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80761丛书名: 名老中医的经典验案解析丛书
章 不孕症
陈义春医案
刘云鹏医案
刘云鹏医案
郑惠芳医案
郑惠芳医案
哈荔田医案
何少山医案
何少山医案
朱小南医案
班秀文医案
徐志华医案
徐志华医案
刘燕芝医案
颜正华医案
何少山医案
何少山医案
何少山医案
何少山医案
何少山医案
何少山医案
周仲瑛医案
施慧医案
钱伯煊医案
第二章 妊娠呕吐
郑惠芳医案
王秀霞医案
汪建英医案
徐志华医案
路志正医案
刘奉五医案
蔡小荪医案
门成福医案
刘奉五医案
王渭川医案
钱伯煊医案
朱小南医案
第三章 胎动不安
路志正医案
刘云鹏医案
周信有医案
徐云祥医案
钱伯煊医案
罗元恺医案
刘奉五医案
刘奉五医案
裘笑梅医案
黄绳武医案
黄绳武医案
何子淮医案
朱南孙医案
朱小南医案
朱小南医案
第四章 习惯性流产
刘云鹏医案
白玉清医案
王子瑜医案
朱子华医案
张国平医案
许润三医案
于己百医案
朱南孙医案
马静医案
徐志华医案
徐志华医案
徐志华医案
第五章 产后发热
郑惠芳医案
刘奉五医案
于己百医案
张磊医案
班秀文医案
朱小南医案
邓启源医案
丁启后医案
王子瑜医案
刘奉五医案
第六章 产后缺乳
姚树锦医案
班秀文医案
朱小南医案
徐志华医案
黄致仁医案
丁学理医案
田家新医案
第七章 产后身痛
郑惠芳医案
郑惠芳医案
门成福医案
朱进忠医案
何少山医案
路志正医案
赵冠英医案
刘渡舟医案
第八章 产后恶露不绝
徐志华医案
朱南孙医案
王子瑜医案
丁启后医案
许润三医案
张珍玉医案
刘云鹏医案
秦亮甫医案
陈益昀医案
于己百医案
张磊医案
朱小南医案
门成福医案
刘奉五医案
刘奉五医案
李振华医案
王渭川医案
刘志强医案
第九章 急性乳腺炎
龙家俊医案
张泽生医案
任继学医案
郑惠芳医案
施今墨医案
房芝萱医案
朱进忠医案
文琢之医案
第十章 月经不调
张泽生医案
朱小南医案
蔡小荪医案
蔡小荪医案
李振华医案
黄绳武医案
方和谦医案
陈益昀医案
何子淮医案
马大正医案
许润三医案
第十一章 痛经
钱伯煊医案
施今墨医案
朱小南医案
朱小南医案
朱南孙医案
韩百灵医案
韩百灵医案
韩百灵医案
丛春雨医案
朱良春医案
徐志华医案
徐志华医案
徐志华医案
刘云鹏医案
刘云鹏医案
刘云鹏医案
刘云鹏医案
刘丽霞医案
刘丽霞医案
刘丽霞医案
第十二章 闭经
朱小南医案
黄绳武医案
许润三医案
丁启后医案
蔡小荪医案
蔡小荪医案
蔡小荪医案
于己百医案
刘奉五医案
刘奉五医案
路志正医案
沈东林医案
邢志杰医案
施今墨医案
钱伯煊医案
钱伯煊医案
钱伯煊医案
第十三章 带下病
刘奉五医案
丛春雨医案
朱南孙医案
朱小南医案
门成福医案
何少山医案
顾兆农医案
哈荔田医案
郑惠芳医案
哈荔田医案
哈荔田医案
第十四章 慢性盆腔炎
郑惠芳医案
何少山医案
朱南孙医案
王子瑜医案
王绵之医案
李振华医案
丁启后医案
张真有医案
陈益昀医案
第十五章 更年期综合征
李振华医案
张任城医案
杨耀峰医案
赵建明医案
路志正医案
班秀文医案
班秀文医案
钱伯文医案
方和谦医案
朱进忠医案
于己百医案
第十六章 崩漏
蔡小荪医案
周信有医案
王子琪医案
朱南孙医案
罗元凯医案
朱小南医案
朱进忠医案
黄绳武医案
刘渡舟医案
郑惠芳医案
陈瑞春医案
王绵之医案
孙伯华医案
张珍玉医案
周仲瑛医案
张磊医案
第十七章 宫颈炎
孙晓峰医案
陈素庵医案
张玉珍医案
崔小丽医案
姚寓晨医案
罗元恺医案
夏叶成医案
第十八章 乳腺癌
翟青云医案
林佩琴医案
陈莲舫医案
吴篪医案
沈登阶乳医案
蒋宝素医案
尚尔寿医案
尚尔寿医案
尚尔寿医案
桂晓云医案
段凤舞医案
吴圣农医案
前 言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与疾病抗争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为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医案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载体,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集中体现。医案在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妇科医案可视为中医妇科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是古往今来各代医家临证治验的记录和总结。它对中医妇科学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阅古鉴今、羽翼经纶的特殊作用,堪称是一笔蕴藏丰富的散金碎玉,亟待挖掘整理,汲精去粕,去伪存真,使之启迪后人。
