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48040
编辑推荐
《钓鱼城的乱世佳人》是安徽省作家李幼谦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经典、非常著名、影响巨大的战争——钓鱼城之战。虽然是描写战争,但作者的角度却很独特,将一群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鲜活的女人形象,推到血腥残酷、惊心动魄的的战争前沿,以她们的柔情、智慧、勇敢、欲望把战争氛围衬托的千折百回、荡气回肠。人性中的善与恶、淫与爱、欲望与理想、坚贞与愚昧、不朽与毁灭,在旷世战争中因而越发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
内容简介
《钓鱼城的乱世佳人》是李幼谦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南宋来年,蒙哥大汗战死的重庆钓鱼城腥风血雨。坚守三十六年后,因红颜一笑,城门洞开,倾城出降。
其间,演绎出一段千古佳话:殊死奋战的卫国勇士,命运迥异的另类女性,爱恨情仇的生死冶炼,可歌可泣的巾帼悲歌。
南宋来年,蒙哥大汗战死的重庆钓鱼城腥风血雨。坚守三十六年后,因红颜一笑,城门洞开,倾城出降。
其间,演绎出一段千古佳话:殊死奋战的卫国勇士,命运迥异的另类女性,爱恨情仇的生死冶炼,可歌可泣的巾帼悲歌。
目 录
代序/搜寻那个宋末元初的乱世佳人
章 劫后余生
第二章 有家难回
第三章 刺杀未遂
第四章 射敌报仇
第五章 夫妻获罪
第六章 出嫁惊变
第七章 大汗宠幸
第八章 立功成亲
第九章 敌营突变
第十章 无奈献歌
第十一章 虎口脱险
第十二章 圣旨赦罪
第十三章 喜从天降
第十四章 奸贼卖国
第十五章 主仆翻脸
第十六章 哑女告发
第十七章 女人劳军
第十八章 城破被救
第十九章 巧遇叛臣
第二十章 卖身放贼
第二十一章 丧弟被疑
第二十二章 休夫回家
第二十三章 忍辱受屈
第二十四章 城楼杀夫
第二十五章 下聘应婚
第二十六章 孝女设宴
第二十七章 舍家助夫
第二十八章 美色惑帅
第二十九章 城破求援
第三十章 索尸病愈
第三十一章 丧女人宫
第三十二章 抢粮济民
第三十三章 巧舌劝降
第三十四章 求医通信
第三十五章 祈雨突围
章 劫后余生
第二章 有家难回
第三章 刺杀未遂
第四章 射敌报仇
第五章 夫妻获罪
第六章 出嫁惊变
第七章 大汗宠幸
第八章 立功成亲
第九章 敌营突变
第十章 无奈献歌
第十一章 虎口脱险
第十二章 圣旨赦罪
第十三章 喜从天降
第十四章 奸贼卖国
第十五章 主仆翻脸
第十六章 哑女告发
第十七章 女人劳军
第十八章 城破被救
第十九章 巧遇叛臣
第二十章 卖身放贼
第二十一章 丧弟被疑
第二十二章 休夫回家
第二十三章 忍辱受屈
第二十四章 城楼杀夫
第二十五章 下聘应婚
第二十六章 孝女设宴
第二十七章 舍家助夫
第二十八章 美色惑帅
第二十九章 城破求援
第三十章 索尸病愈
第三十一章 丧女人宫
第三十二章 抢粮济民
第三十三章 巧舌劝降
第三十四章 求医通信
第三十五章 祈雨突围
前 言
搜寻那个宋末元初的乱世佳人
钓鱼城在重庆市合川区的城边上,是一座历史名城,一座风景名城,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军事名城,一座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战争堡垒……可因为山高地偏,至今鲜为人知。
我是钓鱼城下人,至今在妹妹住着的楼上还可以望见钓鱼城的雄姿。可是,在写出了《钓鱼城的乱世佳人》这部历史小说之后,我才有幸登上了它。我是去探访那座见证蒙古大汗战死的名山,我是去搜寻那个倾国倾城的乱世佳人。
这里,山不高而陡峭,林不密而幽深,天然风景“险、奇、秀”。建于唐代的护国寺、卧佛、千佛窟诉说着远古风韵。但吸引我来的,却是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到这里来,我是要搜寻一个女人的足迹。
她是钓鱼城上空一颗耀眼的流星,转瞬即逝,却能量倾城,在历史的积尘中,留下一个个解不开的谜。
说不准她姓什么,后人都称她为熊耳夫人。因为蒙古千户熊耳是她丈夫,曾担任泸州守将,在钓鱼城将士攻城时战死。但嫁鸡随鸡不是蒙古的习俗。
当她被宋军俘虏进钓鱼城时,听说年轻守将姓王,便说她也姓王,马上当了守将王立的干妹妹。据有关史料记载,他们关系暧昧,非同兄妹。所以,她的身份连同她的姓名,都只是个幌子。
在南宋王朝灭亡后,钓鱼城已经是一座孤岛。她挺身而出,说能保满城军民不死,因为成都安西王是元主忽必烈的儿子,而王相李德辉就是她亲哥哥,那么她应该姓李。
但据史学家考证,她仅仅是李德辉同母异父的外妹。李丞相的母亲是改嫁到宗家的,被称为宗老夫人,那么她应该姓宗。
没人知道她长什么模样——尽管她的塑像曾在钓鱼城屹立多年,可改朝换代时,总有人说她是卖国求荣的妖女,结果塑像被推翻,而今连她的替身也是见不着的了。
她一定有倾国倾城的美丽。因为泸州是蒙古入川的根据地,能当异族守将的夫人,绝不是平常汉家女子。钓鱼城守将历经两百多场战争,杀虏了无数叛将的妻女,唯有她能够受宠,说明她不仅聪明伶俐,肯定也美貌如花。
她一定冰雪聪明,否则不会在血流成河的战争中保全性命,还先后得到敌对两个阵营主帅的宠爱。在关键时刻,她能探听到兄长在元朝当高官的消息,并以此说服主帅投降。那封通敌的书信,还是她亲自书写的。据说李德辉喜欢穿她做的鞋子,她说服了王立投降,还把那投降的书信藏在可以证明她身份的鞋里,才穿过钓鱼城主战派的封锁线,把信送到王相手中的。
于是,通过她穿针引线,她的兄长只领八百士兵来了,没发一枪一炮,就使钓鱼城城门洞开,十万军民倾城出降。南宋后的堡垒葬送在她的手里,钓鱼城十万军民的性命与她密切相关。此山此水,不会不留下她的蛛丝马迹。
