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14781
这是一本值得信赖的成功励志读物
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时刻冲在浪尖上”“做自己的导演”“如狮子般咆哮”和“站在大师贩肩膀上”,共十七章,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真实生活告诉大家各种令人惊叹的成功故事,令人惋惜。
老人们常说,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然而很多人的事业和人生却常常是八分耕耘,两分收获,后也只落得平庸和遗憾。当然,不耕耘肯定是不会有收获的,但并不是耕耘了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会耕耘的人,可以将自己努力所换来的回报化,并且充分享受这个过程,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不会耕耘的人,即便很努力也只是得到有限的收获,并且其间耗尽体力和心力,甚至沉浸在沮丧失意中,忘了享受生活应有的美好。要想得到你所希冀的成功,重要的不是耕耘多少,而是如何耕耘。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先学会如何耕耘,之后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减少,而得到的回报会更多。
这本书会带你经历一段非常重要且令人兴奋的旅程,告诉你真正的成功者和有抱负却失意的人的区别。我们用令人咋舌的成功故事和令人惋惜的苦涩失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身边毕业于北大、剑桥等名校的优秀人才和在企业打拼事业的人们成长经历的观察,来向你诠释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游刃有余的17个关键原因,帮助你在人生和事业上达到你所期望的高度。
在今天的世界,大多数体力劳动和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会被机器和电脑代替,而人类的核心角色将不再是生产和服务,而是围绕着发现、创造和人性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场和商场都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革。这个过程中,会有赢家,也会有输家。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成为赢家。我们会为你揭示如何通过预见未来和不断重塑自己来保持你的竞争优势。你会学到如何完全掌控你的事业,而不是盲目随大流或被外界的系统所控制。我们还会告诉你为什么勇敢无畏是成功者的品质,并教给你快速学习任何新能力的技巧。后,我们还会谈到关于运气的神秘话题,教你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运,抓住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掌握并实践这本书里告诉你的17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你会在今天竞争激烈、变化飞快的职场和商场中游刃有余,得到属于你自己的成功和幸福。这些能力决定了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区别,如果你掌握了,就必然会站在竞争队伍的前列,从自身的耕耘中得到丰硕的果实。
唤醒童年的勇气
很多人都对被别人拒绝或在他人面前难堪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很流行,以至于一个美国的问卷调查发现,美国人的头号恐惧是公众演讲,第二个才是死亡。为什么?因为公众演讲是容易让人觉得难堪、在众人面前“出丑”的情况。暂不谈这个调查是否准确反映了现实,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人们对难堪的恐惧是普遍和深刻的。
在一个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娜奥米设计的实验中,研究员们用MRI核磁共振成像仪观察人们在被拒绝之后大脑的活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者在电脑屏幕上和另外两个人玩“扔接球”的游戏。这个被试者被告知他在和另外两个被试者玩,但实际上另外两个“人”只是设计好的电脑程序而已。游戏中,三个人轮流扔给另一个人球,而这个人接住后再扔给下一个。开始的时候,球在三人之间顺时针传递着,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拿到球。但过了一会儿,和受试者一起玩的另外两个“人”开始不断地给对方扔球,而完全忽略了受试者。研究员们发现,受试者在游戏中遭到另外两个人的“拒绝”后,他们大脑的活动改变了。大脑中激发痛感的区域被激活。这个大脑区域通常在我们感觉到真正的疼痛时才会被激活。仅仅一个电脑游戏中的“拒绝”,就足够使一个人感觉到真正的痛。
那如果一个人当面被人拒绝甚至嘲笑,这种痛无疑会更深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讨厌甚至惧怕被拒绝,于是就尽可能避免提出有可能被拒绝的要求。但这种恐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从纯理智的角度来看,被人拒绝或嘲笑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损失什么,生活还是会继续。但是从情绪的角度来讲,我们却很在乎。
然而这种恐惧并不是我们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幼童就不害怕难堪或者被拒绝。如果一个小男孩想要一个玩具,他就会在玩具店旁若无人地恳求、撒娇、哭闹,甚至威胁他的父母。有时候他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时候得不到。但是他下次还是会继续,一点也不觉得尴尬。拒绝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要求的次数越多,被拒绝的也越多,但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机会也就越多。比如说,他要求了10次,5次被决绝,3次得到了他想要的,2次他做出让步,得到的比自己希望的少一点。这是成功还是失败?当然是成功。这样的结果比他一次都不要求好得多。当然,小男孩也感受到了甜头,所以他还是坚持不懈地要求下去,不管被拒绝了多少次都不会退缩。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顾虑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考虑面子、人情、社会地位、关系等等诸多因素。我们不愿意向老板提出加薪,因为怕留下不好的影响,甚至丢掉工作。我们不愿意向同事请教工作,因为怕被认为笨,丢面子,甚至被嘲笑。我们不愿意向下属提出合理的要求,因为怕他们反抗,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其实很多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而已。
我们应该接纳小男孩的态度,有勇气提出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把拒绝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你就不会因为被拒绝而感到痛苦,而是为你请求后得到的感到惊喜。
练习“被拒绝”
嘉江是美国的一个普通年轻人,却突然受到了很多公众关注,原因是他花了100天时间寻找拒绝,并把每次经历的视频放在网上和所有人分享。在开始这项使命几个月前,他辞了工作,准备和他的朋友创立自己的公司。在朋友的生日派对上,他得到一个令他十分沮丧的消息:他认为很有希望的一位投资人决定不给他的初创公司投资。他失望极了,因为这个投资对他来说很重要。
事情发生后,他意识到自己对拒绝的恐惧是他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障碍。于是他习惯性地上网搜索“如何克服对拒绝的恐惧”。在搜索结果中,“拒绝疗法”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个疗法要求参加者在30天内每天主动寻找一次拒绝。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很多销售人员都用这种疗法。嘉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决定挑战自己,做100天拒绝疗法。
天,他问一个保安要100美元,保安狐疑地看看他,说了不。这个拒绝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于是他赶紧跑掉了。第二天,他在一家餐馆吃完一个汉堡后要求服务员免费再给他一个。这次虽然还是被拒绝了,但他和服务员说笑了一会儿,所以没有觉得很难堪。
第三天,他在一家面包圈店,要求店员把他点的五个面包圈做成奥运五环,并且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这位店员认真地想了想,又在纸上画了半天,竟然真的应他的要求在15分钟内做出了五环面包,并且免费送给了他。
突然间,他对被拒绝的恐惧瞬间退去了。之后的97天里,他发现对他的“无理要求”说“是”的人比他想象的多。他故意提出一些有些过分的要求,目的是要被拒绝,但令他惊讶的是,很多人对他的要求点了头。这些天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答应让嘉江在他家后院踢足球;一名警察同意让他坐在警车的驾驶座上摆酷;一位素不相识的飞行员甚至让他驾驶自己的飞机。这100天里,嘉江收到了51次点头,49次摇头。
多数人都不会去主动向别人要求自己想要的,所以结果自然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提出要求并不是很容易,需要你有勇气,而这种勇气是需要在练习中不断加强的。如果你也害怕被拒绝,不妨先尝试一下30天拒绝疗法,一定有惊喜等待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