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69541
《有毒的逻辑:为何有说服力的话反而不可信》是一本哈佛才子古拉撰写的逻辑思维经典入门读物,豆瓣9.0高分,随书附赠“逻辑谬误甄别手册”,有效识别超过170种有毒的逻辑,既防忽悠防带偏。又能说服他人。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提升辨别生活中滥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采铜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1.以适合读者的学习路径安排写作方式。本书开篇以各种逻辑谬误入手,在全书*后介绍逻辑理论,因为作者深谙“识别逻辑谬误,是保持独立思考的*步”。
2.更全面的逻辑谬误,更详细的例句解析。全书集合了170余种逻辑谬误,配有例句解析,可以作为批判性思维自我训练工具书,常翻常新。
3.作者拥有深厚的逻辑学教育背景。本书是美国学生*喜爱的逻辑图书之一,其易读性和权威性数十年经久不衰,得到广泛验证和好评。
古拉的一名学生说此书“教会我如何思考”,另一名学生则说“它能改变你的生活”。很少有一本手册能这样,即便是其自身领域里*好的参考书,也很少见到能改变一个人生活的。但是本书的确可以改变任何人的生活。
如果说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决胜要素
那么逻辑思维就是个人能力差异的分水岭
逻辑谬误领域代表作,不可不看的批判性思维百科全书
短短200页,足足阐述170余种语言逻辑谬误
无心之过却又稀松平常,本书可供读者作为自查和预防手册
《有毒的逻辑:为何有说服力的话反而不可信》这本书是逻辑谬误的代表作,可以当作一本自查和预防手册,告诉我们无心之过却又稀松平常的语言误区,并且教给我们如何预防这些错误。 短短的200页中,作者分门别类,足足阐述了170余种语言逻辑谬误,是一本不可不看的百科全书。
作者罗伯特 J.古拉(Robert J. Gula)是一位著名的面向实践的非形式逻辑学家,他认为清晰严谨的思考是一门技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而获得,本书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理念。本书将一些复杂的逻辑术语简单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日常生活中各种滥用逻辑的现象,同时本书致力于通过大量的实例训练使读者获得清晰严谨思考的技能。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提升辨别生活中各种滥用逻辑的能力,提升自身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推荐序
第1章 日常用语的骗局
真是无能为力!心里明明知道刚才听到的是谬论,但就是讲不出所以然来。
第2章 感性的语言
我们都有情感的需要:只要有人懂得如何诉诸我们的情感,就能欺骗我们,操纵我们。如果我们能够辨认出它们,就有可能避免受到欺骗和操纵。
第3章 感性的语言:宣传鼓动
宣传鼓动是一种说服手段,它依赖于人们对暗示的感受。成功的鼓吹者善于俘获我们的情感。他说着我们想听的话,赢取我们的信任,然后开始巧妙地影响我们的态度。
第4章 感性的语言:暗示
暗示的手段各式各样。当有人做出暗示时,他可能正在一探虚实,观察其他人如何反应,或者他想通过暗示来探究别人的真正想法。
挑选/语调/措辞/选词/并列/与主题无关的细节
意象词汇/浮夸的语言/负面意象词汇
控制性措辞
第5章 逻辑谬误
并非所有语言都是感性的,有些语言确实涉及推理。谬误一般表示看似正确、通常很有说服力而实际上却是错误的结论。
第6章 与主题无关
与主题无关的诉求通常很有说服力,但尚未构成让人接受某一立场的充分理由。举例而言,父亲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去修剪草坪,今晚你就拿不到车。”他并没有给出让儿子修剪草坪的充分理由。
与主题无关的权威/诉诸数字/自信的推测
第7章 分散注意力
大多数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都是与主题无关的事物。比如,如果有人提出反问,而你上钩了,纠缠于这个反问,那么你就偏离了主题,误入歧途。
红鲱鱼/稻草人
第8章 歧义和不正确推理
人人都面临选择,如何解释一个词语、一段言论、一种行为或一种表达方式,此时此刻,他可能犯判断错误,此错误很可能损害他之前所做的努力。
词义歧义/表述歧义/语调歧义/反语
重音强调/模棱两可/语法歧义/并列
三段论省略式推理
第9章 混淆和不正确推理
混淆可能来自多种源头:来自疏忽大意,来自不准确的措辞,来自仓促或不正确的推理,来自曲解误释,来自歧义,来自模棱两可,来自过度简单化。
推论
第10章 因果关系的混淆
因果关系的研究可以很复杂。本章我们将讨论易混淆的一些常见类型,它们源自错误的因果关系推理。
第11章 过度简单化
当我们对于复杂问题想寻求快速、便捷的答案时,当我们不想被问题的盘根错节所困扰时,或当我们不假思索地快速反应时,我们就是在过度简单化。
意外谬误/复杂问题/中项排除谬误/分类归档
妄下结论/胡子谬误/绝对用语/错误的折中
循环定义/堕落谬误/返回原状谬误
时间谬误/雪上加霜谬误,或诉诸盲目乐观
决断力谬误/理想主义谬误/
默认同意谬误,或诉诸沉默/假两难困局
第12章 错误的比较和对比
比较和对比在本质上并没有错误。当把比较和对比作为目标本身时,或有人试图暗示同一性而不是类似性时,或所谓的相似性实际上并不相似时,或用比较和对比来激发情感从而搁置理性时,危险也许就会发生。
第13章 逃避
逃避技巧很普遍。人们使用它们来规避特定的问题或指控,躲避严密的思考与分析,掩饰自鸣得意和花言巧语,避免自身陷入特定的立场、信念或态度。
第14章 深入剖析辩论
让我们看一下典型辩论的结构:我是A方,你是B方。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澄清辩论的属性:我们到底在辩论什么?我们之间分歧的特殊性在哪里?我们在寻求何种解决方案?
