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951854丛书名: 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招聘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依据考情,分析真题。
多位中公教育教师通过研究近年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分析考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将常考知识点进行了总结,精选相关内容编辑成书。
第二,浓缩考点,讲解精炼。
由于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本书将各项常考内容集锦于一体,方便考生集中复习,保持知识连贯一体性。同时,本书还对这些考点的讲解进行了提炼,以期用尽量简短的篇幅让考生了解招聘考试的概况。
第三,添加二维码,随时答疑。
本书加入了部分二维码。这些二维码是中公教育教师针对书中的部分题目和考点的视频讲解,方便考生在遇到疑问时,能随时听取讲解。
同时,购买本书可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的服务。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招聘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为方便考生对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进行考前复习,中公教育组织相关教师,对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真题进行了分析,根据真题情况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七篇。这七篇主要内容如下:
*篇 通用能力测试
第二篇 常识
第三篇 经济学
第四篇 金融学
第五篇 会计学
第六篇 法律
第七篇 写作
目 录
篇通用能力测试
章数字推理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节选词填空
第二节语句表达
第三节片段阅读
第三章类比推理
节类比推理题型精讲
第二节类比推理五大基本关系
第三节类比推理技巧点拨
第四章逻辑判断
节必然性推理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
第五章资料分析
节资料分析阅读技巧
第二节资料分析题型精讲
第三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第二篇常识
章高新技术
节新材料技术
第二节能源技术
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
第四节航空航天技术
第二章生活常识
节物理常识
第二节化学常识
第三节生物常识
第四节安全与急救常识
第三章人文历史常识
节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中国文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
第四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五节中共党史
第四章地理常识
节我国地理概况
第二节世界地理概况
第三篇经济学
章微观经济学
节市场主体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竞争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节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四篇金融学
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节货币
第二节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节信用和信用工具
第二节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金融市场
节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黄金和外汇市场
第五节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市场全球化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节我国银行体系概况
第二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银行主要业务
第四节银行管理
第五章货币政策
节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运用
第六章货币供求均衡
节货币需求
第二节货币供给
第三节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节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紧缩
第八章国际金融
节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五篇会计学
章会计总论
节会计的概念与职能
第二节会计计量的概念与属性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要求
第四节借贷记账法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
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利润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三章会计法律制度
节会计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会计核算
第三节会计监督
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第五节会计职业道德
第六节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第六篇法律
章宪法
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
第二章民法
节民法总则
第二节合同法
第三节物权法
第三章刑法
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
第三节刑罚
第四章证券法
