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16330
☆1.大师的佳作。中世纪欧洲权威学者理查·威廉·丘奇的代表作,“中世纪欧洲三部曲”的第二部。
☆2.开实验主义史学风气之先。理查·威廉·丘奇所处时代的史学界,正从经验主义史学(重史料整理)向实验主义史学(重史料分析)的转型期。这部作品是实验主义理论应用性的试验品。试验成功,影响巨大。深深影响了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范式。
☆3.多语种畅销,广受好评。被译成法、丹、瑞、波、西、葡、俄、德等十多个语种,在欧美广泛传播。深受维多利亚女王、威廉·格雷斯顿推崇,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名报给与好评。
☆4.大学馆藏、专业。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大学、华沙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数百所世界名校珍藏。
☆5. 全景插图,增光添彩。精选百余幅精美功能性插图。让读者在饕餮思想盛宴的同时,饮一杯美学的陈酿。思想上有碰撞,审美上有震撼。一边读文字,一边品美图,不知不觉,穿越一千年。
蛮族入侵与民族大迁徙是如何改变欧洲历史进程的?
查理曼大帝的文韬武略对黑暗时代的结束起到了哪些作用?
神圣罗马帝国与教皇的数百年斗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十字军东征爆发的原因真的是基督徒要收复圣地吗?
百年战争与黑死病之间存在怎样的历史逻辑?
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在15世纪大分裂的意大利出现?美第奇家族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中世纪欧洲》一书给予权威解答!
《中世纪欧洲》是理查·威廉·丘奇“中世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影响范围和阅读群体极大,极具传承性的一部。本书讲述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蛮族入侵、黑暗时代、民族大迁徙、查理曼大帝时代、教皇与教权、神圣罗马帝国的盛衰、东罗马帝国的兴亡、十字军东征、百年战争、意大利大分裂、西班牙崛起、法兰西王国勃兴、美第奇门阀政治、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言有尽而意无穷开实验主义史学风气之先。
第1章 伟大的罗马帝国
第2章 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3章 基督教的黎明
第4章 君士坦丁大帝
第5章 蛮族入侵
第6章 法兰克人崛起
第7章 查理曼大帝
第8章 诺曼人入侵
第9章 封建主义与修道主义
第10章 授职权问题
第11章 早期的十字军东征
第12章 腓力二世时代的法兰西王国
第13章 君权和教权
第14章 中世纪的文化和教会组织
第15章 中世纪的信仰
第16章 两位明君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
第17章 百年战争
第18章 中世纪的西班牙
第19章 中世纪后期的中欧和北欧
第20章 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
第21章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22章 大航海时代
第23章 文艺复兴
专有名词中外对照
中世纪欧洲史题材宏大,想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必须进行大幅压缩或删减,但这种做法看似有些鲁莽。
在我之前,许多人做过类似的尝试,如J.H.罗宾逊所著《西欧史概述》,瑞文顿出版社面向学生推出的《欧洲史纪》,克拉伦登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欧洲史》等。
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参阅和借鉴了许多人的著作和观点。在此,我想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其中包括家庭大学丛书系列中H.W.D.戴维斯先生对中世纪历史所作的精彩综述。尽管众多权威涉足这一领域,但我认为这本书可以称为“删减”类历史书籍的开拓者,尽管“删减”的做法有些冒险,但我相信是合理的。
