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医学基础医学脉学临证心悟

脉学临证心悟

作者:王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ISBN: 978711725248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4.99

类别: 基础医学 SKU:5d8533bd5f984910454294d2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52485

编辑推荐

作者长期研习脉学,对脉诊技术和脉学思想有一定总结体会,书中以脉案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习脉之路,脉象形态、主病,证候的脉象表现,并介绍新的脉象感觉特征,脉象与药象等,使人开拓脉学思维,领略脉象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常见脉象的形象和主病,以及中医证候做了详细解释,通俗易懂又富有新意,适合中医初学者入门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书特点是脉学辩证法的使用,作者总结脉学入门规律,将脉学思想概括为“脉如其人”,以脉学作为手段统率中医临床,倡导做感受派与思辨派,以脉象带来的真切感受解读中医基础理论,如对太极阴阳的体会,五行特性和实质,以及阳气升降开合、外感内伤等,既驻守中医传统又有新的视角。遵守经典脉学的临床辨证意义,但不囿于二十八种脉象分类。提炼中医脉学对举现象中的辩证法思维,执两用中,以中庸、中态思想贯穿脉学。主张在中医哲学指导下,结合相关专业建立脉学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同样会对脉学中级水平而希冀突破者有所启迪。

目  录

章 脉学发轫

节 学脉初心

第二节 从脉案谈起

第三节 师道三传

 

第二章 脉学基础

节 脉学源流

第二节 寸口脉定位

第三节 三部九候

第四节 五脏脉与缓临水宫

 

第三章  拓展脉学思维

节  脉如其人

第二节  脉象的升支和降支

第三节  脉象的振动成分

第四节  脉晕现象

 

第四章 脉学与阴阳五行

节 阴阳学说在脉学中的体现

第二节 五行学说在脉学中的体现

第三节 五行的实质

第四节 六脉归五行

 

第五章 常见脉象及其解析

节 诸脉形象及主病 

第二节 脉不宜数

第三节 脉之有尺,如树之有根

第四节 平脉故事

第五节 脉象鉴赏论

第六节 焦虑脉

 

第六章 证候学

节 临床常见证候脉象表现

第二节 证候的结构和层次

 

第七章 脉学辩证法启蒙

节 脉学思辨启蒙

第二节 脉学与中庸

第三节 脉学中的两个对立统一

第四节 外感咳嗽治疗中的辩证法思维

第五节 命门学说

第六节 三焦学说

 

第八章 脉象要素之三分解读

节 包容

第二节 制约

第三节 超越

第四节 主导

 

第九章 几种常见的病脉

节 高血压脉象

第二节 脉象升支触觉特征与失眠

第三节 高血糖脉象

第四节 贫血脉象

第五节 阳气之用度

第六节 脉诊的指法训练

 

第十章 脉象与药象

节 药象

第二节 脉象与药对

 

第十一章 小儿常见疾病脉象特征

节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第二节 我所观察到的小儿脉象特征

第三节 如何用脉象判断小儿发热进退

第四节 寒痰水饮在肺脉象

第五节 温通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第十二章  脉学文化

节 伤心郁结脉

第二节 基本信息中暗藏的玄机

第三节 切脉体仁

第四节 精神压力脉象

第五节 《平凡的世界》与中医之缘

第六节 理性而系统地思考中医

 

跋

在线试读

第二节 从脉案谈起

脉诊对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四诊之一,与其他三诊并列,共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然而精研脉诊,可以发现“脉如其人,人如其脉”,以脉观人,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临证可起到深层次挖掘病源,定性病因的作用,通过几则脉案来说明这一点。

案一:阳气者,烦劳则张       

某日下午刚上班,一个女孩来就诊,主诉是早晨起来头痛恶心,颈部发僵,怀疑是颈椎病。

我问了一下病史,原来是这孩子早晨起床后忽然眩晕,伴恶心、呕吐,不敢扭头,一动弹就恶心吐,上午做了颅脑CT,报告显示颅脑未见异常,遂怀疑是颈椎病发作。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病了。此刻颞胀,头痛,肩膀酸痛。今年6月份犯过一次,吃了点药就好了。

病人长得小小的,一问才21岁。在大学城旅游学院校区电信营业所工作。一摸脉,很让人惊讶,她安静地坐在那里,脉象可以用洪大形容,脉形弦直,不细,脉来高点是猛烈抖动的。两个寸脉各出现一个边脉,弦细,斜插在脉里。脉气来势上顶,脉象的振动波滞涩扎手。