节证券发行
第二节证券交易
第三节股票上市制度
第四节公司债券上市制度
第五章票据法
节票据法概述
第二节汇票
第三节本票
第四节支票
第五节票据权利
第六章合伙企业法
第七章银行法
节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三节商业银行法
第八章其他法律制度
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节劳动合同法
第七篇写作
章题型简介
第二章提出对策
节提出对策综述
第二节提出对策运用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提出对策的角度
第三章综合分析
节综合分析综述
第二节综合分析的解答流程与方法
第四章文章论述题
节题型概述
第二节开头的写法
第三节文章结构
第四节结尾的写法
中公教育安徽各地市通联表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章数字推理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节选词填空
第二节语句表达
第三节片段阅读
第三章类比推理
节类比推理题型精讲
第二节类比推理五大基本关系
第三节类比推理技巧点拨
第四章逻辑判断
节必然性推理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
第五章资料分析
节资料分析阅读技巧
第二节资料分析题型精讲
第三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第二篇常识
章高新技术
节新材料技术
第二节能源技术
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
第四节航空航天技术
第二章生活常识
节物理常识
第二节化学常识
第三节生物常识
第四节安全与急救常识
第三章人文历史常识
节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中国文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
第四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五节中共党史
第四章地理常识
节我国地理概况
第二节世界地理概况
第三篇经济学
章微观经济学
节市场主体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竞争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节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四篇金融学
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节货币
第二节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节信用和信用工具
第二节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金融市场
节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黄金和外汇市场
第五节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市场全球化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节我国银行体系概况
第二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银行主要业务
第四节银行管理
第五章货币政策
节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运用
第六章货币供求均衡
节货币需求
第二节货币供给
第三节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节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紧缩
第八章国际金融
节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五篇会计学
章会计总论
节会计的概念与职能
第二节会计计量的概念与属性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要求
第四节借贷记账法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
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利润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三章会计法律制度
节会计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会计核算
第三节会计监督
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第五节会计职业道德
第六节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第六篇法律
章宪法
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
第二章民法
节民法总则
第二节合同法
第三节物权法
第三章刑法
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
第三节刑罚
第四章证券法
节证券发行
第二节证券交易
第三节股票上市制度
第四节公司债券上市制度
第五章票据法
节票据法概述
第二节汇票
第三节本票
第四节支票
第五节票据权利
第六章合伙企业法
第七章银行法
节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三节商业银行法
第八章其他法律制度
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节劳动合同法
第七篇写作
章题型简介
第二章提出对策
节提出对策综述
第二节提出对策运用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提出对策的角度
第三章综合分析
节综合分析综述
第二节综合分析的解答流程与方法
第四章文章论述题
节题型概述
第二节开头的写法
第三节文章结构
第四节结尾的写法
中公教育安徽各地市通联表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章数字推理
