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67963丛书名: 建筑保护书系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欧洲
第一篇 西欧
第一章 意大利
早期有组织的保护工作
20世纪重要建筑保护理论家和保护方法
保护的立法和教育
最近成就和挑战
意大利在国外的保护工作
第二章 法国
集中式的立法和激励机制
一个有影响力的概念:保护区
近期成功的保护工作
第三章 英国
立法与在列
私人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宣传团体
当代关注焦点
英国保护领导者
第四章 爱尔兰
相关立法与机构
爱尔兰活跃的非政府历史遗产保护组织
第五章 西班牙和葡萄牙
西班牙建筑保护政策和“分散化结构”
葡萄牙历史遗产保护政策
国际、个人的参与和近期代表工程
西班牙、葡萄牙对其历史殖民地的建筑保护
当前的问题与挑战
第六章 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
荷兰、比利时的早期论战
比利时相关立法和管理
荷兰相关立法和管理
卢森堡建筑保护
现代保护工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第七章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
列支敦士登
第二篇 北欧
第八章 瑞典
立法和国家遗产保护
非政府组织、国际参与和新近挑战
第九章 芬兰
早期立法和保护力度
现代遗产概况和政府措施
芬兰的现代文化遗产保护
第十章 挪威
立法行动与国家保护机构
当前的挑战和成就
第十一章 丹麦、冰岛和格陵兰岛
丹麦的早期保护行动
建筑遗产立法和20世纪的建筑遗产管理
丹麦的现代保护参与者和成功案例
冰岛和格陵兰岛
第十二章 波罗的海国家
共同的挑战
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第三篇 中欧
第十三章 德国
二战后的辩论
东德战后文物保护措施
西德战后文物保护措施
统一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及现今的挑战
统一后新德国的标志性建筑遗址
第十四章 奥地利
历史悠久的法律和管理结构
奥地利的城市建筑保护
其他近年来的挑战与发展
第十五章 匈牙利
法律和政府组织框架
极富感性的保护方法
其他项目和取得的成功
第十六章 捷克和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建筑保护
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
第十七章 波兰
波兰分区与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遗产保护
共产主义时代的全面保护
当下的问题及挑战
第四篇 东欧与高加索地区
第十八章 俄罗斯
沙俄时期和革命年代的保护行动
二战时期斯大林统治下的遗产命运
苏联后期保护政策与机构
俄罗斯联邦现存遗产保护挑战
俄罗斯近代建筑保护成就
西伯利亚地区建筑保护概况
第十九章 乌克兰、摩尔多瓦和白俄罗斯
乌克兰
摩尔多瓦
白俄罗斯
第二十章 高加索地区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
第五篇 东南欧
第二十一章 希 腊
雅典卫城
扩展保护优先级别
目前希腊建筑遗产保护的体系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十二章 土耳其
圣索菲亚大教堂
现代土耳其建筑保护体系和实施项目
土耳其考古遗址保护和博物馆
未来的挑战
第二十三章 塞浦路斯和马耳他
分裂期的塞浦路斯有哪些建筑保护
塞浦路斯在建筑保护上的合作
马耳他
第二十四章 前南斯拉夫
前南斯拉夫建筑保护政策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 黑
马其顿
塞尔维亚
黑 山
科索沃
第二十五章 阿尔巴尼亚
早期的努力和共产主义时代的成就和挫折
当今在阿尔巴尼亚的建筑保护
第二十六章 保加利亚
20世纪末期历史遗产保护的框架与挑战
近期的成功和趋势
第二十七章 罗马尼亚
共产主义时期的机构、重要工程和挑战
罗马尼亚当代建筑保护面面观
第一部分 结语
第二部分 美洲地区
第六篇 北美洲
第二十八章 美 国
个人行动、私人组织和慈善活动者
早期联邦和各州政府对建筑保护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历史建筑保护系统的出现
历史保存的经济学意义及标准
建筑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巩固
美国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21世纪的新关注点
第二十九章 加拿大
早期保护措施
梅西委员会与《历史遗产和遗迹法案》
20世纪下半叶的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建设
加拿大遗产保护展望
第七篇 墨西哥、加勒比海和中美洲
第三十章 墨西哥
政府立法遗产与政府延续至今的保护措施
20世纪建筑保护机构及政策
合作项目
墨西哥当代建筑保护问题
第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地区
政府和国家信托机构在建筑保护实践中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
殖民时期城市、庄园和要塞的保护
加勒比海地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
最近的挑战和前景
第三十二章 中美洲
伯利兹
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
尼加拉瓜
巴拿马
中美洲的当代挑战和机遇
第八篇 南美洲
第三十三章 非伊比利亚海岸线
圭亚那
苏里南
法属圭亚那
第三十四章 巴 西
巴西政府的业绩及其建筑保护伙伴
巴西城市保护和复兴
建筑保护的新方向
第三十五章 安第斯国家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 鲁
玻利维亚
第三十六章 南锥体地区
乌拉圭
巴拉圭
阿根廷
智 利
第二部分 结语
展望未来
延伸阅读
图片版权
序
只要是一门学科,就得有人自告奋勇,将迄今为止学科内所有的研究成果一一记录,并对当代的实践逐个点评。建筑保护算不上是“新”学科,除本书之外,亦有其他书籍做过相关研究。但是,作者对《欧美建筑保护》(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i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倾注的心血之多,本书涉猎之广,论述之精,在建筑保护界尚属首次。作者约翰?H?斯塔布斯(John H. Stubbs)和艾米丽?G?马卡斯(Emily G. Maka?)搜罗了欧美近90个国家的建筑保护信息,谋篇思路清晰,论述不偏不倚,读来通俗易懂。
