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88398
屠格涅夫散文诗充满了迷人、动人的诗情画意。仿佛他在用一支芦笛信口吹几句,却奏出一支使人心弦颤抖的哀婉乐曲;仿佛他在漫不经心的勾勒几笔,却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俄罗斯乡土风情画。
本书收录了屠格涅夫八十几篇散文诗,题材各异,但都无一例外的运用抒情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在屠格涅夫这位俄罗斯文学大师笔下,俄罗斯的自然风光被赋予了哲学和人性的光芒,而俄罗斯的人物则具备了大自然的庄严、博大和肃穆。感人的笔触、缠绵的情愫,《爱之路》是一曲俄罗斯的“爱之歌”。
目 录
新版译者前言(黄伟经)/ 001
一份珍贵的世界散文遗产——代译序(袁鹰)/ 003
爱之路
第一部分 暮年吟
村 / 005
对话 / 008
老妇人 / 011
狗 / 014
对手 / 016
乞丐 / 018
“你得听蠢人的评判……”/ 019
得意的人 / 021
处世法则 / 022
世界的末日(梦)/ 024
玛莎 / 027
小丑 / 029
东方的传说 / 032
两首四行诗 / 035
麻雀 / 039
颅骨们 / 041
做粗活的人和不做粗活的人 / 043
蔷薇 / 045
最后的会晤 / 047
门槛(梦)/ 049
探访 / 051
命运,力量,自由(一个浅浮雕)/ 053
施舍 / 054
虫 / 056
菜汤 / 058
蔚蓝的王国 / 060
老人 / 062
两个富翁 / 063
记者 / 064
两兄弟 / 066
纪念尤·彼·伏列夫斯卡娅 / 068
利己主义者 / 070
上帝的宴会 / 072
斯芬克斯 / 073
女神 / 075
敌与友 / 078
耶稣 / 080
岩石 / 082
鸽子 / 083
明天,明天! / 085
大自然 / 086
“绞死他!”/ 088
我将想些什么呢?…… / 091
“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 093
海上之行 / 096
某女士 / 098
留住 / 099
僧侣 / 101
我们将战斗下去!/ 102
祈祷 / 104
俄罗斯语言 / 106
第二部分 新的散文诗
会见(梦)/ 109
我怜悯…… / 111
诅咒 / 112
孪生子 / 114
鸫鸟(一)/ 115
鸫鸟(二)/ 118
无巢 / 120
大高脚杯 / 122
谁之罪?/ 123
处世法则 / 124
爬虫 / 125
作家与评论家 / 126
“啊,我的青春!啊,我的活力!”/ 128
致…… / 129
我走在高山之间 / 130
当我不在世的时候…… / 131
沙钟 / 133
我夜里起来…… / 134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幻影)/ 135
爱之路 / 137
空话 / 138
纯朴 / 139
婆罗门 / 140
你哭…… / 141
爱情 / 142
真实与真理 / 143
山鹑 / 144
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了 / 145
落难 / 146
哇……哇…… / 147
我的树 / 150
附录
一份 值得珍视的文学遗产——屠格涅夫散文诗集《爱之路》译后 / 155
第一版第二次印行后记 / 171
第一版第三次印行后记 / 174
再版后记 / 177
新版译者前言
黄伟经
屠格涅夫散文诗集《爱之路》,我自 1961年译出,随后报刊选登、香港《文艺世纪》连载,“文革”中被斥为“封资修大毒草”。到1981年首印单行本,90年代三次重版、十多次重印。不觉间,迄今已历半个世纪。
屠格涅夫的主要著作,特别是他晚年写的散文诗,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生动,有一个共同的永恒主题:张扬一切美好事物,鞭挞假、丑、恶,讴歌人类善的、美的心灵,尤其是歌颂爱,歌颂爱情,歌颂人性的纯朴、平和、怜悯与真诚。我想,所有这些,就是他的散文诗之所以被许多国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广为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
久有盛誉的商务印书馆,向来出书严谨。他们对拙译《爱之路》有兴趣重版,我欣然同意,旋即签约,决定保留拙译本原貌,重排印行。趁此机会,我将拙译本认真校阅了一遍。
屠格涅夫散文诗,在我们大陆老一辈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中,曾拥有众多读者。时至今日,社会上虽然物欲横流,沉渣浮起,但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青年有智慧、有能力,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我相信,他们将同老读者一样,爱读和能够理解、欣赏屠翁的散文诗。
2011年7月5日写于广州默耘居寓所
一份珍贵的世界散文遗产
——代译序
袁 鹰
