸣。
全书共11章,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是2个统领性的章节,阐述了“应对目标风险而又带来次生风险”现象的普遍性、成因和解决之道。第二章~第十章描述了健康、环境和安全领域的9个案例,每个案例都给出了要应对的目标风险、所采取的或提议采取的措施、措施所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次生风险,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第六章的案例中,食用受污染的鱼类水产品可能带来癌症风险,规制机构是否要据此建议人们不要吃鱼?可鱼肉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与其他蛋白质来源如牛肉相比,食用鱼肉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风险。那么,如何权衡食用鱼类水产品可能带来癌症风险和不食用鱼类水产品可能带来的冠心病风险呢?
其他案例涉及的主题包括医疗保健领域的药品选择问题、交通安全领域的老年人驾驶权限问题、能源领域的汽车节能问题、饮用水安全领域的消毒剂使用问题、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2个领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问题、农业领域的农药使用问题、全球环境领域的气候变化问题和臭氧层耗损问题等。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丝分缕析,既展示“应对目标风险而又带来次生风险”现象的普遍性,又凸显各个主题案例自身的特点。虽然该书写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这些案例所涉及的主题也多为我国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的分析和结论现在来看也非常具有参考意义,非常适合实践者阅读。
该书的一大贡献是在第一章提出的“风险权衡分析”框架,提供了分析和权衡风险的思路。在制定政策规制风险的时候,我们总是专注于想要控制的目标风险,该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这种思维局限,有意识地考虑政策措施可能带来的次生影响。同时也抛出了在分析和权衡风险的时候可能遇到的难题,并尝试性地给出了答案。比如,在考虑一项政策带来的次生风险时,应该仅仅考虑直接的次生风险,还是也要包括几经反馈的间接的次生风险?在权衡风险时,如果目标风险和次生风险不可比,怎么办?比如,政策旨在降低的目标风险是健康风险,而带来的次生风险是生态风险,该怎么权衡?
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社会经济发展后,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这种凸显不仅表现在问题本身,也表现在人们对问题的关注上。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事故不断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指的是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多地婴儿由于食用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而患结石的事件。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了,“魏则西事件”“魏则西事件”指的是患滑膜肉瘤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魏则西经由生物免疫疗法治疗无效并于2016年去世后,引出的涉及公立医院外包诊所给民营机构、百度竞价排名、医疗监管制度等问题的事件。“山东疫苗事件”“山东疫苗事件”指的是2016年山东警方破获的一起非法经营疫苗案件。该案件中,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被销往20多个省市,涉案疫苗20余种,金额达5亿多元。又成为压在我们胸口的石头。关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政府到市场、到社会都是如此。特别地,近年来大范围雾霾的频发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问题。关于安全事故的报道在媒体上似乎没有间断过,我们看到了节假日高速路上的连环撞车、层出不穷的矿难、时不时发生的各种泄漏爆炸。
问题的集中爆发让风险规制部门常常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在各种压力下匆匆做出的决定、制定的政策往往只考虑要应对的目标风险,对于政策措施可能带来的次生风险思虑不足。如果决策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运用“风险权衡分析”,即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仅考虑政策给所关注的群体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也考虑其给其他群体带来的各种影响,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那些非常明显的次生风险的产生。所以,在公务员的培训体系中,增加相关的课程非常有必要。当然,仅靠提升意识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因为次生风险问题的产生还有结构性的原因。
该书的最后一章对于这些结构性的原因进行了阐释,虽然是以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背景做出的解释,但是很多结论也适用于中国。比如,可能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的群体没有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政策的受益者具有很强话语权的时候,可能发生应对目标风险而又带来次生风险的问题。在我国,眼前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关于雾霾发出治理呼声的大多是在网络上或在现实中相对富足的有话语权的群体,而受激进的治理措施负面影响的群体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并不是说因为有相对弱势的群体可能受到影响就不要治理大气污染,而是说应该有更好的考虑周全的措施。
另一个方面的结构性原因和政府部门的组织架构有关。国家在应对各种风险的过程中成立了个各种各样的规制机构,这些规制机构往往是为应对当时迫待解决的问题而设立的,所以就有了针对各类风险的规制机构,甚至在机构内部又做了精细的职责分工。但是,这种职责分工的细化也会导致各个机构或者部门只专注于应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而不顾规制措施可能带来的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为了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农业部推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但是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会带来环境风险,应对环境风险主要是在环保部的职责范围内。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跨行政边界的问题,比如跨界污染转移等。
该书在最后一章也提出了针对“应对目标风险而又带来次生风险”问题的解决之道。作者特别强调不要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中央要把权力集中起来统一治理所面临的风险,因为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职能是分散到多个部门的,现在也有讨论要实施大部制改革,整合现有部门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职能,成立一个大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机构。且不说权力的重新分配可能给机构重组带来的阻力,就是机构成立后具体的职能还是会分散到子部门,和重组之前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需要的是理顺现有有关职能机构的职责,将职责与资源和权力相匹配。
“应对目标风险而又带来次生风险”的直接原因是在决策过程中没有将次生风险纳入考虑范围。正如该书最后1章所展示的,促使各级部门在制定风险应对政策的时候将次生风险纳入考虑不一定非要通过集中权力来实现,关键是要提高各部门的决策技能、改善各部门的决策结构、给予各部门合适的激励;也可以通过对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的机制体制做一些微小的调整来实现。比如,在白宫和各个风险规制机构设立风险管理监视部门,来负责以全局的视野统筹风险管理。作者甚至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式,其中对于权力制衡的考量很值得我们学习。
该书主要讨论在应对健康、环境和安全领域风险的时候面临的决策困境,所给出的案例非常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相关的章节适合包括环境、能源、资源、农业、水务、食品、医药、交通等领域的公务人员阅读。该书发表于20多年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案例用到的有些科学知识可能已经过时,在参考这些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多一些审慎,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些案例的价值以及该书要传递的信息。另外,该书的分析方法和案例相结合的特点也使其很适合做公共管理硕士项目的教材。当然,该书也适合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作为参考资料。
在该书的翻译过程中,李焕宏、汪若宇、夏田、赵岩4名同学对部分章节的初稿翻译做了贡献,张晓东同学对于图片的翻译和引文的修订做出了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周菁老师为推动该书的出版做出的持续努力。匿名审稿人审阅了我们的翻译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正意见,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这项翻译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模式重构”(项目号: 91224009)的资助。
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忠实于原文并使用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但是由于该书涉及的学科和领域范围比较广,涉及包括医学、法律、政治、化学以及生物在内的多个学科,涉及包括医药、食品、饮用水、农业、交通、环境以及资源在内的多个应用领域,难免在一些地方翻译不够准确,用词稍显外行,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和批评指正。若有翻译有误的地方,也请您不吝告知(徐建华,[email protected]),我们会及时勘误。
徐建华薛澜
2017年7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