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14844
从柴德赓先生,经许大龄、黄永年二位先生,到邱敏先生,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史籍举要》的编纂、整理和校订,深切地感受到诸位先生的专精学术,而且亦可学习到老一辈学人对国家、民族学术文化事业的高度责任意识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继承和发扬这样一份可贵的精神遗产,正是今日学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史籍举要》(修订本),通俗易懂,是历史学入门***之书。在修订内容里加入了邱敏先生的十几条校记,和黄永年先生罗列的该书的错误以及存疑之处。整体装帧素色淡雅,开本为16K,大气自然。本书在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依据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一课的手稿和部分讲义整理而成。
《史籍举要》(修订本)主要是依据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一课的手稿和部分讲义整理而成。本书主要目的是使高等院校历史系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青年,在自己能够初步阅读中国古代史料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古代史籍有一个大致的掌握,从而能够较快进入历史学习研究的阶段。本书按类将中国古代史比较重要的历史文献作了介绍,对史籍作者及其时代、史料来源及其编纂方法、优缺点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注解及版本等做了详细的梳理。同时,也在其中穿插了搜集史料与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对于初学者以及研究者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修订本感言 // 001
修订本前记 // 003
一版序 // 005
前言 // 009
上编 // 001
纪传体类 // 003
一 《史记》 // 003
二 《汉书》 // 016
三 《后汉书》 // 024
四 《三国志》 // 037
五 《晋书》 // 047
六 《宋书》 // 056
七 《南齐书》 // 065
八 《梁书》、《陈书》 // 069
九 《魏书》 // 075
十 《北齐书》 // 084
十一 《周书》 // 088
十二 《隋书》 // 093
十三 《南史》、《北史》 // 097
十四 《旧唐书》 // 105
十五 《新唐书》 // 110
十六 《旧五代史》 // 117
十七 《新五代史》 // 121
十八 《宋史》、《辽史》、《金史》 // 126
十九 《元史》 // 148
二十 《明史》 // 156
附:《清史稿》 // 164
下编 // 167
编年体类 // 169
一 《资治通鉴》 // 169
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 // 188
三 《三朝北盟会编》 // 190
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192
五 《续资治通鉴》 // 193
六 《明实录》、《清实录》 // 194
纪事本末类 // 197
一 《通鉴纪事本末》 // 197
二 《宋史纪事本末》 // 200
附:《元史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 203
三 《明史纪事本末》 // 203
四 《左传纪事本末》 // 206
政书类 // 209
一 “十通” // 210
1.《通典》 // 210
2.《通志》 // 217
3.《文献通考》 // 221
附:乾隆时所修“六通”和《续皇朝文献通考》 // 224
二 会要 // 224
1.《唐会要》、《五代会要》 // 224
2.《宋会要辑稿》 // 227
3.《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 230
4.《三国会要》 // 232
5.《明会要》 // 233
三 其他 // 234
传记类 // 239
一 分类专书 // 240
二 以朝代为主的传记 // 249
三 地区性传记 // 255
四 个人专传 // 256
地理类 // 259
一 地图 // 259
二 地志 // 261
三 水道 // 265
四 都邑 // 268
五 边疆 外国 // 271
后记 // 276
修订本后记 // 278
“有志于史学的人,手此一编,费力省而得益多,登堂入室,左右逢源,对于著者是一定感激不尽的。”——吕叔湘
修订本后记
柴德赓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及江苏师范学院都讲授过“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这一课程,分别留存有两个版本的讲稿;北京师范大学讲稿为墨笔手稿(以下称“手稿”),江苏师范学院讲稿亦为墨笔稿,后印成油印讲稿(以下称“讲稿”),发至历史系学生作教材。从1958 年始至1963 年,中华书局几任负责人金兆梓、萧项平、李侃先生及资深编审刘德麟、姚绍华先生为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以下简称《要籍介绍》)出版之事,曾多次专诣柴德赓先生,并签订了出版合同。在这期间,柴德赓先生为出版此书专门撰写了《要籍介绍》书稿(誊录在中华书局专用稿纸上,以下称“书稿”)。这样,柴德赓先生生前留下有《要籍介绍》的手稿、讲稿和书稿三种。由于各种原因,《要籍介绍》在基本定稿后未能加工整理成书。