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94825
编辑推荐
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用书,对Microsoft Visual FoxPro6.0感兴趣的读者
内容简介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融于案例与实验教学中,全面讲述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数据库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数据库技术及应用——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共12章,主要内容为数据库的基础知识、VisualFoxPro的数据元素、表的操作与维护、数据库基本操作与视图、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数据库技术及应用——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目 录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1
1.1 数据和数据处理 1
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2
1.3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4
1.4 关系数据库理论 9
1.5 Visual FoxPro系统概述 10
1.6 项目管理器 15
学习提示 18
习题1 19
第2章 Visual FoxPro的数据元素 20
2.1 Visual FoxPro中的常量与变量 20
2.2 表达式与运算符 27
2.3 Visual FoxPro中的常用函数 30
学习提示 42
习题2 43
第3章 表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45
3.1 表的创建 45
3.2 表的打开和关闭 51
3.3 表结构的修改和显示 52
3.4 表的指针与记录定位 53
3.5 表中数据的修改 55
3.6 设置表的过滤 61
3.7 表结构与记录的复制 63
3.8 数组和表之间的数据交换 66
3.9 Visual FoxPro中的文件操作命令 68
学习提示 69
习题3 71
第4章 数据排序、检索、统计和多个表的操作 73
4.1 分类排序 73
4.2 索引排序 74
4.3 数据检索 80
4.4 数据统计 82
4.5 多个表的操作 85
学习提示 93
习题4 94
第5章 数据库基本操作与视图 97
5.1 数据库的概念与基本操作 97
5.2 数据库表的相关操作 100
5.3 永久关系与参照完整性 105
5.4 视图的概念与操作 110
学习提示 116
习题5 116
第6章 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18
6.1 SQL概述 118
6.2 SQL数据定义 119
6.3 SQL的数据操纵 125
6.4 SQL的数据查询 127
6.5 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141
学习提示 148
习题6 148
第7章 程序设计基础 150
7.1 程序文件的创建、编辑与运行 150
7.2 程序中常用的命令 153
7.3 程序的控制结构 157
7.4 多模块程序设计 174
学习提示 184
习题7 184
第8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92
8.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 192
8.2 Visual FoxPro中的类 196
8.3 对象的操作 198
8.4 Visual FoxPro中的事件与方法程序 201
8.5 用户自定义类 202
学习提示 204
习题8 204
第9章 表单设计 206
9.1 表单的概念 206
9.2 表单向导 206
9.3 表单设计器 208
9.4 表单的设计步骤与运行 216
9.5 表单控件设计 217
9.6 表单集的设计 246
学习提示 249
习题9 249
第10章 报表设计 252
10.1 报表概述及设计 252
10.2 报表设计器 256
10.3 报表的打印输出 270
10.4 报表的其他数据源 270
学习提示 272
习题10 272
第11章 菜单设计 275
11.1 菜单系统概述 275
11.2 下拉菜单设计 277
11.3 快捷菜单设计 287
学习提示 288
习题11 288
第12章 应用系统开发实例 290
12.1 开发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 290
12.2 需求分析 291
12.3 数据库设计 292
12.4 应用系统设计294
12.5 系统集成 312
学习提示 317
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318
第1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1
1.1 数据和数据处理 1
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2
1.3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4
1.4 关系数据库理论 9
1.5 Visual FoxPro系统概述 10
1.6 项目管理器 15
学习提示 18
习题1 19
第2章 Visual FoxPro的数据元素 20
2.1 Visual FoxPro中的常量与变量 20
2.2 表达式与运算符 27
2.3 Visual FoxPro中的常用函数 30
学习提示 42
习题2 43
第3章 表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45
3.1 表的创建 45
3.2 表的打开和关闭 51
3.3 表结构的修改和显示 52
3.4 表的指针与记录定位 53
3.5 表中数据的修改 55
3.6 设置表的过滤 61
3.7 表结构与记录的复制 63
3.8 数组和表之间的数据交换 66
3.9 Visual FoxPro中的文件操作命令 68
学习提示 69
习题3 71
第4章 数据排序、检索、统计和多个表的操作 73
4.1 分类排序 73
4.2 索引排序 74
4.3 数据检索 80
4.4 数据统计 82
4.5 多个表的操作 85
学习提示 93
习题4 94
第5章 数据库基本操作与视图 97
5.1 数据库的概念与基本操作 97
5.2 数据库表的相关操作 100
5.3 永久关系与参照完整性 105
5.4 视图的概念与操作 110
学习提示 116
习题5 116
第6章 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18
6.1 SQL概述 118
6.2 SQL数据定义 119
6.3 SQL的数据操纵 125
6.4 SQL的数据查询 127
6.5 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141
学习提示 148
习题6 148
第7章 程序设计基础 150
7.1 程序文件的创建、编辑与运行 150
7.2 程序中常用的命令 153
7.3 程序的控制结构 157
7.4 多模块程序设计 174
学习提示 184
习题7 184
第8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92
8.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 192
8.2 Visual FoxPro中的类 196
8.3 对象的操作 198
8.4 Visual FoxPro中的事件与方法程序 201
8.5 用户自定义类 202
学习提示 204
习题8 204
第9章 表单设计 206
9.1 表单的概念 206
9.2 表单向导 206
9.3 表单设计器 208
9.4 表单的设计步骤与运行 216
9.5 表单控件设计 217
9.6 表单集的设计 246
学习提示 249
习题9 249
第10章 报表设计 252
10.1 报表概述及设计 252
10.2 报表设计器 256
10.3 报表的打印输出 270
10.4 报表的其他数据源 270
学习提示 272
习题10 272
第11章 菜单设计 275
11.1 菜单系统概述 275
11.2 下拉菜单设计 277
11.3 快捷菜单设计 287
学习提示 288
习题11 288
第12章 应用系统开发实例 290
12.1 开发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 290
12.2 需求分析 291
12.3 数据库设计 292
12.4 应用系统设计294
12.5 系统集成 312
学习提示 317
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318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免费在线读
