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42437
内容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日益显现,物种灭绝、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态平衡破坏、很多地方不再宜居,等等。面对这些后果,首当其冲的不是过度消耗能源的发达国家,而是相对不发达的贫穷国家。在富国咄咄逼迫穷国偿还毫无合理性可言的金融债务时,它们过度消耗能源积欠穷国的生态债务,该怎么算?而生态环境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
如何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头等大事,也是各国首脑会晤必谈之题。作者长期从事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更是走访世界各地,对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难题,书里既有幽默诙谐的事实描述,也有深刻独到的理论分析,更有令人信服的创造性建议。对于当前面临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尤具启发性。
如何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头等大事,也是各国首脑会晤必谈之题。作者长期从事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更是走访世界各地,对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难题,书里既有幽默诙谐的事实描述,也有深刻独到的理论分析,更有令人信服的创造性建议。对于当前面临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尤具启发性。
目 录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漫谈金星
第二章 化学家的警告
第三章 穿破蓝天的人
第四章 人类进步大溃退
第五章 生态债务
第六章 碳债务
第七章 自毁合理化
第八章 末日停车场
第九章 还债时刻
第十章 给质疑者的数据
第十一章 崭新大调整
第十二章 密涅瓦的猫头鹰
第十三章 追随斯坦利的足迹
第十四章 气候时钟滴答滴答
第十五章 鸭子的选择
第十六章 孤岛求生
注释
致谢
第一章 漫谈金星
第二章 化学家的警告
第三章 穿破蓝天的人
第四章 人类进步大溃退
第五章 生态债务
第六章 碳债务
第七章 自毁合理化
第八章 末日停车场
第九章 还债时刻
第十章 给质疑者的数据
第十一章 崭新大调整
第十二章 密涅瓦的猫头鹰
第十三章 追随斯坦利的足迹
第十四章 气候时钟滴答滴答
第十五章 鸭子的选择
第十六章 孤岛求生
注释
致谢
媒体评论
极富创意且引人入胜。
英国《卫报》
英国《卫报》
免费在线读
第五章
生态债务
debt(名词),是指一个人欠别人的东西:一个人应该清偿或承担的责任;义务或欠债的状态;一种责任;一种罪过(圣经);debt of honour,法律上不承认的债务,但在道义上具有约束力;debt of nature,寿终,死亡。
《钱伯斯英语词典》,1989年1
起作用的并不是这种金属而是其后果,这些一点儿也不神秘。
加尔布雷思,《货币简史》,1975年
我有一个精制的小木箱,里面装着我收藏的各种小硬币。小时候,我很喜欢听小木箱一开一关时,空气被一吸一压发出的声音。这些硬币像一把把能开启过去的钥匙,早已失去往昔光泽,几乎变成了黑色。维多利亚时代的钱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孩子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年代。冰冷而略带酸腐气味的金属制品,印证着历史的存在。这些硬币也打开了真实世界之门。由于彼此天各一方,各个国家的代币简单而独具情调。它们见证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形式。币面上那些头像,曾经仿佛慈父慈母般的亲切。硬币的边缘,刻着某个名字和某个年份。无可置疑,上面还铸上了某个国家的国旗。
然而,硬币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编织着谎言。它们隐藏了连老师都不告诉给我们的秘密。成年之后,每当我打开箱子,都会有一种背叛的感觉,里面不再是祖先们友好的喃喃轻语,不再是一个个代表着未曾拜访过的大陆的小小精灵。如果我早些懂得如何解读它们,那我早就知道这些硬币,意味的是积欠和还清的债务,通常还带着关于苦难、义务或更悲惨事件的黑暗历史。
图片5姆斯?高威(James Gillray)1805年对英、法殖民政权为
一己私利瓜分世界的经典讽刺:“地球布丁遭遇危险;或
老饕国家正在分享晚餐”
