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12929
编辑推荐
德国工学博士张海平老师精心打造的《实用液压测试技术》一书全面总结了作者从事测试工作20多年的经验,由浅入深、系统地介绍了液压测试的类型、过程、工况、设备、标准、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等基础知识,液压测试仪器的概况与选用,如何进行液压元件的稳态、动态特性及耐久性的测试,指出了个别液压测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一些错误和欠缺之处,并提出了改进补充建议,不仅给出了标准数据,而且给出同类先进产品的数据。如何进行液压系统测试,提供了实例分析和技巧。测试分析贯穿于全书,包括被测件分析、测试标准分析、测试结果预估、测试回路分析等。
内容简介
液压测试技术是每个从事液压技术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关键技术。本书由浅入深、系统地介绍了液压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基本概念、液压测试仪器的概况与选用,如何进行液压元件的稳态、动态特性及耐久性的测试,指出了个别液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一些欠缺之处,并提出了改进补充建议。对如何进行液压系统测试,提供了实例分析和技巧。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认识掌握液压测试技术,为技术创新打下基础。
《实用液压测试技术》一书的附赠资源包括液压估算表格软件、各章的插图及作者已发表的文章。
《实用液压测试技术》一书适合于机械类专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液压系统设计师、液压元件的制造、检验、维修人员,以及大学、高职液压专业教师等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在校机械类本科生和研究生流体传动与控制的专业课程补充读物,以及在职液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实用液压测试技术》一书的附赠资源包括液压估算表格软件、各章的插图及作者已发表的文章。
《实用液压测试技术》一书适合于机械类专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液压系统设计师、液压元件的制造、检验、维修人员,以及大学、高职液压专业教师等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在校机械类本科生和研究生流体传动与控制的专业课程补充读物,以及在职液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 录
前言
第1章 测试是液压的灵魂 1
1.1 液压测试的作用 1
1.2 测绘仿造应该继以测试改进 2
1.3 仿真应该以测试为基础 3
延伸阅读文献 9
第2章 液压测试的基础知识 10
2.1 液压测试的类型 10
2.2 液压测试的过程 12
2.3 液压测试的工况 16
2.4 液压测试的设备 17
2.5 液压元件测试的标准 19
2.6 液压元件的出厂试验 22
2.7 液压元件的型式试验 27
延伸阅读文献 29
第3章 液压测量仪器的概况与选用 30
3.1 概述 30
3.2 测量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 31
3.3 压力的测量 35
3.4 流量的测量 39
3.5 温度的测量 44
3.6 位移的测量 46
3.7 速度与转速的测量 49
3.8 振动的测量 51
3.9 力的测量 55
3.10 转矩的测量 57
3.11 噪声的测量 57
3.12 油液品质的测量 60
3.13 测量用的二次仪表 66
3.14 计算机辅助测试 67
3.15 液压万用表 69
延伸阅读文献 75
第4章 液压阀稳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76
4.1 概述 76
4.2 节流阀流量-压差特性的测试分析 77
4.3 换向阀流量-压差特性的测试分析 80
4.4 二通流量阀压差-流量特性的测试分析 82
4.5 溢流阀压力-流量特性的测试分析 86
4.6 电调制换向节流阀节流特性的测试分析 90
4.7 电比例溢流阀压力-输入信号特性的测试分析 100
延伸阅读文献 105
第5章 泵马达液压缸稳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06
5.1 液压泵效率的测试分析 106
5.2 液压泵变量特性的测试分析 111
5.3 液压马达效率的测试分析 116
5.4 液压缸负载效率的测试分析 123
5.5 液压缸泄漏量的测试分析 129