第1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本章知识点:
(1) 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2) 三种数据库模型、关系术语。
(3) 三种基本的关系运算。
(4) 关系的规范化理论。
(5)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金融证券、事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高效处理,满足了人们数据管理的各种需要。
1.1 数据和数据处理
1.1.1 数据与信息
1.数据
数据定义为可鉴别的物理符号。从数据库技术的角度来说,数据指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这些符号的具体形式是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它可以统筹分为两大类形式: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数值型数据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值运算;非数值型数据是不能进行数值运算的,如人的姓名、一幅图片等都可以认为是非数值型数据。正是有了这些非数值型数据,数据处理的内容变得复杂而又丰富。
2.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可通信的知识。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它们的存在、状态和特征反映在人们的大脑中就是知识。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数据,且对其接收者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1.1.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分类、排序、存储、计算、加工、检索、传输、更新等处理。计算机的诞生源自科学计算,却在非科学计算的数据处理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数据、信息、数据处理三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数据是一种符号象征,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信息是有意义的知识。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解释就能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也就是数据处理把数据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以下式子可以简单明确地表明三者的关系: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在计算机发明以后,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如何用计算机更有效地管理数据。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经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2.1 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没有磁盘这样的能长期保存数据的存储设备。这个时期的数据管理是用人工方式把数据保存在卡片、纸带这类的介质上,所以称为人工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特征是数据由计算数据的程序携带,混合在一起如图1-1所示,因此具有以下主要缺点。
图1-1 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1.数据不能独立
由于数据和程序混合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处理大量的数据。更谈不上数据的独立和共享,一组数据只能被一个程序专用,不能被别的程序使用。此外,当程序中的数据类型、格式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程序也必须进行修改。
2.数据不能长期保存
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计算,计算机运行时,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程序运行结束后,它们也就从计算机中释放出来。
3.数据没有专门的管理软件
有计算机系统没有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也就没有数据的统一存取规则。数据的存取、输入输出方式就由编写程序的程序员自己确定,这就增加了程序编写的负担。
1.2.2 文件系统阶段
随着计算机对数据处理要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专门用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就进入了文件系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数据文件和处理数据的程序文件分离,数据文件由文件系统管理,如图1-2所示。与人工阶段相比,文件系统阶段有所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缺点。
图1-2 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的关系
(1) 数据独立性差,不能共享。数据虽然从程序文件分离出来,但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文件只能简单地存放数据,且一个数据文件一般只能被相应程序文件专用,相同的数据要被另外的程序使用,需再产生数据文件,由此就出现了数据的重复存储问题,这就是数据冗余的概念。
(2) 数据文件不能集中管理。由于这阶段的数据文件没有合理规范的结构,数据文件之间不能建立联系,数据文件不能集中管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都不能得到保证。
1.2.3 数据库系统阶段
到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的数据管理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这时,由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量迅速增长,数据管理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美国产生了技术成熟且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程序和数据的分离,而且它把大量的数据组织在一种特定结构的数据库文件中,多个不同程序都可以调用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及数据共享,如图1-3所示。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度。由于数据库文件不仅与程序文件相互独立,而且具有合理规范的结构,多用户、不同的程序可以使用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这样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
(2) 实现数据独立。数据独立包括物理数据独立和逻辑数据独立。物理数据是数据在硬件上的存储样式,其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也就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逻辑数据是指数据在用户面前的表现形式,当逻辑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也不影响应用程序,这就是逻辑数据的独立性。这两个数据的独立性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
(3) 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加强了数据的联系。数据库采用合理的结构安排组织其中的数据,不仅数据文件中的数据有特定的联系,各数据文件之间也可以建立关系,这是以前文件系统不能做到的。