重庆到合川只有百把里路。从合川市乘车出城十几分钟,沿着新开的公路斗折向上,一块青灰色的石碑横立,当看到黛绿的“缙云山一钓鱼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几个楷书时,我们已经来到半山腰。左边是参天古木,右边是峭壁高耸,无风而寒。
一个娇媚的女子是怎样上山的?上山后,又怎样保障自己安全的?在山高林幽处,女人的美貌只是静静开放的野花,即使不被人践踏,也少不了风欺雨浸。
校场占据了大块平地,带着齿牙的五色三角旗迎风招展。这是古代的练兵场,也是处决要犯的地方。当初,后一任守将王立是以“不杀城内一人”为条件投降元朝的,不知元军进城后杀人没有,历史上没有记载。
宋军却是杀了不少人的,起码在校场上杀了晋国宝。这家伙是早期汉朝叛将,被蒙哥大汗派来劝降。宋军已经放他下山,主帅王坚想想不妥,又追他回来砍了脑袋。熊耳夫人上山后,哪能不了解这段历史?对叛徒的处置使她心惊胆寒,这应是她蛰伏多年的缘由。-
穿过古军营,来到钓鱼台。粗大的古树遮盖了一块平整的巨石。这应该是那女人来过的地方,因为这是全山的制高点,低头即是悬崖深涧。远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流交汇,包围着钓鱼山,构成天险境地。她不是来寻找关于仙人钓鱼的神话的,这个通州潞县的女人想家心切。遥望故乡在天涯,何时能还家?可能,这是促成她冒死献策的重要原因。
钓鱼城周遭全是高过人头的城墙。墙顶外侧,有高约两米的雉堞。从垛口望去,远山如黛,绝壁如渊。里侧却大多有石栏杆,苔藓层层覆盖。长石铺就的跑马道平坦宽敞,将八大城门相连,双马可以并行。
出名的是新东门,洞边有对外的通道,可以依山凭险,屡出奇兵。钓鱼城守将就是从这里出击,击毙了蒙哥大汗的先锋元帅汪德臣,严惩了这个先是投降金人、后又投降蒙古的宋朝叛将。
城上伸出一方形半岛,约两平方米大小,石墙上绿色的“炮台”两个斗大的字使人肃然起敬。那时,蒙古的铁骑灭国四十,已经践踏到欧洲、非洲的土地。那时,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也不可一世,亲自征讨钓鱼城,没想到,这里的军民让名曰“长天”的一代枭雄丧命,那炮弹就是从新东门这个炮台发出的。
手扶雉堞的垛12昂首远眺,能看见正前方那个小山包,状如人头顶。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脑斗坪,那就是蒙哥中弹的地方。
公元1259年7月22日,大汗亲自在脑斗坪登台窥探钓鱼城虚实,被城内发出的火炮击中,重伤坠地。他被送到重庆北温泉医疗时,突然又接到了士兵送来钓鱼城的“礼物”——两条从城里掷出来的鲜活大鱼,一筐从城上吊下的雪白面饼。当然少不了一封书信,是城内当时的守帅王坚写的,他致书蒙哥:“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
蒙哥见后,知道钓鱼城山高城坚、丰衣足食,他是攻不下来的了。于是气急攻心,伤痛进发,喷血而死。临终激愤道:“我之隐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钓鱼城见证了这段历史,却没人料到它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蒙古军队纷纷回国,鄂州撤兵,亚洲撤兵,欧洲撤兵,非洲撤兵,世界为之突转。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又多维持了些日子。以后蒙古争权夺位、内战连连,蒙古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扩张半途而废,大规模的征战也走向结束。
可以说,钓鱼城从蒙古铁蹄下拯救了世界。
新东门是凯旋之门,护国门却是耻辱之门。
从城内看去,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小亭,遮盖着城墙的一端。侧面一排树,与对面山壁夹着一个天井样的通道。走下石阶梯,才能看到那座城门——护国门,它直通水军码头,多次迎接过出击后凯旋的将士,成为“独钓中原”的“巴渝保障”。
结果,护国门没有后护卫好钓鱼城的政权。门开了,自开的。正应了“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攻破内部的,就是主帅的红颜知己——昔日蒙将的女人熊耳夫人。她做到了蒙古大汗亲率千军万马也做不到的事——使固若金汤的钓鱼城拱手奉出。
公元1279年正月,两百多场血腥拼搏在城门拉开时结束了。几乎与此同时,在广东省新会县南的崖山,陆秀夫负幼帝赵骨蹈海而死,一个王朝咽下了后一口气。
历史的转折竟然如此简单:一个开门的动作定格千年,那女人的纤纤玉手,书写出颠覆一个城池甚至一个王朝的历史。门楣上“巴渝保障”几个石刻大字从此蒙上灰垢。
结束了钓鱼城三十六年保家卫国之战的熊耳夫人,虽是元朝的功臣,但一直被认为是宋朝叛徒,是汉族败类,是红颜祸水,遭到了千古唾骂。郭沫若先生将她与王立并列,比作卖国求荣的“秦桧夫妇”,专门写诗讨伐予以痛斥。
不该骂么?当然应该。可她一无是处吗?却也未必。
七百多年过去了,让我们再远眺那段岁月吧:元军早攻占了临安,恭帝早已经投降,重庆也沦陷了,钓鱼城三年不通王令,早成为实际的孤岛。城中又逢三年干旱,百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面临的是全城人饿死的命运……
是女人与将军的名节重要?还是十万人的身家性命重要?在忽必烈统一大业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南宋人如果再继续反抗,是否阻碍了国家的统一?钓鱼城是否已经完成英勇抗争的历史使命?尽管在五百年后的一天,熊耳夫人的塑像屹立起来,在钓鱼城还享受了一段时间的香火。但是否就可以说“投降有理、抵抗无功”?
