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025068

为什么你和上司交流时总是如履薄冰,完全看不透他的想法?
为什么你总是说不到客户心坎里,你的方案客户总是不满意?
为什么你每段感情都有始无终,却一直搞不懂自己错在哪里?
这是因为你不懂行为心理学,看不懂不经意动作背后的心理动机。
掌握微行为读心策略,洞悉真实的人性,跟身边的人都能聊得来。
本书能够帮助你——
洞悉习惯行为背后的动机,看懂他人的本性;
看清扑朔迷离的职场行为,跟对人、做对事;
明辨社交行为的善意和敌意,做好心理防备;
分清婚恋行为的真心假意,找到幸福的大门;
辨别商家的种种营销策略,守住你的钱包。
从此,知人知面又知心,成为人际博弈大赢家。
附赠6张身体微行为识别卡,帮你参透他人行为动机,掌控他人内心动向。
人生就像是一场化装舞会,每个人都用面具挡住自己的真实面目。然而,一些细心的人却可以通过行为动作中的细微变化,来读出一个人的真实内心。只要抓住下意识的一瞬间,真实的“他”就会出现。然而,识人难识心,从微行为中辨别人心难在“快”和“准”。
《微行为心理学》实战版通过对约100个案例进行全面剖析,教你看穿职场、婚恋、社交、消费种种行为背后的人性。本书还附赠6张身体微行为识别卡,帮你随时随地参透他人行为动机,掌控他人内心动向,提升人际沟通博弈技能。
目录
一、微行为:识人准到骨子里的心理策略
1.不经意动作背后的真实人性/2
2.看透一个眼神就足以读懂对方/5
3.对方的笑容是真诚还是虚假?/9
4.眉毛是心情变化的指示针/10
5.手指原来也会对你“说话”/11
6.握手姿势不同,心态也不同/12
7.兴趣爱好最容易显露性格/15
8.做个读心高手并不难/17
二、洞悉日常动作玄机,拨开人性的迷雾
1.捕捉视线变化,猜透内心想法/22
2.下意识摸颈后是在安慰自己/25
3.撅嘴不仅仅是在卖萌/27
4.咬嘴唇并不全都楚楚可怜/28
5.把玩饰物代表心神不宁/29
6.看清托下巴的动作/31
7.吸烟的细节暴露了你的个性/32
8.从吃饭小动作中读出性格/36
9.从洗澡的习惯看你的个性/38
10.从写字习惯看清内心世界/40
11.八种坐姿代表八种不同性格/42
12.站姿会显露你的性格特征/45
13.走路姿态不同,心态也不同/46
三、从衣品看人品,摸准对方的品行
1.从服装颜色辨明他人个性特点/50
2.从换鞋频率看清一个人的性格/53
3.服饰风格是一个人思想的形象/54
4.T恤:表达想法和情绪的公告牌/58
5.手提包里暗藏的人格密码/59
6.手表款式与性格息息相关/61
7.戒指与主人的性格有某种关联/62
四、追踪情绪变化行为,看懂他人的心思
1.鼻孔张大,可能是紧张或不满/64
2.拉扯耳垂,内心正在焦虑和犹豫/66
3.抚摸胸腹,是为了让心透一透气/67
4.手部颤抖,内心已难自控/68
5.十指交叉,心理压力如山大/70
6.摩擦腿部是在寻求自我安慰/72
7.拍打头部时,肠子往往已悔青/75
8.紧张时,嘴巴会有这些动作/76
9.指尖相碰也可能传达消极信号/79
10.搓手与攥手,背后情绪截然不同/81
五、破译语言行为密码,参透话外之音
1.你的说话方式是哪种风格?/84
2.捕捉肢体语言变化,识破谎言/87
3.透过语速的变化探究微妙的心理/89
4.做好倾听者,捕捉“弦外之意”/91
5.辨清真诚和虚伪,只在一念间/94
6.根据人际沟通表现看透对方性情/97
7.学会倾听与赞美才能拓展朋友圈/100
8.留意人际沟通中的头部动作信号/102
9.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口头禅/105
10.读懂“唇语”,无需多言/108
六、明辨社交行为的善恶,避开人际陷阱
1.真心对真意,友谊才能长存/112
2.宽心,把对手运营成朋友/114
3.说话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事/116
4.真正的智者善于思考着倾听/119
5.会议场上的人际关系博弈/121
6.跟随眼珠移动的读心策略/124
7.从说话表情探清他人的城府/126
8.酒后吐真言?未必是实情/128
9.别让你的朋友对你反感/130
10.抿嘴微笑,也许是委婉拒绝/132
11.眨眼速度慢,代表什么?/134
七、善用人际沟通策略,赢得好感与信任
1.初次见面给对方留下好印象/136
2.让别人觉得“礼轻情意重”/138
3.表达欣赏,收获好感易如反掌/140
4.营造好气氛,才能驾驭大场面/143
5.随时同步,让对方觉得你上心/147
6.坦诚缺点会帮你赢得更多好感/150
7.多说“我们”,把对方变成自己人/152
8.换位思考更容易说服他人/154
9.和别人话不投机的三个原因/156
10.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的三大法宝/160
11.寻找共同话题的人际交往策略/164
八、看清扑朔迷离的职场,跟对人做对事
1.维持好与每个人的关系/168
2.老板的心思,你猜得透吗/171
3.如何揣摩并牢记老板的意图/176
4.懂得拒绝,但不要得罪上司/178
5.得罪上司后的几种心理对策/181
6.与上司意见不合,服从还是对抗?/184
7.给上司提建议的心理博弈/187
8.将心比心,才能搞好同事关系/190
9.与同事保持安全的人际距离/193