现在看着它们,我感到恶心。似乎在无意间,我把恐怖分子和战争罪犯窝藏进了童年的记忆。西班牙法西斯独裁者佛朗哥将军,就在我的掌心抬眼看着我。这是一枚德国占领法国时发行的硬币,上面的“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换成了“工作、家庭、祖国”,很有纳粹那种刚硬的意味。10德拉克马硬币的币面上飞着一只凤凰,铸造于1967年希腊政变后,右翼军事政权建立的军政府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的大英帝国所发生的小小变化,连同她的某位表兄一起,也蜷缩在小木箱里的某个硬币上。还有一枚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时代的10瑞分小硬币,它直接勾起我们对另一段黑暗往事的回忆那是生态债务历史的一部分。
正如研究某些很熟悉的东西,比如童年收藏的硬币,可以从体验中获得极不相同的看法;所以只要改变一下视角,也能重新观察这个世界。学校曾经告诉我们,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贫与富之间的悬殊,大致还算是良性的。由于没有其他的解释,我们只好想当然地认为,富裕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所以富裕先进,是因为它们的国民更优良、更聪明而且天生努力奋进。但是打开生态债务之盒,逸出来的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先说比利时。它何以如此特别?因为这个国家很奇特地成为了当代的大型“停车场”和地缘政治中心。对在东英吉利亚(联合王国诸王国之一)长大的英国少年来说,比利时常常是大家开始独立游历国外的第一站。为了这场自由之旅,先要乘坐破旧不堪的火车,接着坐上颠簸的渡轮,最后才到达那个异国他乡。早时没有便宜的短途航班,英法海底隧道这个几百年前的梦想也还没有实现,要去欧洲,只能乘坐闪着条形照明灯、满是汽油味的渡轮。夜晚,躺在极不舒服的鲜亮尼龙椅里,努力不让自己因渡轮剧烈摇晃而晕船呕吐,这是走向一个开放的成人世界所要历经的磨炼。
拿破仑给人一种小男人综合征的印象:他身量不够高大,总要以其他方式加倍补偿。在历史的某些时期,比利时也凸显出类似特点:小国综合征。比利时曾出过这么一位国家元首,利奥波德二世,他一手促成了19世纪对非洲自然资源的掠夺战。这场掠夺拉开了20世纪瓜分中东石油储量的序幕。如今,布鲁塞尔的利奥波德公园(Parc Leopold)就背对着欧洲议会大厦。布鲁塞尔是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而欧盟则是美国这个至高无上的经济力量的主要抗衡体。
比利时与其前欧洲列强伙伴一起,通过毫无计划的殖民项目,向世人展示了那段出现生态债务的历史。这项债务沿着两个明确趋势逐渐形成。一个是全球经济的大规模扩张,另一个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显著分化。
我认为,随着16世纪资本积累的开始,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我相信,这最初是由西班牙从新大陆带回来的……黄金和白银等财富所引起。(凯恩斯,The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1930年)2
凯恩斯阐明的观点,即人类的现代时期发端于东半球的旧世界对新大陆欠下的自然资源巨债虽然他绝不会想到这些词汇。当然,从人类迁徙的悠久历史来看,新大陆其实与旧世界一样古老。
“从那时起,累至今日,各种复利所产生的力量……积聚了两百多年之久,其威力是无法想象的”,凯恩斯写道。由于气候变化将明显产生影响,他的这种复利魔力的观点起码可以算是一个有力的警告。
凯恩斯在1930年又指出,弗朗西斯?德雷克,这位升华为“骑士”的海盗于1580年驾着自己的“金鹿号”,劫掠了西班牙盗匪,从而产生了非凡、深远的影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她得到的战利品还清外债、平衡国家预算后,手上还剩下4万多英镑。于是女王投资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公司,所得利润催生了东印度公司,再经过各种征服之后,最终造就了大英帝国。凯恩斯进行粗略计算:那4万英镑,以3?25%的复利进行投资,差不多相当于英国不同时期的国外投资总额,正好符合他的描述。在1930年的时候,德雷克带回的1英镑其实可以值10万英镑。现在,那最初的1英镑应该可以膨胀成1 032 701英镑。3
此外,如今那个连名字都很诙谐的“积极环境反馈”,不但极可能会加速气候变化,同时也变成了生态债务的复利。而且,别以为咱们北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早期对主体世界的财富和自然资本的侵占就能侥幸逃过惩罚。其实不,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一位拉美印第安酋长(Guaicaipuro Cuautemoc)在写给“所有欧洲国家政府”的信中,要求各国偿还他们大洲的钱:
一堆堆票据,一张张收条,一个个签名全都表明,单单1503~1660年期间,1?85万公斤的黄金和1 600万公斤的白银从美洲运到了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4
他认为,那些黄金白银,应视为美洲给欧洲的“友好贷款”。任何视之为“如此美妙的资本出口”的态度,都将“预先假定为战争行为”。他说,那是一项“确保改造一个野蛮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如果要偿还那么多的黄金白银,在这个再次流行通货紧缩的时代,加上复利式的“欧洲算法”,需要的重量将“远远超出地球的重量”。然而,“借款人”没有表现出哪怕一丁点儿羞愧、道歉或自责。相反,旧世界和他们的后代还在准备着到法庭去维护他们窃来的赃物。