整整 100年以前,1882年 12月,长年旅居巴黎附近布吉瓦尔的屠格涅夫写完散文诗《我的树》。这是他从四年前开始写的散文诗的一篇。恐怕作家自己还不曾预料到这是他最后一篇散文诗。他从这年 2月起,就由于脊椎癌缠绵床褥,痛苦地度着卧病生涯。托尔斯泰曾远道来信慰问,真挚恳切地劝他安心养病。而屠格涅夫本人则感到生命之火正在渐渐走向熄灭,已经油尽灯枯,精疲力竭了。但他在复信中还是劝托尔斯泰再多做些文学工作,自己也撑持病体,断断续续地写他的散文诗。就在写《我的树》以后一个月,又因囊肿动了手术。此后,只能辍笔;到了 1883年 9月 3日,溘然长逝于远离俄罗斯祖国的异邦。他的 82篇散文诗,便成为这位文豪最后一部心血结晶,也是他在《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直到《处女地》等等小说、剧本、诗歌之后,向人类献出的最后一份珍贵的财富。
这 82篇散文诗,在屠格涅夫生前,除陆续发表过一部分以外,不曾结集出版。直到他逝世后四十多年,即 1930年,才出版了单行本,也只收了已发表的 51篇。巴金同志曾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在解放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向中国读者和文学界较完整地介绍了这份世界散文遗产。巴金同志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在 30年代到 40年代翻译出版了屠格涅夫几乎全部的长短篇小说,给处于文化饥渴状态的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以丰美的精神食粮,这是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都念念不忘、深深感激的。但是巴金同志译本所根据英文译本,毕竟只有 51篇,对于渴望阅读屠格涅夫全部散文诗的读者,终是一件憾事。现在,黄伟经同志译的屠格涅夫散文诗集《爱之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使我们得窥全豹,屠氏作品爱好者们当然十分高兴。作为介绍屠氏散文诗的先驱者的巴金同志,看到后来者努力跟上来补齐前辈当时限于客观条件之不足,想来也会欣然颔首的。
近年来,我曾经有点担忧,我们为数不少的青年读者(这里说的自然不是那些立志以研究外国文学作为自己的事业的),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水平,似乎总离不开《基督山伯爵》和《飘》(这里也并无一笔抹杀这些作品的价值之意),甚至沉湎于推理小说、破案小说以至一些格调更低劣的东西。中年以上的读者,才对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果戈里、高尔基和狄更斯、高尔斯华绥等文豪的作品有较大兴趣。而对俄国 19世纪另一位文化巨人屠格涅夫,尽管他那些充满诗的魅力的长篇巨制,在 30年代到 40年代中,曾经风靡了许多像我这样的知识青年,但今天的青年读者对这位被高尔基誉为 19世纪俄国文学和现实主义杰出代表之一的大文豪,有没有多大兴趣呢?如果说人们喜欢读《罗亭》或者《贵族之家》,对他的散文诗能不能接受呢?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有点多余。《爱之路》去年六月印出第一版 36000册,不到三个月就销售一空,今年四月,又印了 40000册。这件事很叫人高兴。以我国读者人数之众,76000册实在不算什么,但如果了解我们目前出书之繁难、印数征订过程之不尽合理,就可以知道这 76000的数字来之不易了。君不见,为纪念鲁迅诞辰 100周年的新版《鲁迅全集》,去年初版不是也只印 36000部吗?
这就说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在作家去世 100年后,又在吸引、征服着我国新一代的读者。82篇散文诗,像 82颗晶莹璀璨的夜明珠,继续散发着熠熠动人的光彩。作家是在他 65年生命的最后五年中随手写下这些篇章的。如前所说,他在生前只陆续发表了 51篇。他似乎并未打算以这些散文诗为自己已经享有盛誉的文学事业再增添一份光耀。但正因为是在一生最后的年月写的,我们也不妨把它们看作是作家对自己生活、思想和文学事业所作的诗的总结。这里凝结了他深邃的思想和浓烈的情感。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客居异邦的游子对祖国的深沉的热爱,感受到一个反对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对光明的执着的向往,感受到一个在疾病和寂寞中日趋迟暮的老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智慧、美感和力量。试看这篇写于 1882年 6月题为《俄罗斯语言》的杰作: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的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你——想起家乡发生的一切,怎能不叫人绝望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那是不可置信的啊!