我创作的初衷不是要罗列大量历史事实,而是希望让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让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们通过阅读此书,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社会的阶级状态以及哲学家们的不同思想和固有偏见。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由于篇幅有限,必须删减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做的确有些遗憾。但遗憾的同时,我希望可以真实再现历史、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这本书能获得成功,我首先感谢亨利•奥斯本•泰勒先生,他的作品《中世纪思想(全二卷)》是我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其次,我感谢我书中提到的所有作者、著作和研究成果。没有他们,我的书难以完成,更不用说和读者见面了。
丘奇先生的御讲,引起了女王极大的兴趣。女王觉得丘奇先生的大作包含着许多令人深思的见地。
——英国首相威廉·格莱斯顿
理查·威廉·丘奇的“中世纪欧洲三部曲”之所以受到称赞,是因为它使人们对那段历史不再迷茫。它的脉络清晰,逻辑缜密,文采斐然,似乎是同类书所不及的。尤其是第二部,很受学者、学生和普通读者的欢迎。
——《泰晤士报》
《中世纪欧洲》在美国出版后,就像在英国一样热销。这是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们指定学生们一定要读读,因为它会改变学生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
——华盛顿邮报
第1章
“罗马万岁!”“罗马不朽!”他们高呼口号,佩戴双头鹰徽,从欧洲北海岸到达亚洲和非洲。这些口号不仅是爱国口号,更是一种信念的表达:人类必将灭亡,个人抱负渐将消失,而罗马帝国不可战胜,亘古长存,它的名字所孕育的内涵更会永垂不朽。
在现代社会,有时提醒人们国籍还是有必要的,而罗马人从不会忘记继承罗马国籍。圣保罗要遭鞭刑时,大声宣布道:“我是罗马公民。”卫队长因为刚花了一大笔钱而获得了罗马人身份,所以未经审判前,他不敢动囚犯一根手指。
无论贫穷,还是手无寸铁,罗马人都可恣意行走世界,因为任何身处险境的罗马人都可受到保护。无论是富有还是社会地位高的非罗马人,在罗马人眼中都是“蛮族”,品性低劣,声名狼藉。
伟大的拉丁诗人维吉尔a说:“哦,罗马人,用罗马帝国的规则统治所有国家吧!”罗马人确实感受到了他们种族的天命。
罗马帝国向西扩张至西班牙和高卢的大西洋—一片广阔的“黑暗海洋”,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到这里突然消失不见;向东扩张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波斯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古巴比伦、叙利亚、犹太人聚居的巴勒斯坦、埃及、罗马a、迦太基b都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这些地方曾经的光芒因罗马帝国的辉煌而显得黯淡。
第1节 古罗马的贸易线路
地中海曾经是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现在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满载谷物的船只从西班牙抵达埃及,供应世界中心c的市场。罗马帝国正如今天的英国,国内谷物种植无法满足本国人口的需要。于是,满载生活必需品的舰队与满载东方奢侈品—丝绸、珠宝、香水的帆船,从锡兰、印度到达红海之滨,然后由骆驼商队运抵亚历山大港。
除地中海外,其他贸易线路像蜘蛛网一样相互交错,形成一张巨大的陆路网,使罗马帝国的每一部分,无论远近都紧密联系,息息相关。沿途每六英里设置一个驿站,提供四十多匹马。往返于首都、携带重要消息的信差,可在任一驿站更换马匹,从而一路风驰电掣,保证消息及时送达。