(4) 加强数据保护。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增加数据的多种控制功能,如并发控制能保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时不产生冲突;安全性控制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控制保证了数据使用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1-3 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有效的文献又把数据库系统阶段分为集中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早期的数据库系统是集中式的,其特点是把所有的数据无论在物理上还是逻辑上都集中摆放在一起,这样虽然设计简单,但影响数据的流通速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更多的数据库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技术把分布各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数据库中的数据在物理上分布于网络中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节点上。但对用户使用来说,他不知道也不用关心数据存放于哪个地方,逻辑上看起来又好像在集中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加快了数据的流通速度,更加符合今天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要。
1.3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1.3.1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一定方式组织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也可通俗地称为数据仓库。从数据库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是存放诸多数据表、表的视图、表之间的关联、表的属性、表的完整性等信息的磁盘文件。
应用程序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就集中存放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正是这种组织结构才有效地实现了数据共享和集中管理。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组成的基础,它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了数据资源。
1.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System,DBMS)是负责数据库的定义、建立、操纵、管理、维护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用户和数据库的接口,属于系统软件,是数据库系统中*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DBMS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数据库语言,提供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命令。目前流行的DBMS有VFP(Visual FoxPro)、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Oracle等数据库语言。DBMS数据库语言具体归纳为以下四大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数据库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来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结构,这就需要用相应的解释和编译程序来实现该功能,如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CREATE是定义表结构的命令。
2.数据操作功能
DBMS提供的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用于实现数据的追加、插入、修改、删除、检索等功能。不同的数据库语言提供的功能命令格式不同,但这些功能是对数据库管理*基本的操作,也是构成应用程序必不可少的命令。
3.数据控制功能
DBMS提供了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anguage,DCL),为保障数据库中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DBMS要提供一定的手段保护数据,这就是数据控制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有数据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安全性控制、数据恢复控制等。
4.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是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存放关于数据库的结构描述和说明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数据字典的查阅来方便数据库的使用和操作,这对数据量大的应用程序是很有帮助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专门创建数据字典的功能,而Visual FoxPro需较多的人工操作才能创建数据字典库。
1.3.3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引进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运行需要用户的操作和数据库管理员的维护,计算机硬件是各类软件的物理支持,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都需要操作系统作为支撑平台,由以上这些部分组成的数据库系统才能正常运行,满足人们数据管理的需要。
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DBAS)是程序员在DBMS支持下编写的,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如工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提供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很容易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1.3.4 数据模型
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结构称为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之所以能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度、实现数据共享和集中管理的特点,是由于数据库中数据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数据库中数据描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如一个学生、一门课等。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描述一个实体的相关数据(记录)可以看成数据组织中的一个节点。不同的数据库系统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它们可以分为四种。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又形象地称为树形模型,像一棵倒挂的树,开头有一个根节点是没有父节点的,其他每个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可有一个或多个子节点。从层次结构上可理解为一个实体对上面只能和一个实体发生联系,对下面可和一个或多个实体发生联系。
2.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数据模型,这种结构中的每一个数据节点可有多个上级节点,也可有多个下级节点,也就是实体之间都可以发生联系。
在数据库技术早期,美国的一些公司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就采用了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
3.关系模型
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采用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中数据节点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的关系,每个实体只能和前面一个
本章知识点:
(1) 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2) 三种数据库模型、关系术语。
(3) 三种基本的关系运算。
(4) 关系的规范化理论。
(5)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金融证券、事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高效处理,满足了人们数据管理的各种需要。
1.1 数据和数据处理
1.1.1 数据与信息
1.数据
数据定义为可鉴别的物理符号。从数据库技术的角度来说,数据指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这些符号的具体形式是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它可以统筹分为两大类形式: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数值型数据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值运算;非数值型数据是不能进行数值运算的,如人的姓名、一幅图片等都可以认为是非数值型数据。正是有了这些非数值型数据,数据处理的内容变得复杂而又丰富。
2.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可通信的知识。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它们的存在、状态和特征反映在人们的大脑中就是知识。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数据,且对其接收者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1.1.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分类、排序、存储、计算、加工、检索、传输、更新等处理。计算机的诞生源自科学计算,却在非科学计算的数据处理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数据、信息、数据处理三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数据是一种符号象征,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信息是有意义的知识。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解释就能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也就是数据处理把数据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以下式子可以简单明确地表明三者的关系: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在计算机发明以后,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如何用计算机更有效地管理数据。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经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2.1 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没有磁盘这样的能长期保存数据的存储设备。这个时期的数据管理是用人工方式把数据保存在卡片、纸带这类的介质上,所以称为人工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特征是数据由计算数据的程序携带,混合在一起如图1-1所示,因此具有以下主要缺点。
图1-1 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1.数据不能独立
由于数据和程序混合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处理大量的数据。更谈不上数据的独立和共享,一组数据只能被一个程序专用,不能被别的程序使用。此外,当程序中的数据类型、格式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程序也必须进行修改。
2.数据不能长期保存
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计算,计算机运行时,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程序运行结束后,它们也就从计算机中释放出来。
3.数据没有专门的管理软件
有计算机系统没有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也就没有数据的统一存取规则。数据的存取、输入输出方式就由编写程序的程序员自己确定,这就增加了程序编写的负担。
1.2.2 文件系统阶段
随着计算机对数据处理要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专门用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就进入了文件系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数据文件和处理数据的程序文件分离,数据文件由文件系统管理,如图1-2所示。与人工阶段相比,文件系统阶段有所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缺点。
图1-2 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的关系
(1) 数据独立性差,不能共享。数据虽然从程序文件分离出来,但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文件只能简单地存放数据,且一个数据文件一般只能被相应程序文件专用,相同的数据要被另外的程序使用,需再产生数据文件,由此就出现了数据的重复存储问题,这就是数据冗余的概念。
(2) 数据文件不能集中管理。由于这阶段的数据文件没有合理规范的结构,数据文件之间不能建立联系,数据文件不能集中管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都不能得到保证。
1.2.3 数据库系统阶段
到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的数据管理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这时,由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量迅速增长,数据管理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美国产生了技术成熟且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程序和数据的分离,而且它把大量的数据组织在一种特定结构的数据库文件中,多个不同程序都可以调用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及数据共享,如图1-3所示。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度。由于数据库文件不仅与程序文件相互独立,而且具有合理规范的结构,多用户、不同的程序可以使用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这样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
(2) 实现数据独立。数据独立包括物理数据独立和逻辑数据独立。物理数据是数据在硬件上的存储样式,其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也就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逻辑数据是指数据在用户面前的表现形式,当逻辑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也不影响应用程序,这就是逻辑数据的独立性。这两个数据的独立性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
(3) 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加强了数据的联系。数据库采用合理的结构安排组织其中的数据,不仅数据文件中的数据有特定的联系,各数据文件之间也可以建立关系,这是以前文件系统不能做到的。
