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093527
九十高龄养生专家文尔邻,以四十年修炼经验自愈癌症等病患,其养生之道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心遠教授作序推荐
本书为著名养生专家文尔邻老先生四十多年智慧养生经验的总结。文老介绍了智慧养生的四大准则: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三大理念:全元养生,本原养生,*养生;以及在养生中动静兼修、静修为本的基本原则。文老还详细介绍了自己四十多年来亲身实践的养生功法,包括生活起居功、动修功和静修功。
在文老看来,养生的根本目的不是延年益寿,而在于生发智慧。不论是对养生的认识,还是在修炼上的具体运用,本书的观点都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序
阅读敬言——代自序
上篇 智慧养生概说
第一章.智慧养生概说
智慧养生的内涵
智慧养生是一种完美的阴阳互根的修持理念,它与一些健康专家所谓的时髦的“运动养生”、“手舞足蹈锻炼”、“轻松100岁”等模块式的理念不大相同。
智慧养生的理念
“健康长寿而且智慧天年”的修炼实质是智慧养生,即以智慧去“祛病”,去“健身”,去获得“高寿”,去孕育“灵智”;从而以灵智的境界去应对人生。
智慧养生的形象思维和修持
心意对时空状态的想象(如对今昔、四季、昼夜、冷热、高低、荒野、寂寞等的想象),直接影响着我们锻炼的效果。这种心意对形象状态的想象,常被称为形象思维的修持。
第二章.智慧养生的四大准则
智慧养生的四大准则
中华智慧养生的准则是规范而灵活的:整体与局部、神与形、内与外、动与静、上与下(性与命)等均应协调导引。
智慧养生的基本修炼法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一种形神俱旺的智慧感知、修悟的养生方法,可简称为“阴阳术数养生法”。
第三章.智慧养生的三大理念
全元养生
平常我们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是一种外练筋骨皮的偏颇锻炼;而全元养生可用一句口头禅来概括:“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本原养生
调息于下丹田,是天地、万物、人类健康长寿的根本修炼门径。
随机养生
随机养生是说养生者应持有一种“时空养生观”,根据自己的时间、环境,既当定时、也当随时随地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第四章.动静兼修,静修为本
“动”的锻炼与健康长寿
有益于健康长寿的“动”的锻炼,应是以腰部为主宰的躯体四肢的刚柔相济、快慢有序、高低至极、呼吸微细的收放、松紧活动。
“静”的锻炼与智慧养生
不修“静”不足以言“中华养生文化”。
动静兼修,静修为本
微妙地体修“动中寓静”、“静中寓动”的妙境。如此,即可成为神明自在、智慧自在的养生者。
下篇 智慧养生修持功法
第五章.生活起居功
咽津功
咽津能令全身命脉神通,调治百病。
放松功
你劳累了吗?有点烦闷吗?骨节僵硬吗?常做“放松功”,也许能收到理想的效应。
经络疏导功
经络,为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是否通畅,常常是决定人之健康与否的根本因素。
起床功
每次睡醒,最好先做这套松静功,平时身心劳累、困乏时,亦可随机操作此功,令形神得到调理,周身松爽、舒愉。
睡觉功
临睡前的心境调整,是消解睡不着、睡不好、不寐、多梦等现象的主要方法。
随机调息功
衣食住行、坐卧劳逸中之失常与正常现象,常会交相显现。失常,需要即时调至正常。
第六章.动修功
无极功
“无极”,即无思、无为、无形、无所——无所执著的虚灵状态。就养生练功而言,即以虚静忘形的动静状态来熏陶、锻炼自己的神形。
虚灵太极拳(五式)
在动修功中,太极拳是最佳的锻炼模式。
新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养生锻炼中一种简要有效的健身功法,别称为“长生安乐法”,其长寿健身功效非同一般。
八卦球揉化功
从养生修炼而言,我们常常采取“后天返还先天”的理念进行修炼。
九宫八卦球揉化功
九宫八卦图直接反映了先天八卦的卦气、卦义,循此修炼,能令我们自然而然地返回宇宙的本原,从而达到大小宇宙一体,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七章.静修功
站桩
站桩是养颐生命、旺盛精神的主要修炼方法。
静坐功
静坐的具体修炼功法,儒、释、道、医各家迥异、各有特色。
龟灵功
先贤们从仿生学的哲理,创建了有益于“健康长寿且灵智延年”的各具特色的龟灵功法。
第八章.顿修
顿修理念、要义
渐修指由浅入深、由有至无的不同阶段的智慧养生锻炼;顿修则是一种在自然清净、恬淡虚无——“无念、无住、无我”——修持中的突然开智和觉悟。
顿修方法示要