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除了会导致炎症在各生理部位相互蔓延和交叉感染外,还会带来许多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某些部位的恶性病变。如果身体长时间处于炎症的侵害环境中,对女性自身的免疫功能、新陈代谢以及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使得其他疾病轻易入侵,形成多种疾病缠身的不乐观景象。因此,应引起广大妇女朋友们足够的重视。
努力发掘古代方剂,积极收集现代方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现在的治疗提供出更多的参考依据,一直是我们的愿望。为此,经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精心编纂成《名老中医经典医案解析——妇科病》一书。
本书精选名老中医的临证医案220余例,按西医的病为纲,分别介绍了不孕症、妊娠呕吐、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中医治疗效果良好的妇科疾病。共分为十八章,每章首先阐述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辨证治则”部分高度概括本案的主要病证及治法;“医案部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初诊所见、诊疗过程、中西医诊断、主治方药、复诊情况及治疗结果;“解析部分”就本案所体现的名医在诊断、辨证、治疗或用药方面的特色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紧紧围绕诊察病情、审证求因、辨析病机、诊治关键和标本先后等核心关键问题,力求理清名医对该病的辨证思路和脉络,能够体现名医的辨证特点和学术特色。要求抓住特色和经验,探求理论和规律,以对该类病症之辨证论治有所启迪。同时对本案辨治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述。
本书力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直接明了,切合实用,医案中所选用的方剂或是组方遣药,对于拓展临床医师立治思路有参考作用,可作为基层医师诊疗时的参考用书,也是广大患者的保健用书。
编 者
章 不孕症
凡生育年龄的妇女,男方生殖功能正常,婚后同居二年以上,双方均未避孕仍未怀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如曾怀孕过(包括活产、子宫外孕或流产),而近一年没有避孕,性生活正常,却仍未怀孕,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导致不孕症的原因较多,主要有排卵功能障碍、生殖器官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生殖器官病变、免疫学因素、性生活失调、性知识缺乏、全身性疾病及原因不明等。女性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病,约有15%的已婚夫妇没有生育能力,其中女性不孕的约占2/3。现在,可以凭借多种方法查出病因,但在治疗上却收效甚微,费用昂贵。因此,面对逐渐上升的不孕人群,预防与治疗不孕症便是众多患者与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中医对不孕症的病因认识除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外,常责之为肾气虚衰,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痰湿阻塞导致冲任失调,不能受精成孕。中医治疗以补肾助阳,舒肝理气,清热解毒,燥湿化痰,调经活血等为法。