延伸阅读文献 132
第6章 液压元件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33
6.1 概述 133
6.2 溢流阀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34
6.3 二通流量阀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36
6.4 电磁换向阀工作范围的测试分析 139
6.5 电调制换向节流阀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46
6.6 恒压变量泵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53
延伸阅读文献 156
第7章 液压元件耐久性的测试分析 157
7.1 试验目的的分析 157
7.2 失效的分析 160
7.3 金属部件的疲劳破坏简介 161
7.4 强化试验浅析 166
7.5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68
7.6 压簧的测试分析 171
7.7 开关型盖板式插装阀的测试分析 173
7.8 直动式溢流阀的测试分析 176
7.9 开关型电磁铁的测试分析 178
7.10 液压缸的测试分析 183
7.11 液压泵的测试 189
延伸阅读文献 192
第8章 液压系统的测试 193
8.1 测试目的 193
8.2 测试技巧 194
8.3 液压缸起动测试实例 195
8.4 挖掘机测试实例 197
8.5 消除液压缸终端缓冲时的压力尖峰测试实例 200
8.6 加载测试 203
延伸阅读文献 207
第9章 实验 208
实验1 简单回路压力变化的测试 208
实验2 节流阀开度影响的测试 209
实验3 进口节流回路负载流量特性的测试 209
实验4 液压缸终端缓冲特性的测试 210
实验5 电液伺服位置系统瞬态响应特性的测试 211
附录 214
附录A 液压估算表格说明 214
A.1 液压缸的压力、速度 214
A.2 液压缸容腔惯量系统 215
A.3 流量脉动对压力、速度的影响 217
A.4 液压泵马达负载压力、流量、转速、功率 220
A.5 转动惯量、马达-负载转动惯量系统 221
A.6 弹簧-惯量系统的固有频率 223
A.7 间隙泄漏、滑阀泄漏 224
A.8 管道压降 226
A.9 通过固定液阻的流量 226
A.10 滑阀开口流量 228
A.11 滑阀稳态液动力 229
A.12 滑阀阀芯移动摩擦力 229
A.13 锥阀通流 230
A.14 弹簧刚度与弹簧力 232
A.15 进出节流口面积估算 233
A.16 并联型能量回收回路 234
A.17 串联型能量回收回路 235
附录B 附赠资源内容 236
延伸阅读文献 237
第1章 测试是液压的灵魂 1
1.1 液压测试的作用 1
1.2 测绘仿造应该继以测试改进 2
1.3 仿真应该以测试为基础 3
延伸阅读文献 9
第2章 液压测试的基础知识 10
2.1 液压测试的类型 10
2.2 液压测试的过程 12
2.3 液压测试的工况 16
2.4 液压测试的设备 17
2.5 液压元件测试的标准 19
2.6 液压元件的出厂试验 22
2.7 液压元件的型式试验 27
延伸阅读文献 29
第3章 液压测量仪器的概况与选用 30
3.1 概述 30
3.2 测量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 31
3.3 压力的测量 35
3.4 流量的测量 39
3.5 温度的测量 44
3.6 位移的测量 46
3.7 速度与转速的测量 49
3.8 振动的测量 51
3.9 力的测量 55
3.10 转矩的测量 57
3.11 噪声的测量 57
3.12 油液品质的测量 60
3.13 测量用的二次仪表 66
3.14 计算机辅助测试 67
3.15 液压万用表 69
延伸阅读文献 75
第4章 液压阀稳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76
4.1 概述 76
4.2 节流阀流量-压差特性的测试分析 77
4.3 换向阀流量-压差特性的测试分析 80
4.4 二通流量阀压差-流量特性的测试分析 82
4.5 溢流阀压力-流量特性的测试分析 86
4.6 电调制换向节流阀节流特性的测试分析 90
4.7 电比例溢流阀压力-输入信号特性的测试分析 100
延伸阅读文献 105
第5章 泵马达液压缸稳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06
5.1 液压泵效率的测试分析 106
5.2 液压泵变量特性的测试分析 111
5.3 液压马达效率的测试分析 116
5.4 液压缸负载效率的测试分析 123
5.5 液压缸泄漏量的测试分析 129
延伸阅读文献 132
第6章 液压元件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33
6.1 概述 133