非也,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因为爱国精神是正义的力量、民族的脊梁,那是让中国人永远不会被压塌的精神支柱。所以,后人评价:“向使无钓鱼城,则无蜀久矣。无蜀,则无江南久矣,宋之宋社,岂待崖山而后之哉!”不能不说,钓鱼城是一种象征:民族正气的象征、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是华夏人民反侵略的决心与创造力。
历史证明抵抗是正确的!钓鱼城军民的殊死反击,让蒙古侵略军领教到农耕民族的坚强力量,疯狂的掠夺收敛了,野蛮的屠杀遏止了,奴化与放牧政策改变了……如果没有钓鱼城这样的抵抗,元朝不会沿用儒家理学,不会尊重汉民族的精神、更不会对汉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历史如走马灯一般变化,先是钓鱼城首功将帅王坚记功碑被菩萨代替,后是熊耳夫人的塑像竖立后又被砸碎,再以后,连菩萨也逃不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那就寻找她居住过的地方吧!当年的帅府,现在是一片茂密的庄稼地,玉米正舒展它宽大的叶片,如古代仕女舒展秀美的双臂。皇宫的遗址错落有致,那是钓鱼城军民为了勤王上山建造的。虽然没迎来皇帝,精致的楼台亭阁却不会空着,可能连同熊耳夫人等“战利品”同时被城里的高官们享受了。
现在只剩下八百多年的古桂树尚且绿意婆娑,还有一座精致的水池,旁边一棵老柳迎风而舞。这“蒲柳之姿”莫非附着那女人的阴魂?在山风的吹拂下舞动得有几分妖冶。那女人一定来过这里,临池梳妆,惊鸿一瞥,融化了钓鱼城后一任主帅保家卫国的雄心。
透过“女人是祸水”、“女色倾国倾城”的现象,是否还能看出超越信仰的爱?谁能反证熊耳夫人与王立没有真正的爱情?同根共土的文化更容易产生情感啊。否则,在她韶华已逝后,王立怎能听从她的劝降?而她也是竭尽全力保护了王立性命的。
尽管是和平纳降,但因王立欠下了蒙古将领与汉族叛将太多的血债,元朝的文官武将纷纷主张杀他。李德辉请求忽必烈下旨,才保住了王立一条小命,这能不归功于那个女人吗?也可以说,是她依靠兄长的势力保存了一城军民的性命,同时也保住了鱼城主帅王立的性命。不是爱情的力量让她竭力保举,王立还能活着并再知合州吗?
她是身世飘零的飞花流矢?她是潜入宋营的军事间谍?她是护民救城的观音菩萨?她是叛民卖国的贼子奸女?都不是,她其实只是个乱世佳人。
即使,她演绎出的美人计成为扑朔迷离的千古绝唱,可也并不是被敌人派出打入宋军的卧底女人,她只是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她委身熊耳是迫不得已,上钓鱼城也是迫不得已,跟从蒙将或者侍奉宋将,都是被人玩弄的宠物。王侯将相的功败垂成与她无关,有关的只是身边的男人。前夫失败了,她流离失所才进了荒僻的山林;后夫胜利了,她才能与之共享安乐。
一个美丽聪明的女人,生活在那样的血腥时代,生存在不同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中,不独特、不另类、不反叛,只有死路一条。
骂她美女蛇的有,称她女英雄的也有,同时背负着生与死的痛苦,同时背负着绝望与希望的企盼,同时背负着赞扬与辱骂的舆论,令我们同情,又让我们无法认同。
我们只能怪这个女人生错了时间——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冰雪聪明,经受不了血雨腥风;弱不胜娇,扛不起山河历史。但红颜柔情,后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统一天下的战争该不该打?钓鱼城该不该守?至今还在史学界内部争论着。对这个女人来说,其实宋朝天下、元朝天下都没她的位置。可是只要在男人心中有位置,她就倾情以报。历史不是一页页的文字,在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段段真实可信的事。
美人何能倾覆城?北宋是怎样衰亡的?南宋是怎样被倾覆的?难道就因为一个女人的“政绩”?腐败的政治不能将罪责推卸给一个女人。
霏霏细雨,依然飘洒,那是乱世佳人飘飞千年的泪吗?