第15章 深入剖析语义学
个别词语会有歧义,因为说话人没有指明他使用的是哪一种可能的含义。这被称为语义歧义或者词义歧义。
第16章 深入剖析三段论
评价一个三段论时,必须回答两个问题:①两个命题都是真实的吗?②该三段论有效吗,即它是正确地建立起来的吗?
第1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补遗
罗伯特J.古拉(Robert J. Gula)英年早逝,47岁时就被胰腺癌夺去了生命。但凡接触过他的人,无一不为他深深折服:他活力四射、目光如炬、言简意赅,有着运动员般健硕的身躯,一团棕灰色的头发倒向一边却不显蓬乱,时而流露顽童般俏皮的幽默感,却总是全神贯注地仔细、真心倾听他人的话语,还拥有闪闪发光的心灵。他年少时创造了多项径赛纪录,热爱小狗和小孩,钢琴演奏达到音乐会水准,尤其推崇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还独著或与人合著过17本书,所涉猎主题从《神话:希腊和罗马》(Mythology: Greek and Roman)到《精确:写作者参考手册》(Precision: A Reference Handbook for Writers)。他在美国最佳中学之一的格罗顿中学除了任职督学主任之外,还教授拉丁语、希腊语、代数、几何、化学、英文写作,以及最为人称道的逻辑学。
在《当代作家》(Contemporary Authors)名录中,对于为什么要创作最后这本有关语言逻辑的手册,古拉如此阐释:“这本书来自我的挫败感,看到有些人,甚至非常聪明的一部分人常常在群体中无法‘沟通’,我感到非常痛心。见识过太多陷入僵局的会议和讨论后,我开始好奇这是为什么。这种好奇促使我在格罗顿中学开设关于非形式逻辑的课程,这门逻辑课程又促成了本书的诞生。
“我注意到有些人害怕逻辑。‘你和你的逻辑’,他们这样对我说。然而,我还注意到,这种态度常常反映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现实处境,他们要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立场;要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情绪化反应而非出自理性思考——也就是说,他们的态度背后还有深藏的动机。”
本书致力于成为最好的语言逻辑谬误手册,希望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外,它还包含更多内容。从某种层面而言,这是一本介绍人们如何欺骗自己和他人的小册子。一旦有谬误存在,古拉早已辨认出来并贴上标签,像一位兴致勃勃的鳞翅目昆虫学家炫耀他对蝴蝶翅膀每一种变异的分类。从另一种层面而言,它是一堂关于非数理逻辑思维的小课程,是一种对哲学和经济学特别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我们所有人每天使用并且常常被滥用的思维形式。就实质而言,它是一部学术研究的超凡杰作,然而在形式上却出人意料的轻松、自如且通俗易懂,无论阅读还是参考均趣味盎然。
有意阅读本书的读者或使用者也不要被谬误的庞大数量给吓到(超过170条),作者对此一一列举并逐条解释。广义而言,它们都是一些简单主题的变异形式,也就是惯常的人性趋势:杂乱无章,即以一个不恰当的立场开始,或者无法恰到好处地推进;缺乏组织,即不同的对象之间不能恰当地区分彼此或者适当地分门别类;前后不一致,即含有直接的自相矛盾;混淆不清,要么有意要么无意;与主题无关,即插入与所主张内容毫不相干的信息或论证;信息缺失,即省略重要的事实、观点或角度。
通过总结这些术语,我们应该对古拉的书足够熟悉。但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且最有趣的是,所有细节、走向不合逻辑的种种方式、所有的变异及排列组合,它们本身隐藏在秩序井然、组织合理、前后一致、明确、与主题相关和信息完整之中。古拉的一名学生在格罗顿中学校刊上说此书“教会我如何思考”,而另一名学生则说“它能改变你的生活”。很少有一本手册能这样,即便是其自身领域里最好的参考书,也很少见到能改变一个人生活的。但是本书的确可以改变任何人的生活,只要读者在研究了书中的大量例子之后能汲取它的精髓。
亨特·路易斯(Hunter Lewis)
第1章
日常用语的骗局
“我只知道它言之无理,却讲不出所以然。”
真是无能为力!心里明明知道刚才听到的是谬论,但就是讲不出所以然来。
如果你已然置身此种境地,本书一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它能辨别出错误思维可能采用的众多不同伪装,并且条分缕析,揭示错误思维的部分原因。本书也许不足以将你变成一位技艺精湛的辩驳专家,却能为你成为这方面的人才提供弹药。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你在主导辩论方向时立于强势地位。