1964 年后,柴德赓先生参加中宣部、中华书局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柴德赓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及江苏师范学院都讲授过“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这一课程,分别留存有两个版本的讲稿;北京师范大学讲稿为墨笔手稿(以下称“手稿”),江苏师范学院讲稿亦为墨笔稿,后印成油印讲稿(以下称“讲稿”),发至历史系学生作教材。从1958 年始至1963 年,中华书局几任负责人金兆梓、萧项平、李侃先生及资深编审刘德麟、姚绍华先生为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以下简称《要籍介绍》)出版之事,曾多次专诣柴德赓先生,并签订了出版合同。在这期间,柴德赓先生为出版此书专门撰写了《要籍介绍》书稿(誊录在中华书局专用稿纸上,以下称“书稿”)。这样,柴德赓先生生前留下有《要籍介绍》的手稿、讲稿和书稿三种。由于各种原因,《要籍介绍》在基本定稿后未能加工整理成书。1964 年后,柴德赓先生参加中宣部、中华书局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校工作,著书让位于《新五代史》点校。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柴德赓先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书桌前,完成这部书稿。1978 年,由陈璧子先生推动,开始整理出版《要籍介绍》。将手稿、讲稿和书稿三稿合一,经北京师范大学刘乃和先生遴选后交付中华书局拟定出版,书名定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资深编审赵守俨先生审阅后提出编辑意见,需要专业人士系统编排整理。
1979 年,华东师范大学吴泽先生专访陈璧子先生,提出:(一)整理柴德赓先生的论文,作为《近代历史人物论文专集》丛书之一;(二)大学历史教材缺少“历史要籍介绍”此类书,希望刘乃和先生担此任,将其整理出版。
陈璧子先生考虑刘乃和先生领导陈垣研究室,整理陈垣校长手稿工作繁重,仅由她完成论文集部分(即198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学丛考》),《要籍介绍》一书的整理工作由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生许春在、邱敏、胡天法三人担任。他们利用教学课余时间整理,工作历时近三年,至1981 年夏季他们汇集于北京,完成《要籍介绍》编辑汇总工作;经北京大学许大龄先生精心审校并写序,金家瑞先生负责联系北京出版社,终成书。按照北京出版社编审刘宁勋的意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的同名书名已有出版,因此书名改定为《史籍举要》。北京大学周祖谟先生为其题写书签。
1982 年9 月,《史籍举要》出版,后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教学参考书,并于1987 年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001 年,北京出版社编辑《大家小书》系列丛书,将其选入。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先生为《史籍举要》再版撰写前记,题为《登堂入室的门径》。此次修订本,根据陕西师范大学黄永年先生《读柴德赓先生〈史籍举要〉》文章提出的该书编写和整理的疏漏,由邱敏先生逐一修订、校正,并加入邱敏先生在研读、应用过程中所发现的错漏处的修订,共写出校记五十六条。此次修订本特请陈祖武学部委员撰写了修订本感言,以新的面貌面向读者。
201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垣校长的《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以下简称《评论》)一书,该书是根据20 世纪40 年代陈垣校长在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历史名著评论”课程的教学日记、札记以及南开大学来新夏先生关于该课程的听课笔记合编而成。《评论》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对照《史籍举要》,十分清晰地看到:作为陈垣校长的学术传承人,柴德赓先生是如何师承老师的学术研究及教学精华的。也就
是说《史籍举要》是《评论》的继承和发展。
就在商务印书馆《史籍举要》修订本准备印刷之前,我们找到一份完整的《评论》抄稿。这份抄稿题为《中国史学名著评论陈援庵先生讲述》,全稿十余万字,抄于“武陵余氏读已见书斋抄稿”,字体工整,并有柴德赓先生很多眉注。新发现的《评论》如出版,更可清晰看到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柴德赓先生为陈垣校长入室弟子,有师承关系,继承老师的衣钵本身就是学术传薪。从柴德赓先生《陈垣先生的学识》一文可以清晰看到这种学术传承的关系。
现在苏州大学柴德赓研究所着手整理柴德赓先生的全部遗稿、信札、日记,编辑出版《柴德赓全集》。在这些文献中可以了解到柴德赓先生五十多年前写作《要籍介绍》的一些过程。待今后日记及书信出版后,可以让更多的学者了解到那个时代学者著书立说的艰难。
柴德赓先生著《要籍介绍》,从1955 年离开北京师范大学后就已经动手写作。1958 年已经应中华书局之约展开写作,到1963 年夏,已经写出“书稿”;并非直接采用“手稿”和“讲稿”。《要籍介绍》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学术著作写作。柴德赓先生所写的任何一篇论文,在发表前都会向陈垣校长问学、求授,这已经成为陈门学风。
一本《要籍介绍》,几经波折,在柴德赓先生过世后12 年出版,完成了他的一个愿望,体现了他在史学史、目录学研究及教学方面的成果。对于逝者是成就一个夙愿,对于后世学者则是多一本历史著作。从写作、整理到出版,前后历时24 年,《史籍举要》出版至今已经32 年,仍历久弥新。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述:“有志于史学的人,手此一编,费力省而得益多,登堂入室,左右逢源,对于著者是一定感
激不尽的。”
