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174675
“重规模轻结构,重建设轻管理”,“揠苗助长”的城镇化挤压了乡村社区的边缘界态,其空间形态受到规模增长和结构重塑的双重压力。当低碳视野下对人地关系的关注不足时,易形成技术的简单堆砌,而呈现空间形态结构的失稳、失调和失和。吴盈颖著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营建方法与实践研究》提出“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内容体系,建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思维和视野下的研究框架。从碳脉结构识别、适应单元构造、影响因素分级、过程机制建构再到*终形态营建,研究空间形态各组分与碳排放在空间形态适应性过程中的相关性,并调适与诊疗其中的关键路径,以实现降碳减排目标。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人居环境
1.1.2 乡村人居环境的低碳建设诉求
1.2概念辨析
1.2.1 乡村社区
1.2.2低碳
1.2.3 空间形态
1.3研究意义
1.3.1研究缘起与反思
1.3.2研究视角与意义
1.4研究动态
1.4.1 传统乡村聚居的“和”智慧启示
1.4.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1.5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研究内容
1.5.2研究方法
1.5.3技术路线
2空间形态的适应性与结构碳锁定
2.1空间形态的层次构成
2.1.1城乡区域形态:近域择优拓展
2.1.2 邻里团组形态:自相似韧性生长
2.1.3 宅院空间形态:功能序列组织
2.1.4 空间形态演进的层次关联与碳排放
2.2空间结构的要素组织
2.2.1 显性结构要素
2.2.2 隐性结构要素
2.2.3 空间结构要素组织关系
2.3“结构一空间形态一功能”的适应力作用
2.3.1构成:理性与非理性交织
2.3.2过程:主体与客体适应
2.3.3样态:明晰与混沌共生
2.4本章小结
3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
3.1“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的提出
3.1.1适应性
3.1.2 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
3.1.3基本特征
3.2理论基础
3.2.1环境适应性
3.2.2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3.2.3 空间环境行为·
3.3内容构成
3.3.1碳脉结构识别
3.3.2适应单元构造
3.3.3 影响因素分级
3.3.4过程机制调控
3.4本章小结
4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与碳脉结构识别
4.1样本阅读
4.1.1 样本选取
4.1.2基本信息
4.2形态识别
4.2.1 参数选择
4.2.2特征描述
4.2.3对比分析
4.3基于空间形态的碳计量
4。3.1碳计量组织架构
4。3.2碳核算方法与模型
4.4碳排放概况与特征
4.4.1碳均值类型化
4.4.2季节性周期化
4.4.3碳用地异质化
4.5本章小结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