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88003丛书名: 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西方历史里*悲惨、*恐怖也*重要的一个内容: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即欧洲人如何贩卖非洲人的过程。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大批欧洲人和非洲人卷入了这场把黑人当作商品贩卖的贸易,彻底改变了非洲、美洲和欧洲的世界格局。
本书涵盖了如下内容:欧洲人为何购买非洲黑人为奴?非洲人为何出售非洲人?奴隶如何抗争?跨洋奴隶贸易如何结束?黑奴贸易对整个现代世界有哪些深远影响?
本书为国内译介的全面披露黑奴贸易的历史著作,囊括了政治史、经济史、交通史等丰富内容,并附有相关图片、地图以及摘录的原始资料。作者乃是美国资深的非洲史研究专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能顺手拈来,深入浅出地演绎历史,因而使得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本书涵盖了如下内容:欧洲人为何购买非洲黑人为奴?非洲人为何出售非洲人?奴隶如何抗争?跨洋奴隶贸易如何结束?黑奴贸易对整个现代世界有哪些深远影响?
本书为国内译介的全面披露黑奴贸易的历史著作,囊括了政治史、经济史、交通史等丰富内容,并附有相关图片、地图以及摘录的原始资料。作者乃是美国资深的非洲史研究专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能顺手拈来,深入浅出地演绎历史,因而使得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目 录
绪 论
奴隶贸易与西方世界
奴隶贸易的研究路径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鸟瞰
联系
新大陆奴隶制度的旧世界根源
航海革命及欧洲与非洲的贸易
章 欧洲人为何购买非洲奴隶?
起源:经济利益还是种族主义?
早期美洲的劳力需求
北美洲和奴隶贸易的扩张
奴隶贸易在 18世纪达到
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
结论
原始资料
第二章 非洲人为何出售奴隶?
流行的神话
通常的解释
非洲的奴隶贩卖、财富与权力
跨大西洋奴隶出口的初两世纪
贸易扩张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结论
原始资料
第三章 奴隶如何抗争?
汉丽塔特玛丽号
陆上时期
海上时期
美洲的非洲文化
结论
原始资料
第四章 奴隶贸易如何终结?
一个疑问
利润与奴隶贸易
观念与革命
英国的废奴运动
圣多明各革命
终废除奴隶贸易
英国为何反对奴隶制度?
结论
原始资料
结语:联系——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遗产
现代记忆中的奴隶贸易
非洲
英国
美洲
西印度群岛
美国
古巴
巴西
美洲种族主义
当代世界的奴隶制度
重要结论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奴隶贸易与西方世界
奴隶贸易的研究路径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鸟瞰
联系
新大陆奴隶制度的旧世界根源
航海革命及欧洲与非洲的贸易
章 欧洲人为何购买非洲奴隶?
起源:经济利益还是种族主义?
早期美洲的劳力需求
北美洲和奴隶贸易的扩张
奴隶贸易在 18世纪达到
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
结论
原始资料
第二章 非洲人为何出售奴隶?
流行的神话
通常的解释
非洲的奴隶贩卖、财富与权力
跨大西洋奴隶出口的初两世纪
贸易扩张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结论
原始资料
第三章 奴隶如何抗争?
汉丽塔特玛丽号
陆上时期
海上时期
美洲的非洲文化
结论
原始资料
第四章 奴隶贸易如何终结?
一个疑问
利润与奴隶贸易
观念与革命
英国的废奴运动
圣多明各革命
终废除奴隶贸易
英国为何反对奴隶制度?
结论
原始资料
结语:联系——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遗产
现代记忆中的奴隶贸易
非洲
英国
美洲
西印度群岛
美国
古巴
巴西
美洲种族主义
当代世界的奴隶制度
重要结论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在线试读
非洲人为何出售奴隶?
