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13368丛书名: 林译日本古典
一代歌仙生命写照,日本古典爱情挽歌。
《和泉式部日记》为日本平安文学作品中与《源氏物语》、《枕草子》鼎足而立的不朽之作。林文月教授译本。《和泉式部日记》记载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之间的爱情,采日记方式记录。有大量的诗歌往来,以显示男女二人由初识之试探情爱,至热恋之甜美与忧虑 ,乃至共同生活之后的坚定信赖。从和歌与散文的铺叙可以看出,作者和泉式部是一位热情多感而敢爱敢恨的女 子,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与行为,甚至在男女关系相当开放的平安时代,亦不失为耸 人听闻、备受讥议的;而她所展现于诗歌文章的才艺与学识,也自有其超凡脱俗之处。
新版序言
和泉式部及其《和泉式部日记》──代序
追忆与期待
恋情与自省
偷
情
厌世之思
亲王的犹豫
炽热的情
爱与不信
再次的爱与不信
将绝的恋情
徒然的依赖
复苏的爱情
倚近之心
厚颜的依赖
爱情高涨
爱的自觉
难分难舍
坚定的信赖
爱之情况
小小的起伏
移入亲王邸
亲王府邸之生活状况
夫人退去
译后记
和泉式部及其《和泉式部日记》 —代序/ 林文月 《和泉式部日记》的作者和泉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与《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及《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鼎足而称为三才媛的女性作家。不过,关于和泉式部的详细家世以及生 平传记,也几乎与其他二人同样的,相当模糊不清楚。 和泉式部的生卒年既不可确知,关于其生平,日本学界的说法,也向来纷纭莫衷一是。据新近论文发表,推测其生年约在贞元元年(九七六)到天元二年(九七九)之间(说见小学 馆,“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和泉式部日记》所附藤冈忠美解说)。 和泉式部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大江雅致,在冷泉帝皇后昌子为太后时代,曾任大进(三等官上位)之职。其后,历任木工头、越前守等职。其母为越中守平保衡之女,曾仕昌子后为 乳母,称为介内侍。据《日本书纪》记载:昌子太后病时,移居于大江雅致的宅第(实则为其女婿—即和泉式部之夫、权大臣橘道贞之宅第),后遂崩逝宅中。可见得大江雅致家庭与 昌子太后的关系相当亲近。由于和泉式部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一说以为她或者在少女时代即已出仕于宫中。 和泉式部的丈夫橘道贞,亦出身于郡守家庭。长保元年(九九九)二月,出任和泉守。平安时代,妇女仕宫,以父兄或丈夫之官职冠称,故和泉式部之称谓,即因此而得,至于其真实 名称,反而失传。橘道贞颇受当时之权臣藤原道长重视,为其有力幕僚之一。和泉式部曾随夫婿赴居任地和泉国(今日大阪府之一部分),二人并生育一女(即后之小式部内侍)。道 贞出任和泉守,为期共四年(长保元年至五年),其首年,正值昌子太后逝世之年,道贞兼任昌子太后之权大进,故仍居于京都;其后,多在任地。在此两三年的分居时期,传出和泉 式部与冷泉帝三皇子—为尊亲王的恋情。 为尊亲王与和泉式部年龄相若,俊美而风流多情。他与和泉式部之间的恋情,大约维持了一两年,但详情不可得知;不幸,二十六岁而早逝,喧腾一时的爱情,遂告终止。和泉式部的 丈夫橘道贞,于知悉妻子移情别恋后,愤然离去;她的父亲大江雅致,也可能因此与之断绝父女关系,而世人纷纷非难指责。和泉式部在孤独与哀伤之中度过了一年。 次年,在为尊亲王逝世周年的初夏四月,命运作弄,和泉式部又开始经历另一次甜蜜而痛苦的恋情。