陈义春医案
【辨证治则】肾精不足,冲任虚损,至排卵障碍性不孕,治以补肾精和气血。
孙某,女,28岁,农民,2000年5月27日就诊。已婚8年,孕2人流2,就诊时已3年多未孕。丈夫健康,夫妻生活正常。月经史:14岁初潮,2~3/28~30天。末次月经2000年5月24日。经量少,经色暗淡,经行前胸胁及乳房胀痛,经行时少腹堕痛,喜按,经后腰痛如折,膝软。性欲淡漠,分泌物少,阴道干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活动尚可,输卵管通畅,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子宫内膜活检结果: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足。诊断:排卵障碍性不孕。
【辨证】肾精不足,冲任虚损。
【治法】补肾填精,调节冲任。
【处方】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各20g,覆盆子18g,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香附各15g,熟地黄、巴戟天、鹿角霜、肉苁蓉各12g,茺蔚子、柴胡、香附、人参各10g。
治疗后的第2个月经周期,经前胸胁胀痛减轻,月经量有所增加,经后腰痛缓解,排卵期分泌物增多,基础体温略呈双相,但后期体温升高时间不足14天。提示黄体功能不全。因此在第3个月经周期的排卵期后,在上方加鹿角霜、仙茅各15g,紫河车用量加至30g。至第4个月经周期时,经行前后胁、腹、腰痛等症状消失,精神转佳,月经量、色、质正常,排卵后白带增加,呈拉丝状。于2000年9月30日因月经未行5日,基础体温持续升高,HCG实验呈阳性。次年6月顺产一女。
【解析】方药补肾填精种子汤,具有补肾精、调冲任、和气血、疏肝郁、调气机之功,使肾精足,冲任充,气血调,天癸至,故能有子。
方中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女贞子、熟地等滋阴补肾以填精,精气充使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得以增生,此为阴生;毒以肉苁蓉、紫河车、巴戟天、鹿角霜补肾气、壮肾阳,使孕激素足,黄体功能健,则为阳长;人参、当归、白芍补气血,助阴生阳长;茺蔚子活血行瘀;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使气机条达,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兴奋,卵巢机能正常,以利受孕。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巴戟天、肉苁蓉、覆盆子、菟丝子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垂体,使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多;人参有类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能增加卵巢重量,使雌、孕激素增多的功能。
【引自】《名中医妇科病绝技良方》
刘云鹏医案
【辨证治则】情志不畅,肝气郁滞,疏泄不利,气滞不行,血液运行不畅,充任气血失调所致,治以舒肝理气,活血调经。
冯某,女,27岁,工人,门诊病历号2400。初诊:1991年2月8日。患者因自然流产1胎,清宫1次,至今2年未孕,月经量少,每至中期两乳胀痛,纳少,恶心,经前2天乳胀甚,腰腹胀。诊时正值经前,感乳胀,小腹胀痛不适,舌暗红,苔黄,脉弦软(80次/分)。诊断:①经前乳胀;②月经量少;③继发性不孕。
【辨证】肝郁气滞,经血不调。
【治法】疏肝行气,活血调经。
【处方】调经Ⅰ号方加减。柴胡9g,当归9g,赤芍9g,红花9g,白术9g,甘草3g,茯苓9g,川芎9g,郁金9g,白芍9g,牛膝9g,乌药9g,益母草15g,香附12g,5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2月14日。药后月经准时来潮,量中等,色暗红,无块,小腹胀痛,腰痛,舌红,苔黄,脉弦软(72次/分)。此肝气渐舒,血滞不畅,宜行气通经治腰腹痛。用益母生化汤加减。