借此次商务印书馆修订本问世之际,再次感谢为《史籍举要》付出辛劳的三代出版人(中华书局、北京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各位编辑);感谢所有对此书的出版和完善做出贡献的学者,他们使得《史籍举要》更趋完美,成为一把史学史的入门永不生锈的钥匙。商务印书馆肖帅帅编辑在此次修订时,认真查对每一细节,逐字逐句精雕细刻;孙文泱先生亦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苏州大学柴德赓研究所 柴念东
2015 年10 月校工作,著书让位于《新五代史》点校。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柴德赓先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书桌前,完成这部书稿。1978 年,由陈璧子先生推动,开始整理出版《要籍介绍》。将手稿、讲稿和书稿三稿合一,经北京师范大学刘乃和先生遴选后交付中华书局拟定出版,书名定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资深编审赵守俨先生审阅后提出编辑意见,需要专业人士系统编排整理。
1979 年,华东师范大学吴泽先生专访陈璧子先生,提出:(一)整理柴德赓先生的论文,作为《近代历史人物论文专集》丛书之一;(二)大学历史教材缺少“历史要籍介绍”此类书,希望刘乃和先生担此任,将其整理出版。
陈璧子先生考虑刘乃和先生领导陈垣研究室,整理陈垣校长手稿工作繁重,仅由她完成论文集部分(即198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学丛考》),《要籍介绍》一书的整理工作由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生许春在、邱敏、胡天法三人担任。他们利用教学课余时间整理,工作历时近三年,至1981 年夏季他们汇集于北京,完成《要籍介绍》编辑汇总工作;经北京大学许大龄先生精心审校并写序,金家瑞先生负责联系北京出版社,终成书。按照北京出版社编审刘宁勋的意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的同名书名已有出版,因此书名改定为《史籍举要》。北京大学周祖谟先生为其题写书签。
1982 年9 月,《史籍举要》出版,后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教学参考书,并于1987 年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001 年,北京出版社编辑《大家小书》系列丛书,将其选入。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先生为《史籍举要》再版撰写前记,题为《登堂入室的门径》。此次修订本,根据陕西师范大学黄永年先生《读柴德赓先生〈史籍举要〉》文章提出的该书编写和整理的疏漏,由邱敏先生逐一修订、校正,并加入邱敏先生在研读、应用过程中所发现的错漏处的修订,共写出校记五十六条。此次修订本特请陈祖武学部委员撰写了修订本感言,以新的面貌面向读者。
201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垣校长的《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以下简称《评论》)一书,该书是根据20 世纪40 年代陈垣校长在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历史名著评论”课程的教学日记、札记以及南开大学来新夏先生关于该课程的听课笔记合编而成。《评论》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对照《史籍举要》,十分清晰地看到:作为陈垣校长的学术传承人,柴德赓先生是如何师承老师的学术研究及教学精华的。也就
是说《史籍举要》是《评论》的继承和发展。
就在商务印书馆《史籍举要》修订本准备印刷之前,我们找到一份完整的《评论》抄稿。这份抄稿题为《中国史学名著评论陈援庵先生讲述》,全稿十余万字,抄于“武陵余氏读已见书斋抄稿”,字体工整,并有柴德赓先生很多眉注。新发现的《评论》如出版,更可清晰看到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柴德赓先生为陈垣校长入室弟子,有师承关系,继承老师的衣钵本身就是学术传薪。从柴德赓先生《陈垣先生的学识》一文可以清晰看到这种学术传承的关系。
现在苏州大学柴德赓研究所着手整理柴德赓先生的全部遗稿、信札、日记,编辑出版《柴德赓全集》。在这些文献中可以了解到柴德赓先生五十多年前写作《要籍介绍》的一些过程。待今后日记及书信出版后,可以让更多的学者了解到那个时代学者著书立说的艰难。
柴德赓先生著《要籍介绍》,从1955 年离开北京师范大学后就已经动手写作。1958 年已经应中华书局之约展开写作,到1963 年夏,已经写出“书稿”;并非直接采用“手稿”和“讲稿”。《要籍介绍》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学术著作写作。柴德赓先生所写的任何一篇论文,在发表前都会向陈垣校长问学、求授,这已经成为陈门学风。
一本《要籍介绍》,几经波折,在柴德赓先生过世后12 年出版,完成了他的一个愿望,体现了他在史学史、目录学研究及教学方面的成果。对于逝者是成就一个夙愿,对于后世学者则是多一本历史著作。从写作、整理到出版,前后历时24 年,《史籍举要》出版至今已经32 年,仍历久弥新。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述:“有志于史学的人,手此一编,费力省而得益多,登堂入室,左右逢源,对于著者是一定感
激不尽的。”
借此次商务印书馆修订本问世之际,再次感谢为《史籍举要》付出辛劳的三代出版人(中华书局、北京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各位编辑);感谢所有对此书的出版和完善做出贡献的学者,他们使得《史籍举要》更趋完美,成为一把史学史的入门永不生锈的钥匙。商务印书馆肖帅帅编辑在此次修订时,认真查对每一细节,逐字逐句精雕细刻;孙文泱先生亦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苏州大学柴德赓研究所 柴念东
2015 年10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