她的新情人竟是亡故之情夫为尊亲王的胞弟—敦道亲王。敦道亲王是冷泉帝第四皇 子,当时二十三岁,约少于和泉式部两岁或三岁。由于正任太宰帅之职,故世人称其为“帅宫”。他的性格与为尊亲王近似。其人多情、敏锐而易于感动;虽亦稍嫌风流好色,但颇饶 诗才。先娶藤原道隆之三女,未几,因妻子个性刚烈而离异。再娶藤原济时之次女,亦为刚烈之妇人,夫妻感情不睦,家庭生活冷淡。 敦道亲王与和泉式部相识后,爱情愈臻热烈,而于同年十二月迎和泉式部入宅内生活。王妃愤然离宅,归宁于其祖母之居所。至此,敦道亲王与和泉式部的关系,乃为世人所知悉而再 度喧喧扰扰,备受讥讽。在为期四年的恋爱生活中,他们二人出双入对,但和泉式部寄居亲王宅第内,其身份地位始终仅止于女佣之席而已。宽弘四年(一○○七),敦道亲王不幸亦 以二十七岁之英年病殁。和泉式部再度丧失情夫,衷情哀恸可以想知。二人之间,似有一子(或称“石藏宫”)。 敦道亲王亡故后,和泉式部服丧一年,于宽弘六年(一○○九)四月,入宫仕彰子皇后,以其诗才甚受重视,也因先后与二位亲王之间的爱情关系而被讥为“荡妇”。未几,与年长二 十岁的藤原保昌结婚。保昌以勇武著称,曾任肥后守、丹后守、摄津守等职,但二人婚后感情似不和睦。 和泉式部的晚年生活也十分暧昧不清楚,只能约略从她所遗下的和歌得知:其女小式部因难产而早夭,中年丧女的母亲之悲痛,于和歌的字里行间流露着。这位一生生活在爱情的甜蜜 与痛苦起伏之中的女作家,大约享年五十余岁。 《和泉式部日记》为和泉式部记述她自己与敦道亲王之间的恋爱实录:起始于长保五年(一○○三)夏四月,当时丧失情人为尊亲王近一周年的和泉式部正百无聊赖之际,忽接见故人 的近侍小童,乃与小童侍的新主人敦道亲王相识,而展开新恋情,其后约八个月之间,双方互有百余首情诗赠答往来,冬十二月,作者应敦道亲王要求,移居其宅第内;翌年春,王妃 愤而归宁。日记内容所记,即为此段轰动一时的恋爱,为期十个月之事情经过,及欢愁感受。 日记内登场之人物,以男女二人为主,间亦有其周围之人物若干而已,远不如《源氏物语》的错综复杂;而在篇幅方面言之,亦不及《源氏物语》之长篇巨构,甚至较《枕草子》为短 制。然而,通过这样一部分量比较单薄的日记作品,作者和泉式部展现了世间男女亘古不易的爱情实象。经由男女相互赠答的许多情诗,后世读者遂得一窥恋爱之中的起伏感受:迟 疑、不安、欢愉、炽烈、坚定,乃至嫉妒、落寞……这些复杂而矛盾,快乐又痛苦的种种经验,居然是不论时空如何不同,永远能够以其真实情感紧扣吾人心弦的。 和泉式部敢爱敢恨,特立独行的个性与作为,甚至在男女关系相当开放的平安时代,亦不失为耸人听闻、备受讥评的,而她所展现于诗歌文章的才艺与学识,也自有其超凡脱俗之处, 这一点,可以从与她同时代的《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在其《紫式部日记》内所记述的一段文字反映出来: 以和泉式部之称谓而为世人所知者,较诸前文所述斋院中将(译按:此段文字前有所承,系紫式部纵横评论其同时代女性作者之文才),在文章方面有更优异的表现。当然,这位和泉 也者,在男女关系方面,固有其不足称道之处;但是,观其写给对方的诗文,倒是充分流露出其人才华,即使她随兴所至的遣词用字之间,也都颇有可赏者。至于其所擅长的诗歌,虽 然不见得是什么十分了不起的杰作,有关古典的知识,以及理论方面,也都还称不上是正格的诗人;不过,通观其作品,于随意谈说种种之际,总有一些引人注目之处。只是,对于他 人所咏的诗歌每好动辄议论,则又未必是能者流也。要之,可视为长于自然吟咏成歌之辈罢了,恐非令人肃然起敬之高手。 紫式部本身是平安时代才识的女作家,她对于《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及文中另一位女作家斋院中将等,所做的评论都相当严厉。上引文字中,对和泉式部的诗文表现,虽亦有 若干不以为然的评语,却也可以看出她对这位“擅长诗歌”的同时代女作家的才华,有某种程度上的赞许。事实上,在《和泉式部日记》中,和歌所占的篇幅比例既大,而且其所具内 容表现之意义与功能,尤其不可忽略。