智慧养生修炼,其真谛在于修悟,觉悟其心性、关窍、气脉,觉悟其虚净本性、智慧人生,等等。而顿悟、顿修,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捷径。
副篇 经典养生文粹悟修
《易经》养生论述悟修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大雄宝殿,阐述了中华阴阳文化变化万千的天人哲学,可谓中华民族大智慧的结晶;就养生而言,它更是一部修持宝典。
《老子》养生论述悟修
从养生意旨来看,《老子》是智慧长寿的高级养颐哲理。
《黄帝内经》养生论述悟修
天地之间,九州大地,其东西南北上下都充溢着“清净之气”,这些“气”与人体的“九窍、五脏、十二节”相通达。
佛学经典养生论述悟修
佛学经典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和非凡的养生智慧,对宇宙事物、社会、人生现象的变异,终始有着独特的洞察和般若智慧。
《黄帝阴符经》养生论述悟修
《黄帝阴符经》提出了自然之道、阴阳五行运化及人体内气周流之相互关系,即“天人合发”关系,具有独特的玄奥意义,对修身养性,达至自我明净、明慧来说,别有一番启示。
《行气玉佩铭》养生论述悟修
此铭文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具体论述气功行气的珍贵资料,为后人们行气健身的重要指导。
古代逸兴诗词养生论述悟修
闭目、虚静地置身心于诗境之中进行体味,感悟,与其融为一体如此陶冶下去,都可以收到益性强身的效应
一 智慧养生,寻常而超常
(一)人为万物之灵
中华文化是一脉智慧文化。养生文化,自在修持其自我之灵性、智慧;本书主旨,即在于研修“祛病、健身、高寿,而且智慧”的生命境界。这,承传于先贤们的“无极”、“太极”之养生文化,“本原”、“混元”之修持文化(先天本性、虚净纯真文化)的真义,进而达到身心俱旺的智慧天年的自在境界。
这是一个看似超常、实则寻常的修持境界。“灵”,为何?在修炼中,多指心灵(内心、本性)、机智(应变的聪敏智慧)、灵感(顿显的预知智慧)而言。一些养生有素的先贤们说,“灵”则阴阳自化,动静自如,刚柔自远,虚实自应,寿命自富;一句话,“灵”则智慧自在,健康自强!真有所谓“一灵妙有,万事圆通”。如何实践、把握这一点呢?我们的体验大致是:秉其大公、大德(天下为公,崇高品德),持其虚静(虚净)心灵,进行“虚心实腹”的修持(大脑虚净,精气充实)。即可能:灵智自见,疾患不染;神形俱旺,洁净自养;明察秋毫,感知事理!
于此,建议你通览全书;之余,也许能逐步进入智慧自在之境界。从修持方面讲,不妨重点消化一下“无极”、“无为”;“忘我”、“忘形”;“无中生有”、“虚中妙有”;“动静兼修,静修为本”的修持真义。也可结合书中所讲的“无极圈禅步”、“无极桩”、“混元桩”、“静坐功”、“龟灵功”等修持,进行体认。
(二)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
这是修炼智慧养生的总则方法。“内炼一口气”是内修,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主导方向;常指心神内收,调息微微,元气充盈的情态下,气血运行畅快,大脑得到养颐,经脉、五脏得到灵利运化、营卫(滋养、保卫)。“外炼筋骨皮”是外修,多指躯体四肢的进退、屈伸、收放、升降、起落等活动,使其得到轻灵、和谐锻炼。我们应该内外兼修,动静兼修,而内修、静修、调息则为基本,以令自我身心、性命得到俱旺、俱灵的修炼效应。
这一具体修炼效益的要诀,在于“一口气”;语云“人活一口气”,即是。“气”是什么?这是一个难以作出单一回答的“文化哲理”问题;本书仅从智慧天年的修持课题、秉承先贤们关于“炼气”的一些论述,加以体认、体修。
《管子•内业》说:“定在心中(安静调息于腹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这是说,只要安静地调息于下腹中,自我身心健康即可得到双重效应:大脑灵慧、耳目聪明;身躯筋骨皮肉坚固而富有弹性。
《难经•八难》说:“气者(肾间动气、元气、真气),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这是说,人体的元气,是生命的根本,如果根本断绝,茎叶也就枯槁了。
这一点,是本书修炼理法的基准,它贯彻于静修、动修的始终。上篇中所讲的“本原养生”,下篇中所讲的“静坐调息”、“奇经八脉的调息修持”等,均可作实修、体悟。
(三)顺则凡,逆则仙,逆向修持,颠倒颠
这应是智慧养生取得锻炼效应的方便法诀。例如锻炼活动中的动与静、内与外、刚与柔、进与退、上与下、心与肾(火与水)、肺与肝(金与木)..都存在着顺与逆,即阴阳五行颠倒颠的运化法理;先贤们把它叫做阴阳五行运化之术;如推广言之,即生命、事业、修持中的顺逆颠倒颠之术。《黄帝外经•阴阳颠倒颠篇》说:“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这是说,人们只知道顺利如意而生,不知道顺利如意中的败死;只知逆反致死,不知逆反中的生息。
