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151534
内容简介
《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规划及相关问题研究》在分析应急信息管理过程、社会需求、典型应急管理实践及相应的应急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以农业灾害应急为例,研究了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环境及防灾减灾相关理论基础支持下,应急信息化管理原理、流程与框架模型,提出了应急信息资源描述、组织、整合、规划及应急资源优化调度等相关模型概念和相应的理论与技术,并基于DEA方法对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及优化研究。
目 录
引言
第1章 应急信息管理的流程、技术与框架
1.1 国内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研究综述
1.2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原理与机制
1.2.1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1.2.2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基本流程
1.2.3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技术模型及其特征
1.2.4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框架及其原理分析
1.3 农业灾害应急数字资源主体调查与分析
1.3.1 各地灾害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1.3.2 我国灾害数据库建设情况
1.4 灾害应急信息资源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1.5 农业灾害信息整合传播
1.5.1 农业灾害信息整合传播的理论基础
1.5.2 突发灾害情况下虚拟社区信息沟通与交流
1.5.3 灾害应急联动管理中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第2章 应急信息资源的揭示与管理
2.1 基于Ontology的农业风险知识库构建与应用
2.1.1 农业风险知识分类及其获取
2.1.2 农业风险Ontology知识表示
2.1.3 基于Ontology的农业风险知识库设计
2.1.4 应用分析
2.2 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1 洪水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2 气象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3 地质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4 地震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3 基于EA的农业灾害应急数字资源规划
2.3.1 基于EA的区域农业灾害应急数字资源规划研究
2.3.2 基于EA的灾害管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研究
第3章 基于EA的农业灾害防测数字资源规划与管理
3.1 灾害识别与信息认知
3.1.1 灾害识别的目的和原则
3.1.2 灾害信息认知
3.2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机制与模式选择
3.2.1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的界定及其机制
3.2.2 不同视角下的灾害防测管理机制分析
3.3 案例分析:×××防洪资金挪用事件
3.3.1 ×××防洪资金挪用事件回放
3.3.2 防洪资金挪用案件暴露出灾害防测管理机制的缺陷
3.4 基于EA的灾害防测信息管理政策需求与内容架构
3.4.1 基于EA的灾害防测信息管理价值作用
3.4.2 灾害防测数字资源分类
3.4.3 灾害防测业务活动梳理
3.4.4 基于EA的灾害防测数字资源规划
3.5 小结:经验与科学共同支撑的灾害防测信息管理体系
3.5.1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的经验借鉴
3.5.2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科学体系建设
……
第4章 基于EA的农业灾害减灾数字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5章 基于EA的农业灾荒赈救数字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6章 应急物流知识表示与应急物质调度优化
第7章 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第1章 应急信息管理的流程、技术与框架
1.1 国内自然灾害信息分类与组织研究综述
1.2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原理与机制
1.2.1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1.2.2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基本流程
1.2.3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技术模型及其特征
1.2.4 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框架及其原理分析
1.3 农业灾害应急数字资源主体调查与分析
1.3.1 各地灾害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1.3.2 我国灾害数据库建设情况
1.4 灾害应急信息资源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1.5 农业灾害信息整合传播
1.5.1 农业灾害信息整合传播的理论基础
1.5.2 突发灾害情况下虚拟社区信息沟通与交流
1.5.3 灾害应急联动管理中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第2章 应急信息资源的揭示与管理
2.1 基于Ontology的农业风险知识库构建与应用
2.1.1 农业风险知识分类及其获取
2.1.2 农业风险Ontology知识表示
2.1.3 基于Ontology的农业风险知识库设计
2.1.4 应用分析
2.2 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1 洪水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2 气象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3 地质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2.4 地震灾害Ontology库构建
2.3 基于EA的农业灾害应急数字资源规划
2.3.1 基于EA的区域农业灾害应急数字资源规划研究
2.3.2 基于EA的灾害管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研究
第3章 基于EA的农业灾害防测数字资源规划与管理
3.1 灾害识别与信息认知
3.1.1 灾害识别的目的和原则
3.1.2 灾害信息认知
3.2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机制与模式选择
3.2.1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的界定及其机制
3.2.2 不同视角下的灾害防测管理机制分析
3.3 案例分析:×××防洪资金挪用事件
3.3.1 ×××防洪资金挪用事件回放
3.3.2 防洪资金挪用案件暴露出灾害防测管理机制的缺陷
3.4 基于EA的灾害防测信息管理政策需求与内容架构
3.4.1 基于EA的灾害防测信息管理价值作用
3.4.2 灾害防测数字资源分类
3.4.3 灾害防测业务活动梳理
3.4.4 基于EA的灾害防测数字资源规划
3.5 小结:经验与科学共同支撑的灾害防测信息管理体系
3.5.1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的经验借鉴
3.5.2 灾害防测信息管理科学体系建设
……
第4章 基于EA的农业灾害减灾数字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5章 基于EA的农业灾荒赈救数字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6章 应急物流知识表示与应急物质调度优化
第7章 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在线试读
2.2.3.1 地质灾害的特征
地质灾害是一种地质作用或者说地质现象,它是由于自然地质动力活动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和危害。地质灾害具有两个要素:一是致灾作用,二是受灾对象,前者是主体,后者是被动客体。这不难理解,若是没有致灾作用,灾害如何发生;若是没有受灾对象,便没有造成损失,构不成灾害。
