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335786
通过佛教文化中国化发展的历程视角,将佛教的时空观念、佛尊菩萨、佛教发展的八个阶段概说、佛教艺术、佛教与文学等方面,加以通俗而精彩的言语徐徐道来,为读者呈现出佛教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底蕴。同时,通过此书的介绍,也向读者阐发了佛教文化所蕴含和彰显的解除疑惑、意义确认、心灵抚慰、精神陶冶、潜力挖掘、生活指导、道德教化、人文提升、养生健体、终极超越的现实价值和社会功用,这些对于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社会的伦理道德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序
前言
章 佛教的宇宙观
节 佛教的空间观念
第二节 佛教的时间观念
第二章 佛教神祗
节 佛部菩萨部
第二节 罗汉部护法部
第三章 佛教发展的八个阶段概说
节 印度佛教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二节 中国佛教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四章 佛教入华的早期历史
节 东汉三国时期的中国佛教
第二节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中国佛教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佛教
第五章 天台宗
节 天台宗的创立与理论
第二节 天台宗的传播与演变
第六章 三论宗
节 三论宗简介
第二节 三论宗的历史
第七章 三阶教
节 隋代三阶教的创立
第二节 唐代三阶教的沉浮
第八章 律宗
节 律学概述
第二节 律宗简史
第九章 禅宗
节 禅宗的创立
第二节 弘忍的法系
第三节 慧能的法系
第四节 南岳怀让的法系
第五节 青原行思的法系
第六节 宋元时期的中国禅宗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中国禅宗
第十章 唯识宗
节 唯识学概论
第二节 唯识宗的创立与传播
第三节 唯识学与禅学之比较
第十一章 华严宗
节 《华严经》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二节 《华严经》的概况
第三节 《华严经》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华严哲学概述
第五节 华严宗的创立与传播
第十二章 净土宗
节 净土宗概论
第二节 净土宗简史
第十三章 密宗
节 密宗概述
第二节 密宗简史
第十四章 佛教艺术
节 新疆的佛寺、石窟与壁画
第二节 甘肃的石窟、壁画
第三节 北朝石窟的辉煌
第四节 唐宋佛教石窟艺术的鼎盛
第十五章 佛教与文学
节 佛教与《红楼梦》
第二节 禅宗与诗歌
参考文献
后记
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佛教文化不仅进入中华大地,而且为中国主流文化所接受,与主流文化相互融合,共同演进。相比之下,有些宗教进入中国也有数百年之久,却始终自成系统,不与主流文化过多交流。
佛教文化虽然来自海外,但其圣地基本已经从印度转到了中国。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布达拉宫,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迦叶尊者的道场鸡足山,都位于中国,其现实地位都是印度的佛教圣地不能比拟的。佛教入华已经两千多年了,它对中国人的建筑、艺术、风俗、语言以及精神世界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很多保存在佛教寺庙中。雄伟的大殿、空灵的宝塔、晨钟暮鼓、庄严的佛像,慰藉着在红尘中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心灵。佛教石刻遍布中华大地,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四川安岳石刻,重庆大足石刻都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透过石窟内造像的形态与题记,我们仍然能够理解千年以前人们的希望与痛苦、欢喜与忧愁。中国民间丧葬习俗中的“过七”源自地狱十王信仰,烧香还愿与庙会活动更是普及。大千世界、不二法门、天花乱坠、五体投地、神通广大、唯我独尊、现身说法、衣钵传人、超凡入圣、三生有幸等等这些我们的日常用语,都源自佛教。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明清小说都包含丰富的佛教因素,它们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佛教僧人也曾深度参与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如道安法师设计将苻坚的精兵引向西域,间接导致了前秦帝国的崩溃;吐蕃高僧八思巴成为忽必烈的国师,帮助他治理西藏;“黑衣宰相”姚广孝策划了朱棣的南下夺权等等。佛教逻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程朱理学的基本论证思路来自佛教华严宗,陆王心学的基本路子则来自禅宗,谈中国哲学避不开佛学。因果报应、三世轮回学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
因此,要弘扬民族文化,古为今用,就必须了解佛学,认识佛教。然而由于佛教本身体系庞大,内容深邃,没有一定的学习功底很难深入。市面上流通的介绍佛教文化的书籍很多,但不是失之太深,就是内容太浅,并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有鉴于此,笔者与齐鲁书社合作,决意写一本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佛教文化读物。
内容简介:
通过佛教文化中国化发展的历程视角,将佛教的时空观念、佛尊菩萨、佛教发展的八个阶段概说、佛教艺术、佛教与文学等方面,加以通俗而精彩的言语徐徐道来,为读者呈现出佛教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底蕴。同时,通过此书的介绍,也向读者阐发了佛教文化所蕴含和彰显的解除疑惑、意义确认、心灵抚慰、精神陶冶、潜力挖掘、生活指导、道德教化、人文提升、养生健体、终极超越的现实价值和社会功用,这些对于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社会的伦理道德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