尽管本书的编撰倾注了许多心血,力求使读者耳目一新,但是,建筑保护渊源深厚,涉及的技术、流派、主张、立法、实施五花八门,又和诸如考古学等其他学科交叉重叠,因此,要将建筑保护史上所有成就和进展一一穷尽,难于上青天。本书作者也绝不敢夸海口,保证书本内容**完整。仅就西欧而言,成功的建筑保护案例就已多如牛毛,而其中许多案例又堪称典范,以致不能面面俱到,为此深表遗憾。作为弥补,本书结尾附上详尽尾注和参考文献列表,以便读者了解更多细目和案例。
尾注和参考文献列表的提供有利于呈现独特新颖、不偏不倚、包罗万象之观点于读者,凸显当下建筑保护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避免雷同信息的出现。本书内容可读性强,描述引人入胜,集结构巧妙、插图丰富、索引明晰于一身。因此,无论您是否为专业人士,都可从本书受益。
本书同斯塔布斯的前一本著作《永垂不朽:全球建筑保护概观——实施参数、理论与保护观念演变史》(Time Honored: A Global View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Parameters,Theory and Evolution of an Ethos,以下简称《永》),以及有关其他地区建筑保护的作品,奠定了各国建筑保护的基础,极具教学参考价值。
本书之所以能如此真实地反映欧美的建筑保护,是因为其**作者约翰?H?斯塔布斯学识渊博,是建筑保护的积极实践者,参加过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开设的建筑保护课程,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之后又在此从教多年。另一位作者艾米丽?G?马卡斯博士,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校区(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建筑与城市历史系(architectural and urban history)教授、欧洲东南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在她出色的协助下,斯塔布斯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此外,还有多位专家学者也为本书提供了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作者的签名,他们大多也都在当今建筑保护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我曾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众多管理职务,包括世界遗产保护中心主任(director of the world heritage center)一职,现在是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总干事。本书内容客观、权威、翔实,让我备感欣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等机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对世界建筑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书在该领域发挥的作用,即使与这些机构相比,也毫不逊色。通过本书,读者还可以对上述机构的教育意义有一个详细、深刻的认识。书中,作者除了给读者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还对相关国际机构的建筑遗产保护职责做了深度剖析。作者还指出,由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机构——甚至包括作者自己成立的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初次见到约翰?斯塔布斯是在柬埔寨(Cambodia)的吴哥窟(Angkor)。当时,他正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那里开展全面的建筑保护工作。过去20年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MF)曾多次开展举世瞩目的建筑保护活动,而斯塔布斯每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为他日后的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全世界众多自发组建的非营利性建筑保护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积极推动建筑保护事业,促进民间组织加入建筑保护的行列,它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无人能及。在纽约,约翰?斯塔布斯和同仁一道,致力于建筑保护的研究,琢磨出了一套生产导向型保护方法,并应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各项工作之中。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借鉴并融入了大量实地考察经验。如今,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到了建筑保护行列当中,无论是公共组织、私人机构还是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都在建筑保护实践中成功定位,使现在的建筑保护事业生机勃勃,真正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点让人深感欣慰。书中对当今建筑保护实践中所遇之问题,给出了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读罢此书,我不禁惊异于建筑保护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过去几十年的成绩,更加令人感到欣慰。因此,我很高兴为读者推荐此书。我相信,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本书都将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有益贡献。
穆尼尔?布什纳基(Mounir Bouchenaki)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
评论
还没有评论。