我国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将地质灾害表述为:地质灾害是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或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的地质事件(何庆、汤庸等,2007)。根据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实际情况,许多学者认为,地质灾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它综合体现出了两种属性。地质灾害大多数是突发性的,在灾害发生之前的预兆也通常较为隐蔽、难以觉察,所以人们很难对它做出预防,有时即使发现了地质灾害即将发生,人们也很可能会束手无策,毕竟自然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人的力量。由于无法预防和抗衡,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往往是极为巨大的。近年来,地质灾害比以往更为猖獗,地震、滑坡、泥石流在世界各地连连发生,我国领土面积大,地形、地貌、地质都很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尤为多,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广,因此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据统计,我国近年由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平均每年超过100亿元,而且还不包括地震灾害在内。
地质灾害的种类非常多,从狭义上说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裂缝等,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种类如此之多,为了理清它们的概念和逻辑,许多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分类。对地质灾害的分类可以从多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出发,将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发性地质灾害两种类型是根据地质灾害的活动特点而做出的划分。从地质灾害发生形式的角度人手,可以把它分为单发型和群发型,很显然,单发型是指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仅仅发生一种灾害,而群发型则是有两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灾害种在一区域同时发生,呈群体出现。就地质灾害成因的不同,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自然地质灾害和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两种。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与人类的项目开发、工程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和限制人类开发活动来减少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就是说这类灾害是人为可控的。另外,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不同,也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和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2.2.3.2 地质灾害Ontology构建流程
地质灾害Ontology构建终目标是为了地质灾害数据的共享和重用,减少“信息孤岛”和查找信息的障碍。地质灾害Ontology构建需要对地质灾害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理,对其信息体系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定义专业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同时解决地质灾害领域的规范化问题,为整个地质灾害学科的数字化与标准化打下基础,终实现地质灾害领域信息知识的共享和复用。
地质灾害包含范围比较广,地质灾害的种类也比较多,因此要构建地质灾害Ontology,要了解、查找的信息数据很多,以滑坡为例,我们首先要了解滑坡的定义、种类、时间和区域、滑坡的体积、影响和诱发因素等。总之,要实现共享和重用这一目标就需要利用Ontology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大量信息和知识进行统一的定义和表示,使得在各个系统中能进行查找搜索需要的信息知识。
……
地质灾害是一种地质作用或者说地质现象,它是由于自然地质动力活动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和危害。地质灾害具有两个要素:一是致灾作用,二是受灾对象,前者是主体,后者是被动客体。这不难理解,若是没有致灾作用,灾害如何发生;若是没有受灾对象,便没有造成损失,构不成灾害。
我国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将地质灾害表述为:地质灾害是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或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的地质事件(何庆、汤庸等,2007)。根据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实际情况,许多学者认为,地质灾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它综合体现出了两种属性。地质灾害大多数是突发性的,在灾害发生之前的预兆也通常较为隐蔽、难以觉察,所以人们很难对它做出预防,有时即使发现了地质灾害即将发生,人们也很可能会束手无策,毕竟自然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人的力量。由于无法预防和抗衡,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往往是极为巨大的。近年来,地质灾害比以往更为猖獗,地震、滑坡、泥石流在世界各地连连发生,我国领土面积大,地形、地貌、地质都很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尤为多,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广,因此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据统计,我国近年由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平均每年超过100亿元,而且还不包括地震灾害在内。
地质灾害的种类非常多,从狭义上说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裂缝等,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种类如此之多,为了理清它们的概念和逻辑,许多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分类。对地质灾害的分类可以从多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出发,将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发性地质灾害两种类型是根据地质灾害的活动特点而做出的划分。从地质灾害发生形式的角度人手,可以把它分为单发型和群发型,很显然,单发型是指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仅仅发生一种灾害,而群发型则是有两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灾害种在一区域同时发生,呈群体出现。就地质灾害成因的不同,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自然地质灾害和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两种。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与人类的项目开发、工程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和限制人类开发活动来减少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就是说这类灾害是人为可控的。另外,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不同,也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和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2.2.3.2 地质灾害Ontology构建流程
地质灾害Ontology构建终目标是为了地质灾害数据的共享和重用,减少“信息孤岛”和查找信息的障碍。地质灾害Ontology构建需要对地质灾害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理,对其信息体系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定义专业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同时解决地质灾害领域的规范化问题,为整个地质灾害学科的数字化与标准化打下基础,终实现地质灾害领域信息知识的共享和复用。
地质灾害包含范围比较广,地质灾害的种类也比较多,因此要构建地质灾害Ontology,要了解、查找的信息数据很多,以滑坡为例,我们首先要了解滑坡的定义、种类、时间和区域、滑坡的体积、影响和诱发因素等。总之,要实现共享和重用这一目标就需要利用Ontology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大量信息和知识进行统一的定义和表示,使得在各个系统中能进行查找搜索需要的信息知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