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11324
编辑推荐
中学化学课,教学研究
内容简介
《化学教学:理论与策略》由化学教学理论与策略两大块内容构成。理论内容包括:化学课程理论、化学教学理论、化学教学设计原理。策略内容包括:化学教学策略、化学学习策略、化学教学评价策略。《化学教学:理论与策略》介绍大量当前比较热门的教学理论和新颖的教学策略,充分反映化学教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在对理论与策略进行论述同时,又列举大量作者自己的研究案例,以帮助读者对相关理论与策略的理解和把握。
目 录
目录
**章 化学课程理论 1
**节 课程理论概述 1
一、课程概念 1
二、典型课程理论流派 4
三、课程设计 8
四、课程评价 11
第二节 化学课程的设置 12
一、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2
二、国外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6
第三节 化学课程内容分析 19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分析 19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析 21
第四节 化学教科书 24
一、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24
二、化学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24
三、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25
第五节 化学课程资源 25
一、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25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27
主要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化学教学理论 29
**节 指导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 29
一、学习理论 29
二、教学理论 34
第二节 化学教学的特征与原则 37
一、化学教学的特征 37
二、化学教学的原则 39
第三节 化学教学模式 41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42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47
三、探究教学模式 47
四、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9
第四节 化学教学方法 49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49
二、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 50
三、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54
第五节 化学教学媒体 57
一、教学媒体分类 57
二、传统教学媒体及其在化学课堂的应用 58
三、现代教学媒体及其在化学课堂的应用 60
四、化学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 65
主要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化学教学设计原理 70
**节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70
一、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 70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70
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 71
第二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 71
一、教学理念确定 72
二、学习需要分析 72
三、学习任务分析 72
四、学习者分析 74
五、学习背景分析 76
六、教学目标阐述 77
七、教学重、难点确定 80
八、教学过程设计 81
九、评价练习设计 83
十、教学板书设计 84
十一、“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 85
第三节 化学说课设计 93
一、说课概论 93
二、说课的类型 95
三、说课的内容要素 96
四、说课要求 102
五、说课评价 103
主要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 化学教学策略 106
**节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106
一、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06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结构和分类 106
三、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 108
第二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 112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12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13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 114
第三节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119
一、化学用语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19
二、化学用语分类 120
三、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123
第四节 真实情境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25
一、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特征 125
二、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过程 126
三、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128
主要参考文献 131
第五章 化学学习策略 132
**节 化学学习的特点 132
一、化学学习过程的特点 133
二、化学学习思维的特点 134
三、现代脑科学与化学学习 136
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化学心理特点 139
一、学习初中化学心理特点 139
二、学习高中化学心理特点 141
三、中学生学习化学个性差异 141
第三节 学习动机与化学学习 143
一、学习动机的分类 143
二、化学学习动机的分析 144
三、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45
第四节 认知规律与化学学习 146
一、注意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146
二、感知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148
三、记忆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150
四、思维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153
第五节 化学知识分类与化学学习策略 156
一、化学知识分类 156
二、化学学习策略 157
主要参考文献 160
第六章 化学教学评价策略 161
**节 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与特征 161
一、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161
二、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特征 162
第二节 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 163
一、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的类型 163
二、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167
三、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的质量 169
第三节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170
一、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 171
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73
第四节 基于微视频技术的学生化学自主实验评价案例 174
一、关键概念界定 174
二、化学自主实验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175
三、化学自主实验能力评价案例 178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81
主要参考文献 182
**章 化学课程理论 1
**节 课程理论概述 1
一、课程概念 1
二、典型课程理论流派 4
三、课程设计 8
四、课程评价 11
第二节 化学课程的设置 12
一、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2
二、国外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6
第三节 化学课程内容分析 19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分析 19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析 21
第四节 化学教科书 24
一、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24
二、化学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24
三、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25
第五节 化学课程资源 25
一、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25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27
主要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化学教学理论 29
**节 指导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 29
一、学习理论 29
二、教学理论 34
第二节 化学教学的特征与原则 37
一、化学教学的特征 37
二、化学教学的原则 39
第三节 化学教学模式 41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42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47
三、探究教学模式 47
四、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9
第四节 化学教学方法 49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49
二、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 50
三、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54
第五节 化学教学媒体 57
一、教学媒体分类 57
二、传统教学媒体及其在化学课堂的应用 58
三、现代教学媒体及其在化学课堂的应用 60
四、化学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 65
主要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化学教学设计原理 70
**节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70
一、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 70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70
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 71
第二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 71
一、教学理念确定 72
二、学习需要分析 72
三、学习任务分析 72
四、学习者分析 74
五、学习背景分析 76
六、教学目标阐述 77
七、教学重、难点确定 80
八、教学过程设计 81
九、评价练习设计 83
十、教学板书设计 84
十一、“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 85
第三节 化学说课设计 93
