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621237
了解近代教育家沈恩孚的家国情怀.
前言 吴县沈信卿先生诗文集序 越庵诗存 卷一甲申至癸巳(百五十二首) 卷二甲午至辛亥(六十四首) 卷三壬子至癸亥(八十四首) 卷四甲子至癸酉(二百六十首) 卷五甲戌至丙子(二百七首) 卷六丁丑至甲申(六百十六首) 摹梧轩文存 卷一经说(十三首) 字说(三十三首) 卷二论辩(五十二首) 策议(四首) 卷三叙跋(五十一首) 赠叙(十一首) 书牍(三十一首) 卷四传记(十六首) 碑志(九首) 赞颂(三十九首) 哀祭(十七首) 春秋左氏传汉谊 卷 卷二 卷三 卷四 春秋地名考略(摘汉谊) 教学片羽 龙门书院读书日记(三十四则) 五洲歌(一篇) 新格言(五十三则) 无成人传 沈信卿先生传 跋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十六卷,沈恩孚著。全书铅字排印,仿雕版样式,以宣纸印刷,线装三册。
沈恩孚(1864-1944),字信卿、心磐,号莘梧、螹庵,晚号若婴,室名螹学庐;江苏吴县人,初寄居嘉定,后定居上海。他早年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等名师,光绪二十年中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后被委任宝山县学堂教习,门下弟子即多成材;清廷废科举后,与友人倡议改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得当局支持,去日本考察教育,归任龙门师范学堂监督;后应张謇之邀担任图书公司编辑事,同时创办江苏学务总会并任评议员,推行普及教育,研究地方自治,被选为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议长,发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被推为主席。
辛亥革命后,沈恩孚历任江苏民政司次长、省公署首席秘书。袁世凯称帝之际,他毅然退出政坛,率先在报纸上披露“劝进”丑闻;复投身于江苏教育,一九一六年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并兼任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校董;花甲之年发起人文社,创设人文图书馆(即鸿英图书馆,后并入上海图书馆),担任馆长,搜辑近代史料,以供治学者参考。
沈恩孚一生,适当晚清、民国“亘古未有之大变局”,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如何从一个“淹贯经史”的读书人,成长为“力持共和之议”的先行者。他贡献毕生心力于两件事,一是倡行地方自治,一是发展民众教育。其诗文中“于学于教于政见之著述者甚多”(黄炎培语),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诲人不倦,责己甚严。他早年因家人避太平天国祸难而生长异乡,晚年复遭逢日寇侵华之劫难,虽因年老衰病困居上海,而能够坚守民族气节,不断在诗文中痛斥日寇罪行,期盼早日光复,为中国军队取得的胜绩欢欣鼓舞,置自身安危于不顾。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其子女回到上海,即着手辑印《沈信卿先生文集》。书后有其女沈有珪、有琪一九四九年元旦跋,称一九四六年一月自渝还沪,“即与有乾、有琪、有琳检点遗著”。而书前唐文治序中述,一九四六年仲冬,沈婿胡厥文已将书稿交其求序,可见收集整理工作已近完成。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付刊,或即在其二女书跋的一九四九年初,但刊成问世则在又两年之后,因该书封面黄炎培题签,下署一九五一年。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凡《螹庵诗存》六卷,收自一八八四年迄一九四四年间诗作一千三百余首,以编年分卷;《摹梧轩文存》四卷,收经说、字说、论辩、策议、叙跋、赠叙、书牍、传记、碑志、赞颂、哀祭等各种文体共二百七十余篇;晚年所辑《春秋左氏传汉谊》四卷及《春秋地名考略》,于考据前人研究成果间时出己见,显示其史学造诣;《教学片羽》一卷,收早年读书日记,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五洲歌》及风人砭世的《新格言》等;自撰《无成人传》及黄炎培《沈信卿先生传》为尾卷。其诗文中保存了大量近现代教育资料、社会史料及同时代人生平交往材料,从中更可以窥见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