流行的神话
1767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17岁的昆塔康特去森林找木头,准备做鼓送给自己兄弟。他再未回家,被人追逐穿过森林逃到一处空地,后被四名武士围住。在一名持枪欧洲人敦促下,武士用网抓住康特。尽管康特不顾一切抵抗,试图逃跑,他后还是被送上前往弗吉尼亚的奴隶船。1977年,约有1.3亿美国人观看了从非洲人角度讲述奴隶贸易的电视剧《根》。电视剧以口述历史、研究资料和大量想象为基础——同时以原著为基础——追溯了该书作者亚历克斯哈利(AlexHaley)的家族从18世纪冈比亚到20世纪美国的奋斗史。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和获奖的原著,强有力地激发了当代大众对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的关注。不过,《根》讲述的奴隶贸易,强化了一些不准确的理解:正如本书序言所述,当白人正常进行奴隶贸易的时候,根本不到非洲岸上用网掳掠精壮黑人。准确说,欧洲人几乎都是从沿岸的非洲卖主那里购买奴隶,双方都出诸自愿。那么,非洲人为何和如何出售奴隶?
当你思考这场贸易对非洲的影响(无论是对个体的影响,还是对社会的影响)的时候,问题变得更令人困惑。千万人口的损失,损害了非洲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更不用说被俘者及其家庭的命运。但我们如何使非洲人主动出售奴隶这一史实跟这一贸易造成的损害相协调?难道没人试图停止这一切?
通常的解释
当人们获知非洲人向欧洲人出售奴隶以后,他们通常采用如下两种解释之一种。一种解释认为,非洲统治阶级被欧洲商人控制,被迫出售奴隶。或者,非洲首领其实又邪恶又贪婪,为眼前利益出卖自己人。两种解释不仅歪曲了奴隶贸易的历史真实,而且制造了关于非洲人的不公允的刻板印象。种观点认为非洲人被迫出售奴隶,自以为高明地设想非洲首领一直比欧洲人弱小。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洲首领厚颜无耻地出售自己人,则为过去强加了一种本不存在的现代身份——“非洲人”。此外,它通过强调奴隶贸易对整体“非洲人”的责任,易于导致“责备受害者”,而不是去区分商人和奴隶,把责任同时归于非洲卖主与欧洲买主。
这种谬论——欧洲人强于非洲人,强迫后者出售奴隶——可以被一种明显的事实驳倒:欧洲人从未在非洲殖民和建立种植园(至少直到19世纪晚期是如此,那时奴隶贸易早已废除)。这不是因为欧洲人选择留着非洲不征服,而是因为非洲不同于美洲,欧洲人没有强大的技术和军事优势压倒非洲人。那些年代,欧洲人加入非洲军事远征队,个别欧洲人在非洲军队中经商。但非洲不曾像美洲那样被征服。在整个奴隶贸易时期,欧洲人和非洲人仅有的一场大战——发生于1579年的安哥拉——很快便在犹豫不决中终止了(后面会谈到)。
如果欧洲人无法征服非洲社会,那么他们难道不能至少策划一系列私人袭击,掳掠奴隶,如《根》所写的那样?事实上,越洋海船很难靠近非洲海岸,经常得靠非洲独木船补充淡水。但偶尔的,欧洲民船的确策划过突然袭击。本章末尾的第二则原始资料就述及,英国武装民船船主,约翰霍金斯(JohnHawkins),1568年就率领一支远征船队掳掠非洲奴隶:在佛得角,其部下被毒箭射死;在黄金海岸,他联合当地国王掳掠奴隶,但特别沮丧,因为非洲武士所获俘虏比他们多。正如绪论所述,早期葡萄牙探险队想在塞内冈比亚武力劫掠奴隶,但很快被击退。甚至,即使掳掠成功,随之而来的惩罚也会阻止其他人再度尝试。1645年,在北美早期的一次航行里,一艘波士顿船参与劫掠奴隶,官员退还了该船捕获的奴隶,并公开道歉,以维护和赢得潜在的贸易伙伴。一世纪后的1747年,英国政府严禁船长违法掳掠非洲人,违者处100英镑的严厉罚款。
早期非洲人与欧洲人的武力均衡,意味着他们不会被迫出售奴隶。事实上,西非沿岸许多地区根本不参与奴隶贸易。在今北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东部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居民向欧洲人出售象牙、胡椒、木材和布匹,但不出售奴隶。其中的沿海地区(在今喀麦隆和加蓬)也是如此,只出口其他商品。因此,非洲首领和商人参与奴隶贸易,完全出诸自愿。欧洲奴隶商人是通过非洲政府管理的和平贸易购买奴隶的。只有葡萄牙控制的安哥拉例外,葡萄牙商人跟当地首领合作,又得到葡萄牙裔非洲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的混血)的帮助——的确对安哥拉内陆施加了影响。
