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638991
编辑推荐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是出生在法国巴黎利摩日一个穷裁缝的家里的一个经典印象派画家。少年时的雷诺阿便被送到瓷器厂去学习手艺。但画瓷器和画屏风这项工作使他产生了对绘画的兴趣。而后出于对绘画的兴趣,雷诺阿便到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同时又在格莱尔的画室里补习素描。在那里,他结识了克劳德·莫奈、巴齐依和阿尔弗莱德·西斯莱,从此便走上印象主义的道路。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雷诺阿一生中**代表意义的66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了他的艺术人生。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雷诺阿一生中**代表意义的66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了他的艺术人生。
内容简介
奥古斯特·雷诺阿堪称是一位将生命融入艺术、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平凡而又卓越的印象派绘画大师。他对生活充满热情,用眼睛探索美,用画笔表现美,用鲜亮的色彩涂抹他病痛的后半生。他曾说过:“生命虽然有限,但艺术却是永恒的。”雷诺阿正是用自己的一生为世人谱写了一曲艺术赞歌。
雷诺阿始终以孩子般纯洁的心灵咏叹这人世间的美好,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描绘快乐的主题。他的作品,给人塑造了一种温暖、鲜明、迷人的梦幻世界。他的绘画在追求光的感觉中,用鲜艳透明的色彩,将古典传统和印象派绘画做了最完美的结合。欣赏雷诺阿的画,犹如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会使人们陶醉在温暖惬意的意境中,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种种不快和忧愁,激起对于快乐生活的热烈追求。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雷诺阿一生中*代表意义的66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雷诺阿的艺术人生。对于想了解雷诺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的普通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经典的速查手册。
雷诺阿始终以孩子般纯洁的心灵咏叹这人世间的美好,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描绘快乐的主题。他的作品,给人塑造了一种温暖、鲜明、迷人的梦幻世界。他的绘画在追求光的感觉中,用鲜艳透明的色彩,将古典传统和印象派绘画做了最完美的结合。欣赏雷诺阿的画,犹如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会使人们陶醉在温暖惬意的意境中,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种种不快和忧愁,激起对于快乐生活的热烈追求。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雷诺阿一生中*代表意义的66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雷诺阿的艺术人生。对于想了解雷诺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的普通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经典的速查手册。
目 录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1841~1862年)
裁缝之家
迁往巴黎
教堂圣歌队
梦想
彩瓷匠
窗帘画工
格莱尔画室
巴黎
枫丹白露
巴比松画派
莫奈
西斯莱
卢浮宫
裁缝之家
迁往巴黎
教堂圣歌队
梦想
彩瓷匠
窗帘画工
格莱尔画室
巴黎
枫丹白露
巴比松画派
莫奈
西斯莱
卢浮宫
早期创作(1862~1869年)
库尔贝
《艾丝美拉达》
德拉克洛瓦
安格尔
巴齐耶
塞尚
盖尔波瓦咖啡馆
马奈
《打阳伞的莉丝》
莉丝·特蕾尔
采风
印象派时期(1869~1883年)
普法战争
第十骑兵团
德力口
土豆田
《青蛙塘》
沙龙落选展
平民风格
印象派
肖像画家
夏班提埃夫人
《穿阿尔及尔服装的巴黎女人》
保罗·杜朗·俞耶
《包厢》
《阳光中的裸女》
《加莱特磨坊的舞会》
《提着水罐的小女孩》
阳光下的塞纳河
阿莉娜·莎丽戈
意大利之旅
庞贝红
《游艇上的午餐》
外光效果
新古典主义时期(1883~1896年)
《伞》
《乡村之舞》
浴女世界
《大浴女》
《擦拭的浴女》
《哺乳》
后期印象派
“彩虹色系”
《弹钢琴的少女》
晚年时期(1897~1919年)
风湿
轮椅画家
《浴女图》
雕塑
乐观主义者
临终
“软木塞”理论
两袖清风
即兴式理论
让·雷诺阿
《我的父亲雷诺阿》
雷诺阿年表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裁缝之家
19世纪初的某一天,在法国中部城市利摩日,一对年轻人举行了他们的结婚仪式。新郎是弗朗索瓦·雷诺阿,新娘名叫安娜·雷尼埃,他们就是雷诺阿的父亲与母亲。弗朗索瓦·雷诺阿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会一手裁缝手艺。安娜·雷尼埃美丽善良,出身于木工之家。这对出身并不高贵的夫妇,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之后,就开始了充实的婚姻生活。