一、数字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数列的特征分析是寻找数字推理规律的突破口。对数列内在特征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数列各项的特征分析;二是对数列整体结构的特征分析。这些是对数列本质特征的探索性研究,以下结合考试中出现的数字推理题详细讲解数项特征分析和结构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数项特征分析
1.整除性
利用数的整除性来寻找数字推理规律是常用的一种特征分析方法,通常是对题中的正整数进行整数乘积拆分。
2,12,36,80,()
A.100B.125
C.150D.175
【答案】C。解析:除2外,其他数都是有多个约数的整数。数列各项写成下面的形式:
2123680(150)
↓↓↓↓↓
2×14×36×68×1010×15
个乘数2,4,6,8,10是连续偶数;第二个乘数1,3,6,10,15是二级等差数列。
2.质合性
质数与合数是从约数的角度对所有大于1的整数的一个划分,规定: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约数的数是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100以内的质数共有25个,从小到大依次是2,3,5,7,11,13,17,19,23,29,31,37,
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31,29,23,(),17,13,11
A.21B.20
C.19D.18
【答案】C。解析:数列各项均为质数,且连续递减,23和17之间的质数是19。
3.多次方数
通常把能够写成一个整数的整数次幂的数称为多次方数,如16=24=42,27=33,3125=55,多次方数对于解题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下面是常用的自然数多次方表格,熟练掌握表格1-1-1对于解题很有帮助。
表1-1-1常用自然数多次方表格
注意:(1)除0以外,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0的0次方是没有意义的。
(2)表格中加底纹的数字有多种多次方表现形式,解题时应格外注意。
对多次方数的直接考查并不是数字推理的难点,如果对多次方数进行变化,就会大大增加题目的难度。通常将多次方数加减自然数进行变化,幂次多为自然数5以内的小数字。
14,20,54,76,()
A.104B.116C.126D.144
【答案】C。解析:14205476(126)
↓↓↓↓↓
32+552-572+592-5112+5
4.数位特征
将一个多位数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这几个部分所表现的特点称为数位特征。数位特征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将多位数按数位拆成几个部分,然后对每一项的对应部分分别分析。
(2)将多位数按数位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规律。
232,364,4128,52416,()
A.64832B.624382
C.723654D.87544
【答案】A。解析:此题数字变化幅度很大,题干中的数整体来看没有明显特征,常规的思路不能解决这个题目,若抛开数字间的运算规律,只考虑数字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将每一个数看成3个部分,就很容易得出规律了。部分:2,3,4,5,(6)为连续自然数;第二部分:3,6,12,24,(48)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三部分:2,4,8,16,(32)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填数应是64832。
(二)结构特征分析
数字推理规律如果重在对数列整体结构的考查,那么它考查的形式是十分确定的。
1.间隔结构
位于奇数项位置和偶数项位置的两个数列分别具有规律,且两个变化规律不一定相互关联。
3,3,4,5,7,7,11,9,(),()
A.1311B.1612C.1811D.1713
【答案】C。解析:此题项数较多,间隔组合数列应优先考虑,奇数项:3,4,7,11,(18),前两项的和等于第三项,偶数项:3,5,7,9,(11)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分组结构
将数列相邻的数字分为相互独立的几组,考查组内变化规律或组间联系,分组时以每两个一组居多。
2,2,3,6,7,21,32,()
A.55B.86C.99D.128
【答案】D。解析:每两个一组,考虑两者之比,2÷2=1,6÷3=2,21÷7=3,(128)÷32=4。
3.分式结构
题干数字以分式为主,对分子和分母分别进行考查,分子、分母分别是基本数列或基本数列变式。
0,,,,,()
A.B.C.D.
【答案】A。解析:原数列依次写为,,,,,()。
分子:0251018(30)
作差
2358(12)
作差
123(4)连续自然数
分母:5681220(36)
作差
1248(1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4.图形形式
图形形式主要包括表格、圆圈、三角形式等。其主要考查行间、列间、相邻数字间、对角数字间、四周与中心数字间的运算关系。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6.1B.5.3C.4D.2
【答案】D。解析:从每行来看,个数字加2,再乘以第三个数字等于中间数字。(2 2)×6.6=26.4,(6 2)×1.7=13.6,(2 2)×2.7=10.8。
二、解题方法
(一)作差法
作差法,即对原数列相邻两项依次作差,由此得到一个新数列,然后分析这个新数列的规律,进而推知原数列的规律。与相邻两项之差相关的数字推理规律广泛存在。思路不明时从相邻项的差入手分析是解决数字推理的“思维”。
1,2,6,15,40,104,()
A.185B.225
C.273D.329
【答案】C。解析:此题各项均为正整数,数列递增,增幅相对稳定,可从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入手,数列项数较多,可以确定为二级等差数列或变式(三级等差数列或变式)。
1261540104(273)
作差
1492564(169)
↓↓↓↓↓↓
1222325282(132)底数构成和数列
(二)作商法
作商法,即对原数列相邻两项依次作商,由此得到一个新数列,然后分析这个新数列的规律,进而推知原数列的规律。
作商法的使用条件是数项之间存在明显的比例关系,以相邻两项之商为主。
作商法的使用条件决定了它不如作差法那样应用广泛,但解题时通过考虑相邻项之间的倍数或比值会得到很多提示。
1,2,4,4,1,()
A.16B.17
C.D.