你不仅会在这几页纸里发现许多朋友和熟人的言行,还会时不时地发现自己仿佛也赫然在列。对于语言的骗局,我们无一幸免。
难道人类天生就是无可救药般浑浑噩噩吗?就天性而言,的确如此。浑浑噩噩也算言之有理,但若说无可救药,则大错特错。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却未必是天生具有推理能力的动物。谨慎而清晰的思考需要特定的严密逻辑。它是一项技能,就像所有技能一样需要训练、实践以及持续专注。一个人开始推理之前,必须了解那些专门为未受过相关训练的大脑所埋设的陷阱。所以此书——一本研究语言的骗局、总结伪装技巧和破坏理性策略的书横空出世。如果我们能够识别这些圈套和花招,就可避免中招,也可阻止其他人过度依赖这些奇技淫巧。
首先是一些基本原则。我们不能称之为规律,它们不过是一些行为模式的描述,大致概括了人类反应和思考的倾向方式。比如,人们会:
(1)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
(2)倾向于将自身的偏爱或经验投射于现实生活。
(3)倾向于对特殊事件进行普遍化概括。
(4)倾向于身临其境地分析事件并且让自身情感超越客观理性。
(5)不能作为很好的聆听者。人们会有选择地听,并且常常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
(6)拥有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合理化(文饰)的冲动。
(7)常常无法从无关紧要的事物中提取相关、重要的事物。
(8)很容易从正在处理的特定事情上转移注意力。
(9)通常不愿意彻底地探索主题的盘根错节,倾向于过度简单化。
(10)一般都以貌取人。人们观察事物时,曲解自己的观察,然后做出可怕的误判。
(11)总是不知所谓,尤爱泛泛而谈。说话之前很少审慎思考,却让情感、偏见、成见、好恶、希望和挫折代替审慎思考。
(12)很少坚持一贯的行为准则。人们很少仔细检查证据然后得出结论。相反,人们更倾向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然后找出能够支持自己行动或信念的证据。人们的思考具有选择性:在评估现实情况时,热衷于寻找支持自己所支持事物的理由,同样热衷于忽视或者漠视不支持他们所支持事物的理由。
(13)人们往往不会将内心的本意宣之于口,而说出的话通常别有深意。
针对这些原则,我们再加上由J.A.C.布朗(J.A.C. Brown)在《说服的技巧》(Techniques of Persuasion)一书中所引用的四条观察评论:①大多数人宁愿觉得事情简单而不复杂;②希望自己的偏见得到证实;③想要体验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归属感”;④需要为自己的挫败精确指定背黑锅的假想敌。
以上评论可能貌似带有偏见,然而它们的本意并非如此。它们甚至不是批判性的或者带道德审判意味的。这些仅仅表明人类的天性倾向于主观而非客观,而且未经训练的大脑更容易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阻力最小的道路就是几乎从不运用理性思考。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面向实践的非形式逻辑学家,他认为清晰严谨的思考是一门技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而获得,本书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理念。本书将一些复杂的逻辑术语简单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日常生活中各种滥用逻辑的现象,同时本书致力于通过大量的实例训练使读者获得清晰严谨思考的技能。
采铜 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这既是一本说服他人的语言技巧指南,又是一本防忽悠防带偏的随身手册,作者古拉不厌其烦地搜罗了尽可能多的语言花招,其中有少部分可能你已经在生活中领教过,但更多是你闻所未闻的,会让你大开眼界。
谢熊猫君 知名自媒体,发表著名科普文“请对照这二十四条逻辑谬误自行打脸”
可以说,日常的许多争论都是双方在互相丢一些缺乏逻辑的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