李幼谦
2014午2月
钓鱼城在重庆市合川区的城边上,是一座历史名城,一座风景名城,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军事名城,一座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战争堡垒……可因为山高地偏,至今鲜为人知。
我是钓鱼城下人,至今在妹妹住着的楼上还可以望见钓鱼城的雄姿。可是,在写出了《钓鱼城的乱世佳人》这部历史小说之后,我才有幸登上了它。我是去探访那座见证蒙古大汗战死的名山,我是去搜寻那个倾国倾城的乱世佳人。
这里,山不高而陡峭,林不密而幽深,天然风景“险、奇、秀”。建于唐代的护国寺、卧佛、千佛窟诉说着远古风韵。但吸引我来的,却是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到这里来,我是要搜寻一个女人的足迹。
她是钓鱼城上空一颗耀眼的流星,转瞬即逝,却能量倾城,在历史的积尘中,留下一个个解不开的谜。
说不准她姓什么,后人都称她为熊耳夫人。因为蒙古千户熊耳是她丈夫,曾担任泸州守将,在钓鱼城将士攻城时战死。但嫁鸡随鸡不是蒙古的习俗。
当她被宋军俘虏进钓鱼城时,听说年轻守将姓王,便说她也姓王,马上当了守将王立的干妹妹。据有关史料记载,他们关系暧昧,非同兄妹。所以,她的身份连同她的姓名,都只是个幌子。
在南宋王朝灭亡后,钓鱼城已经是一座孤岛。她挺身而出,说能保满城军民不死,因为成都安西王是元主忽必烈的儿子,而王相李德辉就是她亲哥哥,那么她应该姓李。
但据史学家考证,她仅仅是李德辉同母异父的外妹。李丞相的母亲是改嫁到宗家的,被称为宗老夫人,那么她应该姓宗。
没人知道她长什么模样——尽管她的塑像曾在钓鱼城屹立多年,可改朝换代时,总有人说她是卖国求荣的妖女,结果塑像被推翻,而今连她的替身也是见不着的了。
她一定有倾国倾城的美丽。因为泸州是蒙古入川的根据地,能当异族守将的夫人,绝不是平常汉家女子。钓鱼城守将历经两百多场战争,杀虏了无数叛将的妻女,唯有她能够受宠,说明她不仅聪明伶俐,肯定也美貌如花。
她一定冰雪聪明,否则不会在血流成河的战争中保全性命,还先后得到敌对两个阵营主帅的宠爱。在关键时刻,她能探听到兄长在元朝当高官的消息,并以此说服主帅投降。那封通敌的书信,还是她亲自书写的。据说李德辉喜欢穿她做的鞋子,她说服了王立投降,还把那投降的书信藏在可以证明她身份的鞋里,才穿过钓鱼城主战派的封锁线,把信送到王相手中的。
于是,通过她穿针引线,她的兄长只领八百士兵来了,没发一枪一炮,就使钓鱼城城门洞开,十万军民倾城出降。南宋后的堡垒葬送在她的手里,钓鱼城十万军民的性命与她密切相关。此山此水,不会不留下她的蛛丝马迹。
重庆到合川只有百把里路。从合川市乘车出城十几分钟,沿着新开的公路斗折向上,一块青灰色的石碑横立,当看到黛绿的“缙云山一钓鱼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几个楷书时,我们已经来到半山腰。左边是参天古木,右边是峭壁高耸,无风而寒。
一个娇媚的女子是怎样上山的?上山后,又怎样保障自己安全的?在山高林幽处,女人的美貌只是静静开放的野花,即使不被人践踏,也少不了风欺雨浸。
校场占据了大块平地,带着齿牙的五色三角旗迎风招展。这是古代的练兵场,也是处决要犯的地方。当初,后一任守将王立是以“不杀城内一人”为条件投降元朝的,不知元军进城后杀人没有,历史上没有记载。
宋军却是杀了不少人的,起码在校场上杀了晋国宝。这家伙是早期汉朝叛将,被蒙哥大汗派来劝降。宋军已经放他下山,主帅王坚想想不妥,又追他回来砍了脑袋。熊耳夫人上山后,哪能不了解这段历史?对叛徒的处置使她心惊胆寒,这应是她蛰伏多年的缘由。-
穿过古军营,来到钓鱼台。粗大的古树遮盖了一块平整的巨石。这应该是那女人来过的地方,因为这是全山的制高点,低头即是悬崖深涧。远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流交汇,包围着钓鱼山,构成天险境地。她不是来寻找关于仙人钓鱼的神话的,这个通州潞县的女人想家心切。遥望故乡在天涯,何时能还家?可能,这是促成她冒死献策的重要原因。
钓鱼城周遭全是高过人头的城墙。墙顶外侧,有高约两米的雉堞。从垛口望去,远山如黛,绝壁如渊。里侧却大多有石栏杆,苔藓层层覆盖。长石铺就的跑马道平坦宽敞,将八大城门相连,双马可以并行。
出名的是新东门,洞边有对外的通道,可以依山凭险,屡出奇兵。钓鱼城守将就是从这里出击,击毙了蒙哥大汗的先锋元帅汪德臣,严惩了这个先是投降金人、后又投降蒙古的宋朝叛将。
城上伸出一方形半岛,约两平方米大小,石墙上绿色的“炮台”两个斗大的字使人肃然起敬。那时,蒙古的铁骑灭国四十,已经践踏到欧洲、非洲的土地。那时,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也不可一世,亲自征讨钓鱼城,没想到,这里的军民让名曰“长天”的一代枭雄丧命,那炮弹就是从新东门这个炮台发出的。
手扶雉堞的垛12昂首远眺,能看见正前方那个小山包,状如人头顶。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脑斗坪,那就是蒙哥中弹的地方。
公元1259年7月22日,大汗亲自在脑斗坪登台窥探钓鱼城虚实,被城内发出的火炮击中,重伤坠地。他被送到重庆北温泉医疗时,突然又接到了士兵送来钓鱼城的“礼物”——两条从城里掷出来的鲜活大鱼,一筐从城上吊下的雪白面饼。当然少不了一封书信,是城内当时的守帅王坚写的,他致书蒙哥:“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