2003年初,出现一些关于法国帆船“圣母玛利亚”的报道,该船曾经效力于西班牙国王。1755年2月1日,它在佛罗里达群岛附近遭遇风暴而沉没。5当时,从哈瓦那出发的“圣母玛利亚”,满载从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挖来的“金银财宝”,正一路驶回西班牙,准备填充国王查尔斯三世的金库。就那样,17箱的金块,超过15 000的杜布隆金币,100万的“8片币”银币,24公斤的白银和大批银矿,153个黄金鼻烟盒,还有数不清的银器、钻石首饰和各种宝石,全葬于海底。这笔价值约20亿美元的财富,从此告别它原来的主人和旧世界的强盗,遗落在幽森的海洋深处。
但是,媒体感兴趣的,不是这些历史证据更进一步揭示了殖民盗窃行径,而是沉船货物的索赔和反索赔。总部设在美国的海底研究公司声称已经找到沉船的位置,并希望获得打捞权。西班牙政府竟“几乎非常确定”地宣称,要根据1902年与美国签订的条约来参与打捞。法国,这个沉船业主,也认为自己该分一杯羹。在讨价还价中,它们甚至提都没提“宝藏”来自哪个国家。也许,这反映的是我们早已默认的“自然逻辑”:对于各大洲之间的财富,历史会进行有利于北方国家的反向再分配。同时这也表明,我们如今生活的不平等的世界,已经无声无形地欠下了多少真正的生态和经济债务。
这些言论绝非拿历史来故弄玄虚。据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所说,“发现和征服打开了贵金属从美洲大量流往欧洲的闸门”。由于“最硬的硬通货”供应量增加,欧洲的物价上涨。高物价、低工资联手,释放出大量投资资本。加尔布雷思解释道,是价格的上涨,而非征服者的描述,“把发现新大陆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多数欧洲人”。有人觉得,是大量涌入的黄金和白银,催生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而加尔布雷思则更倾向于认为,那些光辉灿烂的金属产生的影响才更为重要,而不是金属本身。6
之后,美洲各个庙宇的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但对那片土地掠夺得最疯狂的,主要是白银。在墨西哥和秘鲁,最主要的是采矿。到1630年,当地最富含矿石的地方几乎被开采完毕。不过,这一个半世纪的财富攫取,已足够让一些之前因连年战火而几近破产的旧世界大国恢复元气。马克斯?韦伯估计,从那时起,西班牙70%、其他欧洲国家2/3的收入都用于战争,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殖民征服。7
十六七世纪欧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发生的故事,拉开了各大洲之间财富和福祉的持久差距,就其历史连续性而言,可以算是当今犯罪心理学家所说的“重复犯罪行为”的开始。
“如果把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历史浓缩成一则单一事件,那就是:从1757年至1947年,印度的人均收入从未增长过”,这是迈克?戴维斯在《维多利亚后期的大屠杀:厄尔尼诺饥荒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成功之路》中的评述。8而另一方面,1700~176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上涨了14%,1760~1820年上涨34%,1820~1870年上涨100%。9
在大英帝国曾一度扩张成为主要的全球性大国期间,印度这个国家,它的“宝石”正在英国皇室皇冠上闪闪发亮,而经济却举步维艰、萧条沉滞。在19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正值鼎盛时期,印度的收入据估计实际下降了50%。从1872年到1921年,印度人民的平均预期寿命约缩短了1/5。
生态债务
debt(名词),是指一个人欠别人的东西:一个人应该清偿或承担的责任;义务或欠债的状态;一种责任;一种罪过(圣经);debt of honour,法律上不承认的债务,但在道义上具有约束力;debt of nature,寿终,死亡。
《钱伯斯英语词典》,1989年1
起作用的并不是这种金属而是其后果,这些一点儿也不神秘。
加尔布雷思,《货币简史》,1975年
我有一个精制的小木箱,里面装着我收藏的各种小硬币。小时候,我很喜欢听小木箱一开一关时,空气被一吸一压发出的声音。这些硬币像一把把能开启过去的钥匙,早已失去往昔光泽,几乎变成了黑色。维多利亚时代的钱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孩子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年代。冰冷而略带酸腐气味的金属制品,印证着历史的存在。这些硬币也打开了真实世界之门。由于彼此天各一方,各个国家的代币简单而独具情调。它们见证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形式。币面上那些头像,曾经仿佛慈父慈母般的亲切。硬币的边缘,刻着某个名字和某个年份。无可置疑,上面还铸上了某个国家的国旗。