但非洲统治阶级为何认为主动出售奴隶这一行为合理?难道他们要损害自己的社会,摧毁自己的人民吗?非洲奴隶商人是贪婪的掮客?要理解非洲奴隶供应,我们必须意识到,离开美洲奴隶制度,“非洲人”这词在19世纪前几乎毫无实意。非洲是人类历史长的大陆,其民族多样性世界居首。这里的人们说过(现在仍说)的语言高达数千种,信仰众多,服装和风俗各异,他们忠于不计其数的家族、宗族、乡镇、酋长和王国。向欧洲商人出售战俘的国王跟那些奴隶可能毫无从属关系,那些奴隶跟欧洲商人倒还可能有些关系。如欧洲和世界史上的其他人群一样,非洲人把奴隶制度视为吞并、驯化和利用“他者”的合理制度。奴隶贸易时期,西欧人和非洲人的主要差异,无非是欧洲人的“我者”边界(特别是那些尚未被奴役的)比非洲人更宽。因此,非洲商人和首领并未出售“自己人”。“非洲人”观念依据的是那时并未存在的族群分类范畴。拒斥把现代种族观念应用于早期非洲历史,使我们同情那些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生命、自由和尊严的人们,同时也明白非洲统治阶级是自愿出售奴隶的。
非洲的奴隶贩卖、财富与权力
如果非洲人向欧洲人出售奴隶,并非被欧洲人强迫,也非因为他们是无耻掮客,那么,为何非洲人出售奴隶?首先,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奴隶制度是被广泛接受的制度,尤其是处理“他者”的时候。正如我们所知,奴隶卖主不认为他们如普通股票一般出售的奴隶是自己人,特别在政治分裂的情况下。事实上,多数新奴隶是战俘,来自卖家的边境之外。其次,如前所述,出售奴隶是首领损害对手、增强自己及追随者实力的低成本途径。
几十年来,历史学家一直争论,在国际奴隶贸易兴起前,非洲奴隶制度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我们知道,奴隶制度在大西洋贸易期间有了扩展和强化,但也有证据表明,奴隶制度和俘虏贸易早就存在。这特别能解释非洲历史上土地与人口的高比例。在这辽阔的大陆,疾病在湿热地区蔓延,干旱定期导致饥荒,人类奋斗的关键是增加人口。人是财富和安全的关键,因为人力可以生产食物和商品,建立文明,摆脱荒蛮。在前殖民时代,西非有无政府社会,也有高度分层社会。但不管哪一种形态,基本社会政治单位都是大家族,其亲缘关系由血统和婚姻组织。在村庄和小群落,建立大家族的长者通常都是首领,他负责跟其他长者协商。不论哪个级别,考验首领都看他是否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公正协调矛盾、结盟以获取安全和繁荣,以及是否令人尊敬。如果群体没有这样的首领,人们就会离开,寻找其他团体。只要领袖强大,人民就会忠于他;同样,富人(经常也是政治领袖)如能组织劳力清理土地,进行耕作,也会被人广泛服从。把人视为权力和财富,这一强调有几个重要含义:对生育能力的长期重视、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多名女人)和招募劳力制度(如庇护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广泛存在。前奴隶贸易时期的非洲社会并非奴隶社会,但“人即财富”的重要性,使蓄奴成为非洲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基本特征。
但要说明的是,17世纪的西非奴隶制度不同于19世纪的牙买加奴隶制度。如果我们把不同形式的奴隶制度想象为一个连续体,彻底的奴隶制度为一端,近似亲缘关系的奴隶制度为另一端,那么,美洲奴隶制度和非洲奴隶制度应处在截然相反的位置。尽管部分非洲奴隶的生活如被迫劳动的美洲奴隶一般惨无人道,但在多数情况下,非洲奴隶的规则和环境甚为不同。一名非洲奴隶的地位可能渐渐改变,从初被残酷剥削的“他者”,到成为懂当地语言和习俗、多少被吸纳进主人家族的低级成员。他们的孩子甚至可能是自由人。而且,非洲奴隶的使用范围比美洲和欧洲奴隶广,他们从事管理工作,在军队服役,有时还担任指挥职位,此外还充当家奴和农奴。跟初的美洲奴隶不同,多数非洲奴隶是妇女,她们的价值既包括生育能力,也包括生产能力。
