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79646
内容简介
本作立足人们最熟悉的时空形式、时空演变、时空创造,从哲学高度,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四世界”的理论和概念。具体论述了第四世界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存在方式、物质基础、哲学依据、基本范畴;第四世界的主体构成:赛博空间、赛博时间、虚拟世界、虚拟地理、虚拟环境、虚拟的人、地、机关系、虚拟城市、后现代城市、乌托邦城市、城市的撕裂与重建;第四世界与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进化;第四世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虚构和赛博朋客,对空间真实性和虚拟性的图示和解读;网络空间构建,包括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互连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发展趋势,以及虚拟世界的具体范例、“虚拟空间地理学纲要”等内容。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 世界的演变和创造
一、物质世界
二、精神世界
三、客观知识世界
四、世界演变的第四阶段
第二章 第四世界及其基本特征
一、第四世界的界定
二、第四世界的基本特性
三、第四世界的展现趋势
四、第四世界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章 第四世界的存在方式:赛博空间
一、赛博空间的界定和类型
二、赛博空间的性质和形式
三、赛博空间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结构
四、赛博空间的重要范畴
第四章 第四世界的主体构成:虚拟世界
一、虚拟世界的基本特性
二、虚拟地理和虚拟环境
三、虚拟的人、地、机关系
第五章 虚拟城市和后现代城市
一、虚拟城市
二、枝蔓状城市
三、透明化城市
四、全球化城市
五、“乌托邦”城市
第六章 第四世界与后人类社会
一、人性的进化
二、后人类的出现
三、后人类的进化方式
四、后人类进化的前景
第七章 第四世界的物质基础:信息
一、信息与显现
二、地理空间和地理信息
三、信息的主体性和生存性
四、信息的虚拟性和创造性
第八章 确立第四世界的哲学依据
一、认识论根据
……
第九章 第四世界的方法和技术
第十章 网络空间构建
附录一 虚拟空间地理学纲要
附录二 术语和主体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世界的演变和创造
一、物质世界
二、精神世界
三、客观知识世界
四、世界演变的第四阶段
第二章 第四世界及其基本特征
一、第四世界的界定
二、第四世界的基本特性
三、第四世界的展现趋势
四、第四世界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章 第四世界的存在方式:赛博空间
一、赛博空间的界定和类型
二、赛博空间的性质和形式
三、赛博空间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结构
四、赛博空间的重要范畴
第四章 第四世界的主体构成:虚拟世界
一、虚拟世界的基本特性
二、虚拟地理和虚拟环境
三、虚拟的人、地、机关系
第五章 虚拟城市和后现代城市
一、虚拟城市
二、枝蔓状城市
三、透明化城市
四、全球化城市
五、“乌托邦”城市
第六章 第四世界与后人类社会
一、人性的进化
二、后人类的出现
三、后人类的进化方式
四、后人类进化的前景
第七章 第四世界的物质基础:信息
一、信息与显现
二、地理空间和地理信息
三、信息的主体性和生存性
四、信息的虚拟性和创造性
第八章 确立第四世界的哲学依据
一、认识论根据
……
第九章 第四世界的方法和技术
第十章 网络空间构建
附录一 虚拟空间地理学纲要
附录二 术语和主体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世界的演变和创造
“自然”、“宇宙”、“世界”作为三个最常使用的概念,尽管经常指谓同一个对象,即最普遍、最一般和最永恒的存在,但是在哲学、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赋予三者非常不同的含义。所谓广义之“自然”主要指谓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狭义之“自然”则主要指谓与人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所谓“宇宙”则主要是从时空概念上对自然万物的规定。因此“宇宙”概念是将历史与现实包容于一体的、无所不包的存在。而“世界”作为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存在,狭义上主要指谓在世之人的存在,即既指谓人类社会及其所生存的基础环境——地球,也指谓人的视阈和作用范围之内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所谓的“全世界”、“全地球”和“全人类”都具有空间上类似的含义。然而广义之“世界”则无疑是指谓自然、宇宙和万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将古往今来的全部存在都纳入其中。只是这里的自然、宇宙和世界都具有人为或人化的意义,即都具有属人或专为人类所拥有的性质。而本文所谓的“世界的演变、分化和创造”,就主要指谓的是广义的世界,也即整个自然、宇宙的发展与演变。当然主要针对的是世界演变的基本内涵和形态,包括时空的形式和性质,而非世界演变的具体细节、动力、机制、结榭和功能。那么,从哲学的高度,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全部世界的生成、发展、延异和演变呢?
……
“自然”、“宇宙”、“世界”作为三个最常使用的概念,尽管经常指谓同一个对象,即最普遍、最一般和最永恒的存在,但是在哲学、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赋予三者非常不同的含义。所谓广义之“自然”主要指谓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狭义之“自然”则主要指谓与人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所谓“宇宙”则主要是从时空概念上对自然万物的规定。因此“宇宙”概念是将历史与现实包容于一体的、无所不包的存在。而“世界”作为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存在,狭义上主要指谓在世之人的存在,即既指谓人类社会及其所生存的基础环境——地球,也指谓人的视阈和作用范围之内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所谓的“全世界”、“全地球”和“全人类”都具有空间上类似的含义。然而广义之“世界”则无疑是指谓自然、宇宙和万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将古往今来的全部存在都纳入其中。只是这里的自然、宇宙和世界都具有人为或人化的意义,即都具有属人或专为人类所拥有的性质。而本文所谓的“世界的演变、分化和创造”,就主要指谓的是广义的世界,也即整个自然、宇宙的发展与演变。当然主要针对的是世界演变的基本内涵和形态,包括时空的形式和性质,而非世界演变的具体细节、动力、机制、结榭和功能。那么,从哲学的高度,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全部世界的生成、发展、延异和演变呢?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