在这短短的(译成汉字也只有一百零几个字)一篇里,浓缩了、凝聚了千言万语。屠氏长年客居西欧,亲身体会到西欧贵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界对包括俄罗斯民族在内的东方民族的歧视和优越感,即使对屠格涅夫这样出身贵族门第而且享有文名的大作家,当时也还有人高傲地评论他的文学成就得力于西欧文化的影响。屠氏对这种可笑的偏见不置一喙,而是将自己对祖国、对俄罗斯民族、对故乡的深情的忆念和诚挚的爱,溶进这篇短短的散文诗里。100年后我们再读此篇,依然能听到他那发自肺腑的深沉的呼喊。我很想向我们的青年读者推荐这篇散文诗,也想建议中学语文老师把它选入语文教材,来教育青少年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和丰富优美的民族语言。
散文诗以抒情为最大特色。有的散文诗哲理性较强,其实也是升华了的抒情文。屠格涅夫是最擅于写情的。他的那些长篇小说固然细腻入微,就在短小的散文诗中,也莫不如是。不是有人称他为“写情圣手”吗?作为这部散文诗集书名的《爱之路》,就是一篇杰出的代表作:
一切感情都可以导致爱情,导致热烈爱慕,一切的感情:
憎恨,怜悯,冷漠,崇敬,友谊,畏惧,——甚至蔑视。是的,
一切的感情……只是除了感谢以外。
感谢——这是债务;任何人都可以摆出自己的一些债
务……
但爱情——不是金钱。
据译者说,这篇散文诗的俄文不过三十几个单词,译成中文也不到 81个汉字,却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光辉。“爱情——不是金钱。 ” 六个字(俄文单词只有三个),掷地可作金石声。屠氏写此文时是1881年 6月,上距《共产党宣言》(1848年出版)三十多年。我们没有材料证明屠氏曾经读过“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那句名言,但他从多年沉浮在贵族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中所作的深刻的观察和高度的概括,实在远远超出于同时代的许多人。爱情决不能用金钱换取,到今天也仍然是生活的真谛。
屠格涅夫散文诗充满了迷人、动人的诗情画意。仿佛他在用一支芦笛信口吹几句,却奏出一支使人心弦颤抖的哀惋的乐曲;仿佛他在漫不经心地勾勒几笔,却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俄罗斯乡土风情画。屠格涅夫创作风格上这一特色,在那些长短篇小说中都比较充分地显露过,在散文诗里就更加突出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约 ·高尔斯华绥在他的《六位小说家的侧影》中,曾经带有偏见地指责屠氏散文诗“因为忸怩作态会破坏真正的诗意”。西欧人可能不大能理解俄罗斯文学中真正的诗意。他认为“诗意简直就是不由自主的情绪和感情的迸发”,说得也不准确,但他推崇屠格涅夫“是小说家中最优秀的天生的诗人”,“他这个人,对这个新时代来说,未免太平稳,本质上太富诗意。”(《空中楼阁及其他》)则是恰切的,符合屠氏的实际状况。高尔斯华绥还说到屠氏的“俄文文体很优美,甚至译成外文后,它那文体的魅力和基本韵味大多仍然没有消失。 ”(以上转引自《江南》文学季刊 1982年第二期)这也说得很对。想起年轻时读《罗亭》和《贵族之家》,我很惊佩于作家文笔之优美典雅。也可能由于译者陆蠡、丽尼都是散文家,能够传神地保持了原作浓郁的诗意,使我们简直觉得不是在读外国作品,而是在读中国的散文或者诗歌。现在读《爱之路》,同样有这种感觉。译文不仅在内容和风格上忠实于原著,而且也保持了典雅的、富有诗情的笔调。有些像格言式的篇章,也没有译成经典的语录体,例如上面全文引的《爱之路》,精炼是精炼得无以复加了,但它仍是一篇隽永的散文诗,蕴含着蕴藉的诗意美。而且,是一篇可以称之为“美文”的散文诗!
《爱之路》译者黄伟经同志从 20年前就开始致力于这件艰苦的事业,十年动乱前译出全部初稿。近几年来,在繁重的编辑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又重校正过。园丁的辛勤,值得人们钦佩和感谢。他在译本后记中对屠氏散文诗作了要言不繁的分析和评论,其中许多都是精当而有见地的。
1982年6月于杭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