6.2 溢流阀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34
6.3 二通流量阀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36
6.4 电磁换向阀工作范围的测试分析 139
6.5 电调制换向节流阀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46
6.6 恒压变量泵瞬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153
延伸阅读文献 156
第7章 液压元件耐久性的测试分析 157
7.1 试验目的的分析 157
7.2 失效的分析 160
7.3 金属部件的疲劳破坏简介 161
7.4 强化试验浅析 166
7.5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68
7.6 压簧的测试分析 171
7.7 开关型盖板式插装阀的测试分析 173
7.8 直动式溢流阀的测试分析 176
7.9 开关型电磁铁的测试分析 178
7.10 液压缸的测试分析 183
7.11 液压泵的测试 189
延伸阅读文献 192
第8章 液压系统的测试 193
8.1 测试目的 193
8.2 测试技巧 194
8.3 液压缸起动测试实例 195
8.4 挖掘机测试实例 197
8.5 消除液压缸终端缓冲时的压力尖峰测试实例 200
8.6 加载测试 203
延伸阅读文献 207
第9章 实验 208
实验1 简单回路压力变化的测试 208
实验2 节流阀开度影响的测试 209
实验3 进口节流回路负载流量特性的测试 209
实验4 液压缸终端缓冲特性的测试 210
实验5 电液伺服位置系统瞬态响应特性的测试 211
附录 214
附录A 液压估算表格说明 214
A.1 液压缸的压力、速度 214
A.2 液压缸容腔惯量系统 215
A.3 流量脉动对压力、速度的影响 217
A.4 液压泵马达负载压力、流量、转速、功率 220
A.5 转动惯量、马达-负载转动惯量系统 221
A.6 弹簧-惯量系统的固有频率 223
A.7 间隙泄漏、滑阀泄漏 224
A.8 管道压降 226
A.9 通过固定液阻的流量 226
A.10 滑阀开口流量 228
A.11 滑阀稳态液动力 229
A.12 滑阀阀芯移动摩擦力 229
A.13 锥阀通流 230
A.14 弹簧刚度与弹簧力 232
A.15 进出节流口面积估算 233
A.16 并联型能量回收回路 234
A.17 串联型能量回收回路 235
附录B 附赠资源内容 236
延伸阅读文献 237
前 言
在液压技术领域中,测试是评判液压元件和系统性能的终依据。测试也是重要的研发手段,是改进元件和系统性能的开始和终结。要创新,离不开测试。所以,说“测试是液压的灵魂”一点也不过分。
作者作为液压工程师,20多年来,多少次了,通过测试理解了液压元件的特性,证实了系统存在的缺陷、找到了改进的措施,产生了创新的灵感,获得了发明的专利。然而,曾几何时,居然有人把工科学生读书,学习理论,积累知识,看作是大学教育的全部,许多学液压的大学生,直至毕业不知液压测试为何物。竟然有一些液压元件生产厂,把搞到别人的图样,原封不动的仿造,美其名曰“开发新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搞测试,不去改进,全无探索精神,令人扼腕叹息,因而撰写此书。
液压测试技术不仅对液压元件检验工程师、液压系统维护人员很重要,也是液压元件和系统设计及制造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本书为这些朋友而写:
——他们已经在从事或准备从事液压技术工作,但还未意识到测试的重要性。
——他们想进行液压测试但还苦于入门无路。
——他们已做过液压测试但希望做得更好。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做好液压测试工作。
液压测试中关键的是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准备是测试成功的保证。准备决定了收获的大小。没有准备,就没有收获。准备得越充分,收获就越多。所以,准备测试的能力是衡量液压工程师水平的基本标尺之一。
液压元件的多样性导致了准备测试的复杂性。准备测试需要多方面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测试的准备工作包含了分析归纳、规划测试方案、制订试验大纲和试验计划,其中核心的是分析归纳。分析归纳被测件的结构和特性、相关的测试标准、可能得到的测试结果。通过分析归纳,把任务细化、具体化、有序化,针对性更强了,就容易找到完成任务的恰当途径。
因此,本书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准备测试。第2章是原则性的,第4~8章是示范性的,供读者参考,从而可以自己动手准备测试,搭建回路,练习测试。