出售奴隶在非洲是合法的,但多数出口的奴隶不是来自原有奴隶群体,而是新成为奴隶的战俘,或购自绑匪。如欧洲或者其他地方一样,非洲统治者也因为政治、经济和个人原因发动战争:为扩大疆土,为报复邻国,为增加影响力,为获得重要资源或控制交通要道,或者为保护自己的地位而反对统治阶级里的其他竞争者。非洲的大量土地和多样人口,提供了一个战争绵延不绝的环境。政治分裂太严重了,许多国家暗中敌对。而且,非洲国家发动战争,目标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或把他们吸纳为部属,或掳掠为奴隶。正如历史学家约翰桑顿(JohnThornton)所述,非洲攫取奴隶的战争,如同欧洲掠夺土地的战争。国家和国王获取人力,用他们清理灌木、种植食物、生产商品、贸易和生育,由此获得财富和权力。另一种选择是出售战俘,以巩固战胜国的地位。这就解释了初欧洲人接触非洲人的时候,为何这里已有大量奴隶,以及为何战争持续地产生奴隶。
向北越过撒哈拉沙漠的奴隶贸易和跟沿海欧洲人进行的奴隶贸易,使非洲首领能出售囚徒——从严格的经济层面上看,这说明俘虏的生产成本很低——但这不意味着奴隶只能换低劣商品和无价值的小装饰。非洲卖家卖掉俘虏,意在获得符合当地价值的报酬。欧洲人不得不精心挑选商品,以符合不同海滨地区非洲人特有而经常改变的口味。欧洲商人经常用枪支弹药换奴隶。这容易理解,因为这有利于国家与个人增加财富和力量。贝壳——从亚洲运到西非充当货币——和金属、工业品,同样运到非洲大陆交换俘虏。但欧洲人提供多,也是非洲人需要的大宗交易品是纺织品。遍布非洲的纺织工人已能大量生产布,但欧洲和亚洲的进口布作为异域风格的时髦奢侈品,特别有魅力。
读者可能疑惑:为何要用人来换进口布,特别是非洲已能生产布?答案是:“人即财富。”野心勃勃的“大人物”(即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采用各种手段,包括婚姻(尽可能多娶老婆)和生育,征服和/或奴役,或者买卖奴隶,招募人员进入他们的家庭、采邑或者王国。另一种方式是为低一级的人们提供资源和/或保护,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部分)劳力。这一行为可能发生于小村庄——酋长寻求追随者——也可能发生于更大的地区,那里的国王要求官员忠诚,官员则为下属的效忠和服务与国王交换资源,依次往下类推。作为一种高级奖励的奢侈品,进口布从富有、有权力者分配到他们的代理人,巩固了恩贡关系。欧洲人及后来巴西商人交换非洲奴隶的酒和烟草,也是作此用途。悖论的是,非洲人之所以用人交换商品,意在招募人进入他们的社会。实际上,他们是为了“我者”而跟“他者”贸易。
流行的神话
1767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17岁的昆塔康特去森林找木头,准备做鼓送给自己兄弟。他再未回家,被人追逐穿过森林逃到一处空地,后被四名武士围住。在一名持枪欧洲人敦促下,武士用网抓住康特。尽管康特不顾一切抵抗,试图逃跑,他后还是被送上前往弗吉尼亚的奴隶船。1977年,约有1.3亿美国人观看了从非洲人角度讲述奴隶贸易的电视剧《根》。电视剧以口述历史、研究资料和大量想象为基础——同时以原著为基础——追溯了该书作者亚历克斯哈利(AlexHaley)的家族从18世纪冈比亚到20世纪美国的奋斗史。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和获奖的原著,强有力地激发了当代大众对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的关注。不过,《根》讲述的奴隶贸易,强化了一些不准确的理解:正如本书序言所述,当白人正常进行奴隶贸易的时候,根本不到非洲岸上用网掳掠精壮黑人。准确说,欧洲人几乎都是从沿岸的非洲卖主那里购买奴隶,双方都出诸自愿。那么,非洲人为何和如何出售奴隶?