然而,硬币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编织着谎言。它们隐藏了连老师都不告诉给我们的秘密。成年之后,每当我打开箱子,都会有一种背叛的感觉,里面不再是祖先们友好的喃喃轻语,不再是一个个代表着未曾拜访过的大陆的小小精灵。如果我早些懂得如何解读它们,那我早就知道这些硬币,意味的是积欠和还清的债务,通常还带着关于苦难、义务或更悲惨事件的黑暗历史。
图片5姆斯?高威(James Gillray)1805年对英、法殖民政权为
一己私利瓜分世界的经典讽刺:“地球布丁遭遇危险;或
老饕国家正在分享晚餐”
现在看着它们,我感到恶心。似乎在无意间,我把恐怖分子和战争罪犯窝藏进了童年的记忆。西班牙法西斯独裁者佛朗哥将军,就在我的掌心抬眼看着我。这是一枚德国占领法国时发行的硬币,上面的“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换成了“工作、家庭、祖国”,很有纳粹那种刚硬的意味。10德拉克马硬币的币面上飞着一只凤凰,铸造于1967年希腊政变后,右翼军事政权建立的军政府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的大英帝国所发生的小小变化,连同她的某位表兄一起,也蜷缩在小木箱里的某个硬币上。还有一枚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时代的10瑞分小硬币,它直接勾起我们对另一段黑暗往事的回忆那是生态债务历史的一部分。
正如研究某些很熟悉的东西,比如童年收藏的硬币,可以从体验中获得极不相同的看法;所以只要改变一下视角,也能重新观察这个世界。学校曾经告诉我们,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贫与富之间的悬殊,大致还算是良性的。由于没有其他的解释,我们只好想当然地认为,富裕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所以富裕先进,是因为它们的国民更优良、更聪明而且天生努力奋进。但是打开生态债务之盒,逸出来的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先说比利时。它何以如此特别?因为这个国家很奇特地成为了当代的大型“停车场”和地缘政治中心。对在东英吉利亚(联合王国诸王国之一)长大的英国少年来说,比利时常常是大家开始独立游历国外的第一站。为了这场自由之旅,先要乘坐破旧不堪的火车,接着坐上颠簸的渡轮,最后才到达那个异国他乡。早时没有便宜的短途航班,英法海底隧道这个几百年前的梦想也还没有实现,要去欧洲,只能乘坐闪着条形照明灯、满是汽油味的渡轮。夜晚,躺在极不舒服的鲜亮尼龙椅里,努力不让自己因渡轮剧烈摇晃而晕船呕吐,这是走向一个开放的成人世界所要历经的磨炼。
拿破仑给人一种小男人综合征的印象:他身量不够高大,总要以其他方式加倍补偿。在历史的某些时期,比利时也凸显出类似特点:小国综合征。比利时曾出过这么一位国家元首,利奥波德二世,他一手促成了19世纪对非洲自然资源的掠夺战。这场掠夺拉开了20世纪瓜分中东石油储量的序幕。如今,布鲁塞尔的利奥波德公园(Parc Leopold)就背对着欧洲议会大厦。布鲁塞尔是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而欧盟则是美国这个至高无上的经济力量的主要抗衡体。
比利时与其前欧洲列强伙伴一起,通过毫无计划的殖民项目,向世人展示了那段出现生态债务的历史。这项债务沿着两个明确趋势逐渐形成。一个是全球经济的大规模扩张,另一个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显著分化。
我认为,随着16世纪资本积累的开始,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我相信,这最初是由西班牙从新大陆带回来的……黄金和白银等财富所引起。(凯恩斯,The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1930年)2
凯恩斯阐明的观点,即人类的现代时期发端于东半球的旧世界对新大陆欠下的自然资源巨债虽然他绝不会想到这些词汇。当然,从人类迁徙的悠久历史来看,新大陆其实与旧世界一样古老。
“从那时起,累至今日,各种复利所产生的力量……积聚了两百多年之久,其威力是无法想象的”,凯恩斯写道。由于气候变化将明显产生影响,他的这种复利魔力的观点起码可以算是一个有力的警告。
凯恩斯在1930年又指出,弗朗西斯?德雷克,这位升华为“骑士”的海盗于1580年驾着自己的“金鹿号”,劫掠了西班牙盗匪,从而产生了非凡、深远的影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她得到的战利品还清外债、平衡国家预算后,手上还剩下4万多英镑。于是女王投资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公司,所得利润催生了东印度公司,再经过各种征服之后,最终造就了大英帝国。凯恩斯进行粗略计算:那4万英镑,以3?25%的复利进行投资,差不多相当于英国不同时期的国外投资总额,正好符合他的描述。在1930年的时候,德雷克带回的1英镑其实可以值10万英镑。现在,那最初的1英镑应该可以膨胀成1 032 701英镑。3