本书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液压元件的耐久性试验,这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国产液压元件的可靠性偏低,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变基础件发展的滞后状况现在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液压件是重中之重。可靠性取决于制造的一致性和设计的优良性。现在,国内很多液压元件是通过测绘仿造出来的,几何尺寸与先进产品相似,因此,流量-压差性能等一般稳态特性与先进水平差别还不大,差别大的就是耐久性。
本书关于液压元件的篇幅较多,而关于液压系统的篇幅相对少些,不是因为液压系统测试不重要,而是因为:
1)液压系统的测试项目与方法和相应的主机密切相关,作者无法给出既具普遍性又能用较短篇幅说清的例子。
2)如果掌握了液压元件的测试,则对系统进行测试也就不难了。
3)耐久性试验,如果对液压元件做好了,则在主机上就可以不做或少做,至少简单得多了。
不动手,提高不了动手能力。道理很简单,只要想一下:读一级厨师写的菜谱100遍,不下厨,能成为一级厨师吗?同样,不测试,也提高不了测试能力!为此,第9章“实验”再出了一些题目供选用。
本书从基础开始,逐章深入,各部分都以前面的介绍为基础,因此建议不要跳读。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的途径和方法,而无意将本书写成实验指导书。因此,一些测试过程并不完整,冀望读者能通过自主思考,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完善。
本书所提供的回路图是基本的、示范性的,介绍工作原理用的,实际使用时还应根据情况增添必要的安全措施。
液压元件、系统的液压特性的测试技术肯定与液压元件、系统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但本书的重点是介绍测试技术,而非液压元件、系统,相信读者已有,或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本书专注于液压特性的测试,至于材料的理化特性、部件的几何特性、整机的工作特性等的测试,请查阅相关专著。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延伸阅读,参考文献都放在各章末尾。全书中所有文献序号,均指该章末的延伸阅读文献序号。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试验”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在一些液压行业标准中规定了对液压元件要进行型式试验与出厂试验,这里使用了试验一词的“考试、检验”之意。其实,这里的考试检验也离不开测量。测试,顾名思义,就是“测”+“试”,“测量”+“试验”。这里的“试验”,比较强调其尝试之意。尝试,意味着探索,进入未知领域,这是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本书既谈测量,也谈按标准试验,还探讨超越标准规定的尝试,因此,本书较多使用“测试”一词,某些章节中尊重习惯和相应标准的提法,使用“试验”一词,请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
本书分段较多,排版较松,就是希望层次清晰些,给读者在阅读时留出喘息、思索、批注的空间。通过批注,提出问题、疑惑,纠正错误,才能加深理解。
由于国内的液压技术术语大多是舶来货,多人各自翻译,很不统一,有些直译未反映本意,似是而非,容易引起误解。本书尽可能列举各种同义词,纠正一些名不符实的名称,以便利初学液压者。
关于压力单位问题。作者查阅了欧美所有世界知名的
作者作为液压工程师,20多年来,多少次了,通过测试理解了液压元件的特性,证实了系统存在的缺陷、找到了改进的措施,产生了创新的灵感,获得了发明的专利。然而,曾几何时,居然有人把工科学生读书,学习理论,积累知识,看作是大学教育的全部,许多学液压的大学生,直至毕业不知液压测试为何物。竟然有一些液压元件生产厂,把搞到别人的图样,原封不动的仿造,美其名曰“开发新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搞测试,不去改进,全无探索精神,令人扼腕叹息,因而撰写此书。
液压测试技术不仅对液压元件检验工程师、液压系统维护人员很重要,也是液压元件和系统设计及制造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本书为这些朋友而写:
——他们已经在从事或准备从事液压技术工作,但还未意识到测试的重要性。
——他们想进行液压测试但还苦于入门无路。
——他们已做过液压测试但希望做得更好。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做好液压测试工作。