当你思考这场贸易对非洲的影响(无论是对个体的影响,还是对社会的影响)的时候,问题变得更令人困惑。千万人口的损失,损害了非洲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更不用说被俘者及其家庭的命运。但我们如何使非洲人主动出售奴隶这一史实跟这一贸易造成的损害相协调?难道没人试图停止这一切?
通常的解释
当人们获知非洲人向欧洲人出售奴隶以后,他们通常采用如下两种解释之一种。一种解释认为,非洲统治阶级被欧洲商人控制,被迫出售奴隶。或者,非洲首领其实又邪恶又贪婪,为眼前利益出卖自己人。两种解释不仅歪曲了奴隶贸易的历史真实,而且制造了关于非洲人的不公允的刻板印象。种观点认为非洲人被迫出售奴隶,自以为高明地设想非洲首领一直比欧洲人弱小。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洲首领厚颜无耻地出售自己人,则为过去强加了一种本不存在的现代身份——“非洲人”。此外,它通过强调奴隶贸易对整体“非洲人”的责任,易于导致“责备受害者”,而不是去区分商人和奴隶,把责任同时归于非洲卖主与欧洲买主。
这种谬论——欧洲人强于非洲人,强迫后者出售奴隶——可以被一种明显的事实驳倒:欧洲人从未在非洲殖民和建立种植园(至少直到19世纪晚期是如此,那时奴隶贸易早已废除)。这不是因为欧洲人选择留着非洲不征服,而是因为非洲不同于美洲,欧洲人没有强大的技术和军事优势压倒非洲人。那些年代,欧洲人加入非洲军事远征队,个别欧洲人在非洲军队中经商。但非洲不曾像美洲那样被征服。在整个奴隶贸易时期,欧洲人和非洲人仅有的一场大战——发生于1579年的安哥拉——很快便在犹豫不决中终止了(后面会谈到)。
如果欧洲人无法征服非洲社会,那么他们难道不能至少策划一系列私人袭击,掳掠奴隶,如《根》所写的那样?事实上,越洋海船很难靠近非洲海岸,经常得靠非洲独木船补充淡水。但偶尔的,欧洲民船的确策划过突然袭击。本章末尾的第二则原始资料就述及,英国武装民船船主,约翰霍金斯(JohnHawkins),1568年就率领一支远征船队掳掠非洲奴隶:在佛得角,其部下被毒箭射死;在黄金海岸,他联合当地国王掳掠奴隶,但特别沮丧,因为非洲武士所获俘虏比他们多。正如绪论所述,早期葡萄牙探险队想在塞内冈比亚武力劫掠奴隶,但很快被击退。甚至,即使掳掠成功,随之而来的惩罚也会阻止其他人再度尝试。1645年,在北美早期的一次航行里,一艘波士顿船参与劫掠奴隶,官员退还了该船捕获的奴隶,并公开道歉,以维护和赢得潜在的贸易伙伴。一世纪后的1747年,英国政府严禁船长违法掳掠非洲人,违者处100英镑的严厉罚款。
早期非洲人与欧洲人的武力均衡,意味着他们不会被迫出售奴隶。事实上,西非沿岸许多地区根本不参与奴隶贸易。在今北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东部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居民向欧洲人出售象牙、胡椒、木材和布匹,但不出售奴隶。其中的沿海地区(在今喀麦隆和加蓬)也是如此,只出口其他商品。因此,非洲首领和商人参与奴隶贸易,完全出诸自愿。欧洲奴隶商人是通过非洲政府管理的和平贸易购买奴隶的。只有葡萄牙控制的安哥拉例外,葡萄牙商人跟当地首领合作,又得到葡萄牙裔非洲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的混血)的帮助——的确对安哥拉内陆施加了影响。