1841年2月25日,这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对于这对一共孕育了9个孩子的夫妇来说,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将来竟会为他们的家族赢得一份永恒的荣耀。
“故乡”与人,总会有一份难以解释的因缘,这个有着悠久瓷器生产历史的小城,也许给了雷诺阿最初的艺术氛围。利摩日最初建于古罗马时代,距离巴黎360公里,以盛产陶瓷而闻名,被视为法国的艺术之都。利摩日的珐琅制品色彩鲜艳华丽,看上去好像在器物的表面涂上了一层珐琅釉,成品大多为明快的浅蓝色调。后来,人们在珐琅制造中改进了方法,只用珐琅做底子,外边再配上人物的金属浮雕,每个浮雕上都镀金,这样就显得分外华美富丽。由于器物造型的逐渐复杂化,因此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哥特艺术的发展。
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雷诺阿这个裁缝之家的儿子,在这座小城中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虽然随着日后生活的变迁,雷诺阿对于这座小城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了,甚至完全认同自己就是一个巴黎人,但利摩日却一直以雷诺阿为骄傲。
迁往巴黎
1844年,弗朗索瓦·雷诺阿决定全家迁往巴黎,希望能改善穷困的生活。这对于雷诺阿一家而言,是一次重大的迁移,但是人们已经无法找到这次搬迁的确切原因,也许与雷诺阿父亲的职业有关。弗朗索瓦·雷诺阿在利摩日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裁缝,我们现在翻看巴尔扎克或者同时期作家的小说,常常会发现这样的记录——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会为做一件衣服而思前想后!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就会明白这些小人物的犹豫了。
在那个时期,工业革命尚未在巴黎产生显著的影响,制衣业还是以手工制作为主,成衣业尚未出现。据记载,当时每名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工资是1法郎50生丁,1个苏可以买1个鸡蛋,20苏等于1法郎。但是做一件衣服差不多要耗费100法郎,也就是差不多要一个工人4到6个月的工资!所以在18世纪中期,请裁缝做衣服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巴黎对于裁缝的需求会远远大于小城利摩日,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弗朗索瓦·雷诺阿下定决心要迁往巴黎。他带着全家耗费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从利摩日到巴黎的搬迁,整个旅程长达350公里。最后,他们一家在巴黎卢浮宫地区阿戎堆街23号安家落户了。年幼的雷诺阿对搬迁的跋涉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他很快就融入了巴黎。
巴黎,对于雷诺阿,除了抗争,除了奋斗,还是生命的一份温柔的邀请、一份甘之如饴的享受,他会在这里挥洒下最为绚烂的色彩。
教堂圣歌队
1793年,法国革命之后,罗伯斯庇尔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关于教育的规定中有一条,是法国所有的儿童都要学习读、写、算术以及声乐等基本知识。当雷诺阿到了学龄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基督教教友会创办的学校,学校在一座修道院的附属建筑物里。父母为他置办了一件学生罩衫和一个哥哥用过的皮书包。雷诺阿从小就很懂事,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在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在这所教会学校里,他的音乐天赋比他的绘画天赋更先绽放出了光彩。
雷诺阿天生有一副轻快自如的男中音歌喉,对唱歌也很在行。雷诺阿在音乐方面的这种天生的敏感性,正好为他日后以舞蹈、音乐会等为主题的绘画提供了题材,也将音乐的律动融入到了绘画中。
雷诺阿曾加入当时非常有名的圣欧斯达希教堂圣歌队,并参加了演出。在圣歌队担任指挥的是日后成为法国著名作曲家的夏尔·古诺(1818—1893),不过他当时还是默默无名的。这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流传最广。吉诺认为雷诺阿很有音乐天赋,对这个孩子极有好感,曾单独给他授课,教他作曲,训练他独唱。在古诺看来,这个孩子将来会是一位伟大的歌手。古诺还请出了修道院的院长,专门到雷诺阿的父母那里,动员他们的儿子去学音乐,并且准备推荐他去歌剧院合唱队。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极为诱人的前景,因为当时歌剧院的男高音每年的收入差不多是1万法郎!
毫无疑问,雷诺阿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但是就在别人相信雷诺阿将来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歌手时,他内心隐隐觉得歌剧院演员也许不是一个最适合他的职业。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缘巧合,使得雷诺阿最终决定去叩响艺术殿堂的另一扇门——绘画。人生的际遇也许就是这么奇妙,我们无法想象,音乐家雷诺阿会在文艺史上留下怎样的财富;我们更无法想象,绘画史上要是缺了雷诺阿那些从心里流出的色彩、那些挥洒在画布上的生命畅想,会是怎样地遗憾!