一、说课概论 93
二、说课的类型 95
三、说课的内容要素 96
四、说课要求 102
五、说课评价 103
主要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 化学教学策略 106
**节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106
一、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06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结构和分类 106
三、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 108
第二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 112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12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13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 114
第三节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119
一、化学用语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119
二、化学用语分类 120
三、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123
第四节 真实情境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25
一、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特征 125
二、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过程 126
三、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128
主要参考文献 131
第五章 化学学习策略 132
**节 化学学习的特点 132
一、化学学习过程的特点 133
二、化学学习思维的特点 134
三、现代脑科学与化学学习 136
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化学心理特点 139
一、学习初中化学心理特点 139
二、学习高中化学心理特点 141
三、中学生学习化学个性差异 141
第三节 学习动机与化学学习 143
一、学习动机的分类 143
二、化学学习动机的分析 144
三、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45
第四节 认知规律与化学学习 146
一、注意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146
二、感知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148
三、记忆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150
四、思维规律及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153
第五节 化学知识分类与化学学习策略 156
一、化学知识分类 156
二、化学学习策略 157
主要参考文献 160
第六章 化学教学评价策略 161
**节 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与特征 161
一、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161
二、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特征 162
第二节 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 163
一、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的类型 163
二、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167
三、化学学习测量与评价的质量 169
第三节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170
一、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 171
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73
第四节 基于微视频技术的学生化学自主实验评价案例 174
一、关键概念界定 174
二、化学自主实验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175
三、化学自主实验能力评价案例 178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81
主要参考文献 182
前 言
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其对象千差万别、内容千变万化、环境千状万态。教学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套用,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去设计,与学生共同创生课程。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与课程开发者,除了要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等知识。撰写本书,旨在为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理论基础和策略方法。
本书内容由理论与策略两大块构成。教学理论泛指人们有关教学的理论性认识,它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表征并解释教学情境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的特殊性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教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超越日常的教学经验,理性地分析教学现象,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生活。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虽然策略是一种心智的运作,但它具有可操作性,能转化为教师的外部行为来促进教学活动。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既有对国际上新颖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的追踪与借鉴,也有对实际研究案例的介绍和解释,便于读者紧跟化学教学的发展前沿,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书共六章。章化学课程理论,主要研究化学课程的设置、编制和改革,在介绍有关课程概念和课程流派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历程与发展变化;第二章化学教学理论,探讨指导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教学的特征,研究化学教学的模式、方法及媒体应用;第三章化学教学设计原理,阐述化学教学设计概念,分析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层次,探讨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原理,并用案例进行示范,后对说课设计进行探讨;第四章化学教学策略,深入研究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用语、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引入符号转换、支架式、随机进入等诸多新颖的教学策略;第五章化学学习策略,从化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学习动机、认知规律与化学学习的关系,探讨按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各类知识的学习策略;第六章化学教学评价策略,介绍深化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和特征,分析化学学习与测量的类型、方法和质量,探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后介绍利用微视频技术对学生化学自主实验进行评价这一研究案例。
本书由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亚萍、竺丽英、陈霞、冯晓旭和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杨振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章由杨振曦撰写,第二章由陈霞撰写,第三章由竺丽英撰写,第四章由蔡亚萍撰写,第五章由冯晓旭撰写,第六章由蔡亚萍和竺丽英撰写。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赐教。
后要感谢参加本书编写的所有合作者,也要感谢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石悦老师的悉心指导。
本书内容由理论与策略两大块构成。教学理论泛指人们有关教学的理论性认识,它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表征并解释教学情境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的特殊性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教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超越日常的教学经验,理性地分析教学现象,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生活。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虽然策略是一种心智的运作,但它具有可操作性,能转化为教师的外部行为来促进教学活动。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既有对国际上新颖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的追踪与借鉴,也有对实际研究案例的介绍和解释,便于读者紧跟化学教学的发展前沿,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书共六章。章化学课程理论,主要研究化学课程的设置、编制和改革,在介绍有关课程概念和课程流派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历程与发展变化;第二章化学教学理论,探讨指导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教学的特征,研究化学教学的模式、方法及媒体应用;第三章化学教学设计原理,阐述化学教学设计概念,分析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层次,探讨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原理,并用案例进行示范,后对说课设计进行探讨;第四章化学教学策略,深入研究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用语、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引入符号转换、支架式、随机进入等诸多新颖的教学策略;第五章化学学习策略,从化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学习动机、认知规律与化学学习的关系,探讨按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各类知识的学习策略;第六章化学教学评价策略,介绍深化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和特征,分析化学学习与测量的类型、方法和质量,探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后介绍利用微视频技术对学生化学自主实验进行评价这一研究案例。
本书由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亚萍、竺丽英、陈霞、冯晓旭和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杨振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章由杨振曦撰写,第二章由陈霞撰写,第三章由竺丽英撰写,第四章由蔡亚萍撰写,第五章由冯晓旭撰写,第六章由蔡亚萍和竺丽英撰写。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赐教。
后要感谢参加本书编写的所有合作者,也要感谢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石悦老师的悉心指导。
媒体评论
评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