此外,如今那个连名字都很诙谐的“积极环境反馈”,不但极可能会加速气候变化,同时也变成了生态债务的复利。而且,别以为咱们北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早期对主体世界的财富和自然资本的侵占就能侥幸逃过惩罚。其实不,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一位拉美印第安酋长(Guaicaipuro Cuautemoc)在写给“所有欧洲国家政府”的信中,要求各国偿还他们大洲的钱:
一堆堆票据,一张张收条,一个个签名全都表明,单单1503~1660年期间,1?85万公斤的黄金和1 600万公斤的白银从美洲运到了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4
他认为,那些黄金白银,应视为美洲给欧洲的“友好贷款”。任何视之为“如此美妙的资本出口”的态度,都将“预先假定为战争行为”。他说,那是一项“确保改造一个野蛮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如果要偿还那么多的黄金白银,在这个再次流行通货紧缩的时代,加上复利式的“欧洲算法”,需要的重量将“远远超出地球的重量”。然而,“借款人”没有表现出哪怕一丁点儿羞愧、道歉或自责。相反,旧世界和他们的后代还在准备着到法庭去维护他们窃来的赃物。
2003年初,出现一些关于法国帆船“圣母玛利亚”的报道,该船曾经效力于西班牙国王。1755年2月1日,它在佛罗里达群岛附近遭遇风暴而沉没。5当时,从哈瓦那出发的“圣母玛利亚”,满载从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挖来的“金银财宝”,正一路驶回西班牙,准备填充国王查尔斯三世的金库。就那样,17箱的金块,超过15 000的杜布隆金币,100万的“8片币”银币,24公斤的白银和大批银矿,153个黄金鼻烟盒,还有数不清的银器、钻石首饰和各种宝石,全葬于海底。这笔价值约20亿美元的财富,从此告别它原来的主人和旧世界的强盗,遗落在幽森的海洋深处。
但是,媒体感兴趣的,不是这些历史证据更进一步揭示了殖民盗窃行径,而是沉船货物的索赔和反索赔。总部设在美国的海底研究公司声称已经找到沉船的位置,并希望获得打捞权。西班牙政府竟“几乎非常确定”地宣称,要根据1902年与美国签订的条约来参与打捞。法国,这个沉船业主,也认为自己该分一杯羹。在讨价还价中,它们甚至提都没提“宝藏”来自哪个国家。也许,这反映的是我们早已默认的“自然逻辑”:对于各大洲之间的财富,历史会进行有利于北方国家的反向再分配。同时这也表明,我们如今生活的不平等的世界,已经无声无形地欠下了多少真正的生态和经济债务。
这些言论绝非拿历史来故弄玄虚。据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所说,“发现和征服打开了贵金属从美洲大量流往欧洲的闸门”。由于“最硬的硬通货”供应量增加,欧洲的物价上涨。高物价、低工资联手,释放出大量投资资本。加尔布雷思解释道,是价格的上涨,而非征服者的描述,“把发现新大陆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多数欧洲人”。有人觉得,是大量涌入的黄金和白银,催生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而加尔布雷思则更倾向于认为,那些光辉灿烂的金属产生的影响才更为重要,而不是金属本身。6
之后,美洲各个庙宇的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但对那片土地掠夺得最疯狂的,主要是白银。在墨西哥和秘鲁,最主要的是采矿。到1630年,当地最富含矿石的地方几乎被开采完毕。不过,这一个半世纪的财富攫取,已足够让一些之前因连年战火而几近破产的旧世界大国恢复元气。马克斯?韦伯估计,从那时起,西班牙70%、其他欧洲国家2/3的收入都用于战争,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殖民征服。7
十六七世纪欧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发生的故事,拉开了各大洲之间财富和福祉的持久差距,就其历史连续性而言,可以算是当今犯罪心理学家所说的“重复犯罪行为”的开始。
“如果把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历史浓缩成一则单一事件,那就是:从1757年至1947年,印度的人均收入从未增长过”,这是迈克?戴维斯在《维多利亚后期的大屠杀:厄尔尼诺饥荒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成功之路》中的评述。8而另一方面,1700~176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上涨了14%,1760~1820年上涨34%,1820~1870年上涨100%。9
在大英帝国曾一度扩张成为主要的全球性大国期间,印度这个国家,它的“宝石”正在英国皇室皇冠上闪闪发亮,而经济却举步维艰、萧条沉滞。在19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正值鼎盛时期,印度的收入据估计实际下降了50%。从1872年到1921年,印度人民的平均预期寿命约缩短了1/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