也许一天会摸到很多人的脉,但这种脉象的特点令人难忘。脉证相应,头部晕胀,整个头部温度高。乃过劳所致,“阳气者,烦劳则张”。阳气升越于上,失降失敛,上焦气机失调,张而不和,高而不下。

细问之下得知,原来是给老板赶工作,连续三天从早8点干到下午4点,在机器旁制作电话卡,筋脉拘急紧张而发病,她上中学时就经常头痛,这次是连续劳作而诱发。

这个脉象振动觉的滞涩感、扎手感,非心理因素刺激所致,应当代表此刻的烦乱状态,但病人表现得很安静,并非坐立不安的样子,表情也比较安宁,不像成年人那样焦虑不安,这与她年轻、耐受性好有关系。

收敛外张的阳气可以请患者取正坐位,让其瞑目静心,医者点按两绝骨穴,要产生酸痛感,然后让她缓慢左右摇头,也可同时针刺太冲穴,令其心念跟随针感,诱导气血下行,方法到位,一般20分钟即可缓解症状。同时配合口服天麻钩藤饮,重用天麻20g,龙骨30g,牡蛎30g,水煎服。

案二:所谓“病根”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找我抄方了。

  一个58岁的男子,中等身材,看上去比较壮实,在某建筑公司工作。次来时很神气,说我姐姐是某某医生,你应该听说过的。他得的是胃痛病,是来抄方的,抄完方便走了。上次来忘记是何时了,每次六服药,是小柴胡汤加三七,还有云苓、木香、川楝子、乌药、厚朴、枳实之类消导化食药。此次还是那个方子,剂量有所加大,另外还有西药奥美拉唑等。

  抄完方,忍不住拿过病人的脉来看,他也很乐意。一边诊脉一边告诉我,因为治疗效果不好,早晨刚在他姐姐的医院做了胃镜,结论是浅表性胃炎,排除了胃的其他毛病,他还开玩笑说他姐姐怎么给自己人看病不管事。

  我触摸着右手脉象,一上手,一种熟悉的感觉出现了,我撇开其他,单刀直入:“你很愁得慌,生活里有摆脱不了的事情在煎熬你,时间很长了,你的胃病与此有关。”

  病人马上高度认同,点头同意。

  待我诊完脉,病人说:“你看得很准,我多说两句,十年前我的长子因升学遭人顶替而落榜,导致精神失常,我为他操心治病至今,现在每天仍然依靠药物,不敢间断。但是如今看到我的孙子,这一大家人,这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啊,连给孩子看病的医生都说,如果事情摊到他身上,他都顶不住,你真是不错。”

  心理脉象又一次显示了生命活动中深层次疾病信息,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病根”。像这种长时间慢性刺激,中医认为属于扰动阳气,容易导致心肝火旺,因为总是有事情牵挂扰动气机,使它静不下来,心旺乘金,木旺乘土,看来这个病从脾土走了,治则当调和肝脾关系,可是只疏肝不行,要釜底抽薪,清心柔肝,降泄和阳以安上源。可于上方酌选半夏6g,黄连6g,黄芩12g,钩藤30g,龙骨30g,石决明30g,桑叶15g,栀子12g,灯心草15g等随证加减。

案三:内心与外表     

一位中年妇女来诊室看病,双手背皮肤脱皮屑,瘙痒难忍一个月,看过多家医院,按照湿疹治疗,效果不显,于是来这里就医,诊断原也不错,继续按湿疹治疗。

诊脉的时候,她的脉象振动成分引起我的注意。

其人看上去气质不俗,不像普通百姓,而似富贵人家。淡黄色脸庞,恬静舒展,没有积滞暗斑,肌肤圆润,宽额蚕眉。

一摸脉象吓一跳,极其滞涩,脉管细绷急、胀紧,给人一种挤在一起的感觉,散发出苦涩的振动波,触之令人很难受。自诉常年失眠,镇静药吃到唑仑级别。原因是亲戚之女患精神病,常夜里发作,每次都要叫她帮忙处理,心理备受刺激,反反复复,于是出现原本不该出现的脉象。

外表与内心反差巨大,有些事只有自己清楚,外人不得而知,但“脉如其人,其人如脉”,脉象信息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病源,乃惊恼之气入心,伏于血脉,化火透发皮肤,所以通常祛风止痒的方剂不容易取效,且日久阴血受伤,阳长阴短,难以中和,遂缠绵不愈。可重用净萸肉20g,寒水石15g,女贞子12g,麦冬20g,丹皮12g,玄参15g,莲子心12g之类加减为用。

 

抢先评论了 “脉学临证心悟”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EUR €40.99
加入购物车

生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EUR €37.99
加入购物车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EUR €44.99
加入购物车

系统解剖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EUR €5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