蒙哥见后,知道钓鱼城山高城坚、丰衣足食,他是攻不下来的了。于是气急攻心,伤痛进发,喷血而死。临终激愤道:“我之隐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钓鱼城见证了这段历史,却没人料到它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蒙古军队纷纷回国,鄂州撤兵,亚洲撤兵,欧洲撤兵,非洲撤兵,世界为之突转。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又多维持了些日子。以后蒙古争权夺位、内战连连,蒙古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扩张半途而废,大规模的征战也走向结束。
可以说,钓鱼城从蒙古铁蹄下拯救了世界。
新东门是凯旋之门,护国门却是耻辱之门。
从城内看去,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小亭,遮盖着城墙的一端。侧面一排树,与对面山壁夹着一个天井样的通道。走下石阶梯,才能看到那座城门——护国门,它直通水军码头,多次迎接过出击后凯旋的将士,成为“独钓中原”的“巴渝保障”。
结果,护国门没有后护卫好钓鱼城的政权。门开了,自开的。正应了“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攻破内部的,就是主帅的红颜知己——昔日蒙将的女人熊耳夫人。她做到了蒙古大汗亲率千军万马也做不到的事——使固若金汤的钓鱼城拱手奉出。
公元1279年正月,两百多场血腥拼搏在城门拉开时结束了。几乎与此同时,在广东省新会县南的崖山,陆秀夫负幼帝赵骨蹈海而死,一个王朝咽下了后一口气。
历史的转折竟然如此简单:一个开门的动作定格千年,那女人的纤纤玉手,书写出颠覆一个城池甚至一个王朝的历史。门楣上“巴渝保障”几个石刻大字从此蒙上灰垢。
结束了钓鱼城三十六年保家卫国之战的熊耳夫人,虽是元朝的功臣,但一直被认为是宋朝叛徒,是汉族败类,是红颜祸水,遭到了千古唾骂。郭沫若先生将她与王立并列,比作卖国求荣的“秦桧夫妇”,专门写诗讨伐予以痛斥。
不该骂么?当然应该。可她一无是处吗?却也未必。
七百多年过去了,让我们再远眺那段岁月吧:元军早攻占了临安,恭帝早已经投降,重庆也沦陷了,钓鱼城三年不通王令,早成为实际的孤岛。城中又逢三年干旱,百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面临的是全城人饿死的命运……
是女人与将军的名节重要?还是十万人的身家性命重要?在忽必烈统一大业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南宋人如果再继续反抗,是否阻碍了国家的统一?钓鱼城是否已经完成英勇抗争的历史使命?尽管在五百年后的一天,熊耳夫人的塑像屹立起来,在钓鱼城还享受了一段时间的香火。但是否就可以说“投降有理、抵抗无功”?
非也,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因为爱国精神是正义的力量、民族的脊梁,那是让中国人永远不会被压塌的精神支柱。所以,后人评价:“向使无钓鱼城,则无蜀久矣。无蜀,则无江南久矣,宋之宋社,岂待崖山而后之哉!”不能不说,钓鱼城是一种象征:民族正气的象征、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是华夏人民反侵略的决心与创造力。
历史证明抵抗是正确的!钓鱼城军民的殊死反击,让蒙古侵略军领教到农耕民族的坚强力量,疯狂的掠夺收敛了,野蛮的屠杀遏止了,奴化与放牧政策改变了……如果没有钓鱼城这样的抵抗,元朝不会沿用儒家理学,不会尊重汉民族的精神、更不会对汉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历史如走马灯一般变化,先是钓鱼城首功将帅王坚记功碑被菩萨代替,后是熊耳夫人的塑像竖立后又被砸碎,再以后,连菩萨也逃不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那就寻找她居住过的地方吧!当年的帅府,现在是一片茂密的庄稼地,玉米正舒展它宽大的叶片,如古代仕女舒展秀美的双臂。皇宫的遗址错落有致,那是钓鱼城军民为了勤王上山建造的。虽然没迎来皇帝,精致的楼台亭阁却不会空着,可能连同熊耳夫人等“战利品”同时被城里的高官们享受了。
现在只剩下八百多年的古桂树尚且绿意婆娑,还有一座精致的水池,旁边一棵老柳迎风而舞。这“蒲柳之姿”莫非附着那女人的阴魂?在山风的吹拂下舞动得有几分妖冶。那女人一定来过这里,临池梳妆,惊鸿一瞥,融化了钓鱼城后一任主帅保家卫国的雄心。
透过“女人是祸水”、“女色倾国倾城”的现象,是否还能看出超越信仰的爱?谁能反证熊耳夫人与王立没有真正的爱情?同根共土的文化更容易产生情感啊。否则,在她韶华已逝后,王立怎能听从她的劝降?而她也是竭尽全力保护了王立性命的。
尽管是和平纳降,但因王立欠下了蒙古将领与汉族叛将太多的血债,元朝的文官武将纷纷主张杀他。李德辉请求忽必烈下旨,才保住了王立一条小命,这能不归功于那个女人吗?也可以说,是她依靠兄长的势力保存了一城军民的性命,同时也保住了鱼城主帅王立的性命。不是爱情的力量让她竭力保举,王立还能活着并再知合州吗?