但非洲统治阶级为何认为主动出售奴隶这一行为合理?难道他们要损害自己的社会,摧毁自己的人民吗?非洲奴隶商人是贪婪的掮客?要理解非洲奴隶供应,我们必须意识到,离开美洲奴隶制度,“非洲人”这词在19世纪前几乎毫无实意。非洲是人类历史长的大陆,其民族多样性世界居首。这里的人们说过(现在仍说)的语言高达数千种,信仰众多,服装和风俗各异,他们忠于不计其数的家族、宗族、乡镇、酋长和王国。向欧洲商人出售战俘的国王跟那些奴隶可能毫无从属关系,那些奴隶跟欧洲商人倒还可能有些关系。如欧洲和世界史上的其他人群一样,非洲人把奴隶制度视为吞并、驯化和利用“他者”的合理制度。奴隶贸易时期,西欧人和非洲人的主要差异,无非是欧洲人的“我者”边界(特别是那些尚未被奴役的)比非洲人更宽。因此,非洲商人和首领并未出售“自己人”。“非洲人”观念依据的是那时并未存在的族群分类范畴。拒斥把现代种族观念应用于早期非洲历史,使我们同情那些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生命、自由和尊严的人们,同时也明白非洲统治阶级是自愿出售奴隶的。
非洲的奴隶贩卖、财富与权力
如果非洲人向欧洲人出售奴隶,并非被欧洲人强迫,也非因为他们是无耻掮客,那么,为何非洲人出售奴隶?首先,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奴隶制度是被广泛接受的制度,尤其是处理“他者”的时候。正如我们所知,奴隶卖主不认为他们如普通股票一般出售的奴隶是自己人,特别在政治分裂的情况下。事实上,多数新奴隶是战俘,来自卖家的边境之外。其次,如前所述,出售奴隶是首领损害对手、增强自己及追随者实力的低成本途径。
几十年来,历史学家一直争论,在国际奴隶贸易兴起前,非洲奴隶制度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我们知道,奴隶制度在大西洋贸易期间有了扩展和强化,但也有证据表明,奴隶制度和俘虏贸易早就存在。这特别能解释非洲历史上土地与人口的高比例。在这辽阔的大陆,疾病在湿热地区蔓延,干旱定期导致饥荒,人类奋斗的关键是增加人口。人是财富和安全的关键,因为人力可以生产食物和商品,建立文明,摆脱荒蛮。在前殖民时代,西非有无政府社会,也有高度分层社会。但不管哪一种形态,基本社会政治单位都是大家族,其亲缘关系由血统和婚姻组织。在村庄和小群落,建立大家族的长者通常都是首领,他负责跟其他长者协商。不论哪个级别,考验首领都看他是否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公正协调矛盾、结盟以获取安全和繁荣,以及是否令人尊敬。如果群体没有这样的首领,人们就会离开,寻找其他团体。只要领袖强大,人民就会忠于他;同样,富人(经常也是政治领袖)如能组织劳力清理土地,进行耕作,也会被人广泛服从。把人视为权力和财富,这一强调有几个重要含义:对生育能力的长期重视、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多名女人)和招募劳力制度(如庇护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广泛存在。前奴隶贸易时期的非洲社会并非奴隶社会,但“人即财富”的重要性,使蓄奴成为非洲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基本特征。