【答案】C。解析:题干中数字较小,排列上没有明显特点,选项数字均和题干数字有较大差异。1、2、4之间的明显比例关系提示我们考虑相邻项之间的比值,尝试作商。
12441()
作商
221()
作商
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三)作和法
作和法,即依次求数列连续两项或连续三项之和,由此得到新数列,再通过观察新数列的规律得到原数列的规律。
67,54,46,35,29,()
A.13B.15C.18D.20
【答案】D。解析:数字有平稳的递减趋势,但作差构造不能解决问题;35、29等多次方数字附近的数也不能解决问题;其他如作商构造、寻找四则运算关系更不可能。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求连续两项或连续三项之和,从中发现规律。
6754463529(20)
作和
1211008164(49)
↓↓↓↓↓
1121029282(72)底数递减的平方数列
(四)作积法
作积法,即从相邻项之积出发,探寻数列相邻项之积与数列的数字变化之间的联系,为寻找数字推理规律提供帮助。
2,3,9,30,273,()
A.8913B.8193C.7893D.12793
【答案】B。解析:题中数字由小数字很快增大到三位数直至选项中的四位数或五位数,提示我们从作积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作积是增幅不断加大的一种方式。
23930273(8193)
作积
6272708190
此题的规律是相邻两项之积再加3等于下一项。
(五)转化法
通过对历年考试数字推理真题的分析与研究可知,数列前面的项按规律转化得到后面的项是十分常见的数字推理规律。转化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寻找这种转化方式。
1.一项递推转化
一项递推转化是指数列的第二项是项按某种规律简单变化的结果,此后的每一项也都是它前面一项按此规律或相关规律简单变化得到的。
1,4,11,27,61,133,
一、数字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数列的特征分析是寻找数字推理规律的突破口。对数列内在特征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数列各项的特征分析;二是对数列整体结构的特征分析。这些是对数列本质特征的探索性研究,以下结合考试中出现的数字推理题详细讲解数项特征分析和结构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数项特征分析
1.整除性
利用数的整除性来寻找数字推理规律是常用的一种特征分析方法,通常是对题中的正整数进行整数乘积拆分。
2,12,36,80,()
A.100B.125
C.150D.175
【答案】C。解析:除2外,其他数都是有多个约数的整数。数列各项写成下面的形式:
2123680(150)
↓↓↓↓↓
2×14×36×68×1010×15
个乘数2,4,6,8,10是连续偶数;第二个乘数1,3,6,10,15是二级等差数列。
2.质合性
质数与合数是从约数的角度对所有大于1的整数的一个划分,规定: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约数的数是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100以内的质数共有25个,从小到大依次是2,3,5,7,11,13,17,19,23,29,31,37,
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31,29,23,(),17,13,11
A.21B.20
C.19D.18
【答案】C。解析:数列各项均为质数,且连续递减,23和17之间的质数是19。
3.多次方数
通常把能够写成一个整数的整数次幂的数称为多次方数,如16=24=42,27=33,3125=55,多次方数对于解题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下面是常用的自然数多次方表格,熟练掌握表格1-1-1对于解题很有帮助。
表1-1-1常用自然数多次方表格
注意:(1)除0以外,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0的0次方是没有意义的。
(2)表格中加底纹的数字有多种多次方表现形式,解题时应格外注意。
对多次方数的直接考查并不是数字推理的难点,如果对多次方数进行变化,就会大大增加题目的难度。通常将多次方数加减自然数进行变化,幂次多为自然数5以内的小数字。
14,20,54,76,()
A.104B.116C.126D.144
【答案】C。解析:14205476(126)
↓↓↓↓↓
32+552-572+592-5112+5
4.数位特征
将一个多位数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这几个部分所表现的特点称为数位特征。数位特征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将多位数按数位拆成几个部分,然后对每一项的对应部分分别分析。
(2)将多位数按数位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规律。
232,364,4128,52416,()
A.64832B.624382
C.723654D.87544
【答案】A。解析:此题数字变化幅度很大,题干中的数整体来看没有明显特征,常规的思路不能解决这个题目,若抛开数字间的运算规律,只考虑数字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将每一个数看成3个部分,就很容易得出规律了。部分:2,3,4,5,(6)为连续自然数;第二部分:3,6,12,24,(48)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三部分:2,4,8,16,(32)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填数应是64832。
(二)结构特征分析
数字推理规律如果重在对数列整体结构的考查,那么它考查的形式是十分确定的。
1.间隔结构
位于奇数项位置和偶数项位置的两个数列分别具有规律,且两个变化规律不一定相互关联。
3,3,4,5,7,7,11,9,(),()
A.1311B.1612C.1811D.1713
【答案】C。解析:此题项数较多,间隔组合数列应优先考虑,奇数项:3,4,7,11,(18),前两项的和等于第三项,偶数项:3,5,7,9,(11)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分组结构
将数列相邻的数字分为相互独立的几组,考查组内变化规律或组间联系,分组时以每两个一组居多。
2,2,3,6,7,21,32,()
A.55B.86C.99D.128
【答案】D。解析:每两个一组,考虑两者之比,2÷2=1,6÷3=2,21÷7=3,(128)÷32=4。
3.分式结构
题干数字以分式为主,对分子和分母分别进行考查,分子、分母分别是基本数列或基本数列变式。
0,,,,,()
A.B.C.D.
