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45506

目录
三古:古树、古法与古道
古茶树:涅槃与重生
原来传说中的普洱茶古法制作真的存在
茶马古道与古六大茶山
古道上的隐喻:易武段茶马古道的行者沉思
古六大茶山考察散记
革登孔明遗种处
莽枝牛滚塘江西湾
易武茶业寻踪
易武:普洱茶再次复兴地
刮风寨——掩映在亿万万种生活方式里
不谈麻黑,何以谈易武
美女蛇与大漆树
在弯弓、薄荷塘,像战地记者一样收茶
倚邦买茶记
倚邦老街:地下的石雕,地上的沉浮
攸乐:格里罗果,盐槽,凉拌茶,包烧茶
古六大茶山词条
古六大茶山
易武七村八寨
革登茶山
攸乐茶山
莽枝茶山
倚邦茶山
蛮砖茶山
牛滚塘
曼松
贡茶
斗茶会
2013—2018易武斗茶会获奖名单
马帮、摩托、皮卡车
火烧茶园
土司
改土归流
傣族
布朗族
瑶族
克木人
香堂人
苦聪人
石屏人
泼水节
开门节
关门节
赕佛
瑶人度戒
杀猪饭
诸葛亮
鄂尔泰
曹当斋
柯树勋
袁嘉谷
李拂一
范和钧
瑞贡天朝牌匾
断案碑
福元昌号原址
易武公家大园石碑
曼庄大碑
金瓜贡茶
勐腊茶
易武大叶茶
适制性
树林茶
国有林
橡筋茶
望天古树
猫耳朵
育苗移栽法
茶籽直播
粗茶和细茶
谷花茶
雨水茶
老茶头
黄片
干仓、湿仓、自然仓
越陈越香
七子饼茶
饼、砖、沱
分等
拼配
装筒
蒸茶
揉圆
紧饼
包扎
晒青茶
老帕卡
竹筒茶
古六大茶山品鉴之易武
喝不懂古六大茶山茶,还谈什么山头茶
99易昌
慎言800 茶王树
藏巅
易武山茶
易武正山
易武弯弓
藏锋
六山茶集
易道
融峰
萬物
雨婷小姐姐教你怎么泡古六大茶山的茶
创作人
前言
古六大茶山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也是一个用茶叶编织出的奇妙世界。易武、倚邦、莽枝、蛮砖、革登、攸乐,当我们读出这些名字的时候,也召唤出了它们背后的传奇历史。
古六大茶山是中华大地的极边之地,也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人类到这里繁衍生息之前,茶树就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开始了漫长的进化之旅。比起世界茶树起源地这个称呼更值得骄傲的,是一代代人对茶树的驯化和利用。这本书要讲述的,就是在时间的洪流之中,茶与人的相遇。
本书的创作人以85后为主,他们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茶农、茶商、茶作家都参与了这本书的创作,这是一次很尽兴的跨界合作。资深的老茶客常说,拼配是普洱茶的精髓,它带来了普洱茶滋味的丰富与协调。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讲究“拼配”,我们融合了各方特点,希望为读者呈现出丰富、多元、协调的古六大茶山“口感”。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像普洱茶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岁月流逝中越陈越香。
或许你会问,写古六大茶山的人很多、书也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加入?我们看过很多关于古六大茶山的文献,也走过茶山上的很多村寨,更是认识了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茶农,每一次踏入,这片土地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与认知。数百年来,古六大茶山吸引人的不仅是茶叶,它还时刻闪耀着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人性光芒。
在过去,守山人一辈子都在想着如何走出大山。这一代的守山人出去了,又回来了。这本书写到了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守山联盟”小伙伴,他们因茶留在了故乡。书里的一些篇章,是关于他们成长的故事。在这群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茶山的复兴、希望以及未来。
这本书里的古六大茶山不再遥远、冰冷,它传递着一群人的温暖与热爱。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只有看清了茶山正在发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古六大茶山风起云涌的昨天。
历史上,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开辟,古六大茶山的茶叶翻越了高山大河,抵达藏区、抵达中原,一片茶叶筑起了一个难以攻破的味觉疆域。1729年,云南巡抚沈廷正向朝廷进贡茶叶,其中包括大普茶、中普茶、小普茶等,普洱茶从此进入贡茶行列,才有了后来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提到的“普洱茶名遍天下,味酽,京师尤重之”。
从18世纪开始,茶叶就成为这片区域与外界强有力的连接。这片柔软的树叶,如坚韧的刀锋雕刻着这片土地的轮廓。山坡上一棵棵野火烧不死,春风吹又生的古茶树见证了这段历史,树林里那些斑驳的石碑也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20世纪上半叶,时局动荡不安,古六大茶山的茶业逐渐由盛转衰。内忧外患之时,做茶人收起了石磨,收起了蒸锅,很多人甚至离开了古六大茶山。直到1994年的一天,一群台湾茶人来易武寻根溯源,人们才依稀想起了这缕几乎被遗忘的茶香。在一拨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逐渐在古六大茶山恢复。沉寂了多年的普洱茶又迎来了它的大时代,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又一次打败了时间。
我们把1729年普洱茶进入宫廷成为贡茶以及1994年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的恢复看作是普洱茶的两次复兴。这两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塑造了今天的普洱茶,也是在这两次复兴的庇荫之下,才有了我们这本书要谈论的第三次复兴。普洱茶的第三次复兴,没有具体的时间起止,没有代表事件,它是一种自觉与趋势,它已经到来,它正在发生,它将会改变你的生活。
在古六大茶山,茶是生活,是历史,也是信仰。山民在歌谣里吟唱茶叶,在树林里祭祀茶树,在山坡上追忆茶圣。这里虽然偏远,但绝不封闭,得摘山之利,异乡人在古六大茶山安居乐业。江西湾、五省大庙、石屏会馆,古六大茶山一直在收留流离失所的人,一波又一波失去故乡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故乡。江西人来了,留下了江西湾的古茶树;四川人来了,留下了倚邦山的小叶种;石屏人来了,留下了易武街的酱油香豆豉。古六大茶山的茶汤里,浸润的是历史的机遇与选择,流淌的是民族融合的血液。
古六大茶山历经了数百年的兴衰迭代,如今的古六大茶山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加令人瞩目。透过古六大茶山这个万花筒,我们看到了普洱茶第三次复兴带来的机遇与变革,以及身处其中的爱与恨,希望你也能看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