【处方】川芎10g,当归24g,桃仁9g,牛膝12g,姜炭6g,益母草15g,甘草6g,乌药9g,4剂,水煎服。
三诊:1991年2月28日。诉月经4天净。此次月经中期未见明显症状,惟舌暗,苔黄腻,脉弦(72次/分),治宜调经除湿清热,巩固疗效。方用调经I号方加减。
【处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川芎10g,茯苓9g,甘草6g,郁金9g,香附12g,白术9g,陈皮9g,云苓15g,法夏9g,黄芩9g,6剂,水煎服。
四诊:1991年4月10日。月经未至,于停经40天时开始呕吐,纳差,停经50天查尿HCG( ),诊为”早孕”。
【解析】患者属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冲任失调、月经量少的不孕症。肝之疏泄不利,失于条达而乳胀;肝气横逆犯胃则恶心欲呕;小腹和胸胁,均为肝络循行乏地,肝郁气滞则胀满生焉。肝经支别者与太阴、少阴之脉同结腰踝,故腰痛。初诊时正值经前,乳胀、腰腹胀痛均为气滞缘故,以疏肝理气为主,治以调经Ⅰ号方。经前宜理气,气行则血行也。腰腹胀故加乌药、牛膝。因平素月经量少,故再加红花一味与益母草、归、芍相伍,可促使血液之流通,希经量正常,共奏疏肝行气佐以活血之用。二诊时服上方5剂,果然月经按时来潮,量已中等,乳胀消失。此时小腹仍胀痛,腰仍痛,此肝气渐舒,血络尚未通畅之故,经期以活血为主,故予加减生化汤加乌药、牛膝以行气通经治腰痛,且增加主方生化之力。三诊时正值月经中期,未见明显胸乳胀痛,呈气顺血活之兆。此时舌仍暗红,苔黄腻,结合上二诊分析,应以经前论治,而去通经之益母草。见苔黄腻故加黄芩和二陈汤除湿清热和胃。6剂后,及四诊时,喜见湿热得除,气血和,冲任调。月经停40天开始呕吐,已见妊娠反应,查尿HCG( ),诊为”早孕”。
若腹痛甚加蒲黄9g,五灵脂15g以化瘀止痛,久痛加乳没各20g以行气逐瘀止痛;
【引自】《妇科专家刘云鹏医案精选》
刘云鹏医案
【辨证治则】气郁日久、瘀血不行,此宜疏肝活血,化瘀调经。
陈某,女,23岁,待业,门诊病历号2620。初诊:1991年3月8日。患者自月经初潮开始,即出现小腹疼痛,现已10年,已婚3年未孕。月经周期为7/28~30天,每痛甚1~2天,伴胸胁胀痛,不吐,量偏多,有块,色暗红,块下痛减。诊时为月经中期,一般情况好。舌淡暗,有瘀点,苔灰,脉沉弦(76次/分)。诊断:①原发性痛经;②原发性不孕症。
【辨证】瘀血阻滞胞宫,肝郁不疏。
【治法】疏肝活血,化瘀止痛,调理冲任。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g,柴胡9g,赤芍9g,生地9g,川芎9g,枳壳9g,桔梗9g,甘草6g,牛膝10g,红花9g,桃仁9g,蒲黄9g,五灵脂15g,乳没各20g。5剂,浓煎服。
二诊:1991年3月22日。月经如期来潮,已第3天,腹痛1天,较前轻,经量中等,色暗红,余无异常。舌淡暗,苔灰黄,脉弦。继用活血通经法,方用益母生化汤加减。
【处方】川芎10g,当归24g,桃仁9g,赤芍15g,姜炭6g,益母草15g,枳实9g,红花9g,甘草6g,柴胡9g,蒲黄炭9g,4剂,浓煎服。
三诊:1991年3月28日。药后5天经净,一般情况好,惟舌淡暗,苔灰,脉弦(78次/分),于首方加干姜6g,6剂,浓煎服。后续诊,经期继用加减生化汤,经净后继用首方化裁。治疗3周期,经行腹痛减轻至消失,至1991年6月29日停经40天。检查怀孕。
【解析】患者痛经10年,舌淡暗,有瘀点,量偏多,块下痛减,是典型的瘀血症状。其伴胸胁胀痛,乃肝郁不疏之象。因瘀滞每次经量偏多而失血,故血不华舌而舌质淡暗,是瘀血阻滞胞宫,肝郁不疏之不孕证。故治疗宜疏肝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兼养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桔梗、牛膝一升一降,有升提肺气引血下行之意,甘草缓急调和诸药,达到气顺血活的目的。然患者痛经10年,瘀痼甚深,应以祛瘀为重点,故一诊在原方中加入失笑散、乳没等,以增加活血化瘀之力。二诊时月经如期来潮,已第三天,腹痛只1天,且较前轻,经量亦转为中等,药已见效。经期宜用加减生化汤再加蒲黄炭、红花、赤芍、柴胡、枳实等,以活血调经,此亦合血府逐瘀汤之意。为使血液之流通下行,故去生地之滞、桔梗之升提也。三诊药后5天经净,病情好转,惟舌淡暗苔灰,故于血府逐瘀汤中加干姜6g以温经散湿补脾,6剂,煎服。继后于经期、经后用上二方化裁,治疗3个周期而孕。