她是身世飘零的飞花流矢?她是潜入宋营的军事间谍?她是护民救城的观音菩萨?她是叛民卖国的贼子奸女?都不是,她其实只是个乱世佳人。
即使,她演绎出的美人计成为扑朔迷离的千古绝唱,可也并不是被敌人派出打入宋军的卧底女人,她只是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她委身熊耳是迫不得已,上钓鱼城也是迫不得已,跟从蒙将或者侍奉宋将,都是被人玩弄的宠物。王侯将相的功败垂成与她无关,有关的只是身边的男人。前夫失败了,她流离失所才进了荒僻的山林;后夫胜利了,她才能与之共享安乐。
一个美丽聪明的女人,生活在那样的血腥时代,生存在不同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中,不独特、不另类、不反叛,只有死路一条。
骂她美女蛇的有,称她女英雄的也有,同时背负着生与死的痛苦,同时背负着绝望与希望的企盼,同时背负着赞扬与辱骂的舆论,令我们同情,又让我们无法认同。
我们只能怪这个女人生错了时间——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冰雪聪明,经受不了血雨腥风;弱不胜娇,扛不起山河历史。但红颜柔情,后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统一天下的战争该不该打?钓鱼城该不该守?至今还在史学界内部争论着。对这个女人来说,其实宋朝天下、元朝天下都没她的位置。可是只要在男人心中有位置,她就倾情以报。历史不是一页页的文字,在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段段真实可信的事。
美人何能倾覆城?北宋是怎样衰亡的?南宋是怎样被倾覆的?难道就因为一个女人的“政绩”?腐败的政治不能将罪责推卸给一个女人。
霏霏细雨,依然飘洒,那是乱世佳人飘飞千年的泪吗?
李幼谦
2014午2月
在线试读
章 劫后余生 那一夜,真长。除了两个女人,马家寨的好汉们 厮杀半宿,终于筋疲力尽,在血泊中酣睡过去,再也 没有醒来。
东方开启了一线鱼肚白的天眼,似乎不忍见下界 的凄惨,惊恐地眨了一下,又昏黑了,只留下天边一 颗孤星,明明灭灭,凄凄迷迷,昏昏暗暗,惨不忍睹 般照着马家寨残破的山门。
门洞大开,入口处,泥浆与肉浆混凝,铺出一条 血路,又被马蹄戳得坑坑洼洼,一直通向门楼。城楼 不宽,被横七竖八的尸体铺满,间或露出半块青石板 ,却被大雨冲洗得干干净净,只有石头缝里还有残血 ,血水浸染着杂草,一些淡红的细流慢慢往下洇染。
万籁俱寂,鸟不啼,虫不鸣,连风声也收敛了行 迹,只有血腥味——浓郁的血腥味,如屠宰场一样熏 人的气味,在破晓的清冽氤氲中弥漫,挥之不去,随 着地气的上升令人眩晕,令人窒息,令人心悸…… 突然,一个孩子的哭声响起,打破了坟场般的寂 静。那是婴儿的啼哭,开始如猫鸣,逐渐由微弱到强 劲,拔高为尖利而悲怆的号叫:“哇,哇,哇——” 哭声穿云破雾,响彻城楼,响彻山寨,声飘四野,既 带来了生机,又加深了恐怖。
这天,是公元1259年(宋开庆元年,元宪宗九年 )4月29日。
在死人堆中,马青苗醒来了,全身都被湿漉漉的 血污包裹着,黏稠而腥臭,从头摸到脚,没有伤痕, 只有下体绷裂似的疼痛。这在哪儿?我在干什么?混 沌中挣扎着坐起,她一甩头,听见了婴儿的哭声,震 撼着女人天生的母性意识。顺着哭声摸去,撩起浸在 血水中的裙子,捧起胯中肉团,一个小人儿在她手中 挣扎。她恍惚了:孩子?我的?是啊,凤儿不是说我 怀孩子了吗?不是说我要当妈妈了吗? 想到这里,她呼喊起来:“凤儿——凤儿——” 没人应答,只有城楼外一棵大树上的乌鸦被唤醒 ,哇的一声大叫,从她头上掠过,带起一丝风,激起 她身上的鸡皮疙瘩。啊,怀孕的事一直瞒着父亲,怎 能让他知道女儿当妈妈了?她赶紧把孩子往胸前抱。
搂近身边,她摸到婴儿的腿间,藕节一般的交接 处,一个小小的肉蒂,她惊喜地喊出了声:“儿子? 我有儿子了!” 儿子了——儿子了——回应她的,是群山旷野的 回音,拖声绵绵,空空荡荡。
“安节,你当父亲了……”她刚喊出口又噤声了 ,如果父亲知道孩子是谁的,他不把钓鱼城抄了才怪 !可是,父亲虽然疼女儿,不是一直遗憾她不是男孩 吗?我的肚子争气,这不给他生了一个?!虽隔一辈 ,也是血脉相承啊,他会高兴的。
“爹爹,你有小外孙了——”青苗的喊声压倒了 孩子的啼哭声,终于唤醒了黎明,朦胧天光中,她看 见四周躺着的都是尸体。
她忽然清醒了,想起半夜发生的事。