(4) 加强数据保护。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增加数据的多种控制功能,如并发控制能保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时不产生冲突;安全性控制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控制保证了数据使用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1-3 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有效的文献又把数据库系统阶段分为集中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早期的数据库系统是集中式的,其特点是把所有的数据无论在物理上还是逻辑上都集中摆放在一起,这样虽然设计简单,但影响数据的流通速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更多的数据库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技术把分布各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数据库中的数据在物理上分布于网络中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节点上。但对用户使用来说,他不知道也不用关心数据存放于哪个地方,逻辑上看起来又好像在集中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加快了数据的流通速度,更加符合今天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要。
1.3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1.3.1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一定方式组织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也可通俗地称为数据仓库。从数据库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是存放诸多数据表、表的视图、表之间的关联、表的属性、表的完整性等信息的磁盘文件。
应用程序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就集中存放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正是这种组织结构才有效地实现了数据共享和集中管理。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组成的基础,它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了数据资源。
1.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System,DBMS)是负责数据库的定义、建立、操纵、管理、维护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用户和数据库的接口,属于系统软件,是数据库系统中*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DBMS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数据库语言,提供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命令。目前流行的DBMS有VFP(Visual FoxPro)、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Oracle等数据库语言。DBMS数据库语言具体归纳为以下四大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数据库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来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结构,这就需要用相应的解释和编译程序来实现该功能,如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CREATE是定义表结构的命令。
2.数据操作功能
DBMS提供的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用于实现数据的追加、插入、修改、删除、检索等功能。不同的数据库语言提供的功能命令格式不同,但这些功能是对数据库管理*基本的操作,也是构成应用程序必不可少的命令。
3.数据控制功能
DBMS提供了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anguage,DCL),为保障数据库中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DBMS要提供一定的手段保护数据,这就是数据控制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有数据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安全性控制、数据恢复控制等。
4.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是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存放关于数据库的结构描述和说明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数据字典的查阅来方便数据库的使用和操作,这对数据量大的应用程序是很有帮助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专门创建数据字典的功能,而Visual FoxPro需较多的人工操作才能创建数据字典库。
1.3.3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引进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运行需要用户的操作和数据库管理员的维护,计算机硬件是各类软件的物理支持,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都需要操作系统作为支撑平台,由以上这些部分组成的数据库系统才能正常运行,满足人们数据管理的需要。
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DBAS)是程序员在DBMS支持下编写的,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如工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提供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很容易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1.3.4 数据模型
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结构称为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之所以能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度、实现数据共享和集中管理的特点,是由于数据库中数据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数据库中数据描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如一个学生、一门课等。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描述一个实体的相关数据(记录)可以看成数据组织中的一个节点。不同的数据库系统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它们可以分为四种。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又形象地称为树形模型,像一棵倒挂的树,开头有一个根节点是没有父节点的,其他每个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可有一个或多个子节点。从层次结构上可理解为一个实体对上面只能和一个实体发生联系,对下面可和一个或多个实体发生联系。
2.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数据模型,这种结构中的每一个数据节点可有多个上级节点,也可有多个下级节点,也就是实体之间都可以发生联系。
在数据库技术早期,美国的一些公司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就采用了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
3.关系模型
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采用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中数据节点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的关系,每个实体只能和前面一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