历经19个世纪车流的碾压,罗马的交通道路至今还保持完好,仍在使用,可以想象当时的道路修筑得多么坚固。道路夯实坚固的秘密正是罗马缔造者的伟大之处,他秉持一个理念:任何手工制品不应只存世几年或人的一生,而应该像罗马城一样,他相信是永恒。
罗马帝国的任皇帝奥古斯都,宣称他接收的罗马是一座砖城,但他留下的却是一座大理石城。后世之君就像奥古斯都一样热爱建筑。罗马帝国的遗迹至今依然随处可寻—大排水沟、广场、公共浴场、庄严的柱廊……罗马有著名的罗马竞技场,它目睹了无数角斗士的搏斗与死亡;其他地方如法国南部城市尼姆的小型圆形竞技场;西班牙塞戈维亚的排水沟;英格兰的浴场,还有一个小镇以该浴场命名;罗马帝国边界矗立的高墙。这些建筑工程无一不是出自天才设计师—奥古斯都之手。奥古斯都大胆规划,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耗费巨资和人力。
参观过苏格兰和英格兰边境的人都知道哈德良长城,它高二十英尺,宽七英尺。建造该长城的目的是抵御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入侵,保卫北方的领土。敌人一旦冲上城墙,就会发现面前还有布满尖矛的壕沟。驻守的士兵们以火光为信号,沿着绵延七十英里的长城,通过各个塔楼传递增援的消息。为了让这里固若金汤,罗马帝国不惜动用大量人力。
在中欧的莱茵河和多瑙河沿岸,罗马帝国修筑了同样的防御工事。这些河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们既是罗马帝国第三条重要的贸易线路,也是连接中世纪与近代的桥梁。铁路改变了欧洲的面貌,荒芜之地变成繁荣的工业中心:铁路环绕矿区、港口,穿越隧道,遍布欧洲。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世界没有铁路的样子。在罗马帝国时代,隔海的邻国之间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河运成为早的交通方式。莱茵河向西北流,多瑙河向东南流;它们的流速不急不缓,适合航行,自然成为中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是罗马帝国和蛮族之间的天然屏障。
雄伟的边界墙把莱茵河和多瑙河的源头连接起来,并在每一个易攻之处建造坚固的要塞。英明的罗马皇帝希望以此守住罗马文明,防止蛮族染指。
奥古斯都警告他的继任者,要满足于现有疆域,开疆拓土会削弱帝国的实力。数个世纪之后的人们都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若罗马帝国不断扩张,会像橡皮筋一样突然断裂,戛然而止,而罗马帝国时代的普通人相信罗马的版图可以无限扩大。
罗马的军队自豪地宣称“罗马的旗帜永不降落”。如果有蛮族渡过多瑙河,袭击要塞的前哨,罗马军队不仅要实施相应的报复,惩罚他们,而且要征服蛮族的领地,扩大罗马的疆域。如果征服的领地是沼泽和森林,罗马人就弃之不取;如果是牧场和良田,则必取之。很多罗马人离开喧嚣拥挤的意大利,涌向这些地方建立殖民地。商人也加快了步伐。因为没有河流、山川、大海等天然屏障保护征服的土地和移民,所以罗马政府的负担无形中增加了,比如征服多瑙河北部富饶的达契亚,当时虽然显著增加了罗马的国土面积,却成为罗马未来灭亡的根源。
第2节 罗马帝国的政府
罗马帝国的皇帝被称为“恺撒•奥古斯都”,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军队统帅,也是正义的化身。他被奉为神明,人们必须在祭坛上屈膝下跪,为他焚香。
罗马帝国的一个巨大进步就是实行共和制。它的元老院由各家族首脑组成,对人民负责。罗马帝国时代的史学家塔西佗回忆那个时代,叹息道:“那是一个愉快的时代,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担心邻居告密,而现在家里、客栈里告密者无处不在。只要你稍不留心说错话或行为不谨慎,就会遭到揭发,被收监或判死刑。”随着罗马帝国四处征战、掠夺,独裁统治形成了。
治理一个小城市相对容易,欺骗、谋私很快就会曝光,但随着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政府雇用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寡廉鲜耻的政客出现了。在任期间他们大肆敛财。他们成为议员后,便不再代表人民的意愿,而是为少数富人谋利益。他们的家族成员起先在意大利任行省总督,但随着罗马帝国征战不断,其势力延伸至高卢、西班牙、埃及和小亚细亚,这些人就被派往这些地方任职。而议员和总督虽然名义上是普通公民,但实际上过着帝王般的生活,身边有成群的仆人侍奉。
