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20051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从制度建设、特别是基本司法体制和程序制度建设的角度,结合我国目前司法的理念和实践、特别是司法公正对建设和谐法治社会的意义,对司法公正制度构建的理论和实务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司法公正的理论研究,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审判方式改革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目 录
前言
导论 司法公正的理念
一、司法何以不公
二、中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的司法公正理念
三、普适的司法公正
四、司法与社会:普通法的实践
五、制度化的社会回应型司法
实证篇
章 我国司法公正的现状评估
一、“司法公正”概念的界定
二、司法公正概念的操作化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四、司法公正的社会评价描述
五、不同职业的人关于司法公正评价的差异
六、初步分析
第二章 制度性司法不公:案例的实证研究
一、实体法的迷思:李某共同盗窃案
二、程序的局限:银广夏虚假陈述赔偿案
体制篇
第三章 司法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评述与改革突破口的选择
二、为什么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三、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案
第四章 司法的有限独立: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
一、作为司法体制改革核心的司法独立
二、我国司法独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特色的有限司法独立制度的构建
第五章 法官职业化:成就、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法官职业化的概念和成因
二、我国法官职业化的成就和问题
三、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
第六章 司法环境的制度塑造
一、确保司法经济投入的制度安排
二、提高政府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的制度安排
三、其它相关行政管理制度的配套完善
程序篇
第七章 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以诉讼基本结构的调整为重心
一、诉讼程序正义的含义
二、诉讼程序正义的基本结构
三、我国诉讼程序结构改革的核心:确保法官中立
四、我国诉讼程序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升刑事被追诉人的诉讼地位
五、我国诉讼程序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二:强化对侦查权的限制
第八章 司法整体公正的实现
一、司法整体公正的含义与价值评析
二、实现司法整体公正的基本路径
三、实现司法整体公正重点之一:民事简易程序的制度构建
四、实现司法整体公正重点之二:刑事简易程序的制度构建
第九章 司法公正与审级制度:反思与重塑
一、审级制度的原理及功能
二、我国审级制度的沿革及现行审级制度的缺陷
三、我国审级制度之重塑
第十章 审判权与诉权的衡平
一、诉权与审判权关系的理论基础:诉权理论
二、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相互制约
三、我国司法制度之现状:审判权本位
四、审判权与诉权的衡平:构建审判权制约机制
五、完善民事诉讼法:以诉权保障为核心
导论 司法公正的理念
一、司法何以不公
二、中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的司法公正理念
三、普适的司法公正
四、司法与社会:普通法的实践
五、制度化的社会回应型司法
实证篇
章 我国司法公正的现状评估
一、“司法公正”概念的界定
二、司法公正概念的操作化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四、司法公正的社会评价描述
五、不同职业的人关于司法公正评价的差异
六、初步分析
第二章 制度性司法不公:案例的实证研究
一、实体法的迷思:李某共同盗窃案
二、程序的局限:银广夏虚假陈述赔偿案
体制篇
第三章 司法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评述与改革突破口的选择
二、为什么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三、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案
第四章 司法的有限独立: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
一、作为司法体制改革核心的司法独立
二、我国司法独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特色的有限司法独立制度的构建
第五章 法官职业化:成就、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法官职业化的概念和成因
二、我国法官职业化的成就和问题
三、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
第六章 司法环境的制度塑造
一、确保司法经济投入的制度安排
二、提高政府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的制度安排
三、其它相关行政管理制度的配套完善
程序篇
第七章 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以诉讼基本结构的调整为重心
一、诉讼程序正义的含义
二、诉讼程序正义的基本结构
三、我国诉讼程序结构改革的核心:确保法官中立
四、我国诉讼程序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升刑事被追诉人的诉讼地位
五、我国诉讼程序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二:强化对侦查权的限制
第八章 司法整体公正的实现
一、司法整体公正的含义与价值评析
二、实现司法整体公正的基本路径
三、实现司法整体公正重点之一:民事简易程序的制度构建
四、实现司法整体公正重点之二:刑事简易程序的制度构建
第九章 司法公正与审级制度:反思与重塑
一、审级制度的原理及功能
二、我国审级制度的沿革及现行审级制度的缺陷
三、我国审级制度之重塑
第十章 审判权与诉权的衡平
一、诉权与审判权关系的理论基础:诉权理论
二、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相互制约
三、我国司法制度之现状:审判权本位
四、审判权与诉权的衡平:构建审判权制约机制
五、完善民事诉讼法:以诉权保障为核心
在线试读
实证篇
章 我国司法公正的现状评估
——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分析
在司法与各种价值之问的关系中,与公正的关系为密切。公正是人们对司法应有伦理品质的主要的界定,是人类对司法应有功能的基本的预期。通过司法实现公正是整个社会正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法律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途径。②因而司法公正也是评判现行法律秩序是否正当合理的主要标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目标,而且为实现司法公正而进行的改革还成为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与实现程度成为一股无形的同时是巨大的社会动员力量,较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可以号召人们支持国家的改革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体制转型的平稳推进;相反,不公正的司法可能成为刺激人们反对现存制度和秩序的直接动因。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入第30个年头、司法制度改革走过20个春秋之际,有必要对司法公正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以总结司法改革的成败经验,为终实现司法公正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
章 我国司法公正的现状评估
——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分析
在司法与各种价值之问的关系中,与公正的关系为密切。公正是人们对司法应有伦理品质的主要的界定,是人类对司法应有功能的基本的预期。通过司法实现公正是整个社会正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法律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途径。②因而司法公正也是评判现行法律秩序是否正当合理的主要标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目标,而且为实现司法公正而进行的改革还成为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与实现程度成为一股无形的同时是巨大的社会动员力量,较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可以号召人们支持国家的改革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体制转型的平稳推进;相反,不公正的司法可能成为刺激人们反对现存制度和秩序的直接动因。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入第30个年头、司法制度改革走过20个春秋之际,有必要对司法公正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以总结司法改革的成败经验,为终实现司法公正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