那时,她睡不着,正在床上翻来覆去,肚子越来 越大,怎么掩饰?父亲发现怎么办?突然外面响起咚 咚的敲门声,只有父亲敢这样来半夜敲门,不得了! 她扯起被子盖住身子,对门外喊:“睡觉了,有话明 天说!” 是父亲,声音发抖:“青苗,敌人杀来了,快进 山洞,千万别出来……” 她不信,也不怕,翻身脸朝里,凤儿一把掀了被 子:“你爸的话也不听?” “怕死你滚洞里去!”青苗又将被子扯过来,“ 谁要敢杀进来,老子做了他!” “马寨主从没这样惊慌过,情况一定紧急。”凤 儿又劝小姐,“就是你能抵挡敌人,孩子怎么办?” “死了才好,免得挺个大肚子不敢见人!” 丫鬟比主子懂事:“娃娃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是 安节将军的种!” 青苗更生气了,翻身坐起道:“他个鬼东西,把 累赘种给我了,他妈的倒快活!” “他哪晓得你怀孕了。” “他不晓得你晓得,你就知道让老子装病,叫你 去找他,几个月都没找到,没用的奴才!”青苗边说 边下了地。
拉开门,一道闪电劈来,炸雷跟着响起,门板摇 晃了,跟着大雨倾盆,哗啦啦如天河决口。凤儿顶着 大风关上门,推开橱子,拉手一抄,架起小姐两只胳 膊,反背着她进了橱柜后的小门。
里面,过去是青苗母亲的佛堂,供桌上有她的牌 位,下面是个地洞,洞里是山寨的珍藏。放好橱柜, 关了洞门,连风雨声也听不见,两人累了,在一堆绫 缎上躺倒。
父亲怎么总不来?青苗肚子渐渐疼了,推凤儿起 来,要她出洞看看。青苗等得心里起火星了,凤儿还 没回来,她火冒三丈,捂住肚子出了房间。风停了, 雨止了,伸手不见五指,院子里漆黑一团,静得只有 自己的脚步声。她的心揪成一团,天天在肚子里踢打 的孩子,莫非被吓着了,怎么一动不动? 走出院子,心中一沉:城楼上没有一点亮光,火 把、灯笼从来彻夜通明的,也被大雨浇灭了吗?即使 都追赶敌人去了,也该留人把守啊,老头子糊涂了? !肚子疼痛加剧,她发起小姐脾气来:“人死光了吗 ?喘气的出来一个!” 一片死寂,只有心跳如鼓。她慌了,顺着城堞摸 过去,被人绊倒,跌在地上,孩子像在肚子里翻跟头 ,掏肝摘心地折腾,她疼得要打滚。强忍着疼痛摸去 ,是具尸体,没头,尸身胸脯没毛。她再往前爬,在 冷冰冰的肉身上爬过,身上湿漉了,沾的是泥水还是 鲜血?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冷,彻骨之寒,冻僵了 四肢,冷得爬动的力量也没了。可是,要找父亲,她 忘了恐惧,忘了疼痛…… 终于,摸到一把浓密的大胡子,是父亲的头!硬 如岩石,还长在脖子上,她有了希望,喊叫着爸爸, 伸手扶他,却见他身子下半截空的!只有一堆软绵绵 、烂乎乎的东西。青苗毛发竖立,一股凉气从丹田上 升,直冲天灵盖。她不敢哭,怕又一次昏过去,想把 父亲的五脏六腑都装进腔子里去,可是肠子滑溜溜的 ,抓不住,装进去又滑出来…… 忙乱中,天渐渐亮了,终于看见死去的父亲:四 方的腮帮子,显现出铁的棱角,兜腮胡子根根乍立, 簇拥着大张的嘴,是继续喊着杀声,还是在呼唤 的女儿?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更可怕——眼球突出, 眼白充血,是不是临死还想见青苗一面?他已经两个 多月没见到女儿了,不是他不想见,是女儿不敢见他 ,是女儿不愿见他。这,都因为怀上了孩子啊! 头脑仿佛炸开,腹部一阵绞痛:眼前金星四射。
“爸爸——”她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大叫后,昏死过 去。
……P1-3
东方开启了一线鱼肚白的天眼,似乎不忍见下界 的凄惨,惊恐地眨了一下,又昏黑了,只留下天边一 颗孤星,明明灭灭,凄凄迷迷,昏昏暗暗,惨不忍睹 般照着马家寨残破的山门。
门洞大开,入口处,泥浆与肉浆混凝,铺出一条 血路,又被马蹄戳得坑坑洼洼,一直通向门楼。城楼 不宽,被横七竖八的尸体铺满,间或露出半块青石板 ,却被大雨冲洗得干干净净,只有石头缝里还有残血 ,血水浸染着杂草,一些淡红的细流慢慢往下洇染。
万籁俱寂,鸟不啼,虫不鸣,连风声也收敛了行 迹,只有血腥味——浓郁的血腥味,如屠宰场一样熏 人的气味,在破晓的清冽氤氲中弥漫,挥之不去,随 着地气的上升令人眩晕,令人窒息,令人心悸…… 突然,一个孩子的哭声响起,打破了坟场般的寂 静。那是婴儿的啼哭,开始如猫鸣,逐渐由微弱到强 劲,拔高为尖利而悲怆的号叫:“哇,哇,哇——” 哭声穿云破雾,响彻城楼,响彻山寨,声飘四野,既 带来了生机,又加深了恐怖。
这天,是公元1259年(宋开庆元年,元宪宗九年 )4月29日。