【答案】A。解析:原数列依次写为,,,,,()。
分子:0251018(30)
作差
2358(12)
作差
123(4)连续自然数
分母:5681220(36)
作差
1248(1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4.图形形式
图形形式主要包括表格、圆圈、三角形式等。其主要考查行间、列间、相邻数字间、对角数字间、四周与中心数字间的运算关系。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6.1B.5.3C.4D.2
【答案】D。解析:从每行来看,个数字加2,再乘以第三个数字等于中间数字。(2 2)×6.6=26.4,(6 2)×1.7=13.6,(2 2)×2.7=10.8。
二、解题方法
(一)作差法
作差法,即对原数列相邻两项依次作差,由此得到一个新数列,然后分析这个新数列的规律,进而推知原数列的规律。与相邻两项之差相关的数字推理规律广泛存在。思路不明时从相邻项的差入手分析是解决数字推理的“思维”。
1,2,6,15,40,104,()
A.185B.225
C.273D.329
【答案】C。解析:此题各项均为正整数,数列递增,增幅相对稳定,可从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入手,数列项数较多,可以确定为二级等差数列或变式(三级等差数列或变式)。
1261540104(273)
作差
1492564(169)
↓↓↓↓↓↓
1222325282(132)底数构成和数列
(二)作商法
作商法,即对原数列相邻两项依次作商,由此得到一个新数列,然后分析这个新数列的规律,进而推知原数列的规律。
作商法的使用条件是数项之间存在明显的比例关系,以相邻两项之商为主。
作商法的使用条件决定了它不如作差法那样应用广泛,但解题时通过考虑相邻项之间的倍数或比值会得到很多提示。
1,2,4,4,1,()
A.16B.17
C.D.
【答案】C。解析:题干中数字较小,排列上没有明显特点,选项数字均和题干数字有较大差异。1、2、4之间的明显比例关系提示我们考虑相邻项之间的比值,尝试作商。
12441()
作商
221()
作商
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三)作和法
作和法,即依次求数列连续两项或连续三项之和,由此得到新数列,再通过观察新数列的规律得到原数列的规律。
67,54,46,35,29,()
A.13B.15C.18D.20
【答案】D。解析:数字有平稳的递减趋势,但作差构造不能解决问题;35、29等多次方数字附近的数也不能解决问题;其他如作商构造、寻找四则运算关系更不可能。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求连续两项或连续三项之和,从中发现规律。
6754463529(20)
作和
1211008164(49)
↓↓↓↓↓
1121029282(72)底数递减的平方数列
(四)作积法
作积法,即从相邻项之积出发,探寻数列相邻项之积与数列的数字变化之间的联系,为寻找数字推理规律提供帮助。
2,3,9,30,273,()
A.8913B.8193C.7893D.12793
【答案】B。解析:题中数字由小数字很快增大到三位数直至选项中的四位数或五位数,提示我们从作积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作积是增幅不断加大的一种方式。
23930273(8193)
作积
6272708190
此题的规律是相邻两项之积再加3等于下一项。
(五)转化法
通过对历年考试数字推理真题的分析与研究可知,数列前面的项按规律转化得到后面的项是十分常见的数字推理规律。转化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寻找这种转化方式。
1.一项递推转化
一项递推转化是指数列的第二项是项按某种规律简单变化的结果,此后的每一项也都是它前面一项按此规律或相关规律简单变化得到的。
1,4,11,27,61,13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