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70833
《追怀故老——复旦中文系名师诗传》以十首模仿杜甫《八哀诗》的五言古诗及传记式的注释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朱东润、陈子展、吴文祺、赵景深、张世禄、蒋天枢、刘大杰、刘季高、王运熙等十名杰出学者的生平事迹、学术活动和高风亮节,可谓形式新颖,别开生面。所记十位先生既是陈允吉先生的前辈先师,更是我们应追摹的贤杰。
书后三篇附录文章,分别题为《漫谈复旦中文系的名师行谊与学术传统》《复旦园中文专业课程听受记》《关于中文系办学的几点断想》,展现了先辈名师的动人风貌,是宝贵的记录材料。
《追怀故老——复旦中文系名师诗传》由复旦大学老系主任陈允吉先生著成,全书主体为十首五言古诗,系仿杜甫《八哀诗》而作,以此为主干,记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朱东润、陈子展、吴文祺、赵景深、张世禄、蒋天枢、刘大杰、刘季高、王运熙等十名杰出学者的生平、贡献和个人品质,并以详尽的传记式的注释作为枝叶,具体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学术活动和高风亮节。诗后附录三篇文章作为补充,记述了复旦中文系的草创,中文系前辈名师的特点,陈允吉先生在复旦求学的经历等内容,展现了先辈名师的动人风貌,是宝贵的记录材料。
小引
郭绍虞先生
朱东润先生
陈子展先生
吴文祺先生
赵景深先生
张世禄先生
蒋天枢先生
刘大杰先生
刘季高先生
王运熙先生
·附录·
漫谈复旦中文系的名师行谊与学术传统
复旦园中文专业课程听受记
关于中文系办学的几点断想
后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系有好几个人同时在研究《诗经》《楚辞》。关于《诗经》的研究,在汉代就分齐、鲁、韩、毛诸家,蒋天枢先生是专主《毛传》的,连郑玄所作的《笺》亦觉得靠不大住。如果你过去问他:“要了解《诗经》,该读些什么书啊?”蒋先生就很严肃地告诉你:“别的都不要读,只要读陈奂的《诗毛氏传疏》,这一本就分量够大的了。”朱东润先生和陈子展先生,相对都不大喜欢《毛诗》,而是喜欢齐、鲁、韩三家,称得上是倾向于“三家诗”的。朱东润先生曾同我们说起,某一年有位学生写关于《诗经》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是蒋天枢先生,而蒋天枢先生对这位学生的论文颇有意见,因为他没有按《毛诗》的说法来阐释相关的论题,准备不给他通过。怎么办呢?朱先生和陈子展先生都是研究《诗经》的,就跟蒋先生一起讨论。他们看了论文觉得,文中虽然不采用《毛诗》的说法,但还算有点道理,是不是通过算了。蒋先生是不同意的,最后弄到表决。朱先生讲,显然我们倾向“三家诗”的有两个人,对蒋先生这个专主《毛诗》的一个人,两个“三家”两票,蒋先生只有一票,就通过了。所以这位学生总算可以毕业了。
《楚辞》研究也是这样。朱先生、陈先生都研究《楚辞》,但从方法和观点上看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两位导师带学生,对年轻人总是比较宽容的。我记得大概是点校《二十四史》的那段时间,我在看《五灯会元》,这跟中国的禅宗有关。朱先生称自己是积极的“儒家思想”,对有些年轻人开口闭口都是庄禅殊不以为然。他一见我在看《五灯会元》就付以哂笑,表示不屑。稍过一会儿,他觉得自己该讲点其他的,就说这个《五灯会元》也有它好的地方,比如有一处,有个老师对学生说:“你现在要往前面走,我在路上把你拦住,你怎么办?”学生说:“那我就把你推开去,一直往下走。”朱先生说:“这个老师好啊!你看,他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行走的能力,你去挡学生的路,学生把你推开了,说到底还是你不对,你不能挡学生的路。”朱先生这一思想,体现在他后来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这样有好处,就是老师不强求学生要像自己,务必保持各人的个性,这样培养的学生就比较多样,能够往不同的方面发展。所以朱东润先生做学问很通达,他指导的学生不一定像他,现在陈尚君老师,他就和朱先生很不一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