P2-6
……
19世纪初的某一天,在法国中部城市利摩日,一对年轻人举行了他们的结婚仪式。新郎是弗朗索瓦·雷诺阿,新娘名叫安娜·雷尼埃,他们就是雷诺阿的父亲与母亲。弗朗索瓦·雷诺阿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会一手裁缝手艺。安娜·雷尼埃美丽善良,出身于木工之家。这对出身并不高贵的夫妇,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之后,就开始了充实的婚姻生活。
1841年2月25日,这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对于这对一共孕育了9个孩子的夫妇来说,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将来竟会为他们的家族赢得一份永恒的荣耀。
“故乡”与人,总会有一份难以解释的因缘,这个有着悠久瓷器生产历史的小城,也许给了雷诺阿最初的艺术氛围。利摩日最初建于古罗马时代,距离巴黎360公里,以盛产陶瓷而闻名,被视为法国的艺术之都。利摩日的珐琅制品色彩鲜艳华丽,看上去好像在器物的表面涂上了一层珐琅釉,成品大多为明快的浅蓝色调。后来,人们在珐琅制造中改进了方法,只用珐琅做底子,外边再配上人物的金属浮雕,每个浮雕上都镀金,这样就显得分外华美富丽。由于器物造型的逐渐复杂化,因此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哥特艺术的发展。
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雷诺阿这个裁缝之家的儿子,在这座小城中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虽然随着日后生活的变迁,雷诺阿对于这座小城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了,甚至完全认同自己就是一个巴黎人,但利摩日却一直以雷诺阿为骄傲。
迁往巴黎
1844年,弗朗索瓦·雷诺阿决定全家迁往巴黎,希望能改善穷困的生活。这对于雷诺阿一家而言,是一次重大的迁移,但是人们已经无法找到这次搬迁的确切原因,也许与雷诺阿父亲的职业有关。弗朗索瓦·雷诺阿在利摩日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裁缝,我们现在翻看巴尔扎克或者同时期作家的小说,常常会发现这样的记录——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会为做一件衣服而思前想后!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就会明白这些小人物的犹豫了。
在那个时期,工业革命尚未在巴黎产生显著的影响,制衣业还是以手工制作为主,成衣业尚未出现。据记载,当时每名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工资是1法郎50生丁,1个苏可以买1个鸡蛋,20苏等于1法郎。但是做一件衣服差不多要耗费100法郎,也就是差不多要一个工人4到6个月的工资!所以在18世纪中期,请裁缝做衣服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巴黎对于裁缝的需求会远远大于小城利摩日,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弗朗索瓦·雷诺阿下定决心要迁往巴黎。他带着全家耗费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从利摩日到巴黎的搬迁,整个旅程长达350公里。最后,他们一家在巴黎卢浮宫地区阿戎堆街23号安家落户了。年幼的雷诺阿对搬迁的跋涉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他很快就融入了巴黎。
巴黎,对于雷诺阿,除了抗争,除了奋斗,还是生命的一份温柔的邀请、一份甘之如饴的享受,他会在这里挥洒下最为绚烂的色彩。
教堂圣歌队
1793年,法国革命之后,罗伯斯庇尔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关于教育的规定中有一条,是法国所有的儿童都要学习读、写、算术以及声乐等基本知识。当雷诺阿到了学龄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基督教教友会创办的学校,学校在一座修道院的附属建筑物里。父母为他置办了一件学生罩衫和一个哥哥用过的皮书包。雷诺阿从小就很懂事,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在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在这所教会学校里,他的音乐天赋比他的绘画天赋更先绽放出了光彩。
雷诺阿天生有一副轻快自如的男中音歌喉,对唱歌也很在行。雷诺阿在音乐方面的这种天生的敏感性,正好为他日后以舞蹈、音乐会等为主题的绘画提供了题材,也将音乐的律动融入到了绘画中。
雷诺阿曾加入当时非常有名的圣欧斯达希教堂圣歌队,并参加了演出。在圣歌队担任指挥的是日后成为法国著名作曲家的夏尔·古诺(1818—1893),不过他当时还是默默无名的。这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流传最广。吉诺认为雷诺阿很有音乐天赋,对这个孩子极有好感,曾单独给他授课,教他作曲,训练他独唱。在古诺看来,这个孩子将来会是一位伟大的歌手。古诺还请出了修道院的院长,专门到雷诺阿的父母那里,动员他们的儿子去学音乐,并且准备推荐他去歌剧院合唱队。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极为诱人的前景,因为当时歌剧院的男高音每年的收入差不多是1万法郎!
毫无疑问,雷诺阿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但是就在别人相信雷诺阿将来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歌手时,他内心隐隐觉得歌剧院演员也许不是一个最适合他的职业。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缘巧合,使得雷诺阿最终决定去叩响艺术殿堂的另一扇门——绘画。人生的际遇也许就是这么奇妙,我们无法想象,音乐家雷诺阿会在文艺史上留下怎样的财富;我们更无法想象,绘画史上要是缺了雷诺阿那些从心里流出的色彩、那些挥洒在画布上的生命畅想,会是怎样地遗憾!
P2-6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