在死人堆中,马青苗醒来了,全身都被湿漉漉的 血污包裹着,黏稠而腥臭,从头摸到脚,没有伤痕, 只有下体绷裂似的疼痛。这在哪儿?我在干什么?混 沌中挣扎着坐起,她一甩头,听见了婴儿的哭声,震 撼着女人天生的母性意识。顺着哭声摸去,撩起浸在 血水中的裙子,捧起胯中肉团,一个小人儿在她手中 挣扎。她恍惚了:孩子?我的?是啊,凤儿不是说我 怀孩子了吗?不是说我要当妈妈了吗? 想到这里,她呼喊起来:“凤儿——凤儿——” 没人应答,只有城楼外一棵大树上的乌鸦被唤醒 ,哇的一声大叫,从她头上掠过,带起一丝风,激起 她身上的鸡皮疙瘩。啊,怀孕的事一直瞒着父亲,怎 能让他知道女儿当妈妈了?她赶紧把孩子往胸前抱。
搂近身边,她摸到婴儿的腿间,藕节一般的交接 处,一个小小的肉蒂,她惊喜地喊出了声:“儿子? 我有儿子了!” 儿子了——儿子了——回应她的,是群山旷野的 回音,拖声绵绵,空空荡荡。
“安节,你当父亲了……”她刚喊出口又噤声了 ,如果父亲知道孩子是谁的,他不把钓鱼城抄了才怪 !可是,父亲虽然疼女儿,不是一直遗憾她不是男孩 吗?我的肚子争气,这不给他生了一个?!虽隔一辈 ,也是血脉相承啊,他会高兴的。
“爹爹,你有小外孙了——”青苗的喊声压倒了 孩子的啼哭声,终于唤醒了黎明,朦胧天光中,她看 见四周躺着的都是尸体。
她忽然清醒了,想起半夜发生的事。
那时,她睡不着,正在床上翻来覆去,肚子越来 越大,怎么掩饰?父亲发现怎么办?突然外面响起咚 咚的敲门声,只有父亲敢这样来半夜敲门,不得了! 她扯起被子盖住身子,对门外喊:“睡觉了,有话明 天说!” 是父亲,声音发抖:“青苗,敌人杀来了,快进 山洞,千万别出来……” 她不信,也不怕,翻身脸朝里,凤儿一把掀了被 子:“你爸的话也不听?” “怕死你滚洞里去!”青苗又将被子扯过来,“ 谁要敢杀进来,老子做了他!” “马寨主从没这样惊慌过,情况一定紧急。”凤 儿又劝小姐,“就是你能抵挡敌人,孩子怎么办?” “死了才好,免得挺个大肚子不敢见人!” 丫鬟比主子懂事:“娃娃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是 安节将军的种!” 青苗更生气了,翻身坐起道:“他个鬼东西,把 累赘种给我了,他妈的倒快活!” “他哪晓得你怀孕了。” “他不晓得你晓得,你就知道让老子装病,叫你 去找他,几个月都没找到,没用的奴才!”青苗边说 边下了地。
拉开门,一道闪电劈来,炸雷跟着响起,门板摇 晃了,跟着大雨倾盆,哗啦啦如天河决口。凤儿顶着 大风关上门,推开橱子,拉手一抄,架起小姐两只胳 膊,反背着她进了橱柜后的小门。
里面,过去是青苗母亲的佛堂,供桌上有她的牌 位,下面是个地洞,洞里是山寨的珍藏。放好橱柜, 关了洞门,连风雨声也听不见,两人累了,在一堆绫 缎上躺倒。
父亲怎么总不来?青苗肚子渐渐疼了,推凤儿起 来,要她出洞看看。青苗等得心里起火星了,凤儿还 没回来,她火冒三丈,捂住肚子出了房间。风停了, 雨止了,伸手不见五指,院子里漆黑一团,静得只有 自己的脚步声。她的心揪成一团,天天在肚子里踢打 的孩子,莫非被吓着了,怎么一动不动? 走出院子,心中一沉:城楼上没有一点亮光,火 把、灯笼从来彻夜通明的,也被大雨浇灭了吗?即使 都追赶敌人去了,也该留人把守啊,老头子糊涂了? !肚子疼痛加剧,她发起小姐脾气来:“人死光了吗 ?喘气的出来一个!” 一片死寂,只有心跳如鼓。她慌了,顺着城堞摸 过去,被人绊倒,跌在地上,孩子像在肚子里翻跟头 ,掏肝摘心地折腾,她疼得要打滚。强忍着疼痛摸去 ,是具尸体,没头,尸身胸脯没毛。她再往前爬,在 冷冰冰的肉身上爬过,身上湿漉了,沾的是泥水还是 鲜血?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冷,彻骨之寒,冻僵了 四肢,冷得爬动的力量也没了。可是,要找父亲,她 忘了恐惧,忘了疼痛…… 终于,摸到一把浓密的大胡子,是父亲的头!硬 如岩石,还长在脖子上,她有了希望,喊叫着爸爸, 伸手扶他,却见他身子下半截空的!只有一堆软绵绵 、烂乎乎的东西。青苗毛发竖立,一股凉气从丹田上 升,直冲天灵盖。她不敢哭,怕又一次昏过去,想把 父亲的五脏六腑都装进腔子里去,可是肠子滑溜溜的 ,抓不住,装进去又滑出来…… 忙乱中,天渐渐亮了,终于看见死去的父亲:四 方的腮帮子,显现出铁的棱角,兜腮胡子根根乍立, 簇拥着大张的嘴,是继续喊着杀声,还是在呼唤 的女儿?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更可怕——眼球突出, 眼白充血,是不是临死还想见青苗一面?他已经两个 多月没见到女儿了,不是他不想见,是女儿不敢见他 ,是女儿不愿见他。这,都因为怀上了孩子啊! 头脑仿佛炸开,腹部一阵绞痛:眼前金星四射。
“爸爸——”她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大叫后,昏死过 去。
……P1-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