但要说明的是,17世纪的西非奴隶制度不同于19世纪的牙买加奴隶制度。如果我们把不同形式的奴隶制度想象为一个连续体,彻底的奴隶制度为一端,近似亲缘关系的奴隶制度为另一端,那么,美洲奴隶制度和非洲奴隶制度应处在截然相反的位置。尽管部分非洲奴隶的生活如被迫劳动的美洲奴隶一般惨无人道,但在多数情况下,非洲奴隶的规则和环境甚为不同。一名非洲奴隶的地位可能渐渐改变,从初被残酷剥削的“他者”,到成为懂当地语言和习俗、多少被吸纳进主人家族的低级成员。他们的孩子甚至可能是自由人。而且,非洲奴隶的使用范围比美洲和欧洲奴隶广,他们从事管理工作,在军队服役,有时还担任指挥职位,此外还充当家奴和农奴。跟初的美洲奴隶不同,多数非洲奴隶是妇女,她们的价值既包括生育能力,也包括生产能力。
出售奴隶在非洲是合法的,但多数出口的奴隶不是来自原有奴隶群体,而是新成为奴隶的战俘,或购自绑匪。如欧洲或者其他地方一样,非洲统治者也因为政治、经济和个人原因发动战争:为扩大疆土,为报复邻国,为增加影响力,为获得重要资源或控制交通要道,或者为保护自己的地位而反对统治阶级里的其他竞争者。非洲的大量土地和多样人口,提供了一个战争绵延不绝的环境。政治分裂太严重了,许多国家暗中敌对。而且,非洲国家发动战争,目标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或把他们吸纳为部属,或掳掠为奴隶。正如历史学家约翰桑顿(JohnThornton)所述,非洲攫取奴隶的战争,如同欧洲掠夺土地的战争。国家和国王获取人力,用他们清理灌木、种植食物、生产商品、贸易和生育,由此获得财富和权力。另一种选择是出售战俘,以巩固战胜国的地位。这就解释了初欧洲人接触非洲人的时候,为何这里已有大量奴隶,以及为何战争持续地产生奴隶。
向北越过撒哈拉沙漠的奴隶贸易和跟沿海欧洲人进行的奴隶贸易,使非洲首领能出售囚徒——从严格的经济层面上看,这说明俘虏的生产成本很低——但这不意味着奴隶只能换低劣商品和无价值的小装饰。非洲卖家卖掉俘虏,意在获得符合当地价值的报酬。欧洲人不得不精心挑选商品,以符合不同海滨地区非洲人特有而经常改变的口味。欧洲商人经常用枪支弹药换奴隶。这容易理解,因为这有利于国家与个人增加财富和力量。贝壳——从亚洲运到西非充当货币——和金属、工业品,同样运到非洲大陆交换俘虏。但欧洲人提供多,也是非洲人需要的大宗交易品是纺织品。遍布非洲的纺织工人已能大量生产布,但欧洲和亚洲的进口布作为异域风格的时髦奢侈品,特别有魅力。
读者可能疑惑:为何要用人来换进口布,特别是非洲已能生产布?答案是:“人即财富。”野心勃勃的“大人物”(即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采用各种手段,包括婚姻(尽可能多娶老婆)和生育,征服和/或奴役,或者买卖奴隶,招募人员进入他们的家庭、采邑或者王国。另一种方式是为低一级的人们提供资源和/或保护,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部分)劳力。这一行为可能发生于小村庄——酋长寻求追随者——也可能发生于更大的地区,那里的国王要求官员忠诚,官员则为下属的效忠和服务与国王交换资源,依次往下类推。作为一种高级奖励的奢侈品,进口布从富有、有权力者分配到他们的代理人,巩固了恩贡关系。欧洲人及后来巴西商人交换非洲奴隶的酒和烟草,也是作此用途。悖论的是,非洲人之所以用人交换商品,意在招募人进入他们的社会。实际上,他们是为了“我者”而跟“他者”贸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