令人奇怪的是,罗马人曾经如此崇尚自由,驱逐或流放压迫他们的君主,之后又遭到许多贵族的压榨和欺负,但事实上他们的变化比奴役他们的贵族阶级还大。
不断的征服和通婚使纯正的罗马人或拉丁人几乎绝迹。他们与健壮的日耳曼人、柔软灵活的东方人、强壮的埃及人之间的通婚日益频繁。在拥挤的罗马大街,几乎没几个人还能铭记、敬畏旧时的传统。现在,罗马代表的是武力、奢侈、文明和正义,而不再是自由和理想的化身。罗马富足强盛,欣欣向荣。人们安于自上而下的统治。根据议员的承诺和成绩,他们选出新官员。如果官员们作战失败,治下的土地歉收,没能履行承诺,充其量被免职,由另一个军事独裁者取而代之。
元老院的腐败很容易转变为独裁专制,“一人独裁好于多人独裁”,这是当时普通老百姓对屋大维独裁所持的态度。屋大维以奥古斯都的名义独揽政治和军事大权,成为任皇帝。如果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向“罗马七丘”a炫耀自己的胜利,也许他早已成为被暗杀的对象,但他巧妙地隐藏了权力,假装自己只是国家的执政官。
屋大维改革了元老院,表面上提高了它的地位和尊严。奥古斯都可以不经元老院的同意发布法令或命令,但他通常以元老院的名义向公众发布法令,因为这样他不承担任何风险,而那些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议员们事实上只是他的傀儡。
其他执政官也任由他摆布,因为他拥有的军权,由此衍生出“统治者”“罗马皇帝”的头衔。起先他的任期是十年,届满时他向顺从的元老院请辞,但又在一片欢呼声中连任。奥古斯都的独裁统治是罗马人的幸事。
战争期间,各行省招募的军队不再宣誓效忠总督,而是效忠奥古斯都。为了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军团的入伍登记、发放军饷、解散都以至高无上的“恺撒”名义进行。军队听从奥古斯都的命令而不是上级长官的命令。
文职政府同样实行中央集权制。各行省的总督曾经是小统治者,而现在只是罗马帝国的仆人。皇帝派人到各行省任职,亲自任命总督下面的官员,支付官员工资,官员们向皇帝述职。庞提乌斯•彼拉多说:“如果你放过这个人,你就不是恺撒的朋友。”并以此威胁提比略a时期的一位犹太行省总督,让他判一个无罪的人死刑。
在遥远的行省,罗马皇帝的名字让人生畏,上述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总督、军事指挥官、大法官、税收官和众多在政府中任职的官员做出判决后,都会等待皇帝的终裁决。皇帝影响这些官员的喜怒哀乐。
用现代理念衡量,所有权力集中于一人很难催生出一个好政府,但在两千多年前,罗马人满足于皇帝的统治,只要他能保证国家的和平繁荣。至少罗马帝国早期的统治是稳固的。
除了海盗偶尔的袭扰,罗马的两支舰队在地中海巡航无须警戒。只有暴风雨才会干扰罗马的水域。驻守在叙利亚、埃及或者多瑙河、莱茵河沿岸的军队,一直防范蛮族入侵。罗马人不再热衷战争,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应征入伍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军人只是少数人的职业,更多的人满足于向国家缴税,过平民生活。
一些人经营庄园,一些人当官,一些人成为律师或法官,其他人经营商店、客栈或成为雇佣劳动力,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市场出售的战俘和因欠债或犯罪被剥夺自由的平民则沦为奴隶。
罗马人口众多。大部分人住在公寓里。这种公寓很像现代城市中的贫民窟。他们中有的干点儿零活,有的无所事事。不过,在罗马空前繁荣的时期,政府通常向赤贫的饥饿人群发放粮食。皇帝经过大街时,人潮涌动。人们向他的马车抛撒鲜花,高声欢呼,好像他是上帝似的。作为回赠,皇帝会赏赐食物和娱乐节目。
建造竞技场是为了满足公众观看演出和比赛的需求。在罗马时代,人的生命廉价。皇帝吹嘘的罗马文明本质上是野蛮的。他把观看备受歧视的基督徒与狮子、角斗士的格斗作为消遣。“表演”前,满足皇帝这些嗜血欲望的受害者来到皇帝宝座前屈膝下跪,说:“我们要赴死了,向您致敬。”皇帝点头之后,等待他们的是杀人或者被杀。皇帝的权杖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却换来了国家空前的繁荣、公正和秩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