【引自】《妇科专家刘云鹏医案精选》
郑惠芳医案
【辨证治则】肝郁肾虚继发不孕,故当养肝补肾,活血解郁为主。
卞某,女,27岁,2009年3月7日初诊。未避孕未再孕1年余。患者2007年1月、2007年11月均为孕50余天查B超示:无胎心、胎芽,行清宫术。术后至今一年余未避孕未再孕。2008年曾查优生四项、抗体五项均无异常,曾查泌乳素偏高:35ng/ml,予溴隐亭治疗2个月后复查正常,多次查B超:无优势卵泡。既往月经7天/30天,量色可,无不适,清宫术后月经2天/40天,量少,色黯,伴经前乳胀、腹痛。Lmp:2月5日(MC40天)服黄体酮来潮,量少,色黯,2日净。纳可,失眠多梦。二便调。舌稍淡苔薄白,脉细略缓。诊其为继发不孕,证属肝郁肾虚。患者素体肾虚,肾藏精,主生殖,肾虚不能养胎致无胎心胎芽;肾虚无优势卵泡,故不能受精成孕。患者因孕而不成,后又久不受孕,继发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二者互为因果,肝气郁结益甚,以致冲任不能相资,不能摄精成孕。月经后拖,量少,色黯为肾虚、血虚;血虚不能养神,故失眠多梦。舌脉亦为肾虚肝郁血虚之证。
【辨证】治宜补肾疏肝,养血活血。
【治法】补肾疏肝。
【处方】熟地16g,茯苓12g,川芎9g,当归12g,白芍10g,柴胡9g,白术10g,香附12g,淫羊藿18g,菟丝子20g,枸杞子15g,紫石英30g,丹参15g,甘草6g。10剂,水煎服,日1剂。嘱复查泌乳素。
二诊(2009年3月28日):Lmp:3月13日(MC36天),量少,色黯,伴经前乳胀,2天净。现月经周期第17天,偶有小腹隐痛。纳可。失眠多梦。大便干、日1行,小便调。脉沉。精血津不足,故大便干。治宜补肾养血润肠,上方加制首乌15g。10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9年4月18日):Lmp:4月l2日(MC30天),量少,2天净。现月经周期第7天。4月l5日复查泌乳素:13ng/ml,在正常范围内。前几日,因生气后出现小腹痛2天,自行好转。纳可,失眠多梦。二便调。脉缓。经后以养血为主,宜减活血之功。上方去丹参,改川芎为6g,柴胡为6g。10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09年6月24日):停药2个月,近2个月月经35天一行。Lmp:6月16日(MC35天),量少,1日净,伴经前乳胀。现月经周期第9天。平素易乏力。纳可,失眠多梦。二便调。脉细缓,舌稍淡。精血不足之象更甚,故宜加大补肾养血之功,肝气郁滞乳胀,并用活血通经。上方加王不留行10g、紫河车4.5g。10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2009年11月21日)(代述):停经60天。Lmp:9月20日(MC30 天),10月中旬自测尿HCG:阳性。11月l3日于某医院B超示:早孕(符合7孕周)胎心正常。
【解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精壮经调,适时和合,便成胎孕。肾虚,冲任虚衰,胞脉不通,皆不可受孕。患者肾虚,卵泡发育不良,无氤氲的候,又肝气郁结,使冲任不能相资,发为不孕。舌稍淡苔薄白,脉细略缓,均为肾虚血虚之象。治疗应以补肾疏肝。方中紫石英、淫羊藿、菟丝子温肾阳,暖胞宫,现代研究菟丝子、淫羊藿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功能,紫石英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卵巢分泌作用;熟地、枸杞子、当归、白芍、川芎、丹参补肾益精养血;用柴胡、香附、茯苓、白术、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患者服药40剂后怀孕,足月顺产,母子健康。
【引自】《郑惠芳医案精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