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2913丛书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绪论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发展简史
章疾病概论
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
二、疾病
第二节病因学概论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发病学概论
一、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二、疾病的转归
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
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三、变性
四、坏死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肉芽组织
三、创伤愈合
四、骨折愈合
五、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节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后果
第三节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类型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三、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节水肿
一、水肿的发生机制
二、水肿的特性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炎症
节炎症的概念与病因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病因
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渗出
三、增生
第三节炎症的类型
一、变质性炎
二、渗出性炎
三、增生性炎
第四节炎症的表现与结局
一、炎症的表现
二、炎症的结局
第五章缺氧
节缺氧的类型和原因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二、机体的功能和代谢障碍
第三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第四节氧疗与氧中毒
一、氧疗
二、氧中毒
第六章休克
节休克的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二、按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三、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一、休克早期
二、休克期
三、休克晚期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一、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和结构损伤
二、重要器官功能的改变
三、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节动脉粥样硬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主要动脉的粥样硬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节高血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三节风湿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各器官病理变化
四、慢性心瓣膜病
(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第八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节慢性支气管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二节肺炎
一、细菌性肺炎
二、病毒性肺炎
三、支原体肺炎
第三节结核病
一、概述
二、肺结核病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第九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节慢性胃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分类与病理变化
三、临床病理联系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三、结局及并发症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病理类型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四节肝硬化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临床病理联系
四、结局
第十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节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肾小球肾炎的分类
三、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
第二节肾盂肾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类型
第十一章肿瘤
节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结构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
三、肿瘤的组织结构
四、肿瘤的异型性
第二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二、肿瘤的扩散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三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二、肿瘤的分类
第四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三、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环境致瘤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三、肿瘤发生的内因及其作用机制
第六节常见恶性肿瘤举例
一、肺癌
二、食管癌
三、原发性肝癌
四、乳腺癌
五、子宫颈癌
第十二章脏器功能衰竭
节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二、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三、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二节呼吸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机体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第三节肝功能衰竭
一、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及病因
二、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三、肝性脑病
四、肝肾综合征
第四节肾功能衰竭
一、概述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参考书目
1.病变特点 由于继发性肺结核病患者对结核分枝杆菌已有一定免疫力,故其病变与原发性肺结核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早期病变多始于肺尖部,且以右肺多见。可能与局部组织抵抗力相对较低,结核分枝杆菌易在该处繁殖有关。
(2)由于超敏反应,病变发生迅速而剧烈,易出现干酪样坏死;同时由于机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坏死灶周围常形成结核肉芽肿。
(3)因机体已有一定免疫力,免疫反应使病变局限化,并可抑制病菌繁殖,不易发生淋巴道和血道播散。病变恶化时,主要通过支气管播散在肺内蔓延,因此空洞形成较为常见。
(4)病程较长,病变复杂,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和超敏反应的此消彼长,病变有时以增生为主,有时以渗出、变质为主,肺内病变新旧交杂、轻重不一。临床上病情时好时坏,常呈波浪式起伏,类型多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