一片 一片春风渡野塘,野塘垂柳复垂杨。绿云何处莺 声漏,三两花枝倚夕阳。
春词 春风吹上旧罗衣,惆怅花期事已非。独敛翠蛾思 远道,懒看双燕绕梁飞。
寄陈诵笙世培 与君一别半月余,颇怪君无尺素书。而我慵懒亦 相敌,反唇倘至应轩渠。感君期我在不朽,逆旅倾心 嗟叹久。有时庄论杂诙谐,一语疗人病八九。忆昨春 风花乱开,翩翩裙屐枯[姑]苏台。偶从谈笑得真趣, 如读异书经百回。梅柳光阴等闲度,独客心情向谁诉 ?壮怀逸兴试追寻,此乐不疲天亦妒。我所居兮枕浦 江,不篙不楫宛在艘。美人悠悠隔春水,鸥边照影何 时双。迟君之来我倒屣,君恋吴中钓游地。吴中群彦 尽汪洋,龙门文史多高义。我今心交苦不多,愿君讲 解得切磋。安得暂借壶公缩地术,?舀滔一倾口海之 洪波。
大道曲 落日垂杨道,春风醉画楼。楼头嘶玉勒,楼上吴 姬愁。
临高台 相送临高台,高台多悲风。一声飞玉笛,客去如 秋鸿。
夜夜曲 美人何所思,独向瑶阶立。罗袜不知寒,夜夜庭 前湿。
秋感 二气积今古,阴阳移魁杓。晦朔若循环,江海方 滔滔。登高揽白日,长风忽萧条。茫茫天地间,悲歌 几雄豪。所思在千古,何以解郁陶。空山有岁月,风 雨鸡胶胶。
归舟不寐 卅里路行人静后,五更梦醒夜凉时。潮声渐向枕 边落,秋意忽从衾上知。无雨无风灯寂寞,一歌一答 橹逶迤。辉辉已见晨星动,箭急归心不可持。
林景周姊丈曾赉秋风话别图景周自澎湖假旋, 行期迫矣,约余与姚子让文楠,作是图志别 浦仙本合住瀛洲,偶憩江乡又掉头。七八月中一 来往,三千里外两敖[遨]游。苍烟有路盘雕鹗,流水 多情狎鹭鸥。此去海天云树阔,相期重话故园秋。
送景周之膨[澎]湖 秋风底事起江头,要送江天万斛舟。我喝苍虬驾 银浪,护君帆影渡沧洲。
海上吟有序 海上吟,伤洋场也。邑自道光中华夷互市,积四 十余年,鸟集鳞萃,富庶甲海内.。然数年已[以]来 ,巨贾荡产去者踵相接,盖非畴曩埒矣。余在同治壬 申之岁居城东门数月,时年角,未能辨风土也;光绪 辛巳复旅食是邑到于今,兹寒暑六更,耳倦荒淫之谈 ,目稔奇诡之态,揆厥流弊,殆无终极。噫嘻!陵谷 未迁,人禽渐混,白日飘忽,盛衰不恒,留连是非, 感交胸臆,既发辛有伊川之叹,聊学香山秦中之吟。
凡诗六章,章系以目,亦托于六义之赋云尔。
游 民 世态人繁华,民风凿纯懿。徒手觅生涯,光天走 精魅。黠者潜市廛,来往行踪秘。攫物易探囊,三尺 瞀不畏。悍者胁乡愚,大言杂嘲戏。搜索罄其赀,朋 呼供一醉。中有得业者,挽车掀短袂。自云良家子, 年少素矜贵。好作狭邪游,千金等闲弃。坐此家道落 ,穷途暗挥泪。见闻均足悲,非悲见闻事。但悲濒海 邑,本是弹丸地。今成安乐窝,铄尽黄金气。顿令道 旁人,形容半憔悴。
佚女 野花开满路,暗引蜂蝶痴。碧玉小家女,皎皎冰 雪姿。掼[惯]学时样妆,薄施粉与脂。佻达胜男子, 钗影落参差。同巷两三人,携手信所之。朝集张家园 ,后会相与期。暮游静安寺,此乐更不疲。朝朝与暮 暮,车马交衢驰。摩肩杂男女,触目迷雄雌。嗟彼长 蓬户,憨愚何识知。出门脱荆布,缟衣渐成缁。田家 有贤妇,双鬓乱如丝。
倡家 一女理丝竹,数人仰衣食。此风遂盛开,相沿至 今极。城北数万户,倡家累千百。娇女十五余,自负 倾城色。堂前硕腹贾,尘土挥黄白。尚笑守钱奴,何 堪近芳泽。丑女十二三,黄发初覆额。自惭真面目, 金翠滥装饰。掩袖抱琵琶,强赚江湖客。妍媸俱梦中 ,转眼无人识。蒲柳望秋零,春风难再得。及时嫁村 夫,路旁免弃掷。
烟室 鸦片始外夷,流毒人中土。沪北此业多,逐利猛 如虎。金碧辉轩楹,琉璃嵌牖户。离旷眼耳迷,贲育 筋骨腐。富家轻薄子,黄口未离乳。横榻顾盼豪,云 雾恣吞吐。亦有乡里儿,亲朋结三五。将进足趑趄, 既入眉飞舞。门外白发翁,自诧目未睹i不问在坐客 ,个中味甘苦。道有穷巷人,昔受此烟蛊。一饭今不 饱,潸潸泪如雨。
异服 乾坤正气薄,朱紫日混淆。变本复加厉,积久成 服妖。男儿喜艳服,衣香逐风飘。采[彩]花错其履, 锦带缠其要[腰]。女儿轻艳服,淡妆以助娇。红颜一 相映,坐中春愈饶。此风遍城隅,日夕趋浮嚣。邻邑 复濡染,璞玉伤于雕。不见西来客,虬髯曳鲛绡。
采[彩]票 喝雉且歇响,呼庐且住声。有票号白鸽,租界盛 销行。方之博篡者,同实而异名。得失亦茫茫,子重 母则轻。间者趋若凫,非想咸怦怦。自忖拔一毛,转 眼金满簏。一击惜不中,目瞠心气平。至再复至三, 欲已难忘情。艳说东邻儿,因之家业成。弋利此莫便 ,差强织与耕。群盲赴一轨,迷途那易醒。痴梦日以 远,筐箧日以倾。借问票所产,有客来谈瀛。吕宋苦 贫瘠,陷人乃设坑。以此课出入,众负彼独赢。吁嗟 纵鸽者,杏杳人苍冥。
旅怀 疏懒心情不可支,衡门总少息肩时。销魂又读文 通赋,漫兴长吟老杜诗。大地风云成变态,沧江烟雨 起相思。翻憎中夜鸡声恶,未肯知雄学守雌。
非狂非简亦吾徒,何处清声有凤雏。穷巷金裘多 季子,孤山梅鹤想林逋。琴裁焦尾曾遭爨,剑铸纯钩 会跃炉。闻说齿坚先舌敝,未妨牛马听人呼。
长看古月照今人,燕去鸿来海已尘。一瞬千秋驹 在隙,十年万卷蠹非贫。宅边待种先生柳,墓下羞樵 翁子薪。岌岌儒冠高几许,岸然席上自称珍。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