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30488
内容简介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在古代,“城”是指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中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阔”;而“市”则是指进行货物交易的场所,《易经·系辞下》曾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的城市中“防卫”“货物交易”的概念渐渐淡化,而更加泛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与农村等聚集形式相比,城市往往意味着好的医疗、交通、教育、环境等条件和资源。在现阶段,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我国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入口749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城镇入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77%,意味着我国相当一部分人口已经开始了城市居住的生活。
现实是,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过量人口集中涌入导致了一系列现实问题,给城市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带来了严重挑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镇化程度高于我国的西方工业国家,都先后爆发了危害程度不同的城市环境公害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对过去西方国家走过的城镇化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的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中国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2015)》的目的是希望帮助读者梳理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现实是,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过量人口集中涌入导致了一系列现实问题,给城市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带来了严重挑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镇化程度高于我国的西方工业国家,都先后爆发了危害程度不同的城市环境公害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对过去西方国家走过的城镇化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的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中国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2015)》的目的是希望帮助读者梳理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目 录
第1章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1 城市环境现状
1.1.1 城市生态环境危机
1.1.2 全球城市化进程
1.1.3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1.2 全球可持续发展阶段和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1.2.1 全球可持续发展阶段
1.2.2 全球城市可持续实践
1.2.3 我国可持续发展行动
1.3 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理念
1.3.1 全球可持续发展新目标
1.3.2 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趋势
1.3.3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形态
1.1 城市环境现状
1.1.1 城市生态环境危机
1.1.2 全球城市化进程
1.1.3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1.2 全球可持续发展阶段和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1.2.1 全球可持续发展阶段
1.2.2 全球城市可持续实践
1.2.3 我国可持续发展行动
1.3 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理念
1.3.1 全球可持续发展新目标
1.3.2 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趋势
1.3.3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形态
第2章 我国城市自然环境状况
2.1 大气环境质量
2.1.1 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
2.1.2 主要大气污染物健康危害
2.2 水环境质量
2.2.1 主要水污染物时空分布
2.2.2 水体主要污染物时间变化
2.3 土壤环境质量
2.3.1 主要土壤污染物
2.3.2 土壤主要污染物空间分布
2.4 生态环境质量
2.4.1 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
2.4.2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
第3章 城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3.1 评价指标
3.2 城市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
3.2.2 数据来源
3.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3 评估结果
3.3.1 自然资源承载力
3.3.2 社会经济资源承载力
3.3.3 城市资源承载力
3.4 城市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3.4.1 评价指标
3.4.2 数据来源
3.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5 评价结果
第4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可持续管理案例研究
4.1 新加坡城市可持续管理
4.2 丹麦城市可持续管理
4.3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城市可持续管理
4.4 我国城市可持续管理
4.4.1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
4.4.2 保定低碳城市管理
数据来源
附件 中澳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