液压测试中关键的是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准备是测试成功的保证。准备决定了收获的大小。没有准备,就没有收获。准备得越充分,收获就越多。所以,准备测试的能力是衡量液压工程师水平的基本标尺之一。
液压元件的多样性导致了准备测试的复杂性。准备测试需要多方面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测试的准备工作包含了分析归纳、规划测试方案、制订试验大纲和试验计划,其中核心的是分析归纳。分析归纳被测件的结构和特性、相关的测试标准、可能得到的测试结果。通过分析归纳,把任务细化、具体化、有序化,针对性更强了,就容易找到完成任务的恰当途径。
因此,本书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准备测试。第2章是原则性的,第4~8章是示范性的,供读者参考,从而可以自己动手准备测试,搭建回路,练习测试。
本书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液压元件的耐久性试验,这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国产液压元件的可靠性偏低,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变基础件发展的滞后状况现在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液压件是重中之重。可靠性取决于制造的一致性和设计的优良性。现在,国内很多液压元件是通过测绘仿造出来的,几何尺寸与先进产品相似,因此,流量-压差性能等一般稳态特性与先进水平差别还不大,差别大的就是耐久性。
本书关于液压元件的篇幅较多,而关于液压系统的篇幅相对少些,不是因为液压系统测试不重要,而是因为:
1)液压系统的测试项目与方法和相应的主机密切相关,作者无法给出既具普遍性又能用较短篇幅说清的例子。
2)如果掌握了液压元件的测试,则对系统进行测试也就不难了。
3)耐久性试验,如果对液压元件做好了,则在主机上就可以不做或少做,至少简单得多了。
不动手,提高不了动手能力。道理很简单,只要想一下:读一级厨师写的菜谱100遍,不下厨,能成为一级厨师吗?同样,不测试,也提高不了测试能力!为此,第9章“实验”再出了一些题目供选用。
本书从基础开始,逐章深入,各部分都以前面的介绍为基础,因此建议不要跳读。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的途径和方法,而无意将本书写成实验指导书。因此,一些测试过程并不完整,冀望读者能通过自主思考,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完善。
本书所提供的回路图是基本的、示范性的,介绍工作原理用的,实际使用时还应根据情况增添必要的安全措施。
液压元件、系统的液压特性的测试技术肯定与液压元件、系统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但本书的重点是介绍测试技术,而非液压元件、系统,相信读者已有,或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本书专注于液压特性的测试,至于材料的理化特性、部件的几何特性、整机的工作特性等的测试,请查阅相关专著。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延伸阅读,参考文献都放在各章末尾。全书中所有文献序号,均指该章末的延伸阅读文献序号。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试验”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在一些液压行业标准中规定了对液压元件要进行型式试验与出厂试验,这里使用了试验一词的“考试、检验”之意。其实,这里的考试检验也离不开测量。测试,顾名思义,就是“测”+“试”,“测量”+“试验”。这里的“试验”,比较强调其尝试之意。尝试,意味着探索,进入未知领域,这是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本书既谈测量,也谈按标准试验,还探讨超越标准规定的尝试,因此,本书较多使用“测试”一词,某些章节中尊重习惯和相应标准的提法,使用“试验”一词,请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
本书分段较多,排版较松,就是希望层次清晰些,给读者在阅读时留出喘息、思索、批注的空间。通过批注,提出问题、疑惑,纠正错误,才能加深理解。
由于国内的液压技术术语大多是舶来货,多人各自翻译,很不统一,有些直译未反映本意,似是而非,容易引起误解。本书尽可能列举各种同义词,纠正一些名不符实的名称,以便利初学液压者。
关于压力单位问题。作者查阅了欧美所有世界知名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