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61203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丰富的宗教生活及多彩的宗教文化。宗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在当代又有新的发展。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民族气质有着丰富而复杂的交织。中国人的宗教历史是中国文化非常典型的“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历史,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体现和见证。
本书以文化哲学的意蕴和文化历史的视阈来体悟和诠释中国人的信仰及宗教理解,探究宗教的社会、政治、文化及精神意义,追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历史发展和范式转变,分析中国本土宗教的特色和世界宗教在华本土化的历程,描述多种宗教在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多元共存、多元通和,展示中国宗教文化的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宗教的真实存在,并进而说明中国宗教的现实社会文化作用。
引 言(1)
章 中国人的信仰理解(1)
一 信仰的意义(1)
二 政治信仰(2)
三 文化信仰(6)
四 民族信仰(9)
五 宗教信仰(11)
第二章 中国人的宗教理解(14)
一 宗教的意义(14)
二 宗教精神追求(17)
三 宗教社会存在(19)
四 宗教与民族传统(22)
五 宗教与政治关系(26)
2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第三章 中国人本土传统的宗教(30)
一 中国宗教传承(30)
二 儒家与儒教(54)
三 中国道教(70)
四 中国民间信仰(89)
第四章 中国人对世界宗教的本土化发展(113)
一 中外文化交流与宗教传播(113)
二 中国佛教(122)
三 中国伊斯兰教(144)
四 中国古代景教(165)
五 中国天主教(175)
六 中国东正教(185)
七 中国基督教(186)
第五章 中国人的宗教文化(196)
一 宗教文化精神(196)
二 宗教文学发展(199)
三 宗教艺术创作(205)
四 宗教景观建筑(218)
五 宗教养生健身(223)
六 宗教生态文明(225)
第六章 中国人的宗教现状(227)
一 宪法保障宗教自由(227)
二 政府依法管理宗教(231)
三 引导宗教适应社会(235)
四 发挥宗教积极作用(236)
五 发展宗教公益慈善(237)
六 促进宗教文化建设(239)
七 推动宗教友好交流(241)
结 语(244)
引言: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丰富的信仰生活,以及多彩的宗教文化传承。宗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
容,这种传统延续至今,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而在当代又有新的发展及呈现,给人以鲜活之感。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民族气质有着丰富而复杂
的交织,在论及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色时,不能忽略其宗教蕴含。可以说,中国人的宗教历史是中国文化非常典型的“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历史,是中国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体现和见证。这一历史见证了中国文化向世界文明的开放,展示了中国信仰精神对世界的影响和感染。因此,我们应以一种文化哲学的意
蕴及文化历史的视域来体悟和诠释中国人的信仰及宗教理解,探究宗教的社会、政治、文化及精神意义,追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历史发展和范式转变,分析中国本土
宗教的特色和世界宗教在华本土化的历程,描述多种宗教在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多元共存、多元通和,展示中国宗教文化的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反映
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真实存在,并进而说明中国宗教的现实社会文化作用。
中国人的信仰精神和宗教情怀,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有着历久弥新的回响。中国亦称“神州”或“神州大地”,这种表述与“华夏”“中土” “中
国”并存。在中国修史之巨著《史记》中就有了“神州”之称及其解释,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而各种历史典籍对“神州”也有
着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解释,如《古今通论》说,“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纪》指出,
“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由此遂有“神州” 与“神仙”之关联, “神州” 可被理解为“神仙” 居住之地。此外, 《太清金液神丹经》也有着“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岛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等记载。在一定意义上,“神州大地” 表达了中华文化传承及其信仰意义,尤其是有着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始祖神圣化、神明化的意蕴。在这种理解中,中土即神州,而黄帝位居中央,则为中央天神。在中国古代的“五帝” 传说系统里,黄帝属土,以土德王,相传黄帝统领的土地就称为神州,而南方赤帝统辖的土地则称为赤县,赤县和神州合称“赤县神州”,后因黄帝的地位更为凸显而又习称“神州赤县”。这里,民族神、祖先神崇拜的文化蕴含乃不言而喻。
中国古代充满了自然宗教和神话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多神教崇拜背景。随着“天” 之
概念的神圣化,中国宗教也孕育出了一神教和相应的抽象及神论。但由于中国宗教信仰的之维较为模糊,故而多被视为突出人文、强调社会、注重此岸的宗
教信仰类型。当形成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后,除了儒教多被宠信或独尊之外,并没有出现“一教独大”的发展态势,而其三教合一则被传为历史佳话。中国社
会欢迎外来宗教的输入,先后接受了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称拜火教)、摩尼教、巴哈伊教等的传
入,甚至还留有印度教的模糊行踪。可以说,中国宗教信仰积极参与了世界宗教信仰的发展,有着其独特贡献。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中国宗教信仰内容,
甚至今天全中国仍有上亿人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这些都是中华“神州” 的生动写照。因此,我们应看
到中华文明对宗教这一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参与,并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根据丰富的史实和大量的发现,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宗教信仰的客观存在,对
这一历史有着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国的宗教信仰是中国民众安身立命的一种通常方式,是中国人生动、鲜活的精神生活的正常反映,也是我们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份
宝贵遗产。宗教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复杂卷入,是其社会存在使然,故而有着历史的必然。我们对之必须冷静分析、正确对待,切不可脱离现实和历史来信口评
说、任意评价。
对于中国宗教信仰的认知,应该与我们的文化自知相关联,接上中华文明大地的地气。我们回顾中国宗教信仰的历程,亦是对中华民族的自我反思和精
神评估,由此摸清中国信仰现象的基本情况,体悟其精神底蕴。从对整个人类文化历史和精神生活的存在来看,我们应该有对宗教的正面评价。尤其是正面肯定中国
的宗教信仰,对于我们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也非常重要。洞观中西哲学智慧的贺麟曾说:“宗教有精诚信仰、坚贞不二的精神;宗教有博爱慈悲、服务人类的精神;宗
教有襟怀广大、超脱尘世的精神。”我们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就应该正视、发掘宗教的正面精神和积极的社会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宗教加
以积极引导,使之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发展、参与世界现代文明的构建做出其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构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中,理应也必须有宗教的参与、有信仰的力
量。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梳理信仰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真正弄清宗教在中国社会的作用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03333ddf0f22437b4748d6e_122946.jpg)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