如何具体把握这一“逆顺、阴阳、五行颠倒术”之修持呢?它的智慧健身意义有多大呢?本书的修持原理、功法中,即作了贯彻始终的讨论。如“无极圈禅步”中的顺步、退步颠倒术,“新八段锦”、“五行五脏运化静坐”中的顺、逆运化的“泄、补”颠倒术,“调息静坐”中的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之颠倒术等,即是。
在实际锻炼中,笔者承习先贤们的论述,尚有一些粗浅体认:
关于“顺则凡”:在锻炼活动中,人们多习惯于“运动”、“阳动”。当然“动”得合法、有度,自能令筋骨皮肉得到坚密、灵利锻炼。但是,如仅倡导“单一的,持续的运动、阳动”,如一些养生家所说的“跑跳、走步、拍打不已”,“骑自行车、器械运动不已”,“登上健康快车不已”..则易于阴阳失衡,内外偏颇,动静失调;天地不交,心肾不交;从而形成“血流不畅,心气耗泄”状态,益寿、益智效用寻常,甚至带来一些莫名损伤。
关于“逆则仙”:我们提倡“动静兼修、静修为本”,“内外俱炼、内炼为本”,即身心俱健,心神为本。如此,则刚柔相应,收放得法,补泄得宜;天地交泰,水火既济;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阴精流沛,阳气固密,两者相互调节,以维持其和谐平衡)、“气血流畅、心气平和”。益寿、益智效应超常,可以高寿延年(90岁以上)。
(四)养生大道,万法归一
这是说,智慧养生的正道,与最好的修炼理法、规律是一致的:虚净人生、智慧长寿。语云:“殊途同归”,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儒学哲理,“太极”运化;道学哲理,“无为而无不为”;佛学哲理,“缘起性空”;医学哲理,“恬淡虚无”;杂家哲理,“养生,莫若知本(本性,本原)”;养生家哲理,“修静悟空,精气超凡”等等,均各有所宗。但是,就智慧养生修炼而言,“万法归一”则可表述为:大小宇宙生命的自然本元、本性是一致的。如用字词揭示,即可表述为:无、虚、空;虚静、虚无、虚空;无极、无为。运用于智慧养生的实际修持,则为:守一,守中;守虚静、守虚无(或守虚空:忘形、忘相、忘我);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无为;或一言以蔽之,即守“○”(虚静、忘我)。例如健身活动时,常宜“先放松入静”(如静站、静坐一会儿),再“静极生动”(如走步、打拳),再“动极而静”(虚静一会儿,咽津、咽气于腹部,以令运动能量内收、内养)。
智慧养生中的这种“万法归一”修炼效应,请读者不要轻视。先贤们常谈到的一些说法,即说明了这个道理。例如“无中生有”、“无极自化”、“无为而无不为”、“恬谈虚无,真气从之”、“虚静生慧”、“寂然不动,能感知天下之故(事故、事情)”等等,即是。这种寓意效应,也可以用一种模糊理念、数学模式来表述,即“○→±∝→○”运化模式的修持规律:
“○”(松静虚无,排出杂念,忘掉一切)”
“±∝”(虚虚、实实的无穷无尽的妙有)
“○”(虚实纯净;复归于自然本元、本性、灵素、灵智)。
本书中所讲的修持理法,特别是“下篇”中所讲的“功法”修炼,即完整地体现了这一“无中妙有”、“万法归一”的锻炼效应。例如我们所介绍的“放松功”、“咽津、咽气功”、“经脉修持功”、“无极圈禅步”、“无极桩”、“混元桩”、“静坐忘形”等即贯彻了这种“万法归一”的本元、本性、心神、心灵的导向修持意义;从而达到神形俱旺的完善锻炼境界。
二 虚净养生、智慧养生
上文,我们一共谈了中华智慧养生的四条修炼原理、方法。简言之,不过四个字词的修炼:灵(第一条)、气(第二条)、逆(第三条)、无或虚(第四条)。
这四个字词,在实际过程中各有独特的作用、意义。“灵”,是智慧养生的本质、修持目标、理想境界,如“灵智圆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灵利聪慧”、“灵智长寿”等等;而“气、逆、无”三个字,则是“养生”、“灵性”、“智慧长寿”的修持手段、方法,其中“无”字的修炼,尤为核心:如上文第四条中所说,“无(即虚无)”,是宇宙事物复归于无极、本原、本性、纯洁(“○”),即虚净纯真的灵素修持。因之,我们提出智慧养生的总括修炼理念是:
虚净养生,智慧养生;
虚净人生,智慧天年。
这一修炼理念,已贯彻于本书的整体结构中。上篇为养生修炼原理,下篇为修炼功法;两篇中“虚静、虚无而虚净”的修炼理法,贯彻一气,以令智慧养生,即智慧天年得以方便实现。
尚需说明一下,下篇中的修炼功法,比较繁博,意在望你通晓大小宇宙运化的总体过程;自我修炼时,只要随意地取其动功中之一、二方法(例如太极丁字禅步,或新八锻锦功),再配合静功中之一、二方法(例如冥想静坐,或调息静坐),坚持修炼,即可形成动静兼修、神形俱旺效应。至于副篇中的诗文,则系养生智慧的扩大深入、探微索妙,根据自己趣好消化、背诵一二,亦可作为自便养生功法;如此,则可能:大道自然,锻炼自恃,而健康效应长在!
文尔邻
庚寅初春于北京地坛北里小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