10.从细节读懂人的脾气秉性/196
11.因人施计,应付好职场怪人/200
九、找准切入点,看透男女那点儿心思
1.从穿鞋习惯看穿女人心理/206
2.穿短裙的美女其实很难接近/208
3.女性内衣暴露性格和心理特征/209
4.女士拨弄头发的真正意图/211
5.从一顶帽子看出男人秉性/212
6.透过一双鞋子看穿男人本性/216
7.一根领带牵出男人整颗心/219
8.看透“补偿心理”背后的人性/221
十、学点消费者心理学,看清商家的心计
1.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226
2.商家“俘获”女人的心理策略/229
3.12种性格的推销攻心策略/231
4.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消费行为/237
5.推销保险,实际是交朋友的过程/238
6.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几种最终成因/243
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但丁在《神曲》中这样说:“一个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仅看清了你的外表行为,就是你内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我们完全有依据可以把但丁所说的“智者”巧妙理解为能看透人心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这样的智者,因为人心实在不容易看清。人生就像是一场化装舞会,每个人都用面具挡住自己的真实面目。然而,一些细心的人,却可以通过行为动作中的细微变化,来读出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微行为是骗不了人的,而警方也常常利用行为特征破案,很多设计周密的案件的突破口就是一个微小的表情、细微的动作。所以微行为也是用来判断他人情绪的好方法之一,再怎么伪装,都有松懈的一刻,只要抓住了这一瞬间,真实的“他”就会出现,演技再好的演员,始终是要做自己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侦探一样洞察人心善恶,因为这个社会实在是太复杂了,尤其是变化莫测的人心让人防不胜防。如果不懂其中的利害,则很容易陷入诈欺等事情当中。我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被出卖、会被淘汰,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认清人心的复杂易变,避开各种各样可能影响自己的陷阱。
要想在与人交往中洞察人心,就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个善于见微知著的人,具有认清环境和辨别他人的能力,从微动作中体察人心变化。这种能力可以使每个人在风云突变之际,看透周围的人与事、看破一个人的真伪、洞悉他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窥探出情绪变化的温差,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上更加从容。
具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让你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形,从而轻而易举地掌握他人的长短优劣,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制其人;也可以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潇洒地绕过生活中的险滩,从容应对各种人际关系,不再四处碰壁,牢牢地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然而,读懂微行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些下意识的动作往往并不明显,甚至是稍纵即逝。识人难识心,从微行为中辨别人心同样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快”和“准”。瞬间准确地把握与判断,不但需要高明的读心技巧,更需要毫不间断地积累和学习。当然了,也不要把对微行为的解读想得过于神奇。它不能保证让你变得比美国联邦警察还厉害,但只要在人际交往中擦亮眼睛、细心观察,必会读出一个真实的对方,遇见更好的自己。
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确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
微行为是骗不了人的,而警方也常常利用行为特征破案,很多设计周密的案件的突破口就是一个微小的表情、细微的动作。
——《微行为心理学》前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