作者正以其“擅长诗歌”的长处,将自己与敦道亲王之间缠绵情深的赠答之诗贯穿全书,记录下那一段轰动一时的恋爱;而后世读者,亦得借由 他们所留下的往来情诗,重新经验并感动于古人的爱情欢愁了。 本书内容,大体言之,可分三个段落:(一)始于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恋情之产生,随之而经历疑虑不安的心理动荡时期(即文中之段至第十三段);(二)十月十日之定情以 来,至敦道亲王提议要求和泉式部迁居其宅(第十四段至第十九段);(三)十二月十八日之迁居,及其后种种(第二十段至第二十二段)。 在段落内,和泉式部以较少的散文记述,配合大量的诗歌赠答,表现出一面追忆亡者为尊亲王,另一面又自然地展开对其胞弟敦道亲王产生新恋情的女性的矛盾、不安与自责的复 杂心理。在此段落中,爱情忽而上升,忽而下降,反反复复,心理的起伏波动颇大。双方的诗歌赠答,也充分表现出恋情尚未稳定时期的较含蓄而具有试探性口吻的倾向。在第二段落 内,敦道亲王既已得亲芳泽,爱情渐形巩固,虽世人对于女方之风流多情有所指责与讥评,但双方来往的诗歌已呈现同心一体之稳定情况,属于段落内的具有攻防应酬之作,遂亦 不可再见。至此,男方邀请女方迁居入宅之念头便自然而然产生。后的第三段落文字少,和歌赠答亦陡减,散文记述部分大量增加。敦道亲王动摇不定之心态已消失,而转变为可 恃赖的保护者;但作者和泉式部那种属于女性特有的内心忧虑,则依然绵延不可断绝。 综合以上的简介可知,《和泉式部日记》是采用以和歌织入散文中的私人生活经验,然而本书却以其真实感人的内蕴及作者优美的文笔,千年来在日本文学史上垂不朽之名,成为女性 以和文书写的日记文学的经典之作。
媒体多认为本书较之林教授其他译著更具亲和力,日记体也更为今日之读者接受。
一.四月十余日 —追忆与期待 在悲叹着比梦更虚幻不可恃的世间男女情事之间,竟度过朝朝暮暮,不觉已届四月十余日,木下树荫渐呈浓暗了。土垣之上草色青青,他人或者未必特别注视,却不由得依依眺望之 际,忽察觉篱笆近处似有人影晃动。究竟是谁啊?正疑惑着,原来是那个曾经近侍过故亲王的小舍人童 哩。 正遇着深情幽思时候来到,遂令人传言:“怎么许久都不见呀?总当着你是遥远往昔的记忆依凭呢。”“没甚么特殊的事情,便也不敢随便来打扰。倒是近日以来经 常来往走动山寺,觉得自己无依无靠,百无聊赖的,所以就当做是先主人的替身,改伺候起帅亲王来了。”“好极了。听说这位亲王为人十分风雅,挺不容易亲近的……跟从前那位亲 王颇不太相同的吧。”没想到,那童侍竟然答说:“话虽是这么说,可有时也挺可亲的,有一回还亲蒙垂询:‘时常去拜访吗?’听小的禀报:‘是偶尔也会去拜访的。’便命令: ‘把这东西带去馈赠,看看对方可有甚么感想没有?’”说着,那童侍便献上橘花一枝。遂不禁咏出“怀故人兮” 之句来。“小的这就要回去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禀才好?”童侍在 催促。这个当儿,若其采口头传言答复,教人听见,未免尴尬,但又岂能率尔作答呢?念及这位亲王似乎还未尝有甚么风流好色之传闻,也许托带些虚幻不可恃的东西亦不妨,遂作答 道: 托薰香兮诱人思, 子规频啼音宛转, 未知同否兮启人疑。 亲王大概还在走廊边上的吧,见童侍在那里若有其事的模样儿,遂迫不及待地逼问:“到底怎样啊?”待览得其所出示的信函,便亦立即书成一答歌: 同枝栖兮同根生, 子规鸣啼传情意, 本自宛转兮称同声。 又频频叮咛:“此事千万不可同别人提及,怕人家会当做风流韵事看待。”说罢,引退入内。那童侍果然将回音拿来了。拜读之下,衷情感动,但又觉得无须每次回应,便也不再作 答。 可是,亲王那边倒是于赠答之后,又另外差送一首咏歌来: 率尔和兮传情意, 只因道出吾衷心, 今日徒增兮苦叹事。 本来就不是思虑深远周全的人,又加上正逢着这一向以来过不惯的寂寞无奈,竟连如此一首无甚特色的咏歌都教人注目,便禁不住又写出答歌送去: 曰今日兮增苦叹, 何如日日苦追思, 妾心伤悲兮更纷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